APP下载

城轨车辆状态管控工作的优化

2022-02-08刘思漪

技术与市场 2022年5期
关键词:漏报城轨开口

刘思漪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湖南 株洲 412000)

0 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铁路建设和铁路装备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城轨产业也开始飞速发展,各大主机厂也在努力向顾客与社会提供安全、可靠、适用的高品质绿色轨道交通装备。而随着城轨相关产品更加多样化,产量需求也逐年递增。密集的车辆落车交付工作,使得车辆缺料、设计变更等带来的问题也日益明显,给车辆状态管控造成了极大的挑战。而现有的车辆状态管控模式大多呈碎片式、孤岛式的管理,缺少联动性,导致车辆状态无法被准确把控,误报漏报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不准确的车辆状态不仅降低了生产效率,同时也严重影响着产品质量,增加了车辆维护成本。为规范车辆状态管控工作,提高车辆状态把控的准确性、及时性,确保车辆生产质量,提升客户满意度,亟需对车辆状态管控工作进行优化改革。本文结合实际生产情况,介绍了普遍容易发生的问题及相对应的多条优化改进措施。

1 城轨车辆状态管控工作形式分析

在城轨车辆状态管控优化改革前主要面临以下问题:车辆的开口项管理较为混乱,开口项项点及处理情况分布在各个系统中,未实现统一管理,车辆开口项无法实现联动管理;生产、检验体系文件落后于实际生产情况,部分流程和规范未形成统一的指导文件,无法准确的指导状态管控工作,在整个车辆的检验过程中缺少体系文件的全面支撑;生产过程中还存在部分物料漏报、物料需求混乱不清情况,导致了车辆返工补装缺少有效管控、物料交接跟踪不到位等情况。

不准确的车辆状态加大了城轨车辆出厂时开口项增加的风险,对企业的质量控制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

2 过程质量控制与优化

1)搭建开口项管理系统,实现统一联动管理。由于前期车辆开口项“散落”在不同的系统、储存途径中。导致很难对车辆状态进行实时的掌握和跟踪,有关联的开口项也因此变得难以联动处理,不利于经验的积累。对此,搭建了生产辅助系统平台,将整个生产全过程中的各类开口项纳入统一系统管理,实现从来料开口项到PSI验收开口项的全过程联动,用信息化手段替换人工记录、统计,既可以实时监控车辆开口项状态,实现了开口项的精准管理,也便于核查统计车辆生产安装时中容易出现的惯性问题,针对惯性问题及时进行工艺和流程的改进优化,有效提升生产质量管控。

2)优化物料配置点检,避免漏报问题。首先通过统计近几年出厂车辆漏报的缺失项数据,找出漏报频率最高的物料。进一步分析这些物料漏报的原因发现,主要有两点:①到货及时率低,常出现批量缺料。②自带件多且没有独立的物料编码,清查难度大。

针对物料漏报问题,联合研发、工艺等多个相关工作部门进行调研,共同编制了图文并茂的物料配置点检表,在车辆出厂前对装车实物进行逐项点检。目前在已执行的几个项目里均取得了明显效果,极大地降低了物料的漏装率,将缺失项漏报问题在车辆出厂前得以解决,结合及时补料、出厂评审等措施,有效地规避了将物料漏装问题遗留至业主现场的情况。

3)物料定额定版,形成工作闭环。在车辆组装试制过程中,推行工序完工确认制度,及时形成工作闭环。在试制完成后,由负责质量管理的技术质量人员,组织生产部门共同签认物料定额定版,明确物料规格和数量等需求,精确指导后续的物料采购分配,从源头上减少缺料、错料等问题的发生。

4)反向确认交检缺失物料,精确跟踪物料交接情况。通过对EAS领料数据实时监控,结合生产过程中的报缺,对车辆Q30交检状态时的缺失项进行反向确认。对于领料数量与报缺数量不相符的车辆及时进行预警,将车辆缺料状态在Q30节点再次确认,避免物料漏装流入下一工序。另外,在生产车间建立电工小件库房,针对电工物料核对不准确的情况,制作电工物料交接本,分车型及工序交接物料,建立台帐本,针对电工物料等精细且容易出现混装漏装的物料交接情况进行精确跟踪统计。

5)节点检验过程中运用视频手电筒,锁定车辆状态。 通过在来料检查、Q30检查、Q40检查、车辆发运前检查等关键节点上运用视频手电筒进行巡检,录像及时存档保存,确保车辆状态在节点检查时能够被及时锁定。通过全面及时的检查,发现和处理物料质量问题。从来料源头发现车辆质量问题,不仅利于辨别责任车间与部门,更加防止了不合格品投入使用,流入下一个生产工序。通过层层把关,将质量检验渗透到生产的全过程,确保城轨车辆整车质量,满足顾客要求。

3 质量标准完善及流程制度优化

1)梳理制订落车标准及流程,做到有据可依、有制可循。针对城轨落车标准及流程进行了梳理和规范,修订了《Q30交检流程》《车辆关键质量项点移交检验清单》等文档材料,从车辆状态、开口项等7个分项维度明确了城轨车辆落车时的标准,理清了交检流程和各部门之间的责任,做到所有工作、流程和规范有据可依,有制可循。

另外,针对特殊状态及流程,比如车辆露天存放状态,更加细化了各类标准要求,更新了车辆露天存放屏蔽状态跟踪项点,增加了关于司机室及客室排水管落车前必须安装完的要求,细化了电气元器件及未完电缆的屏蔽要求等,优化了《城轨车辆组装露天存放管理办法》中的部分规定。

2)针对变更管理过程,以文件审核和实际执行抽查相结合,重点审核实际执行。确保变更被成功执行、准确执行。跟踪分析从变更发起到执行完成确认的整个过程,保证全流程的畅通性,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通过下发书面整改通知书,给出整改意见,督促相关部门完成整改。系统梳理车辆制造过程的开口项,覆盖外供件首检、关键节点专检、监造业主开口项等二十余个维度,整理形成开口项管控梳理一览表。为后续改善方向规划及改进措施制定提供精确的数据基础。

3)规范落车后返工补装管理,减少次生产品质量问题。在车辆生产过程中,由于存在供应商制造周期、物料变更、现场质量问题等不可抗客观因素,时常造成车辆缺料较多的现象,部分车辆在Q30节点检查时只能带缺失项落车,待后续物料到货后进行补装。而补装过程又属于管理短板,比较容易造成次生产品质量问题,为此,专题小组通过梳理目前的车辆补装作业流程以及各部门工作职责,新增编制了《车辆Q30返工补装管理办法》,有效解决了返工补装管理混乱问题,减少了次生产品质量问题的发生。

通过明确标准和规章制度,不仅减少了各部门单位的沟通成本,避免了反复确认的情况,提升了生产效率、加强了城轨车辆质量管控。

4 质量文化培训

全员形成怎样的质量观对企业的未来起着决定性作用,工作中围绕“产品如人品、动手即负责”等质量理念,坚守 “不接受、不制造、不流出不合格品”的原则,以“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作为质量管理理念,通过多级绩效发布会、质量工资机制、执规考核等增强全员质量意识。同时,城轨车辆以“零开口项”出厂为目标,降低产品质量风险为目的,对生产车间、工艺 人员、质量人员进行“零开口项”控制专题培训。宣贯关键质量节点交车会的形式及各交检点开口项数量最高值,将“零开口项”交检理念深入人心。

5 城轨车辆状态管控工作的优化成果

开展车辆状态管控工作优化工作以来,各项优化措施在实际生产项目中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应用实践,城轨车辆状态管控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

通过搭建开口项管理系统,实现了开口项统一联动管理,城轨车辆开口项返工时间较之前有较为明显的下降。通过分析辨别出系统中出现的频率较高的项点,进行工艺优化后,纳入惯性质量检查项点,在车辆制作过程中就进行识别,有效保障了惯性项点不流入下一工序,大大提升了车辆制造过程中的质量管控。通过物料定额定版,优化物料配置点检,反向确认交检缺失物料等一系列管控措施,有效减少了车辆制作过程中的缺料、物料漏报的情况发生,相较于之前售后现场业主最容易投诉的缺装物料情况也有较大改善。通过对相关质量标准完善及流程制度优化,车辆制作流程更加清晰明确,大大降低了各单位的沟通成本,也让质量管控更加有章可循,将整个车辆生产过程处于一个严密的质量管控状态之中,进一步保证产品的制作质量,提升客户满意度。

6 结语

城轨车辆产业已经进入了一个高效发展的阶段,由于城市的拥堵,城轨车辆的发展对于缓解地面交通拥堵,改善生态环境已经变得愈发重要。因此也对城轨车辆的质量管控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但由于城轨车辆组成复杂,零部件繁多,在整个车辆制造过程中有许多环节都影响着车辆的整体质量与性能。因此,在城轨车辆状态管控中提出了这一些合理的优化建议,而通过实践结果表明,这些措施对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稳定性等方面均有较明显的提升作用。其中针对生产全过程联动的车辆开口项管理系统、业主物料配置点检、工序完工确认制度等措施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和可推广性,可应用于各类车辆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过程中。这个优化措施渗透进车辆制造的整个周期中,提高了城轨车辆的质量与运行安全,进而提升了顾客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漏报城轨开口
城轨CBTC系统改进方案的分析探讨
应用综合管理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
三门核电检修工单开口项管理
城轨跨站开通时软件贯通方案设计
城轨屏蔽门控制传输技术的设计与实现
某市死因监测漏报的调查报告
Zipp全新454 NSW碳纤开口轮组
基于可靠性的城轨车辆维修模式及应用
不易滑落的毛巾
临床乳腺检查筛查乳腺癌中降低病灶漏报率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