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的广播,“听得见”的精彩
——广播节目的可视化探究
2022-02-08潘可
潘 可
(作者单位:盐城广播电视总台)
广播节目可视化是当前广播搭乘融媒体快车,摆脱单一表现形式束缚的有效措施。当然,目前广播节目的可视化实践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广播媒体如果能针对这些不足进行改进,更好地提升节目的质量、制作团队个人能力,加强广告营销,改善直播室布局,拓展受众收听渠道等,把传统广播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就可以使原本只能听的广播节目发展成为视听一体化的新型节目。
1 广播节目可视化发展背景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尤其是随着融媒体的出现,传统媒体面临着迫切的转型需求。类似广播、电视这些最为典型的传统媒介在融媒体时代会体现出越来越多的局限性,各种媒介之间原有的界限在逐渐消弭。在这种大的时代趋势下,广播节目很有必要朝着可视化的方向发展。在移动互联网已经充分渗透人们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当下,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手机浏览各类文字、图片信息,也可以方便地收听或者观看各种音视频节目,用户的需求变得更加多元,这些都在推动传统媒介不断转型[1]。广播媒体想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求得生存,就必须不断朝着可视化的方向发展,充分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不同时间的收听需求,和用户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2 当前广播节目可视化存在的问题
2.1 广播节目质量有待提升
广播节目在可视化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节目质量不高。在以直播为代表性的新媒体形式出现后,传统广播节目的局限性立刻体现出来,广播节目的质量也相应受到了影响。广播节目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可以和受众建立紧密的联系,尤其是弹幕模式推出后,受众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可以留言,观众与主播之间,乃至观众和观众之间的交互可以顺畅进行。和新媒体形式相比,传统的广播只能以声音的形式给受众提供信息,无法让受众直接进行观看,更难以实现实时交流,这种单一的信息传播渠道使得传播的广播节目很难高效地向受众传递信息。传播途径的限制,也直接导致广播节目无法基于画面传输信息,广播节目的容量受限,质量自然也会受到影响[2]。
2.2 节目内容受到信号因素的影响
当前,越来越多的受众可以借助移动通信设备随时随地观看各种视频直播,这极大地提升了节目内容的传播实效。但是,不得不注意的是,当前我国的网络在速率、稳定性和收费上都存在各种问题[3],很多用户群体反应移动设备信号不稳定,在有些地方信号较弱。视频直播对于信号传播有着很高的依赖度,一旦这个因素受到限制,就会直接影响广播节目的可视化发展。除了用户使用的设备因素外,广播节目制作单位的内部设施建设也很重要。想要推进广播节目的可视化,就要制作出更多优质的视频素材,这对于各种节目制作设备的性能要求较高。但是,当前很多广播电台仍然沿用着之前陈旧的设备,这给节目制作带来了很大的阻碍,直接影响了广播节目可视化朝着更高的标准发展。
2.3 受众易产生审美疲劳
广播节目在可视化发展的过程中,主要采取广播节目视频直播的方式,并且会要求各界名人参与到直播过程中。这种方式一开始能够很好地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受众在窥探欲望的驱使下,会对直播节目充满兴趣。虽然这种形式在不断完善,但是节目的内容没有更多创新,观众就会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很多广播电台在长期传统节目制作背景下,缺乏对于节目运营和营销的经验,也不了解丰富广播节目表现方式的有效渠道,所以会使广播节目带给受众群体单一、枯燥的印象,受众群体的数量进一步降低。长此以往,广播节目将难以为继,生存受到很大的挑战。
3 广播节目的可视化策略
3.1 提升广播节目质量
想要解决广播节目可视化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提升广播节目的质量。具体来说,节目制作单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索与尝试:首先,努力调整原有的节目大版块模式,可以将原有的大版块进行合理细分,融入更多琐碎内容,如听众感兴趣的娱乐资讯、搞笑段子、热门单曲等,当长节目的节奏更加明快,也就能够让受众可以更轻松地听下去。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拖沓繁杂的大布局模式已经无法进入观众的视野,这种小的节目拼接模式更符合当前听众的口味。其次,节目主播和参与者应当转换传统的语言表达方式,尽量让语言内容、节奏都有更强的都市感、生活感、时尚感和人文感。节目在内容制作上要紧跟当下时尚潮流,追逐社会热点话题,对问题进行独到、深度的解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再次,想要大幅度提升广播节目的质量,促进广播节目可视化的顺利转型,就要提升现有团队的综合素质。节目制作团队必须对视频制作和视频直播的流程十分熟悉,具备专业的背景知识,并且了解必要的运营策略。另外,团队成员要进行合理分工,完成节目制作的各个流程,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受众提供更高质量的节目内容。
3.2 加强对新技术的探索与使用
制作团队要善于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打造全新的“看得见”且“听得见”的广播节目。想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广播媒体就需要对制作技术进行一定的优化和革新。首先,需要改善现有直播间的布局,定期更换原有的背景KT版,多在直播间增添各种能够营造良好氛围的小摆件、绿植等,吸引更多不同年龄段的受众群体。其次,要对灯光布局进行优化,工作人员要充分了解视频化效果打造过程中有效的布灯方法,营造更好的整体氛围。再次,为了避免主播看上去过于严肃,可以适当在直播间增添一些辅助道具。同时,也应当对主播的服饰和妆发进行精心设计,要符合节目定位,贴合观众的喜好,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节目效果。最后,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技术方案。比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传统的直播间变为Live秀现场,这会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能够极大地提升收视率。还有很多值得探寻的技术路径,广播节目要在可视化发展的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作相应的调整和转变,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节目收听体验[4]。
3.3 优化广播营销及品牌宣传模式
想要让广播节目带来“看得见”的好声音,广播媒体就必然要在宣传策略上进行有效的优化与革新。从目前融媒体的整体背景来看,以广播宣传广播的方法显然不再适用,很有必要加强对多种媒体形式的使用,尤其是那些具备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传媒,可以通过和这些媒介与平台建立合作,快速提升广播平台的传播效果。同时,广播节目制作单位可以多开展一些线下活动,将可视化从线上延伸到线下,这会更好地实现节目的宣传与推广,达到更好的营销效果。
3.4 技术上的支持
广播节目可视化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在技术上获得有力支持,总体上可以分为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在硬件上,可以保留直播间原有设备,给受众提供熟悉的场景氛围,现有背景墙可以替换为直播间需要的大屏幕,并且要结合具体的场景需求调整照明灯光。另外,还可以添加一些辅助设施,为主持人打光,从而营造更好的氛围和场景。同时,可以参考专业化的录影棚标准进行多机位布设,将摄像机、导播台、音响、话筒等设备都进行合理的分布,一些特定的节目还可以配备效果器,这样就能够在演播室很好地开展直播秀。此外,要保证节目制作过程中有高速率的光纤设备,并且要提前给各种信号留出接口,为节目制作提供充裕的硬件支撑,让各项准备工作充分落实到位。
软件上则需要在以下几点上提供支持:首先,室内演播在转变为直播后,需要进行多机位的拍摄,并且进行多声道的声音收录,所以广播媒体应当根据这一特点,创建能够数字化管控这些设备的综合系统,让一个人就有效解决机位之间相互切换的导播工作。其次,在和户外直播进行对接、接入外来视频流或者现场直播时,需要保证视频流转码时的绝对通畅,并且应当对视频内容进行录存。再次,要设定一个节目把关的环节,建立快速审阅节目的系统,一旦发生突发状况时,就可以立刻启用配套的应急模块,避免节目发生中断。最后,节目制作团队可以尝试用户端的开发,应用用户生成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UGC)模式,让用户上传内容,这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3.5 人力上的支持
广播节目可视化后对主持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可视化广播节目将主持人从幕后直接调到了前台,这虽然拓宽了节目的维度,但也对主持人的专业化水平和业务能力提出了全新要求。新的节目制作背景下,主持人要带给受众更好的视听体验,为了达到这一效果,主持人首先要打造自身的良好形象,提高自身的亲和度,以获取受众的喜爱。同时,根据不同类型的节目,主持人要善于展示符合节目特征的个人风格。比如,法治节目和体育节目对主持人的个人形象、主持语言等都会有明显不一样的要求,对此,主持人要让个人的形象和业务能力更好地匹配节目特征。当然,随着各种个性化广播节目的推出,尤其是主持人有自己专属节目的情况下,其可以进行更加多元化的个人形象打造,以带给受众耳目一新的感觉,促进广播节目可视化发展。
4 广播节目的可视化发展方向
4.1 内容升级的方向
首先需要实现演播场景的升级。广播节目在积极推进可视化发展的过程中,会形成一些很有代表性的发展趋势,只有把握这些趋势潮流,节目制作团队才能够更好地融入其中,打造出“看得见”的广播、“听得见”的精彩。首先,广播节目需要在演播场景上不断升级,节目形态需要朝着更加多样化的方式发展。比如,主持人可以跟随制作团队去到户外,深入现场和人群中,捕捉最新鲜、最有活力的素材内容,这样就能更好地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想要达到这样的节目制作效果,这对于节目制作的设备和团队人员的专业化程度都提出了要求。制作团队可以利用便携式摄像机,配以5G通信设备,达到现场节目采编的目的。目前,国内不少广播电台都已经在这种方式上有了一些很好的尝试。比如,海口广播电视台音乐广播FM91.6与旗下文化品牌书店“未知学吧”合作,将未知学吧作为户外直播间,实现了传统电台与户外直播联动、场景变换、立体呈现、多维互动的跨空间广播产品,听众在现场活动的交流和互动中感受到了传统广播节目不一样的乐趣。这种节目制作方式值得进一步推广,不断升级演播场景,会让广播节目更好地实现可视化发展[5]。
4.2 节目形态升级的方向
节目制作过程中演播场景的优化,必然会带来节目形态的升级。当演播场景的空间局限被打破后,大量外延空间就可以成为广播节目的制作场景,这让节目形态实现了很大程度的丰富化与多元化。比如,电竞游戏节目一直以来是一种深受听众喜爱的广播节目形态,传统的节目制作在场景上往往固定在直播间内,而现在就可以考虑将广播情境建立在游戏的虚拟世界中,这是一种很有代表性的演播场景的转变。以2018年一场重要的电竞公开赛为例,整个赛事由广西广播某电台主播全程参与解说,听众既能够以收听广播的形式实时了解赛事情况,也可以基于手机客户端随时观看游戏直播,还可以通过发送弹幕的形式和现场展开互动。还有2018年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开展过程,当时某个电台推出了一个“人气女主播”逛展的互动环节,现有的女主播以直播的形式逐一向受众介绍场馆内的各种展品,并且利用弹幕的方式解答受众的各种疑问,这很好地实现了广播节目的可视化,给受众带来了很好的视听体验。
4.3 传播方式升级的方向
传统意义上广播节目通常以电台直播为主,也有一些录播的产品,整体上采取的是线性传播模式,节目只播出一次,很少会进行节目重播。传统的节目形态可以逐渐发展为短视频或者网络直播,这种融媒体形式能够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进行有效结合,然后利用微博、微信这些主流平台加以传播,这能够让节目传播效果得到很大提升。此外,近年来一些音频节目纷纷选择在移动音频平台上进行播放,如果是视频素材则可以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上加以传播。比如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央广网便首次实施了节目形态的突破,在转播期间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广播节目形式,而是融入了多种新媒体模式,进行多端口的布局,包括微博、微信等多个新媒体平台,实现了节目的立体多元传播。
总之,广播媒体要正视广播节目可视化存在的各种问题,认真分析后采取有效对策,加强对新技术的探索与使用,优化广播营销和品牌宣传模式,从而有效实现广播节目的可视化,打造大众喜闻乐见的可视化广播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