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凤一:一路坚守 只为昆曲灿烂

2022-02-07曹晓晨

北京支部生活 2022年1期
关键词:昆曲舞台

曹晓晨

杨凤一,女,汉族,中共党员,北方昆曲剧院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北京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昆曲)代表性传承人,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代表,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文联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曾获首届北京市青年戏曲演员优秀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第四届戏剧节优秀表演奖等奖项,被评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出品剧目《红楼梦》(上下本)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暨第十四届文华奖评选中获文华大奖。

“一曲水磨调,婉转六百年。”昆曲发源于14世纪苏州昆山,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有“百戏之祖”的美称,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建于1957年的北方昆曲剧院,是长江以北唯一一家昆曲剧院。2009年以来,在院长杨凤一的带领下,北方昆曲剧院逐渐成长为人才济济、管理有序、良性循环的艺术院团,对昆曲艺术的继承和发扬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只怕无情种,何愁有断缘。你两人呵,把别离生死同磨炼,打破情关开真面,前因后果随缘现。觉会合寻常犹浅,偏您相逢,在这团圆宫殿。”长安大戏院的舞台上,北方昆曲剧院的经典曲目《长生殿》正在上演。昆腔水磨,婉转回响,一唱三叹,如幽兰之香,绕耳轻盈,馨沁于心。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坐在观众席中的杨凤一望着舞台上丰神俊逸的年轻演员们,欣慰地笑了。

从“名角儿”到“服务员”

“春色满园芳菲苑,姹紫嫣红都开遍。”走进北方昆曲剧院,首先听到的是悠扬的丝竹声。二楼窄窄的走廊墙壁上,挂满了演员的剧照。曾在昆曲舞台上独当一面的杨凤一虽早已转战幕后,气质容貌却丝毫不减当年。在美妙的昆曲伴奏声中,杨凤一将自己在北昆的经历娓娓道来。

“年轻人最在意的一件事就是被重视,一旦被重视,他们将全身心地投入。”杨凤一说,自己是刀马旦出身,当年曾在影视行业小有名气,直到北昆的老院长王蕴明先生打破行规,大胆启用新人,她才得到担当主演的机会,并成为老院长重点培养的对象。

“刚开始,许多人都不看好我。”凭着扎实的基本功和不服输的韧劲儿,杨凤一在台上的表现让所有人惊叹。随后,她吸收闺门旦、小生、武生等不同行当之长,塑造了明珠公主、百花公主、钟离春、白娘子等一个个鲜活的舞台人物形象,形成大气、典雅、深厚的独特表演风格,并相继获得首届北京市青年戏曲演员优秀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第四届戏剧节优秀表演奖等重要奖项。1998年,杨凤一被任命为北方昆曲剧院副院长。

2009年8月7日,杨凤一担任北方昆曲剧院院长。当天,她作出了人生中一个重要决定:离开聚光灯下的舞台,全身心投入剧院的管理工作。“这种转换真的很痛苦。以前我是‘角儿’,大家都围着我转,现在我成了北昆最大的‘服务员’,必须围着大家转。”

2010年,北昆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推出《牡丹亭》《西厢记》《长生殿》《义侠记》4台大戏,由25岁左右的年轻演员担当主演。2011年,在北昆的代表剧目《红楼梦》三部曲中,舞台上清一色都是年輕演员。为争取更多的表演机会,杨凤一还主动出击,带领团队走市场。“我们进社区、进学校、进工厂、进农村……只要有人看,我们就演。”2012年,剧团全年演出365场,平均每天都有演出。

为打造能担纲主角的拔尖人才队伍,杨凤一又开始重点培养基本功过硬、身段扮相好、对事业有追求的青年演员。在杨凤一的呵护和栽培下,年轻演员纷纷在北昆扎下了根。如今,北昆40岁以下的中青年演员比例达到70%,邵天帅、朱冰贞、翁佳慧、张媛媛等一批佼佼者更是获奖无数,广受好评。杨凤一说:“只要给他们一块画布,他们就能绘出一幅美丽的画卷。北昆有这样一支潜心昆曲艺术事业的队伍,一定会收获丰硕成果。”

“让大众听到来自历史深处的大雅之音”

“当年我们演戏时,大幕一拉开,台下观众寥寥,大都是上了些年纪的戏迷。现在不一样了,台下90%都是年轻的白领、大学生。”为让昆曲走近更多的年轻人,杨凤一做出了不少努力。

经典是一座艺术宝库,北昆一直在传统剧目上下功夫。《长生殿》被誉为“千百年来曲中巨擘”,北昆通过精炼、精彩、精致的舞台呈现,将原著浓缩为好看、好懂、好美的昆曲表演。“我们要通过有温度、有情怀的《长生殿》,架起昆曲与观众的桥梁,让大众听到来自历史深处的大雅之音。”

守护传承传统曲目的同时,杨凤一也在思索昆曲的创新发展之路。2011年,杨凤一带领主创团队在尊重小说原著的前提下,创作了北昆版《红楼梦》。全新的叙事手法和富有感染力的舞台演绎,让这部创新剧目不仅受到了观众的喜爱,更收获了业内的认可。2013年10月,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暨第十四届文华奖评选中,北方昆曲剧院创排的昆曲《红楼梦(上下本)》一举夺得文华大奖。之后,《红楼梦》又被北昆搬上了大荧幕,还以昆曲与交响乐相结合的全新艺术形式同观众见面,收获了不俗的反响。

除了新编历史戏,北昆还创作了不少现代题材剧目。杨凤一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一次文代会上指出,要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昆曲不应缺席现当代题材,唯有与时代同频,才能与传承共振。看到年轻人纷纷走进剧场观看昆曲演出,那一刻,我觉得所有的努力都值得。”

“活态传承”昆曲经典

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了第一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中国昆曲以001号位列首位。担任院长10多年来,在推动昆曲的传承发展方面,杨凤一一直没有停下脚步。

“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何必伤心是小青……”2021年6月2日,荣庆学堂在中国国家图书馆艺术中心音乐厅上演《西游记·借扇》《疗妒羹·题曲》《凤凰山·百花点将》三部北方昆曲传统折子戏作品。闺阁闲愁、离人相思、兴亡之叹,在檀板慢拍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台上人物的万种风情,令人心魂摇曳,神思悠然。

荣庆学堂是北方昆曲剧院为拯救濒临失传的昆曲折子戏而策划成立的,目标是用3-5年时间挖掘和梳理200出折子戏。同时,剧院还从全国各地请来精通不同唱腔的老先生,把他们的绝技、演法传授给演员,将这些折子戏搬上舞台。“我们要让昆曲经典从‘博物馆艺术’变成鲜活的表演,实现‘活态传承’,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杨凤一说。目前,荣庆学堂已从各地寻找、整理、编排出150多出折子戏。

为让昆曲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承,杨凤一的创新视野也在不断拓展。“我建议继续推动‘高参小(高等学校社会力量参与小学体育美育发展)’项目,并形成‘高参小’标准的教学大纲。”作为市人大代表,杨凤一在一次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自己的看法。近年来,北昆不仅把原先集中在大学开展的演出和活动拓展到了中学、小学,还与5所小学结对,参与戏曲特色课程项目的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小戏迷。

“昆曲既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2019年9月,北昆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在陶然亭公园西侧破土动工。杨凤一说:“2023年竣工后,它不仅会成为北京中轴线文化带上的代表性建筑,我们还要把它打造成国际昆曲艺术交流合作中心,不断扩大昆曲文化的影响力。”

“我是为昆曲而生的。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带领北昆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将昆曲传唱到全世界。这是我一辈子的责任和使命。”说到这里,杨凤一一展刀马旦的舞台范儿:鲜衣怒马、英姿飒爽!

猜你喜欢

昆曲舞台
领略昆曲之美
“百戏之祖”:昆曲里的古典传承
问天
大运河畔响起昆曲声
马戏团舞台
台上
画与话
越剧火了别忘了昆曲
昆曲的气数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