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圆桌”上的共商共治

2022-02-07张晨茜李彻赢

北京支部生活 2022年1期
关键词:圆桌居民会议

张晨茜 李彻赢

2020年以来,西城区前门西河沿社区在大栅栏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以平等、协商、共建为核心,聚焦接诉即办的解决率、满意率,创新推出“圆桌工作法”,召集各方代表围绕在虚拟的“圆桌”周围,推动问题的解决,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同心圆。

西城区前门西河沿社区(以下简称“前西社区”)位于大栅栏街道最北侧,与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隔街相望,在0.26平方公里的辖区范围内,坐落着10栋居民楼和182个平房院,常住人口超5000人,地理位置特殊,基础设施薄弱,人口相对聚集。居民民生诉求主要集中在停车、违法建设、施工扰民、物业管理和环境卫生等方面,涉及居民共同利益的问题较多,容易连点成片引发连锁反应。

面对居民亟待解决的难事,前西社区聚焦“诉”、见面“谈”、商量“干”、共好“情”,创新推出“圆桌工作法”,以“平等、协商、共建”为核心,以虚拟“圆桌”为载体,各方代表围“桌”而坐,摆事实、讲问题、提建议、定办法,推动难题面对面解决、纠纷心比心化解,打造社区治理最大同心圆。

“圆桌工作法”形成了“解决一个诉求带动解决一类难题、感动一户居民团结动员百户居民”的辐射效应,提高了解决居民诉求的速度、力度和温度,实现由一事一议到举一反三、由被动办理到未诉先办的实质转变。2021年1月至11月,前西社区接诉量同比下降18%,解决率和满意率分别达到95.7%和96.6%,实现了“一降两升”的预期目标。

化解矛盾冲突  “圆桌”有速度

“圆桌”的优势在于平等议事氛围,有利于抓住主要矛盾、及时回应居民合理诉求,迅速解决实际问题。社区对居民的诉求及时“吹哨”,“圆桌”会议在哪儿开、谁参加,形式灵活,不拘一格。对能解决的,及时解决;对因政策、历史等原因暂时无法解决的,做好解释工作,争取居民理解支持。

2020年7月,街道计划将防疫初期修建的临时围挡改建为永久铁翼栅栏,并安装门禁。施工第一天,居民看到铁翼栅栏占用了停车位,便阻止施工,并與施工人员发生摩擦。社区工作人员闻讯第一时间在现场召开“圆桌”会,近50名居民围过来参加,社区、施工方和居民当面锣、对面鼓,把事情说清楚、把办法说明白,达成共识。公共区域日常维护由居民负责,社区、施工方负责规范非机动车停车区域,清理僵尸车、“挤出”停车位,方便居民停车。看不见的“圆桌”把各方聚在一起,消除了误解,解决了问题,第一时间将群体性诉求化解在萌芽状态。

解决难点问题  “圆桌”有力度

“圆桌工作法”倡导居民、社区自治组织、小区物业、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以平等的姿态共同讨论、协商,拿主意、想办法。这个工作机制汇聚各方合力,激发社区治理活力,不仅受到群众欢迎,也得到居民的理解和支持。疫情防控封闭管理、胡同停车自治等,只要事关居民的民生权益、急难愁盼,都可以成为“圆桌”会议的主题。

2021年9月,针对电动车违规充电问题,有居民建议由社区牵头建设充电车棚,但场地、费用等是摆在社区面前的难题。对此,社区通过“吹哨报到”机制,邀请街道科室、物业公司、居民代表等多次召开“圆桌”会议;组织各方代表实地查看,详细了解居民需求,做到“一楼一议”。6号楼居民希望同步解决老年代步车充电问题,2号楼居民对安装位置提出了不同意见,等等,都通过“圆桌”会议逐一得到了解决。

政策达成落地  “圆桌”有温度

“圆桌工作法”的根基在于通过沟通寻找居民利益最大公约数,在平衡各方利益时,既讲政策又有温度。参加“圆桌”会议的诉求方、利益相关方、责任方能够坐在一起,本身就成功了一半。大家在一起言语相互交流、心灵相互交融,彼此之间多了一份理解尊重,少了一些抱怨偏见,诸多棘手的问题都在“圆桌”会议的推动下得到了解决。

在推进“撤桶并站”工作中,在垃圾桶站附近居住的居民双手赞成,远一点的则极力反对。社区很难说通其中一方,双方一度出现僵局。最后,社区以邀请居民代表召开“圆桌”会议的方式,将“撤桶并站”问题转化为倡议推进实施“垃圾不落地”措施;向大家描画胡同环境改善后的愿景,讲清下一步工作的具体举措,彻底打消了居民的顾虑,促成“撤桶并站”和“垃圾不落地”两项工作共同推进。

为引导居民按时投放垃圾,社区采取摇铃提醒并推行了“积分刷卡”制。但在哪儿摇铃、是否摇铃都听取了居民意见。比如,在三进的大院,要走到院里摇铃,确保铃声传到每户居民家中;在上夜班的居民家附近,早上摇铃就被绝对禁止。这样的细节和有温度的做法,有力地拉近了社区与居民、居民与居民之间的距离。

(责任编辑:沈艺 李爽)

猜你喜欢

圆桌居民会议
欧洲理事会会议
石器时代的居民
中国的象征:我记忆中的圆桌
一场激烈的创业圆桌会
主席团会议
53.7%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
一场会议和它的记录者
目击
圆桌论坛
各坐在哪一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