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转归的临床观察
2022-02-07徐华英刘冬俊
徐华英 刘冬俊
摘要:目的 比较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药物治疗和保守治疗的转归情况。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在我院住院的早產儿动脉导管未闭患儿12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布洛芬治疗,入组48例;观察组不采用药物治疗,入组79例。比较两组在动脉导管关闭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无差异。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2.3%)与对照组(87.5%)比较无显著差异特性(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0.4%)低于对照组(47.9%)(P<0.05)。结论 针对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患儿,不用药治疗也可自主闭合,其疗效与布洛芬治疗基本一致,且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布洛芬;保守治疗;归转
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是常发于早产儿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因动脉导管未闭血液左向右分流,常可诱发或促进充血性心力衰竭、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颅内出血和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严重不良后果,是影响早产儿生存率及后遗症发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故尽早关闭早产儿动脉导管尤为重要[1]。国外临床研究证实,运用布洛芬静脉制剂治疗有助于早产儿尽早关闭动脉导管,目前国内巳有医院在使用布洛芬静脉制剂,但尚未普及,具体效果有待于观察。同时,早产儿体质特殊,使用药物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和脏器功能均可能造成不良影响,且早产儿因成长发育的特殊性,出生后动脉导管会随着环境刺激等因素影响而自然闭合[2]。因此,针对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是否用药治疗仍存在较大争议。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过于积极的药物治疗并不能改善PDA早产儿近远期预后。鉴于此,本研究将2021年1月~2022年10月我院住院的127例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在其他治疗方案相同的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口服布洛芬治疗,观察组不予口服布洛芬治疗,分析用药与不用药的差异性,继而为临床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有效干预提供可靠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0月接治的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患儿127例。纳入标准:出生胎龄<37周,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动脉导管未闭;均在胸骨左缘的2~3肋间收缩期可闻及杂音,心率明显增快(>160次/min),经胸部X线检查可见心影增大、肺部充血;获取患儿家属意愿,签署协议书;病历资料完善。排除标准:患有先天性脏器缺损、肢体畸形者;凝血功能较差,有出血倾向者;患有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者;重度黄疸,需进行换血治疗者;头颅超声检查,确诊为Ⅲ级或以上脑室出血者;患儿家属存在精神疾病、认知障碍、无法沟通者;存在急诊手术指征者;病历资料缺损或丢失者。将所有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8例,男32例,女16例;胎龄181~273 d,平均(225.0±22) d;出生体重0.73~3.13 kg,平均(1.822±0.615) kg。观察组79例,男46例,女33例;胎龄187~285 d,平均(231.8±23.6) d;出生体重0.93~3.515 kg,平均(1.898±0.635) kg。两组胎龄及性别等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20210103)。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布洛芬治疗,口服,10mg/(kg·次),连服3 d。观察组不采取上述药物治疗,结合患儿实际情况进行限制入液量、预防肺水肿、防治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对症保守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疗效判定:停药3 d后,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若患儿动脉导管未闭合,在第14 d再次复查,可见患儿动脉导管完全闭合为显效;动脉导管闭合但仍有缝隙为有效,病情无改善为无效。
②超声检测:所以患儿均进行颅脑超声及超声心动图动态检查,患儿保持平卧体位,双手自然放在身体两侧,采用GE便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仪器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型号:GE;厂家:南京贝登医疗股份有限公司),参数设置:探头频率3.5~7.5MHz,促使患儿动脉导管未闭合及分流束情况全部显示,颅脑超声角度为160°,机器中设置E-flow技术,检测患儿肺动脉流速、左心室内径与主动脉根部内径值(LV/AO)、左心房内径与主动脉根部内径比值(LA/AO)、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大脑中动脉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收缩期峰值流速(Vs)、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每项指标均连续测定3次,取平均值。
③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超声参数比较
观察组心脏超声指标、颅脑超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动脉导管是胎儿时期连接肺动脉、主动脉的重要通道,亦是胎儿宫内生存的重要条件,通常情况下,胎儿出生随着肺呼吸的建立,血中氧分压急剧升高,刺激细胞膜去极化,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升高,以及内皮素-1产生增加;同时,反应性氧代谢产物促进血管中层平滑肌和外膜产生并释放前列腺素E2,后期随着前列腺素E2生成减少和破坏增加,血栓素大量进入动脉导管,管壁肌肉强烈收缩,从而动脉导管于生后24 h内功能性关闭,在72h内完成解剖性关闭,若胎儿出生72 h后动脉导管仍持续开放,则被称为动脉导管未闭,是早产儿常见并发症,尤其是胎龄<32周的早产儿,其发生率与胎儿胎龄、出生体重有密切关系[3]。胎龄越小,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生率越高。目前,临床动脉导管未闭患儿治疗主要包含保守治疗、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而药物治疗是临床常用措施。但因早产儿体质特殊,各项器官尚未发育完善,肝肾对药物的处理和代谢都比较差,同时由于早产儿各个脏器均处于发育中,也容易受到药物的影响,严重者甚至可导致大脑发育障碍,不利于患儿预后改善[4]。
早产儿发生有意义的PDA会影响患儿心脏泵血、供血与正常脑血流,因此臨床可根据超声检查心脏动力学指标对PDA进行诊断、预后评估。早产儿PDA主要症状表现为多汗、喂养困难、呼吸急促、心率水平加快、不明原因的代谢性中毒、收缩期心脏杂音,但无特异性,早期症状不明显,发病缓慢。因早产儿体质量差、胸壁薄,超声检查可清晰判断动脉导管所处位置、形态与粗细,此外超声心动图还可准确判断心脏血流分布情况,直接显示分流方向、分流量,及时检测动脉血流变化,为心脏功能评价的重要指标。LA/AO值越大,动脉导管早期出现关闭可能性越小。RI升高表明合并PDA时,早产儿颅内血流处于高阻力状态,而高阻力会导致脑血管血流充盈受限,尤其是脑组织中细小血管充盈不足,会影响对应区域脑组织血流灌注。经研究表明,两组颅脑超声与心脏超声结果对比无差异,这表明应用布洛芬治疗对于改善超声血流动力学指标并无明显影响。
临床研究证实,大部分早产儿PDA可自然闭合,接受保守治疗,不用任何药物或手术干预,随着年龄增长,动脉导管自然闭合[5]。但若患儿为极早产儿,其死亡风险较高,需依据实际情况进行介入治疗;若符合血流动力学标准,则在必要时进行抢救性药物或手术治疗。本研究结果中,两组疗效比较无差异意义(P>0.05),表明不采取药物治疗仍能达到良好疗效,使患儿动脉导管闭合。同时,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不采用药物治疗可有效避免患儿因服用药物而诱发多种不良反应,保障其安全。也有学者[6]等研究中,纳入妊娠23~29周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保守治疗,比较两组生存率及神经发育障碍等情况,结果得出:转药物及手术治疗的患儿较少,其死亡率较少,无发病生存周期延长,表明保守治疗也是一项合理的选择,与本研究理念基本一致。证实,不借助药物治疗,患儿仍有极大的可能痊愈。因此,若患儿病情不严重,是存在自愈可能的,故需先对患儿病情进行实时观察,嘱咐患儿家属每间隔3个月带其到院复查异常,若在1岁内仍未自愈,需及时开展手术或药物治疗,帮助患儿恢复健康,避免影响患儿日后的生长发育,积极做到早治疗、早改善。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疾病诊断、治疗等情况缺乏统一共识,其管理程序多元化状态,而采取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病情,但受患儿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药物的毒副作用较大,极有可能威胁患儿生命安全,且胎儿体质特殊,随着年龄增长,动脉导管可自然闭合。本研究样本量较小,且观察时间有限,尚有待于今后多中心、大样本的观察以提供更有价值的结论。
参考文献
[1] 杨玉兰,杨琳,苏锦珍,等.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危险因素及对其早期心功能的影响[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9,34(6):425-429.
[2] 温健恒,萧启明,冯杰铭,等. 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动脉导管未闭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16):79-81.
[3] 封志纯,钟梅.实用早产与早产儿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0:336.
[4] 张永生,顾海涛,陆凤霞,等.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手术和监测[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9(7):1034-1037,1051.
[5] 应力阳,刘喜旺,谭征,等.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在儿童动脉导管未闭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21,20(12):1179-1182.
[6] 陈许,姜杰,张婧,等.超声心排出量监测仪对早产儿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动脉导管未闭的预测价值[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1,36(23):1801-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