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资本市场开放与审计费用

2022-02-07黄卓然

福建商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审计师管理层不确定性

黄卓然

(西南政法大学 商学院/监察审计学院,重庆,401120)

一、引言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不确定性”已成为描述世界经济形势的关键词。IFF联合主席韩升洙在国际金融论坛2022年春季会议上提到:“在新冠疫情、地缘冲突等问题的影响下,目前国际经济形势甚至比2007、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还要棘手得多,国际金融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的风险[1]。”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也强调:“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重、挑战多[2]1。”为了调动企业积极性,加快经济复苏进程,我国出台了诸多刺激性政策。然而因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企业难以对国家经济政策走向做出预测。与之相似,资本市场开放同样是我国宏观市场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3]。”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外贸外资平稳发展。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拓展对外经贸合作,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2]1。”可见在我国,资本市场开放已是大势所趋。

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视角出发,诸剑[4]85等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导致公司的经营风险和代理成本增加,最终导致审计费用的提高,并且二者之间的正向关系不受公司产权性质和地区市场化程度的影响,但在不同公司和审计师特征下存在明显差异;马东山[5]111等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通过提高企业第一类代理成本增强与审计费用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发挥部分中介效应,通过降低第二类代理成本抑制与审计费用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发挥遮掩效应;盛庆辉[6]等认为,审计费用因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提升而产生的增加额会随着被审计单位股权集中度的增加而减少,并且相较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更能够减弱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审计费用的增加作用。从资本市场开放的角度出发,罗棪心[7]等研究发现,公司在实施“陆港通”后,审计质量和审计收费都有显著上升;周冬华[8]等也认为,“沪港通”政策的实施显著提升了高质量审计需求,公司聘请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概率越高,支付的审计费也就越高,同时,境外投资者的引入有助于提升公司治理质量,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审计质量;陈丽蓉[9]等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会提升审计信息价值和保险价值,审计费用显著上升,并且企业社会责任会成为境外投资者用来缓解代理问题和降低信息不对称的价值利器,降低审计师经营风险,从而削弱资本市场开放对审计费用的正向影响。

尽管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资本市场开放都会对审计费用产生影响,但目前尚未有文献将三者放入同一框架进行探究。基于此,选取我国2009—2020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审计费用的关系,并借助“陆港通”这一准自然实验,探究资本市场开放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用,从而厘清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机理。本研究为防范化解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我国经济金融领域带来的重大风险以及促进审计更好地发挥监督治理职能提供理论经验,帮助政府、企业以及审计师更好地应对资本市场开放和经济政策不确定两种宏观环境现状可能带来的风险与挑战。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审计费用

基于审计信息理论,审计师应全面、充分地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以此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与应对措施,进而增强财务信息价值,降低企业与财务报表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审计收费是审计师投入审计资源多少的直接体现,更是要求对潜在诉讼风险进行溢价补偿的反映[10]。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高的背景下,被审计单位的外部环境势必会发生变化,审计师不可避免地会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应对,进而导致审计费用变化。

从企业经营环节来看,首先,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使股票价格波动,抑制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对投资和消费产生负面冲击进而使得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受挫。其次,高度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加大企业财务脆弱程度,降低其抗风险能力,增加企业财务风险;银行也会因此缩小放贷规模,提高企业融资约束和难度。财务风险与融资约束的双重打击对企业的日常运转造成了挑战。最后,由于政府与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在经济政策出台前,企业很难对具体的经济政策作出精准预测;而政策出台后,执行所需的成本和结果也难以估量,提高了企业试错成本。这不仅会抑制公司管理层对企业发展预期的积极态度,还会影响企业原有的经营策略,致使企业难以达到预计经营目标,进一步提高了经营风险。审计师基于企业资本市场受挫、融资受阻与经营风险上升的三重考虑,无疑会将企业固有风险判断为高位。

而从企业内部治理环节出发,企业业绩好坏与管理层努力程度之间的正向关系受到外部环境稳定性的显著影响[4]85。当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时,企业面对着并不稳定的外部环境,管理层即便尽职尽责也不一定会带来更好的业绩;且由于高度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给企业经营带来了挑战,企业往往会在此时降低高管变更频率[11],希望能够让熟知企业各方面的高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这就促使管理层面临着被更换概率低,努力也未必有结果的情况,这会引发管理层放弃股东利益最大化原则,忽略长期发展目标,转而追求高额个人报酬,将目光聚焦于近期收益大、可视利润高的项目,形成“短视主义”。同时,由于管理层的努力程度难以用经营业绩衡量和监测,股东激励效用的有效性减弱,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增加,股东监管力度被削弱,从而降低了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的成本和风险,进一步为管理层的自利行为增添了便利条件,企业控制风险激增。在管理层自利动机增强且缺乏外部监管的情况下,为了能够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以便更顺利地追求个人利益,掩盖企业不良财务信息以及自身失职,管理层很可能趁机混水摸鱼,粉饰财务报表。因此,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提高了被审单位重大错报风险,根据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也处于高位。依据Simunic的审计定价模型,审计费用涵盖了审计投入资源成本和潜在诉讼风险溢价。面对着企业的高重大错报风险,为了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审计师不得不增加必要审计程序,扩大实质性测试范围,延长审计时间等,这无疑增加了审计工作的时间、物力、人力。根据“成本补偿机制”,此时会计师事务所有必要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以补偿审计成本的大幅度增加。

从审计保险理论出发,审计费用是审计师在了解并评估被审计单位经营情况后采取的一种风险应对策略,当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审计风险上升时,审计师会收取更多的审计费用作为风险溢价,以对冲管理层舞弊行为可能为自身带来的赔偿风险和诉讼风险。综上,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使得审计师投入更多审计成本,承担更多审计风险,进而导致审计费用提高。由此提出假设:

H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上升会提高审计费用。

(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资本市场开放与审计费用

为了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我国积极加入资本市场开放的行列当中。对外开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是我国资本市场坚定不移的发展方向[12]。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一样,资本市场开放对我国宏观经济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双向开放的互联互通机制吸引了更多境外优质资金,为我国A股市场注入新鲜血液,完善了金融体系,缓解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我国金融市场造成的波动,增加市场资金流动性,降低企业融资约束,提高外部环境稳定性,从而减少企业的固有风险。除了大量外资外,中国香港甚至欧美国家等发达资本市场中的境外投资者也进入A股市场。与内地投资者相比,境外投资者对企业舞弊行为更加敏感,投资者保护机制更加健全,企业治理能力更加成熟,其很可能主动行使股东权利,发挥“用手投票”的治理效应[13],从而完善企业外部监管环境。此外,境外投资者也拥有更先进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可以对企业价值进行科学评估,准确判断出企业财务报表的异常,并作出“抄底”或“逃顶”的决策,其他投资者也会由于“羊群效应”而进行模仿,形成“用脚投票”的监督机制。境外投资者无论是发挥哪一种治理效应,都会对追求个人私利的管理层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由于语言、文化、制度等差异导致的“外来者劣势”会提高境外投资者在A股市场中获取信息的成本,他们也会要求标的公司披露更为透明的信息,进一步压缩管理层粉饰财务报表的空间。为避免资本流失,降低企业股价下滑风险,稳定在企业中的管理地位,管理层很可能克制其在高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所致的不稳定的企业内外部环境下的自利行为,收敛机会主义倾向。因此,资本市场开放能够抑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导致的企业外部风险、经营风险以及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从而降低企业重大错报风险,使审计师的审计投入和诉讼风险减弱,审计收费也随之减少。

但同时,资本市场开放加剧了国内市场的脆弱性。对于法制建设尚未成熟、管理机制还存在不足的A股市场来说,融入世界市场当中,面临的可能不只有机遇,还有难以应对的外部风险和挑战。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时,管理层的自利行为会使企业难以精准把握资本市场开放带来的机遇,脆弱的财务状况和抗风险能力更会导致其难以应对各种外部风险,这种外部风险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相互叠加,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风险,降低财务状况稳定性,影响企业平稳发展。此时,审计师会选择提升努力程度以降低审计风险,致使审计费用提高。并且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高时,企业的经营情况本就不尽人意,面对更加完备的外部监督环境以及难以割舍的可视收益,管理层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以掩盖不良财务信息的动机大大增加,其舞弊手段也会更加隐蔽和复杂,难以被外部审计发现,增加了审计失败风险。而境外投资者对于舞弊和错报的敏感度致使这种潜在审计失败更易被发现,基于“深口袋”理论,审计师的诉讼风险和补偿风险也可能会进一步提高,进而收取更高的风险溢价,最终导致审计费用的增加。基于上述两种分析,提出假设:

H2a:资本市场开放会弱化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审计费用之间的正向关系;

H2b:资本市场开放会促进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审计费用之间的正向关系。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和样本

以2009—2020年上市的A股公司作为样本,同时根据以下标准剔除部分观测值:2014年后IPO公司;ST或*ST公司;金融类上市公司;当年被调出“陆港通”标的名单的公司;数据缺失样本。经过上述处理,最终样本为2 317家公司、22 596个年度观测值。为消除极端值对回归结果的影响,全部连续变量均在1%(99%)分位上进行了Winsorize处理。参考以往文献,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衡量采用Baker[14]1593等构建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其他数据均来自CSMAR数据库。

(二)模型设计和变量定义

为检验研究假设,采用多重差分法模型,以LNFEE为被解释变量,以EPU为解释变量构建模型(1),并利用“陆港通”这一准自然实验事件,引入HSSC作为调节变量构建模型(2),两个模型均控制年份固定效应和公司固定效应。各变量名称和定义如表1所示。

表1 各变量及其定义Tab.1 Control variables and their definitions

LNFEEi,t=ɑ0+α1EPUi,t++α2SIZEi,t+α3LEVi,t

+α4RECi,t+α5ROAi,t+α6INVRi,t+α7GROWTHi,t+α8INDRi,t+α9MAOi,t+α10BIG4i,t+∑IND+∑YEAR+εi,t

(1)

LNFEEi,t=α0+α1EPUi,t×HSSCi,t+α2EPUi,t+α3HSSCi,t+α4SIZEi,t+α5LEVi,t+α6RECi,t+α7ROAi,t+α8INVRi,t+α9GROWTHi,t+α10INDRi,t+α11MAOi,t+α12BIG4i,t+∑IND+∑YEAR+εi,t

(2)

对于模型(1)而言,若回归系数α1显著为正,则假设H1成立,即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审计费用间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对于模型(2)而言,若α1显著为负,则假设H2a成立,即资本市场开放会削弱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审计费用之间的正向关系;若α1显著为正,则假设H2b成立,即资本市场开放会加剧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审计费用间的正向关系。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2报告了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信息,LNFEE的均值为13.79,最小值为12.43,最大值为16.43,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差异较大,表明我国A股上市公司之间的审计费用金额有着较大的差异;HSSC的均值为0.280,表明加入“陆港通”标的企业占总样本的28%;EPU的最大值7.792出现在了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的2019年,全消退的情况下,我国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程度仍然较高;MAO的均值为0.958,说明绝大多数企业都获得了标准无保留的审计意见;BIG4的均值为0.062,说明有6.2%的公司样本选择雇用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表2中所有数据均与目前已有研究的实证结果较为相近。

也说明在疫情没有完

(二)相关性分析

表3是主要变量的相关性检验结果,结果显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审计费用在1%的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假设H1得到初步验证,并且各相关系数绝对值均小于0.9,说明各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模型变量选取较为合理。

表3 变量间相关性分析Tab.3 Correlation analysis among variables

(三)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审计费用的影响

表4报告了假设H1的基本回归分析结果。其中列(1)为仅控制行业、年份的回归检验结果,列(2)为加入多项控制变量后的回归检验结果。在列(1)(2)中,EPU的符号均为正,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正向影响审计费用,符合假设H1的预想。此外从列(2)中可以看到,公司规模(SIZE)、财务杠杆(LEV)、应收账款比例(REC)、资产收益率(ROA)、存货比例(INVR)、成长性(GROWTH)、独立董事比例(INDR)、审计意见(MAO)、是否聘请四大会计师事务所(BIG4)等均对审计费用(LNFEE)有较为显著的影响。该结果说明,高度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意味着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风险增加,导致企业的投资意愿减少、外部融资能力降低、经营战略变革频率增加,对经营业绩产生负向影响,加剧了企业经营风险,即审计师所面临的企业固有风险。同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提高了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加剧了企业外部监督难度,促使自利的管理层有动机偷懒甚至攫取公司利益,导致委托人监督成本、代理人担保成本和剩余损失同时增加,企业第一类代理成本激增的同时,审计师所面临的企业控制风险也在加剧。高度的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使得企业重大错报风险处于高位,审计师就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以获取更加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基于“成本补偿”机制,用以补充审计成本的审计费用也会增加。此外,基于“深口袋”理论,此时审计师面临着更大的财务补偿、法律诉讼、惩罚等风险,出于“风险溢价机制”,审计师也选择收取更高审计费用以对冲或弥补自身的风险分担。最终导致企业所承担的审计费用增加。

表4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审计费用的影响Tab.4 The influence of economic policy uncertainty on audit fees

(四)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资本市场开放对审计费用的影响

表5报告了假设H2的基本回归分析结果。其中列(1)为仅控制行业、年份的回归结果,列(2)为选取多项重要控制变量后的回归结果。在列(1)(2)中,EPU×HSSC的符号均为负,且列(2)在1%的水平上显著,即资本市场开放要在控制了其他变量的情况下才会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审计费用间的正向关系产生抑制作用,这符合上文理论分析部分的作用机制描述。说明资本市场开放会促进国家经济增长,降低企业投融资成本,提升经营业绩,减少企业违约风险,并且引入的境外投资者具有更加成熟的信息识别能力与更加完备的监督治理机制,能够有效抑制管理层舞弊行为,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降低企业代理成本,从而削弱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审计费用的正向影响,符合假设H2a的预想。此外,从表5中还可以看出,资本市场开放(HSSC)本身也会提高企业的审计费用,这与罗棪心[7]65等的研究成果一致。

表5 资本市场开放对经济政策不确定与审计费用关系的影响Tab.5 The influence of capital market opening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policy uncertainty and audit fees

五、稳健性检验

由于Baker[14]1593等构建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是基于中国香港南华早报计算的,而Davis[15]等构建的指数则依托《光明日报》《人民日报》计算,更具有适用性和针对性。因此,稳健性检验首先更换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将Davis等计算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带入模型后再次进行计算。另外,为了防止审计费用增加的结果主要来自于海外及香港公司应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手段,剔除了A+B股和A+H股公司,保留纯A股公司。如表6所示,两种稳健性检验结果与前文结论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进一步证实了假设H1和H2a的可靠性。

表6 稳健性检验Tab.6 Robustness test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以2009—2020年上市的A股公司作为样本,采用Baker[14]1593等构建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研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审计的影响,以及资本市场开放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时,面对着企业高度的重大错报风险,审计师会提高审计成本和风险溢价,进而导致审计费用的提高;资本市场开放带来的境外投资者能够发挥其信息和监督优势,降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宏观市场的波动,抑制管理层机会主义动机,降低企业因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而提高的重大错报风险,从而缓解其对审计费用的正向影响。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资本市场开放都为我国A股市场带来了诸多机遇与挑战,面对这种情况,对于审计师而言,应当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执业技能,以便能及时发现企业因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导致的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报,向市场迅速传递准确信号,满足资本市场开放情况下境内外投资者对于财务报表的高质量要求;对于企业而言,管理层应当随时了解政府政策动态,提高自身以及企业员工应对各种机遇和挑战的能力,同时抓住资本市场开放这一有利政策,尽可能地加入到资本市场开放的行列当中,以降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对于政府而言,经济政策从制定到出台的过程中,政府要充分了解目前资本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切实解决并且对该政策实施后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合理预估,避免理想主义或朝令夕改等可能会提高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行为,进而降低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减少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要坚定不移走对外开放路线,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猜你喜欢

审计师管理层不确定性
审计师驻村“治未病”桐庐“纪审联动”延伸至村 打通“最后一米”
法律的两种不确定性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审计师轮换类别与审计结果
——基于“关系”的视角
核安全文化对管理层的要求
英镑或继续面临不确定性风险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具有不可测动态不确定性非线性系统的控制
高级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对公司债务杠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