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角下三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一村多”培养为例

2022-02-07柯希均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12期
关键词:咸宁市咸宁一村

柯希均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咸宁 437100)

0 引言

十三五期间,我国的脱贫事业取得决定性胜利,乡村面貌、乡村经济取得长足改善与发展,乡村振兴已然提上历史日程。加快对三农人才的培养,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是赋予职业教育的使命与担当。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有关人力物力智力支持配套措施,同样适用乡村振兴阶段,力度不减、方式更优,建立健全引导各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长效机制。

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高职扩招培养高素质农民有关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培养“永久牌”三农人才培养模式及规律,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以下简称“一村多”)。

1 背景与缘起

2015年初,学校党委在二级院部人才培养调研和对咸宁市通山县厦铺镇西湖村对口扶贫工作中,认识到学校培养的学生不愿意回乡就业创业和乡村“空心化”严重的困境。

“当农村干部受气受委屈是常有的事,关键是现在干部不好当,不像过去收公粮催税款,现在要会用信息手段、云上办事,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完全摸不到门路。”通山县厦铺镇西湖村老支书梁其炎表示。崇阳县高枧乡是典型的山区,曾因信息闭塞、经济落后,而诞生了好几个光棍村。该乡桃花村党支部书记王初文说,山货卖不出去,外面人进不来,老百姓普遍比较穷,外面媳妇不愿意嫁到这儿来。

“职教不进村,乡村难振兴”。这是学校党委经过全面深入调研乡村人才后的共识。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能长期服务于乡村?怎样培养人才能满足乡村发展的需求?这个重大现实的课题亟须解决。

2 组织与实施

2.1 专项调研,找准需求

2016年3月,咸宁市委市政府委托咸宁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专家团队对各县市区农村人才现状做专题调研,结果显示:全市4161名村“两委”班子成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仅占9.61%;初中以下学历高达40.69%。全市73个乡镇农技中心762名农技人员,中专以下学历占81.2%。2016年村“两委”干部换届前,咸宁各县市区乡村干部老龄化严重,年龄普遍在50岁开外,干部稀缺难选、人才大量外流、工作局面难打开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从调研中不难看出农村基层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村“两委”干部老龄化严重,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知识结构老化,导致组织力不强,缺乏领导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理念、思维和本领。二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人才流向大城市,大量农民工进城,农村“空心化”现象突出,特别是缺乏产业带头人以及产业化需要的新型职业农民。三是存在农村信息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当下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奇缺的供需矛盾。

2.2 创新思路,顶层设计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地方性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三农人才的重任。2016年底,学校党委在咸宁市乡村人才现状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形成培养三农新型人才整体方案。

2017年,咸宁市委正式启动“一村多”,正式确定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为培养单位,采用“地招校培、定向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面向全市行政村定向培养“脱贫致富带头人”“电商创业合伙人”“农村基层组织接班人”三类“永久牌”三农人才,缎造一支能 “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能扎根的‘三农’工作队伍”,使他们“来者有其尊,优者有其荣”。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实施“一村多计划”,人才从农村来,到农村去,为助推咸宁“新时代”乡村振兴,培养“永久牌”三农人才,找到了一条现实有效的解决路径(图1)。

图1 “一村多”人才培养目标

3 实践与经验

3.1 推动部门联动,实现多元协同,解决“招得来”的问题

建立“校地联动、定向培养、多元协同、终身服务”工作机制。培养经费由咸宁市、县(市区)财政、培养院校按照3∶5∶2比例分担。“市县镇村”四级宣传发动,县(市区)组织部对学员政审,签订毕业后回乡服务不少于5年的协议。

招生实行计划管理,年度招生计划由学校申报、市委组织部审核、省教育厅批准;实行单独招生考试。严格把好政审关,坚持政治意识强,思想品质优,身体素质好,学习意愿强的标准;规范学籍、考勤管理,对严重缺勤、完成学业困难的学员,分别给予劝退、休学或留级处理。

实施“一村多”计划以来,报名录取人数稳中有升,平均录取率68.6%,平均报到率91.7%(见表1),好中选优,确保生源的数量和质量。

表1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一村多”学员统计表

3.2 筑牢思想根基,培养“三农”情怀,解决“育得好”的问题

一是学校与各县市区组织部门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学校制定《一村多名大学生学员管理制度》,选拔副科级以上的优秀党政干部担任辅导员,组建学员党支部,加强学生管理与跟踪服务,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把农艺技师、企业专家请到讲台,坚持能力培养和专业技术学习并进。二是筑牢思想根基。价值引领:把“五个思政”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开设地方特色产业和乡村治理课程,筑牢学员“一懂两爱①“一懂两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思想根基,增强振兴乡村的使命担当,厚植兴农富民的家国情怀。文化引领:打造校园“三香”文化②“三香”文化:书香、墨香、花香。,将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人梯精神③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人梯精神:舍己为人、克己奉公的“奉献”精神;迎难而上、恪尽职守的“担当”精神;勇于攀登、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携手共进、薪火相传的“团队”精神“一懂两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渗透技术技能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农匠”精神。三是双证书制。职业技能等级,代表企业或行业最新技术和工艺标准,是技能培养标准化的重要举措(图2)。

图2 “一村多”人才培养路径

2018级“一村多”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专业(乡村旅游方向)学员彭金光,现任赤壁市车埠镇鸡公山村党支部书记,他说授课教师中既有“学院派”专家,也有涉农行家里手的“土专家”,不仅现场教学多,老师们还都用百姓话讲农村的事,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3.3 加强内涵建设,创新培养模式,解决“用得上”的问题

创新“五位一体、农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是构建“一村多”现代农业技术和乡村社会治理两个专业群,促进专业群与农业产业链深度融合、与农村工作无缝对接。二是深化产教融合,实行协同共育。实施“三导师五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推进“学创一体”,搭建实践教学、技术指导、创业教育、产业推广平台,以“专业+”为途径,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三是对接三农需求,构建“六融合”课程体系,开发配套的教学资源。四是推行多元参与,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形成了“双向三贯通④双向三贯通:双向即为三导师与学员互相评价;三贯通即为知识与技能贯通、学习与创业贯通、线上与线下贯通。”多维度评价体系(图3)。

图3 “一村多”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3.4 争取政策支持,建立服务体系,解决“回得去”的问题

一是结合实情聚合科技、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相关部门政策资源,市委、市政府适时出台《关于支持“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学员回乡创业的实施意见》。二是依托学校牵头的鄂南职业教育集团和校内“鄂南特色农业综合产业技术研究院”,构建“研究院—行企产业联盟—种植养殖大户”的产业发展体系。四是构建产业互补、资源共享、项目共建、互学互帮的创新创业生态圈。

罗望秀是2017级“一村多”学员,咸宁市强龙合作社联合社副理事长。2018年,当选为咸宁市人大代表,荣获全市“巾帼脱贫致富之星”,入选“湖北省艰苦地区专业技术人才奉献岗位计划”。

4 成效与影响

4.1 培养了一批扎根乡村的乡村治理人才队伍

乡村治理人才是基层发展的力量源泉,是基层建设的生力军,乡村要振兴离不开高素质的乡村治理人才。近四年来,“一村多”计划共计为咸宁市905个行政村定向培养了1436名大学生,实现了村平至少1名农民大学生。其中,培养乡村治理人才人数(村两委班子成员)逐年递增,乡村治理人才占比稳步攀升(见表2)。这些学员经过培训学习,迅速成长,在乡村产业振兴、特色产品营销与管理、法治建设、社会工作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

表2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一村多”培养乡村治理人才统计表

4.2 涌现出一批有影响力的创业典型

数据显示,2019届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1.6%,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3.4%⑤《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而“一村多”学员平均创业率为22.14%,远高于应届本科生和高职毕业生(见表3),他们利用自身人脉优势、信息优势和资源优势经营创业,带动农户特别是贫困户脱贫致富,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一大批“一村多”学员先后荣获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铜奖3项,“万讯杯”高校联盟创业大赛二等奖1项,湖北省“绿色田野”杯创业大赛三等奖3项,咸宁市创业大赛一、二、三等奖5项。

表3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一村多”学员创业经营情况统计表

4.3 丰富了职业院校的育人内涵

“一村多”的实施,丰富了职业院校多元协同育人机制。咸宁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了“乡村振兴产教融合共同体”,建成了一批特色产业学院;推进了涉农类专业的教改进程,受委托拟定湖北省“一村多”人才培养标准,构建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基本建成现代农业技术专业资源库;优化了师资机构,建成了一支高水平“农教融合型”师资队伍。

4.4 形成了咸职特色的创业模式

对“一村多”学员学创一体培养实践,形成了咸职特色的创业模式:咸宁市强农联社⑥咸宁市强农联社:由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咸宁市农业局的支持下和咸宁市农村经济管理局联合指导,以全市10家市、省、国级以上示范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为发起单位的首家综合型市级联合社。的政校行企一体模式;通城一村多的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嘉鱼县学员张亮的鸡别墅315模式⑦鸡别墅315模式:指一间“鸡别墅”,一片荒山坡地,一年时间,养50只鸡,年收入可达5000元。;嘉鱼县学员罗望秀以黑土猪精准扶贫的技术路径推行的“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农户”产业扶贫模式。这些创业模式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基本实现“三类人”的培养目标。

5 展望与建议

培育更多“永久牌”三农人才,要努力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社会环境,让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切实增强他们的自豪感、荣誉感、幸福感。乡村振兴政策措施千万条,最终都得靠三农人才来落实。

1)出台乡村治理定岗定编政策。让村两委班子成员享受事业编待遇,或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待遇;优先选拔“一村多”学员家在农村、事业在农村的农民大学生担任基层治理人员。

2)完善乡村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围绕农民大学生的产业发展和创业出台相关激励政策,给予资金支持、技术支持。

3)市县镇(乡)三级政府公开选拔、定编定岗,学校培养、定向就业,培养涵盖农业科技、基层治理、乡村教师、乡村护理等方向的工作人员。

猜你喜欢

咸宁市咸宁一村
大踏步前进!华扬2021年销售增长50%,单品增长超100%,咸宁新产业园即将投产
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
“一村一品”助农增收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情况简介
涌泉相报!湖北咸宁驰援河北
工友艺苑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农机所简介
一村三英烈
叶挺独立团奇袭汀泗桥占领咸宁城
虚惊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