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2022-02-07祖国杨晨韩东起

祖国 2022年23期
关键词:走出去战略资源

《祖国》/杨晨 记者/韩东起

“走出去”战略又称国际化经营战略,是指中国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对外工程承包、对外劳务合作等形式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强国战略。

不断壮大的“一带一路”朋友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新的历史条件,继承和发扬丝路精神,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赋予古丝绸之路全新的时代内涵。如今,“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

“一带一路”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一带一路”倡议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了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一带一路”作为推动沿线国家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重大倡议,为推进全球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

一条条铁路、一个个厂房,一个个园区,成为了当地老百姓受益的民生工程,搭建起带动造福一方人民,助力当地普通人追逐梦想的重要平台,而共建“一带一路”,也成为了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支撑。从基础设施的“硬联通”到规则机制的“软联通”,再到民心民意的“心联通”,我们看到“一带一路”倡议从理念转化为行动。

2022 年,我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今年,中国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成为新增长点。每天约8000 辆汽车、400 台挖掘机出口海外。前11个月,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等产品出口分别增长128%和86.6%。

今年,外资加速布局中国市场。平均每天1.5 个外资大项目落地,高技术制造业吸收外资增速保持在30%以上。

今年,中国服务加速在全球落地。中国设计、建设的超高压直流输电项目在智利正式启动,而在巴基斯坦,中国提供的最先进智能快递分拨技术给这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体验。

今天的中国,已是14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中国出口对世界出口的贡献度稳居首位。

“一带一路”朋友圈不断壮大,中国已与150 个国家和32 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 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今年,中欧班列开行数屡创新高,1—11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5 万余列,已超去年全年总和,82 条运行线路通达欧洲24 个国家的204座城市,有效维护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

《世界开放报告2022》显示,中国开放指数提高了5.6%,排名上升8位,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走出去”战略构想的提出及其演进

1979 年8 月,国务院提出“出国办企业”,第一次把发展对外投资作为国家政策。由此开始尝试性的对外直接投资。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为了扩大出口,国家实行了鼓励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装配业务的战略,《关于鼓励企业开展境外带料加工装配业务的意见》出台,提出了支持我国企业以境外加工贸易方式“走出去”的具体政策措施。

2000 年3 月的全国人大九届三次会议期间,“走出去”战略正式提出。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走出去”战略的最终明确,首次明确提出“走出去”战略,并把它作为四大新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城镇化战略、人才战略和“走出去”战略)之一。

据商务部提供的数字,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在2003年以后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2010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129个国家和地区的312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当时中国走出去战略实施的主要特点是:我国对外经济合作业务分布在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大部集中在亚洲。对北美、大洋洲、非洲和亚洲的直接投资增幅最快,非洲和拉美是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业务增幅最大的地区。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生产和供应业、专业技术服务成为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行业,对外承包工程业务主要集中在建筑、交通运输、电子通讯、石油化工和电力行业,外派劳务人员主要集中在工业制造、建筑等行业。

“走出去”是必由之路

“走出去”战略是在20 世纪90 年代的后期开始重点实施的。这说明当时我国经济已经发展到有能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在“二战”后的五六十年代就制定了明确的海外战略或海外投资战略,在一些重要的资源开发方面,他们已经抢先占领了市场。但我们国家在20 世纪90 年代前期以前,无论是从国家的经济实力、企业的技术水平、财力以及人才资源上,都不具备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条件。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了,技术水平提高了,改革开放的程度也加深了,我们也培养了一大批能够适应走出去战略的人才,这时,我们才有条件提出走出去战略。提出走出去战略是适时的,但是,国际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利用海外市场和海外资源的难度,刻不容缓地抓住这个机遇。如果再不增强紧迫感,不抓紧实施,机遇就会进一步丧失。这对我国的经济建设保持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

国有大型企业尤其是能源资源类、金融类、通信类企业往往担任了“走出去”开拓者和先锋的职责。我国非公有制企业都深处竞争激烈的行业,相对国有企业更具有进取和竞争精神,开展跨国经营对其可以更好地起到规避贸易壁垒、扩大出口、转移过剩产能、调整产品结构、利用国外资源、突破要素制约、拓展国外销售网络、借助国外人才治理提升企业管理和技术层次、提高品牌知名度等积极作用。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的非公有制企业必将作为国有企业的补充和替代者,在国际竞争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抓紧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又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必然选择。在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一个世界性的社会化大生产网络正在形成,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必须看到,发展对外投资是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必须迈出的一步,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只有“走出去”,才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进而成为国际经济舞台上一个有分量的大国。

抓紧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也是我国实现跨世纪改革和发展目标的必由之路。从发展的角度看,我国虽说地大物博,但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很有限。我们必须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和利用国际资源,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后劲。我们不但要通过进出口贸易来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更要通过在国外投资和组织生产来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只有积极地“走出去”,才能弥补国内资源和市场的不足,这对于我国实现现代化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关系重大。从改革的角度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不仅要学会在国内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要学会在国际上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能不能有计划、有步骤地“走出去”,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赢得优势,不仅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之举,而且也是关系我国改革全局的重大战略之举。

积极应对海外投资风险

今年召开的党的二十大,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如今,阔步行走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中国,正以非凡的决心、扎实的行动,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经济全球化不断向前。

面对前所未有的国际大变局,中国企业“走出去”不是短期行为,而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模式的必然要求,是开展国际市场竞争与合作的必然路径,是参与产业链供应链中上游分工并保持稳定的必然选择。

今年以来,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当下,新冠肺炎疫情和俄乌冲突影响交织叠加,导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紊乱、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更加脆弱,为各国发展蒙上阴影。那么,中国企业如何化解“走出去”风险挑战?

对于中国企业“走出去”来说,一要积极利用国际资源,补充国内供应链短板,主动融入国际市场和全球产业链体系;二要加强合规意识和风险意识,充分了解和遵守东道国法律法规、风俗习惯,健全企业风险防范体系等;三要合作共赢,要有益于东道国发展,促进当地人就业,主动开展绿色投资等;四要履行社会责任,要跟业务所在国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中国企业要更加注重应对长周期风险,加强对“泛安全化”的风险研究,主动防范区域供应链风险,科学统筹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对境外新增投资项目要更审慎,要深入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对境外已投资项目要强化安全风险防控,提前做好应对准备。中国企业还应当探索建立境外项目风险的全天候预警评估综合服务平台,及时预警、定期评估;要加强海外利益保护、国际反恐、安全保障等机制的协同协作。

中国企业“走出去”不仅要着力化解短期风险,更要放眼对外投资合作的中长期大环境,未雨绸缪,做好安全风险的防范规划,维持对外投资合作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要把维护自身安全与海外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挂钩,与上下游企业的可持续经营挂钩,创造安全可靠的运营环境。

“走出去”意义重大

数据显示,近年来,以“一带一路”为例,我国对外经济合作稳步推进。目前,我国已有4 万多家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分布于全球188 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对外直接投资已达1300 亿美元左右,位列世界第二。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已由最初的货币投资、实物投资向跨国并购等方式扩展,并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取入股及股权置换等方式对外投资。我国企业到境外收购销售网络、许可证、技术专利、建立研发中心和工业园区的做法也日益增多。

对外承包工程上,工程总承包已成为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的主要方式,并逐步向BOT方式等更高层次发展。

政府的职责在于政策引导和公共服务,智囊团体提出意见建议,中介机构则提供以市场为导向的信息服务。从目前情况看,“走出去”战略的上述角色分配结构已经比较完备,相关部门要在“走出去”战略实施进程中做出实际贡献,就必须要找准定位,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扬长避短,有所为有所不为,以期真正贴近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取得较好的工作成效。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一个难度很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比如说,到国外开发资源,涉及到两个国家的外交关系、国家的主权、公民的感情、需要投入巨额的资金,还有很大的风险,不是我们想走出去,就能走出去,想到哪个国家开发资源就能到哪个国家开发。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实施走出去战略往哪儿走?一个是往友好国家走,一个是往有资源的地方走。没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是很难走出去的。所以,必须和对方国家有良好的外交关系,必须和对方国家在经贸关系上平等互利双赢。对内而言,走出去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而且这种投资是有很大风险的。涉及到政府的很多部门和很多方面,比如说涉及到外交、商务、财政、发改委、外汇管理、银行和保险等部门,外交和商务还涉及到驻外使领馆和商务处。所以必须各方面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中国集装箱贸易

“走出去”则是以中国的公司为主导,服务于中国公司战略的一种跨国整合模式,我们从中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当前,无论从开拓市场空间,优化产业结构,获取经济资源,争取技术来源,还是突破贸易保护壁垒,培育中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公司,“走出去”都是一种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重要标志。

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在更加市场化、更加开放、更加相互依存的世界,国家必须考虑,通过具有宏观影响力和国家长远发展战略意义的对外投资,提高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在国际资源分配中争取一个更加有利的形势并改善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关系。

在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对外贸易依存度超过70%的情况下,国家必须考虑通过提高引进外资质量和扩大对外投资两个轮子,主动地在更广阔的空间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在保持制造业优势的同时,向产业链高增值环节迈进,提升中国在国际分工中扮演的角色。

无论从中国为全球制造产品,还是自身工业化、现代化的需要,都必须考虑如何通过对外投资主动地从全球获取资金、技术、市场、战略资源。

在外资企业大举进入中国、分享中国市场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必须考虑新的发展空间。在外资企业走进来的同时,中国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各自发挥优势,“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将是一种必然的现实。

在跨国公司利用自己实力,重组中国优势的同时,中国有实力的企业也应利用跨国公司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以自己的比较优势重组他国产业和企业,主动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以获得市场份额和技术开发能力。在这过程中,壮大自己,培育与经济大国相匹配的跨国公司。

实施走出去战略,需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比如说资金资源、技术资源、人才资源及评估项目、工程咨询等方面的资源,还要调动有比较优势的企业的积极性,给他们强有力的支持,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走出去战略。

猜你喜欢

走出去战略资源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战略
战略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