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供水环境水质效应问题分析
2022-02-07陈洪颜CHENHongyan
陈洪颜CHEN Hong-yan
(平阴县自来水公司,济南 250400)
0 引言
我国农村地区供水工程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农村环境污染也日益冲击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在农村地区,供水工程水质的实际状况对农村饮水安全具有直接影响。当前形势下,必须精准把握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水质卫生监测现状,宏观审视相应的策略与方法,为构建农村饮用水安全屏障贡献力量。
1 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1.1 影响水文水质 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主要是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调节使用。如此巨大的工程,必定会对原本河流天然的水文特征造成影响。如果选择在河流的上游建立堤坝,河流上游的流速将会变慢,同时水位变深,对河流中杂物的净化能力也会减弱。在建成的水库内,水的容量会逐渐增加,原本自然的生态环境和生物链都会受到影响。并且,由于水位的逐渐上升,也会导致周边环境发生变化,特别是土壤环境。
1.2 影响土地利用和土壤环境 大型水利工程需要占用大范围的土地面积,不管是对土地进行改造,还是利用土地进行物品的放置,这些都会影响到土地的利用,土壤的养分、地面植被的生长,都会严重受损。一旦植被减少,就会带来大量的水土流失。但是,施工过程不可避免地直接影响植被生长。机械以及人员的直接碾压,会使周边地表逐渐变得荒芜,植物难以生长。此外,工程施工过程产生的工业废水,也会对土壤造成严重影响,废水中的有害物质进入土壤当中,会使土壤原本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养分流失,不再适合植被生长。
1.3 工程建设对人口迁移、土地利用的影响 大型水利工程在建设之前,就需要考虑原本当地居民的人口迁移问题。要建设大型水库,就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原本依靠土地生活的居民将丧失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这就是矛盾产生的重要原因。在建设工程之前,一定要做好人口的安置工作,如果放任不管,这些失地居民很可能会去开垦周边的林地,导致森林被破坏。如果植被越来越少,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很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泥石流或山体滑坡,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
1.4 影响周边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 在大型河流的周边,一般会有一些文物古迹,或者是非常有价值的自然景观。一旦开始进行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对周边古迹以及自然景观的影响自然难以避免。文物古迹是历史遗存下来的文明见证,是国家重要的精神文明财富,它保留着历史上某一时代的经济、社会、军事、文化、环境等方面的信息,任何一处文物古迹都是研究历史的宝贵财富。这类财富的损失,是国家和人民都难以接受的。因此,一定要对工程周边的重要文物古迹提前进行考察,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有可能的话,可以考虑适当的迁移,或者影像留存。
1.5 影响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 大型水利工程通常会用到大量的水泥、石灰等建筑材料,这些建材往往会释放大量的颗粒物,容易通过空气扩散,影响周边的空气质量。各种粉尘混杂在空气中,降低空气质量,并对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使他们患上呼吸道类疾病的概率增加。
2 农村安全饮水存在的问题
当前,多数农村地区的供水工程缺乏良好的水质检测能力,多数水厂不具备检测水质的技术能力,难以保障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且会阻碍农村地区的饮水健康建设,若长期无法改善水质检测机制,将导致诸多问题。
2.1 难以对水体质量进行真实有效评价 缺乏水质检测的有效技术,难以检测水中各类物质,如微生物、藻类的实际含量,难以开展高效、良好的水质监测相关工作,无法科学有效地评价水体质量。
2.2 影响农村地区供水水资源的整体规划 在农村地区,对供水水资源进行科学规划,通常将水质检测结果作为重要依据。若无法有效落实水质检测相关工作,难以对水源水类别进行正确判断,将影响农村地区供水水资源的整体规划,难以实现对农村居民用水安全的有效保障。
2.3 特殊地质条件易导致水体污染 部分农村地区处于特殊地带,其水体以及土壤中所含的重金属元素和有毒有害物质较多,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若未能有效落实水质检测相关工作,甚至不对水质进行检测,将严重威胁农村地区居民饮水安全和生命健康。另外,在特殊地质条件的地带开展水质检测,需要专业的检测团队和技术,并确保所获取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才能避免导致水体发生二次污染,防止周边水域环境出现恶化。当前农村地区供水工程水质检测模式尚未完善,存在问题较多。
2.4 工程建设维护问题 农村水利工程后期的维护管理工作异常关键,结合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经验分析,农村水利工程管道布置方式以及相关电力设备的应用质量受当地环境的影响较大,并且在自然环境季节性变化的过程中,一些水利工程设备的运行效能也会表现出一定的波动性特点。更为明显的是,农村水利工程后期遭受破坏的现象比较严重,一方面由于后期的维护保养工作不到位,另一方面也与当地居民的保护意识相关。为此,在开展工程建设维护工作时,工作人员应采用合理的办法,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特点以及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情况,解决工程建设维护工作中的问题。从电力设备维护的角度分析,由于农村水利工程电力设备的参数值往往比较高,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也比较容易出现运行不稳定等问题,特别是在发电机运行的过程中,由于水房建设的防护措施不完善,导致电力设备在长期的使用中磨损严重。
2.5 建设安全性问题 在农村水利工程与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建设线路一般比较长,地势变化频繁,导致实际的施工情况与初期的设计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施工时,施工人员一方面要依据水利工程建设的设计要求,选择合理的施工工艺以及施工线路;另一方面,施工人员还需要在施工中不断总结施工的具体问题,结合当地的环境特点,优化调整施工方案。这对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如果在施工中污染、杂质等物质排放不合理,就会直接导致农村饮水工程管道中输送的水质下降,影响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另外,农村水资源开发还应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如果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未能充分考察当地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非常有可能加大后期水利工程设备维护工作难度,而且维护工作如果不能有效开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体安全性。除此之外,农村水利工程与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为工作还需面对水资源浪费问题,在保证水资源干净的前提下,建设人员或者工程管理人员应采用合理有效的措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3 加强农村供水工程水质检测的策略
对农村地区供水水质进行检测,其最终目的在于有效保障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饮水安全。致力于提升农村地区水质检测的实际质量,还要在农村地区加强供水工程建设,实现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农村供水环境以及供水模式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区域集中供水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良好的应用效果。区域集中供水能够有效保障农村地区的供水质量,并促进供水效率实现大幅度提高。
3.1 确保实施环节的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是环境保护最核心的任务。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要严格制定水体保护措施,为解决水利工程导致的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更好地维系原有的生态平衡。
3.2 科学选择水质检测指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将生活饮用水相应的水质指标分为两类,一类是常规指标,另一类是非常规指标,两类检验指标共计106项。常规指标指能对生活饮用水基本的水质状况进行反映的水质指标,共计42项,其水质检测项目具有普遍意义,主要包括5个类别,即4项微生物指标、15项毒理指标、17项感官性状以及一般化学指标、2项放射性指标、4项消毒剂常规指标。非常规指标指根据时间、地区以及特殊情况,需要开展的水质检测指标共计64项,可分为3类,即2项微生物指标、59项毒理指标、3项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各地应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作为依据,与自身的经济发展状况、水源类型、水域污染程度相结合,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则,对水质检测指标进行合理选用,据此开展高效良好的水质检测。选定水源出现水质变化时,应对标准中所有常规指标以及该选定水源可能受某类污染的相关指标进行检验。在水质检验结果超出相应的水质指标限值的情况下,应立即实施复测,并对检验频率进行增加。针对水质检验结果出现连续超标的情况,查明准确原因,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必要时可启动供水应急预案。
3.3 保护水利工程周边的生态环境 ①生态护岸保护。需要通过在水利工程的实施过程中采取合理的规划手段,坚持高标准,强化执行观念,以及生态护岸的思路,将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合理利用防护措施,真正实现对加固河岸的生态防护。②河道污染物的处置保护。河道污染物的处置一般采用的措施是生物技术,通过生物降解、就地处理等手段,可以避免河道污染物的扩散。同时,采用河道分散点源就地净化处理方式降低施工过程中污染物的处置成本。③废水污染物的处置保护。一般是通过采用稳定塘处理技术对整个废水污染区进行处理,这种措施的关键是通过修筑围堤和放置渗透层,通过池塘中的微生物来净化污水,实现对废水的有效处理。④底泥处理保护。底泥也是一类重要的污染物,需要通过污染拦截的方式对工程中的污染物进行有效处理,特别是要加强设备的更新,争取完全解决城市黑臭河流的问题。
3.4 强化水质安全服务,严格水源管理 完善农村饮用水工程的安全监测体系,定期或不定期对饮水工程抽查,并通报水质状况,全面指导居民饮用安全水。将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纳入经常性卫生监督、监测范围,加强对农村打井取水的监督管理。加强农村饮用水供水工程施工前和竣工后的水质监测,从源头防止不安全供水工程的出现。防治工业污染,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积极控制农药、化肥污染,正确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
4 农村水利工程与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问题的解决方法分析
4.1 提高资金投入水平,合理规划资金应用方案 若要提升农村水利工程与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质量,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大对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提高资金投入水平。但在确定具体的工程建设资金时,工程建设人员首先应调查当地水利工程建设的具体要求,对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地形进行全面勘查;其次,在获得了具体的勘查信息的基础上,技术人员应确定农村水利工程与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规模,并结合其他地区工程建设的成功案例,初步确定设备的应用要求和相关材料的使用数量;再者,在全面分析了此类信息之后,技术人员应向上级管理部门提交资金预算报告,将工程建设需应用的设备、材料以及人力资源等非常清晰的记录在报告中。管理人员可借此计算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预算水平,从而针对性地进行资金投入。此间,由于资金投入基于正确的工程建设要求,因此资金的利用也会更加高效。在实际的建设工作中,工作人员也详细记录工程资金的应用情况,针对一些不合理的资金使用问题,应及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防患于未然的同时,也要未雨绸缪,排查资金应用的安全隐患。
4.2 强化农村水资源安全工程的前期调研工作 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角度分析,在工程建设前期,水利工程建设部门应组建工程安全检测小组,要求小组成员在施工前期,赶赴施工现场进行实地勘测工作。在勘测过程中,首先,工作人员应明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供水规模,并以此规模数据为基础,规划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期建设目标,做好后期的维护和优化建设方案,在满足农村饮水工程整体布局要求的基础上,为农村用户提供质量好、体量足的水资源;其次,勘测人员应全面检测当地的水文条件,从地质变化以及区域季节性水资源变化规律的角度,分析当地水资源的变化情况,避免农村饮水的水质出现波动性状况,影响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在检测水质时,工作人员应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当地的水资源送至专业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在检测数据达到安全饮用标准之后,方可确定最终的水资源开发地址。另外,必须要注意的是,由于农村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在选择水资源输送管道的材料时,工作人员应选择具有抗腐蚀性好、压力承载力强特点的输送管道,并选择合适的管道填埋形式,避免由于农村山体等地质环境变化导致管道出现受损等情况。
4.3 优化调整农村饮水工程运营管理模式 农村饮水工程运营管理模式应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换言之,在饮水工程的后期维护过程中,如果农村饮水的要求增加了或者农村水资源利用的标准提高了,依旧可借助现行的水资源运营模式,切实保证农村饮水工程的运营效能,确保农村水资源的利用质量。这就要求,首先,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部门在开展工程维护工作时,应明确工程维护管理工作的责任,建立“一岗一人,一人一本”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以及工作情况记录制度,将饮水安全工程的维护管理工作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人员身上,并要求工作人员在交接班时,应提交相应的工作记录,特别是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记录本中应明确记录当时的解决办法;其次,为了提升饮水安全维护工作的持续性,当地政府也应在政策方面基于知识,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另外,为了提升当地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饮水工程设备保护意识,水利工程工作人员可积极开展安全培训工作,引导农村用户合理使用水利设备,保护水利设备,在发现问题时,应及时向上级报告,听取有关专家的意见,避免盲目修整,影响饮水安全工程的整体质量。
4.4 适应农村水利工程与饮水工程未来发展建设需要 在优化调整农村饮水工程运营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水利工程管理人员应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分析农村水利工程与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缺陷和建设问题。从强化农村水利工程应用持续性的角度出发,水利工程管理人员应结合当地水资源的实际状态和当地居民的饮水要求,在工作实践中分析和总结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问题。在开展水利工程维护工作时,相关管理人员也应积极听取当地用户的意见和建议,并要求技术人员根据此类意见和建议,完善水利工程的功能。此外,当地政府也应加强饮水安全的宣传工作,引导当地居民正确认识饮水安全问题,正确认识饮水安全功能的优势,使当地居民在使用此类水利工程设备时,可具有自发性的环保意识,减少对相关设备的破坏,提升水利工程与饮水安全工程相关设备应用的持续性。
5 水利工程环境保护管理模式
5.1 强化宣传教育,提倡环境保护 对大型水利工程建设涉及的各方人员,都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进行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明确各方在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上的职责,自觉履行自己的环境保护工作义务。加大对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重视,加大投入力度。特别是前期的设计人员,如果他们重视环境保护,在工程设计阶段就可以提前安排好环境保护工作,从而有效地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5.2 改革管理监理,优化监理机制 水利工程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很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完善和优化监理机制,改革管理制度,将环境监理工作落到实处,以此来推进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实行。针对环境保护的需求,建立起相应的、完善的、合理的监理机制,设置专门的监理队伍,来确保遵循国家法律政策,落实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以此来避免不合法不合理的行为出现。此外,大型的水利工程环境保护管理工作,需要多个部门通力协作,各部门之间互通有无,保持高频度的联系,建立起稳定的沟通渠道,有效维护环境保护工作,为环境保护管理的推行奠定合作的坚实基础。合理的监理机制是前提,高效的环境监理工作流程,可以更好地保证环境保护工作有效执行。
5.3 完善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的管理体系 大型水利工程的环境保护管理部门,需要完善其管理体系。包括各类型的部门的管理职责都需要明确,各个部门之间需要有良好的沟通,互相帮助,才能更好地推进整个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6 结语
综上所述,在农村地区对供水工程加强水质检测,能够有效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并实现对水资源的科学利用,契合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于加强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当地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水质检测,并立足于当地实际情况,颁布出台合理的相关制度,构建专业的水质检测团队,对供水工程加强水质检测,加强饮水安全的宣传教育,对水质检测模式进行合理优化,保障农村饮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