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某高校本科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2022-02-07唐玉兔

江苏商论 2022年8期
关键词:毕业生专业管理

唐玉兔

(1.湖南文理学院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2.莱西姆大学 研究生院,八打雁4200,菲律宾)

一、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推动了旅游业和酒店业的发展。由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可知,2019年我国游客人数达到60.06亿人次,较2018年增长8.4%。2020年中国经济因疫情而受到严重影响,但是由中国旅游网发布的数据可知,2019年从事住宿和餐饮业的人数为434.8万人,较2018年高出5.5%。由此可知,不受疫情影响下的酒店业规模和市场增长迅猛,然而从事该行业的人数并未跟上发展速度,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已成为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

张咪通过分析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对专业的认知与就业意向的关系,提出加强专业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专业认同感、行业忠诚度的对策①。鲍富元等以三亚学院酒店专业毕业生为研究对象,从个人因素、薪资福利、晋升与工作环境等方面分析毕业生的职业选择意愿及行为②。鞠小琦利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对酒店管理高职生对口就业率低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③。杨梦璐针对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每年就业人数下降,对口从业员工流失率高等问题,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进行分析④。黄芬以福州相关大中专院校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本科、高职高专和中职三个层次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度较低,从薪资水平、休假制度、福利待遇和职业发展等方面分析了酒店就业意愿不高的原因⑤。张翠针对河源理工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在校生、毕业生以及学校和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就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面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⑥。陈纯基于文献分析结果,得出影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因素主要为用人单位满意度、薪酬福利和职业发展前景,由此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⑦。

本文通过对湖南某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在校生、毕业生、教师、学校和酒店的调查研究,针对本科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为提高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对口率,增强社会人才资源合理调配提供指导。

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查

(一)酒店管理专业问卷调查

酒店(也可称为宾馆、旅馆、旅店、客栈、客店等)是能为消费者提供安全舒适的饮食和短期休息空间的商业机构。本科酒店管理专业是普通高等学校开设的本科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的服务管理意识、理论素养和专业知识,能在高星级酒店、高级住宿业机构和高级餐饮业机构等从事接待服务、酒店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主要培养现代饭店经营管理和接待服务的高级管理与技术应用型人才。中职酒店管理专业主要培养现代酒店一线业务部门接待服务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本文重点分析酒店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

为了解学生对酒店管理专业的态度及就业的看法,作者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主要针对湖南某高校本科酒店管理专业的在校学生和已毕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首先,调查问卷设置的基本信息包括年级、对专业的了解情况、父母亲对子女就读专业的态度等问题,以此来了解学生的相关现状。其次,调查问卷设置了学生的就业想法、对酒店工作的看法、就业意愿以及对专业课程设置的意见,针对已毕业学生增设了初次就业状况、现就业状况、对酒店工作的看法等问题,从而全面了解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和就业意愿。学生对就业的看法离不开培养的学校,因此设计了教师问卷及访谈环节。针对酒店企业的问卷调查主要从校企合作、对员工的素养要求和满意度、企业提供的薪酬和发展空间等方面。

就数据的来源而言,校内数据主要来自学校的统计数据,校外数据主要通过文献资料以及专业性强、可信度高的网站获取,如国家统计局、中国旅游网和职友集等。

(二)酒店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1.就业率。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教育行业信息化建设与IT应用行业竞争现状及投资盈利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到2019年本科毕业人数分别为749万、765万、795万、820万和834万,本科学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为92.6%、92.2%、91.8%、91.5%和91.0%。酒店管理专业就业率在管理学46个专业中排名第十位,在旅游管理类4个专业中排名稳居第二。2015—2019年,全国旅游管理类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3.7%、92.9%、93%、92.7%和93.1%。

2.就业方向。职友集根据4.4万余份就业数据分析得出,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为酒店/旅游、餐饮、房地产、金融/投资/证券、物业管理/商业中心、互联网/电子商务等,占比分别为25%、15%、13%、10%、9%和8%。由此可见,酒店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不高,人才流入其他行业的比率偏大。

3.酒店管理专业的需求地区与数量。根据职友集发布的数据可知,酒店管理专业的主要需求地区为上海、深圳、广州、北京、成都、武汉、杭州、厦门等,占比分别为21%、14%、12%、12%、6%、6%、5%和5%。2016—2020年的酒店管理专业职位需求逐年增长率分别为20%、-21%、16%、163%和-24%,可知2019年出现了一个大爆发,2020年受疫情影响,酒店市场受到较大影响。

4.酒店管理专业从业人员的待遇。智研咨询通过对2千余份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从业者的待遇问卷调查,得知酒店行业的待遇相当可观,平均薪酬水平为6450元/月,其中月薪3000—4500元、4500—6000元、6000—8000元、8000—10000元、10000—15000元的占比分别为25.2%、24.1%、19.5%、11.1%和8.8%。薪酬与工作年限基本呈递增关系。工作年限0—2年、3—5年、5—6年、6—7年、8年以上的月薪水平为4070元、7320元、8320元、12700元和13600元。

三、湖南某高校本科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原因分析

在酒店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基础上,本文针对湖南某高校本科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情况进行原因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率高,专业对口率低

毕业生就业率是毕业生就业人数与毕业总人数的比率;专业对口率是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与其所学专业相关程度的比率。专业对口率表明人才供需匹配的程度和人力资本有效利用的程度。湖南某高校本科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除去继续深造学生)均在94%左右,高于全国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说明湖南某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在培养和帮助学生就业方面颇有成效。从湖南某高校的本科酒店管理专业对口率可知,直接进入酒店工作并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的占比仅为2.7%。先在酒店工作一段时间,有一定工作阅历后再转其他工作的占比21.1%,高达76.2%的毕业生会直接选择其他工作。

(二)学生对酒店行业的认同度低

从湖南某高校本科酒店管理专业的生源可知,仅15.8%的学生对酒店行业有兴趣而填报了酒店管理专业;对酒店管理专业认识有偏差而误选的学生占比为37.9%;通过学校调剂分配到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占比达41.1%;他人推荐的占比为5.2%。学生对酒店管理专业的认可度不高,且社会民众对服务行业的刻板印象,也认为酒店管理专业就是单纯的服务业。在此偏见的刺激下,学生对自己选择酒店业的决心产生动摇,加之初进酒店工作,大多安排在一线,工作时间长、任务繁重,导致大多数人选择转行。

(三)实践能力与综合能力不全面

酒店管理是综合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实际动手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培养是该专业人才培育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受政策、资金、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因素的影响,酒店管理专业教育中的实践教学偏少,是我国旅游管理类专业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湖南某高校而言,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从学生对酒店管理专业关于理论、实践和实习课程比例安排的看法中,可知76.8%的学生认为校内外实践的学时及实习内容存在不足,实践时间短、内容单一。同时,在实习期间内,学生往往被安排在学校固有的几家合作酒店,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大的上海及深圳等地未增设实习点,实习岗位都是在一线服务岗位,很少有换岗历练的机会,导致通过实践提升技能的方式较为单一。一线部门的工作大多繁重,很容易消磨学生的工作热情,影响学生从事酒店管理工作的决心。

(四)酒店管理专业的社会认同度不高

随着酒店行业的迅速崛起,国民素质教育的普及,一部分人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看法有所改观。但仍有一部分人对酒店从业者或服务行业存在严重的偏见,认为酒店行业是为人服务的、低人一等,工作繁重且劳累。同时,酒店入住客人或者旅游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遇到一些细微的过失或误会时,不能将心比心地表示理解,而是无礼地对待酒店工作人员。学生在实习期间或者初入社会工作时遇到这种问题,很可能动摇从事酒店行业工作的信心。从湖南某高校本科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家长对子女就读该专业的支持度来看,68.4%的学生家长不支持子女选择该专业,只有15.8%的学生家长了解并支持子女就读该专业。

三、酒店管理专业的就业改善对策

(一)个人层面

1.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专业素养。从调查结果看,湖南某高校本科酒店管理专业大部分学生由于高考成绩不理想或专业选择偏差,被调剂到酒店管理专业,加上社会上对服务行业的偏见,导致较多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度不高、学习兴致低。因此,学生首先需要端正自己的心态。需要明白酒店管理专业并不意味着未来没有前途,职务有高低,但职业无贵贱之分。在大学四年中,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如学校提供的平台、专业课教师、已毕业的学长等,提前了解酒店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要求和所需职业能力,珍惜每次实习机会,提高专业技能,积累工作经验。同时,结合自己兴趣爱好,尽早确定将来的就业方向、就业岗位,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做好规划。证书作为学习能力和技能掌握的有力证明,尝试考取相关的证书,也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端正学生的择业动机和择业心态。学生的就业观念和态度对工作选择有很大影响。学生应该正确看待职业,不能把初入工作的待遇视为主要的择业依据。从调查数据看,酒店从业三年以上的月薪水平达到7320元,较工作0—2年的4070元有了很大的提高。从底层做起,吃苦耐劳,在工作过程中提升技能、积累经验,发展前景将会更广阔。

(二)学校层面

1.推进培养模式的创新。学校受教学资源的影响,难以为学生提供很多外出考察的机会,设置的课程理论性过强,实践内容偏少。学校可以加大“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政策力度,将合作企业中各部门的优秀员工或本校酒店管理专业优秀毕业生请到学校给学生授课。也可以深化产教融合,把合作酒店作为学生的实训基地,加强学生与酒店之间的交流与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传授专业知识,还需要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如管理、创新、社交、外语和心理承受等能力。

2.改善岗位实习体制。岗位实习是学生了解酒店行业的窗口,实习体验对学生未来是否继续从事酒店业有很大的影响。学校在选择实习酒店时,需要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关系进行匹配。尽可能做到让学生有多个岗位可供选择,从而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酒店的运行模式,增长见识。

3.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目前,湖南某高校本科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创业的人员非常少。学校应积极帮助学生改变陈旧的就业观念,鼓励和帮助学生合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自主创业。学校可以多与学生沟通,为学生的创新创业出谋划策并提供一些信息与渠道。

(三)企业层面

企业重视人才发展,建设优秀企业文化。大多数酒店存在就业门槛较低、专业化程度不强的特点,导致从业者在社会中的地位普遍偏低。一个优秀的酒店企业,管理运营和文化建设都离不开高学历人才。酒店企业应重视人才发展,以人为本,通过建立明确的奖惩制度,为员工提供合适的待遇和晋升机会,才能留住更多人才,积极工作,促进酒店的可持续发展。酒店行业发展迅速,各集团酒店纷纷形成了各自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酒店的灵魂,优秀的企业文化会让总经理到员工都会自觉遵守服务规范,力求精益求精,真情服务,确立双赢的价值观。因此,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形成自己的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可以吸引顾客,留住人才。

(四)社会层面

一是政府完善基础建设。大学生的就业创业不仅是个人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毕业生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新兴力量,同时毕业生的就业创业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与帮扶。政府应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能实现供求双方有效对接的创新创业就业信息网络平台,加速完善失业登记、职业介绍、培训申请、档案管理等一系列的基础就业服务工作。通过施行简政放权、提供资金支持、减少大学生创业税收等优惠政策为大学生创业者营造良好的创业条件和扩宽创业者的创新创业之路。二是消除社会职业偏见。社会大多数民众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偏见,是导致酒店管理专业优秀人才流失的一个重要因素。国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社会应该加强正确的舆论导向,呼吁民众树立各行各业的工作都值得被尊重的正确价值观。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旅游业与酒店业必将得到长足发展,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将更加旺盛。通过社会、企业、学校和个人等方面的不断改善,酒店管理专业必将受到人们的欢迎与重视,更多的毕业生实现对口就业,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

注释:

①张咪.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知度与就业意向的关系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13):103-104.

②鲍富元,王思佳.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职业选择意愿及行为研究——基于纵向比较视角[J].统计与管理.2021,36(5):70-74.

③鞠小琦.酒店管理高职生就业倾向与对策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4):93-96.

④杨梦璐.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就业前景分析[J].教育观察.2020,9(18):48-50.

⑤黄芬.酒店管理学生专业认同及就业意愿研究——以福州典型大中专院校为例[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5.

⑥张翠.酒店管理专业中职生就业状况研究——以河源理工学校为例[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7.

⑦陈纯.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7,19(6):69-72,75.

猜你喜欢

毕业生专业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