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2022-02-07钟巧玲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6期
关键词:理论课军事思政

□钟巧玲

一、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分析。我国历来重视高校思想建设。军事理论课是教育部规定的高校必修课,是培养大学生热爱祖国、献身使命的一门重要课程。广西教育部门一直都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和军事理论课程体系的建设。军事理论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方面的内容,具有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良好基础。自从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各类课程都应该种好自己的责任田,使思政课与各门课程同向同行之后,全国许多学者在此方面进行了研究,取得许多重要的成果。广西高校的军事理论课教师也开展课程思政工作,但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些。通过对相关文献的仔细分析,发现该研究主要体现在“课程思政点的挖掘”、“课程思政如何实施”等方面。

1.课程思政点的挖掘。课程思政点的挖掘方面,学者们的研究倾向主要表现为:分章节挖掘和不分章节挖掘。分章节挖掘的主要有:西南科技大学李显寅等老师的《基于课程思政的军事理论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张崇飞老师的《医学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研究》等文章,挖掘的思政点相对较多。如:前者思政点挖掘——第一章《中国国防》,讲述中国国防发展史,坚定富国强军信念,德育目标是道路自信;第二章《国家安全》,以时事政治、当前国际形势为主要讲授内容,增强安全意识、国防意识和危机意识,德育目标是价值观塑造;第三章《军事思想》,以中外主要军事思想代表人物、军事思想典型事例为切入点,增强对传统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性的信心,德育目标是文化自信;第四章《现代战争》,以高科技军事技术、高新武器为主要讲授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德育目标是制度自信;第五章《信息化装备》,以近代战争史为主线,讲解信息化战争的特点,激发青年学生担当精神,德育目标是价值观塑造。此外,部分学术期刊文章不分章节挖掘。

2.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对于课程思政如何实施的研究,学者们的研究倾向主要表现为:西安医学院王进的《军事理论》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研究中提出了“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校内与校外、理论与实践”的“四维”教育路径;邯郸学院的唐文玲,葛宏冰的《新时代“课程思政”融入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创新研究》中提出“课堂、实践、社团”的“三维”教育路径;西南科技大学李显寅等老师的《基于课程思政的军事理论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中提出“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二维”教育路径;江西省景德镇学院朱同老师的《探析“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军事理论课的育人作用》中未提及思政实施路径。

(二)国外研究现状分析。鲜见国外对军事理论课程思政的研究。国外高校没有专门的军事理论课程,但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均非常重视国防教育工作,在高校内部也开设有类似的课程,其中蕴含着爱国、敬业、为维护本国国家利益贡献力量的内容,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值得我们借鉴。

(三)国内研究的不足之处。在“课程思政点挖掘”方面,大多挖掘得不够深入细致,对于深入开展课程思政的探讨还不足。在“课程思政的路径实施”方面,学者们归纳出了几种较为典型的实施路径,但为数众多的还是处于重理论轻实践的研究状态,对于地方、院校实际操作中的确切指导性有待深入探讨。据了解,广西高等院校军事理论课程思政的研究较少,在实践中也存在某些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一是军事理论课程地位不高,重视程度不够,课程思政建设力度不一。二是师资缺乏,大班教学,教育教学效果欠理想。三是相当多的学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较为陈旧老套。四是思政点挖掘不够深入细致,思政实施的路径较为单一。五是大多数高校未把思政知识点列入考核评价体系。

二、改进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顶层设计,重视学科建设。针对广西高校军事理论课程地位不高,重视程度不够这一不足之处,建议各级领导部门应着重从以下方面加强管理和建设。

1.规范管理。当下,军事理论课教师的“归口”不一,部分归属武装部,部分归属公教部,少数归属马院,课程思政建设的力度不一。据初步调查,广西区内归属马院的课程思政重视程度相对较高,课程思政建设的力度相对大一些;归属其它部门的课程思政重视程度相对较低,课程思政建设的力度相对小一些。为此,应该规范管理,统一“归口”,加强军事理论课程思政建设。

2.各高校应设置独立的军事理论课教师职称评聘制度。当前,全国各高校没有设置独立的军事理论课教师职称评聘制度。军事理论课专职教师要靠挂靠其它系列评定职称,很难晋升职级。这导致军事理论课专职教师所占比例很小,主要以校内兼职教师为主,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军事理论课教学及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因此,教育部及省级主管部门和各高校领导应加强对军事理论课教学的重视,应在普通高校设立国防教育学科或者军事学学科职称评定系列,解决军事理论专任教师职称评聘难题,提高军事课教师的教学热情,进而提高军事理论课教学教育效果。

3.完善激励机制。调查发现,广西各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思政”建设存在力度大小不一的状况。究其原因,主要是激励机制不健全,没有制定一个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或激励机制细化不够具体、科学,这就难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因此,各高校应科学地制定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并科学细化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军事理论课教师参与到“课程思政”建设的队伍当中去,加大课程思政力度,提高课程思政效果。

(二)加强师资专项培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当前,国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人数相当有限,招聘专业军事理论教师难度较大。学校没有制定出明确的退伍军人或军转干部的教师准入制度,要从退伍军人或军转干部当中招聘专业教师难度更大。目前,广西多数高校军事理论课程大多由人文社科类公共课教师承担教学工作。军事理论课教师多为兼职教师而非军事学专业教师,没有接受过国防军事理论专业的系统学习,理论基础匮乏,师资专业性不强、专业素养偏低、科研能力不足,教育教学效果欠佳。为此,加强师资专业学习和培训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学科素养及科研能力。此外,加强师资专业学习和培训,壮大教师队伍,有利于把广西教育厅制定的课程标准——“小班教学”真正落到实处,改善教育教学环境,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三)优化课程内容,丰富教学手段。

1.深入挖掘课程思政融入点,采用多种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线上线下结合教学。

(1)专题一(第一章)中国国防——认同文化、法治教育、奉献精神。

①国防概述。中国古代和近代国防史部分,在研习的过程中,线上线下结合,通过线上播放晚清国土等视频及线下展示图片和讲解,引导学生思考各个朝代、时期国防强大及衰弱的原因,并得出:当统治阶级处于上升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军事强大、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时候,国防就强盛;反之,当统治阶级走下坡路,政治腐败、经济凋敝、军事孱弱、民族分裂、国内混乱的时候,国防就削弱甚至崩溃的启示结论,从而对大学生进行国家认同、民族认同的政治认同教育。

②国防建设。通过研习,让学生了解我国国防体制、国防战略、国防政策以及国防成就,尤其是播放新中国成立后几次大阅兵视频,让学生目睹高科技先进武器装备的服役入列,点燃学生对祖国日益强大的情感认同和爱国情怀,促使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国防法规。线上播放《广东破获间谍窃取军事秘密案》视频强调大学生有保守国家军事秘密的义务;线下让大学生讨论并了解各项国防法规体系,明确自身的国防权利和义务,树立法制意识。

④武装力量。在研习人民军队的光辉战斗历程这一内容时,线上播放《从人民军队90多年历史中汲取强军智慧》视频,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人民军队的胜利之路,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怕牺牲、浴血奋战之路,是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之路。教育大学生把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发扬光大。

在研习武装力量构成海军部分,线下出示问题:我国90年代从俄罗斯进口4艘现代级驱逐舰,这4艘现代级驱逐舰来历如何?学生思考并在学习通上抢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提示学生并明确:我国90年代从俄罗斯进口4艘现代级驱逐舰时,播放泰州舰发射反红外反雷达综合干扰弹的短视频,同时告知学生:每艘驱逐舰50亿人民币,易货贸易来的(俄罗斯商人来浙江义乌买手工艺小商品,是义乌小商人用小商品交换而来)。由此提示大学生们,小商人同样可以为国家做出大贡献的道理。

⑤国防动员。线上课播放淮海战役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国防动员的内容及意义。线下结合课本相关知识讲解,让学生明确国防动员的意义。同时借用新闻解读法,播放新冠肺炎疫情或5.12地震等自然灾害动员短视频,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国防动员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学生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

(2)专题二(第二章)国家安全——意识培养、思维训练。

①国家安全形势。线上播放《印巴军队在克什米尔地区激烈交火》和《印度再炒“洞朗对峙”》等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威胁、挑战,引导学生学习,提示学生应具有忧患意识。

线下,首先,讲解我国地缘战略环境的状况,让学生初步了解到,由于我国周边国家政治制度及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民族、宗教矛盾交织,安全环境变得复杂;同时,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缘战略区的交接处,我国安全环境处于不利境地。其次,让学生用PPT分组展示课前搜集的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威胁、挑战及其特点,教师给予点评并明确,当前国家安全面临新挑战,呈现出国际性、系统性、全面性、交互性等复杂特点,让大学生们深切地感受到自身必须提升对国家安全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采取分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并让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即让学生就国家面临的威胁和挑战的话题进行准备及展示,也就是让学生在准备及展示的过程中变被动的听为主动的探索和思考,训练学生的思维。

②国际战略形势。首先,讲授十九世纪以来国际格局的演变、冷战后国际战略格局现状及发展趋势,引导学生从战略层面看待国际、国内形势,提升学生独立分析战略问题的思维能力。其次,让学生分组学习,课前布置搜集整理世界主要国家军事力量及战略动向资料的任务,课堂上进行现场小组讨论,小组长分享并阐述本组对当前国际战略形势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的认识。教师给予点评并引导大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专题三)(第三章)军事思想——人文视野求实创新。

①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研习《孙子兵法》,带领学生学习其中精髓“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和平解决矛盾与冲突的崇尚和平思想;“将者,智信仁勇严也。”优秀将领必备的五种品格,兵家和儒家不谋而合的“仁、智、信”的文化理念;“视卒如婴儿,视卒如爱子”,中国传统以人为本的伦理精义,朴素的军事人道主义精神;“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朴素唯物论思想,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把握其正确规律,从而做出正确的应对决策;“奇正、虚实”的军事辩证法思想,让学生明确相对事物之间是有变化的,奇与正、虚与实,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战略战术灵活运用,变化无穷,才能出奇制胜的道理。通过学习,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拓宽学生人文视野,塑造大学生理想人格。

②当代中国军事思想。线上学生自学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及习近平的军事思想、军队建设思想及强军思想。线下通过播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等视频,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强军兴军理论及重要讲话精神,理解习近平强军思想蕴含的理论精髓——实事求是,教育大学生发扬实事求是的精神;理解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明确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教育大学生发扬锐意开拓奋进的创新精神。

(4)专题四(第四章)现代战争——科技意识、探索精神。新军事革命和现代化战争:角色扮演,让能力强的学生课前收集相关资料,课堂上讲解分析近现代战争中代表性战例——海湾、阿富汗、伊拉克等战例中战术运用及武器装备的使用,分析归纳现代化战争的特点规律。让学生明确新军事革命和军事变革的区别;掌握信息化战争的主要形态、特征、发展趋势及代表性战例等。通过学习让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在战争成败中的重要性,从而激起学生对自身学科专业知识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科技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5)专题五(第五章)信息化作战平台和武器装备——创新精神、奉献精神。讲授信息化装备和信息化作战平台的区别。在学生明确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播放视频介绍外国军队信息化作战平台的发展状况,以各国主战坦克、飞机、航母等现代信息化作战平台状况和发展情况,同时,采用提问和抢答法加深学生对各国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前沿状况、最新发展状况及国际最新军事科技对最新作战方式的影响状况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对高科技探索及创新的精神。此外,讲授海上作战平台时,播放徐增平赠航母予祖国的短视频——在20世纪90年代,当时国内还没有自己的航母且急需航母的时候,徐增平花了2,000万美元跟乌克兰买下了“瓦良格号”建造到半的航母及其建造的专业图纸,并历尽千辛万苦将其运送回国并赠予祖国。通过播放视频,利用捐赠这一壮举提示大学生不论职位的高低、岗位的大小都应该具备一种奉献精神。

2.开展军事理论实践活动。坚持每学期实践课定期举办一次参观博物馆或革命烈士纪念馆活动。将课堂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改变以往以教师、课堂和课本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大学生们在感受体验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爱国主义的熏陶,并让学生选择感受最深的事件写成论文并作为作业上交,达到融会贯通、拓展创新。

3.开展军事理论第二课堂活动。每学期依托社团开展讲广西红色故事比赛活动,从广西地区的红色资源优势实际出发,讲湘江战役,百色起义故事;讲开国上将李天佑、革命先烈韦拔群等故事。通过讲故事比赛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让红色因子潜移默化地浸润每一位大学生的心灵,培育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大学生。

4.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该课程分值占比:理论考试占87%(其中7%为思政点内容)+思政考核占13%。试卷主要分为两部分:选择题占比70%,包含单选和多选;判断题占比30%。第一,军事理论思政点考试分数占期末总分数的7%(已含在理论考试的87%内);第二,参观博物馆或革命烈士纪念馆后所写感想占期末总分的7%。参加讲广西红色故事比赛活动获奖者可获得与参观博物馆或革命烈士纪念馆后所写感想所得分数的最高分7分。第三,学生参与课程思政内容的课堂讨论或提问或抢答占期末总分的6%。这样,科学合理评价每一位大学生的学科成绩,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思政”。

三、现实意义

(一)课程思政方式方法多样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多元化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学习动机,改变传统课程思政纯粹“说教”的教学模式,更注重将思政悄无声息地渗入学生心灵。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突破传统课堂时空的限制,充分发挥各类教学平台的作用,碎片化利用时间。譬如,线上播放《印巴军队在克什米尔地区激烈交火》等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威胁、挑战,提示学生应具有忧患意识。线下,让学生用PPT分组展示课前搜集的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威胁、挑战及特点,加深大学生们对国家安全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增强忧患、危机和使命意识。展示的同时还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激励评分机制进行评分,学生在成就感中努力前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激起学生情感共鸣。赞可夫曾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有效的作用”[1]。课程思政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把课堂还给学生,转变过去“填鸭式”教学方式为“探究式”学习方式。一方面,以问题为导向,设置诸如“我国90年代从俄罗斯进口4艘现代级驱逐舰,这4艘现代级驱逐舰来历如何?科技含量有多高?”等触及学生精神领域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使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领悟学习科学技术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通过开展现地参观写感想并互评和讲红色故事比赛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深化价值认同;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效仿借鉴,点燃正能量,激起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发放900份问卷调查来看,回收750份,有93%的同学支持用多样化的方式进行课程思政,这样不致于枯燥无味,能轻松愉快地完成教学及思政任务。可见,以多种方式开展课程思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动态化过程性评价,创新完善评价体系。改变以往课程思政大多都不纳入考试内容、不折算分数,不进行过程性评价的教育教学方式。关乎价值引领的课程思政目标,较之知识、能力目标,似乎很难衡量检测,这也是很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中面临的棘手问题之一。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课程思政学习成效倘若不与学分或分数进行折算,一则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则也无法了解学生对既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显然,探索课程思政学习成效的评价方式是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一环。

实践中也收到一定的效果。著名课程设计专家芬克认为“知识基础、知识应用、知识整合、人文、关心和学会学习”是能够引发深层学习的教学目标的六个维度。这其中,“人文维度”旨在检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和他人形成新认识的情况,显然与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相契合,故针对这一类教学目标的几种课堂评价方法值得参考和借鉴,[2]如提名、抢答、小组讨论等。

可在军事理论课程教学中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课程思政。以“国防概述”一课里“我们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国防观”为例,课堂上在超星系统里我们将学生分为若干讨论小组,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讨论结束,针对讨论的观点教师评价、组内成员评价及组与组之间互评。这三项评分的综合即个人讨论所得积分,再由系统把积分换算成该门成绩这部分应得的分数。这个分数的高低一方面可以大体反映出学生对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国防观的理解深入与否,另一方面也可以大体衡量价值观塑造的能力迁移的大小。此外,提名问答、抢答与讨论一样均可记入总分,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发放900份问卷调查来看,回收750份,有95%的同学一致认为参加了学习就应该获得一定的分数,这样学习才有动力。这正与比格斯的“如果我们把动机与氛围结合起来,一个Y理论的学习氛围对培养积极动机是必要的,但不充分。教师必须进一步展示学习任务具有价值并且可以达成”[2]观点不谋而合。这其中的价值可以通过教学“评价”等因素予以体现。可见,有价值的多种方式的动态化过程性评价有利于开展课程思政,也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理论课军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