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经营与成本粘性研究
2022-02-07高隆
●高 隆
市场分割的存在降低了资源配置的效率,阻碍了我国形成一个统一、开放、自由竞争的国内市场的进程。有些地方政府出于多方面的原因,会限制本地企业进行跨省投资,或者限制外地企业在本省进行投资;而外地政府在政绩考核的背景下,出于保护当地企业不受外来企业冲击的目的,也可能限制外来企业进行异地投资。也就是说,企业进行异地投资会受到企业所在地政府和投资地政府的双重限制。
企业的发展与成本管理的效果相关。成本管理是管理会计中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也受到了企业与学界的沟通关注,但是我国企业成本管理还是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成本粘性是成本管理的主要方面。成本粘性是指实际发生的成本变化与传统的成本函数模型不一致,实际的成本变化大小与业务量的变化方向有关。当业务量增加1%时,实际成本增加的幅度要比成本函数模型上业务量减少1%时的成本减少的比例,这就是“成本粘性”现象。而且销售增长时的相关成本增加比率会比销售下降时的相关成本削减比率高。本文认为,成本粘性受企业的多地经营的影响。
一、成本粘性的相关研究分析
关于成本粘性的研究,起始于2003 年。当时海外学者提出了相关概念后,我国学者也认同,并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研究发现我国企业缺失存在成本粘性问题,而且还比较严重,当企业盈利下降时,企业不会立即调整成本,产生了成本粘性;在企业财务管理对权力的约束相对较弱的情况下,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会对企业未来的现金流盲目乐观,忽视企业可能的风险,从而是企业存在较高的成本粘性。
除了以上几点因素,管理者的应计盈余管理行为也会对企业的成本粘性产生影响。江伟等(2015)通过对管理层应计盈余管理行为变化的考察,得出管理层的应计盈余管理行为会影响企业成本粘性的结论,具体表现为,管理层向上调节应计盈余的行为会使企业的成本粘性降低,而向下调节应计盈余的行为则会使企业的成本粘性增加。
研究认为,成本粘性的成因主要包括调整成本、管理者乐观预期、代理成本以及应计盈余管理行为。其中,调整成本、管理者乐观预期、代理成本以及向下的应计盈余管理会增加企业的成本粘性,而向上的应计盈余管理则会降低企业的成本粘性。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依据对相关理论和数据的分析,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分析表3 的回归结果可得知,△Inrev的回归系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为正,而△lnrev*Dec的系数却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在本文研究的这些上市公司中存在着明显的成本粘性;△lnrev*Dec*gd的系数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负,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多地经营程度越高,其成本粘性越大。该结论与本文提出的第一个假设H1 不相符,也就是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公司多地经营会显著影响其成本粘性,具体表现为公司多地经营的程度越高,其成本粘性就越大。
H2:在其他条件相同下,公司高管是否过度自信并不会影响其多地经营与成本粘性之间的关系。
为减轻极值效应对本文实证结果的影响,对于所有的连续变量,本文在上下1%的水平上进行缩尾处理,经过极值处理后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2。
对外宣传是一种跨文化语言交际。新形势下,对外经济和文化交流极其频繁,为适应中国文化和思想走出去的国策,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广义的外宣类文本是指以国外受众为宣传接受对象,对某地区、企业、景点或事物进行介绍的资料和文章,其文本功能在于吸引读者、增进文化了解、树立良好形象,等等。由于中英文的外宣文本在语言风格上既有相似之处,又各有特点,因此,翻译成为了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媒介。外宣翻译的突出特点是“基本上都是中译外”,[1](P27)这就要求译者既精通中文母语,又熟知英文读者的阅读习惯,还需了解宣传类文本语言特征,能够使用娴熟的英文表达。
(二)样本与数据
在本文的基准模型中,首先,如果1 显著为正且2 显著为负,可以论证成本粘性的存在;其次,如果系数3 显著为负,则表明多地经营会增加公司的成本粘性,相反,如果3 显著为正,则表明多地经营会降低公司的成本粘性。
(三)实证模型设计
根据描述性统计结果可得知:(1)△Llncost的均值为0.142,说明上市公司的营业成本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lnrev的均值为0.113,最小值为-1.352,最大值为2.021,说明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总体也同样呈现上升趋势,但不同企业的营业收入差异较大;(3)Dec的均值为0.281,即有28.1%的公司Dec=1,也就是说存在28.1%的上市公司其当年的营业收入相较于去年有所下降;(4)本文构建的多地经营指标GD的均值为2.052,根据多地经营构建公式换算可知出现的不同省份数量均值为6.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