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龙江特色志愿服务为抓手 助推文化强省建设

2022-02-07张立志

经济师 2022年5期
关键词:龙江志愿志愿者

●张 欣 张立志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坚定文化自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文化强省,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强大精神文化支撑。”要求:“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健全志愿服务体系。”目前全省各类志愿服务团队已经超过9 万个,注册志愿者434.3 万人,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和广大志愿者在助力疫情防控、参与基层治理、提升文明程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黑龙江已经同全国一道开启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迈进的新征程,精神文明建设愈发重要。而志愿服务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最实在、最鲜活的抓手。打造具有黑龙江特色(以下简称龙江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在全国志愿服务领域贡献龙江力量、彰显龙江特色,已经成为“十四五”志愿服务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突出政治引领,保证龙江特色志愿服务的正确方向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找准目标方位,明确职责任务,以志愿服务助推党的建设特别是政治建设、思想建设,打造亮点和品牌。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宣传,进一步擦亮理论志愿服务品牌。发挥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来自群众、贴近群众的优势,扩大理论志愿者团队,推动理论宣讲志愿服务走深走实。在线下,组织志愿者深入基层一线,组织开展“百姓名嘴”“理论飞燕”进万家等载体活动,让身边人说身边事,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在线上,推动理论志愿服务上广播、上电台、上电视,运用自媒体渠道扩大宣传力度,提高理论宣传覆盖面。以庆祝建党100 周年为契机,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开展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红心向党砥砺前行”“志愿龙江为党献礼”等志愿服务活动。突出爱国主义教育,打造学习践行龙江“四大精神”的特色志愿服务品牌,通过拍摄纪录片、召开表彰大会、编发优秀志愿者风采录等形式,广泛宣传在践行龙江“四大精神”方面的典型,努力让龙江“四大精神”走向全国。强化党建引领,加大志愿服务组织领域党组织覆盖。在符合条件的志愿服务组织成立党组织,更好地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在已经成立党组织的志愿服务组织,注重发挥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广泛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充分发挥党员的骨干带动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此激发和增强志愿服务的执行力和战斗力,确保志愿服务正确的发展方向。

二、突出规划引领,明确龙江特色志愿服务的发展定位和工作布局

围绕中央和全省“十四五”总体目标,突出前瞻性、科学性,精准定位、科学布局,走差异化、品牌化发展道路。健全完善志愿服务“一体两翼”工作格局。从强化内部管理和改进运行模式的角度,完善省志愿服务联合会内部机构设置,推进成立地域类的代表处、办事处,解决基层行业脱钩和领导干部审批难的实际问题。完善基金会管理体系,向下延伸层级,推动各地市组建基金会,便于项目承接,建立一地一品牌、一行业一特色的专项基金。进一步明确省志愿服务发展中心职能定位,注重业务培训和指导,探索高效、顺畅的运转机制。完善志愿服务协调小组体制机制。建立省、市(地)、县(市、区)三级志愿服务协调小组联动机制,研究解决志愿服务领域重大问题。搭建志愿者服务协同管理网络,鼓励两个以上的志愿服务品牌通过互相联合,整合现有各品牌要素的优势,发挥集聚效应,实现“1+1>2”的服务效果。统筹推动志愿服务供给侧与需求端有效对接。在供给侧,摸清区域内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基本情况,包括专业结构、年龄结构、擅长领域等。在需求端,建立完善需求采集机制,依托社区居委会、楼栋自治会、社区义工站点等基层组织,定期了解、采集居民群众的志愿服务需求,有的放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推动“点单、亮单、派单、接单“供需对接。通过志愿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志愿服务供需平衡、有效对接,既有利于志愿服务组织节省成本、节约资源,也能够真正地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解决“真问题”“真需求”,防止出现走秀式、盆景式、摆拍式志愿服务的现象,树立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的良好形象。

三、突出项目化品牌化,提升龙江特色志愿服务助推发展大局的能力水平

借鉴经济工作做法,采取项目化方式推进志愿服务工作,聚焦省委重点工作任务,提升志愿服务项目质量。以志愿服务促乡村振兴。针对黑龙江省农业农村人口居多的实际情况,把志愿服务的着眼点向农村和基层一线倾斜,发挥志愿服务功能作用和独特优势,参与村级社会治理,助力乡村振兴。广泛开展“乡村志愿行”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组织在“凝聚民心、服务群众、传播文明、助力振兴”等方面的功能作用。围绕统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组织各行业各领域的志愿者结对帮扶,在帮助就业、就医、代卖农产品等方面提供帮助。以志愿服务促文明创建。把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助力文明城市创建作为重要任务,发挥志愿者主体力量,围绕学习科学理论、宣讲党的政策、培育主流价值、活跃文化生活、深入移风易俗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促进志愿服务长效、常态、健康发展。以志愿服务促基层治理。探索按照居住地组建志愿服务团队模式,吸纳下沉党员干部、物业人员、业委会代表、小区楼栋长和小区居民组成志愿服务组织,发动老党员、老干部、爱心人士及群众参与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依靠群众做群众工作,让“群众”治理“群众”,让社区既成为“生活共同体”也成为“治理共同体”。出台《关于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的实施意见》,推动志愿服务规范化管理、社会化运作、项目化配置、品牌化培育、信息化支撑、常态化服务,助推省域治理现代化。以志愿服务促营商环境。常态化开展机关干部“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帮助企业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宣传党的政策,拉近党群干群关系。在全省各类窗口单位加大志愿者服务力度,配置志愿者和各类志愿服务设施设备,展现龙江良好服务形象。在招商引资、外事活动以及重大商务活动中,发动调动专业志愿者参加,提高服务质量。

四、突出全社会动员,提升龙江特色志愿服务的投入保障水平

坚持共建共融,激发和引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志愿服务,最大限度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群众等各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龙江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整合志愿服务品牌中的同类项目,优化服务结构,扩大具有优势实力的志愿组织规模。发挥政府投入的保障和引导作用,将志愿服务工作经费纳入市县财政预算,为志愿服务提供资金保障。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支持志愿服务组织立足自身优势,强化品牌优势,承接相关服务项目。加强志愿服务品牌载体平台建设,建设省志愿服务枢纽中心,推进志愿服务机构进驻,打造线上线下互联互通的志愿服务模式。推动公共文化设施、红色场馆、车站、窗口、医院、商场等建立志愿服务驿站,搭建好志愿服务品牌载体平台。发挥志愿服务联合会的引领、联合、培育、协调作用。积极培育和孵化各类志愿服务组织,为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参与志愿服务创造条件和强化保障。搭建起联系党委政府、志愿服务组织、群众三者之间的桥梁,团结凝聚志愿服务力量,不断壮大会员队伍,在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上实现联动。发挥基金会的整合放大作用。广泛开展“一张纸献爱心”活动项目,定期发布志愿服务项目,形成多渠道、社会化的筹资机制。完善管理措施和办法,加强内外部协作,合理调配资源,提高志愿服务基金募集、管理和使用的规范化、科学化。发挥志愿服务组织的主体作用。加强志愿服务组织内部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推进志愿服务组织转型,加强外部合作,优化公共关系,进行品牌宣传与营销,减少对政府的依赖,实现服务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社会各界的补充和集聚作用。鼓励国家机关、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建立志愿服务队伍,引导民生和公共服务机构开门接纳志愿者,形成志愿服务工作合力,扩大志愿服务社会覆盖。

猜你喜欢

龙江志愿志愿者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志愿者
龙江少年爱冰
我志愿……
龙江剧《弘治私勘》
我是志愿者
勇于担当 主动作为 积极打造龙江人民调解工作升级版
我是小小志愿者
图读龙江经济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