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现代财务管理模式构建探析
——以BSF 学院财务管理为例
2022-02-07屈凯萍
●屈凯萍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高校法人实体地位已经确立,学校办学自主权逐步扩大,管理模式也将随之发生转变。特别是高校的发展建设和规模不断扩大,高校经费科目的不断增加,导致高校财务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如何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高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个领域的作用,是像BSF 学院这样的地方院校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通过对BSF 学院财务管理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阐述构建现代财务管理模式在地方院校财务管理中的必要性,并提出构建地方院校现代财务管理的基本思路,希望能为BSF 学院这类地方院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一、BSF 学院财务管理的基本情况
BSF 学院是一所拥有研究生教育、全日制本专科高等教育、成人本专科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及留学生教育的省属多科性本科院校,在校学生规模近20000 人,教师1300 余人。从办学层次和规模上看,BSF 学院是当前众多地方院校中一所极具广泛代表性的高校,其现行财务管理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员构成情况
BSF 学院财务管理专职人员共计21 人。其中,从学历层次上统计,硕士研究生2 人,全日制本科6 人,成人教育本科6人,成人教育专科6 人,中专1 人;从年龄结构上统计,20 至30 岁3 人,30 至40 岁4 人,40 至50 岁13 人,50 至60 岁1人;从男女性别上统计,男性7 人,女性14 人。
(二)工作内容与人员分配
BSF 学院的财务管理的工作内容和人员分布为:计划预算1 人,票据、奖贷助勤、科研经费管理1 人,收费管理4 人,工资税收1 人,银行现金出纳各1 人,基建会计1 人,报账审核3人,报账复核1 人,稽核、档案装订1 人,书费核对、报表编制1人,办公室行政1 人。
(三)财务管理工作主要表现
1.从人员构成看,员工的水平不高,经过系统、全面、专业的教育培养人员较少,一半以上都是通过后续的成人教育或函授取得的相关专业知识。
2.从工作内容与人员分配看,财务管理内容基本上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只是记账报销的地方。财务管理的主要功能就是资金的出与纳,也即是通常说的收付记账。
3.财务管理手段还是传统模式,缺乏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财务监管、效益评估和服务保障等功能。
二、地方院校现代财务管理模式的基本内涵
(一)地方院校现代财务管理模式
地方院校现代财务管理模式是指在学校统一领导和分级监管的管理理念下,实现部分财务管理权利下放,以二级单位为主体设立学校二级财务管理、实行二级财务核算的财务管理系统。学校将统一配备专业财务人员,科学合理地完善系统内部的财务监管、绩效评估和风险预警等财务管理功能。
(二)地方院校现代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势
地方院校现代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管理权和部分财权的下放,能充分调动二级单位的办学积极性,增强广大教师的参与性和主动性。二是财务分级管理,能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三是财务管理重心下移,责任明确,工作细化,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益和进行绩效评估。
三、地方院校构建现代财务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一)市场经济和教育体制的客观要求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高等教育一直是由政府支出的公益事业,由政府对高校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高等教育已建立了“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体制。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高校,已具备法人实体地位,学校自主权扩大,管理模式也应随之改变。特别是如今高校的建设和发展规模不断扩大,高校的经费科目不断增加,而作为学校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的财务管理,其管理难度会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必须对高校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建立以适应高校发展和需要的现代财务管理模式。
(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现实需要
由于国家投入的有限,高校要快速发展,就必须引入市场机制,高校的经济来源除了国家拨款,还有教育投资机构、社会公众、企业、银行、个人等的投入,高等教育投资多元化的格局已基本形成。随着高等教育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资金的运动复杂起来。除政府投入项目外,特定投资项目越来越多。这些项目更多地关注项目所设定的目标能否实现,资金的运作是否符合项目的要求,这都要求权利和责任之间的高度一致。因此,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迫切要求大学的财务管理体制进行调整。
(三)财务管理功能拓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财务管理功能将完成从过去的资金纵向管理到现代的资金横向管理、从事无巨细到侧重于监督公共资源的使用、从过去的财务统筹管理到现代的财务宏观绩效管理、从过去的收付记账到对财务收支的效益分析和各项规章制度建设的转变,把更多的精力服务于单位的筹资、融资和资本运营,实现聚财、理财、生财的协调充分发挥其决策、调控、反馈、监督、服务等职能。
(四)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迫切需要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引发的全球信息化浪潮冲击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网络时代改变了社会的经济结构,网络化、数据化已打破了高校传统财务管理模式,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主旋律,给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财务管理机制和工作模式不仅影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而且表现出严重的滞后性。因此,要为决策层提供决策依据,就必须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会计信息的准确统计(相关会计数据)、快速记录、及时传递、充分共享、效益显示等。
四、地方院校现代财务管理模式构建的基本思路
(一)树立现代财务管理理念
新时期,树立现代财务管理理念是地方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核心问题就是学校的效益问题,基本模式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二级核算”,具体内容就是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适时确保资金有效运营、高度重视绩效评估、建立健全监管体系、不断提升业务水平、重视管理服务到位、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实现财务管理从“校长负责制”向“管理行为负责制”的转变,真正使学校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二)完善现代财务管理机制
财务管理机制既直接决定着财务管理主体对客体作用的深度和广度,也决定着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对地方院校来讲,健全、合理、有效的现代财务管理机制应该包括以下几种:一是动力机制,它是保证学校财务活动具有持续动力,促进财务活动的有效运行,如融资机制、绩效评估与奖惩机制、财务管理队伍建设机制等;二是约束机制,它是学校控制、制约不合理和不合规财务活动,以保证学校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如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学校财务监督机制、学校财务管理制度等;三是调节机制,它是学校协调财务管理系统中各单位之间关系,消除障碍,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协调进行,如预算机制、财务资源配置机制等;四是风险防范机制,它是应对学校财务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和意外后果的机制,如财务监督机制、财务活动应急预案等。
(三)构建财务管理的监管体系
科学合理的财务监管体系,既要能保证国有资产和社会资本的完整性,维护国家和相关投资人利益,又要能保证地方院校财务活动的合法性,确保国家相关政策、财务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既要能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促进学校资源的充分利用、增收节支,又要能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因此,地方院校的的财务监管应按照《会计法》规定的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三位一体”监管体系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构建一套包含财务管理时时有人负责、会计制度制定有章可循、财务管理过程有据可查、财务管理流程监督到位、专业与民主监督相结合等内容的监管体系,确保在遇到重大财经事项、重要人事变动、重大投资项目、大额资金流动等财务活动时监管到位,实现学校财务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四)构建财务管理的绩效评估体系
衡量地方院校财务管理活动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实现其效用的最大化,就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财务管理绩效评估体系,充分发挥绩效评过的规范、导向、激励和目标功能。在内容方面,应包括财务活动的效果、效率、效益等。在指标体系方面,应包括投资结构指标、资产保值增值率、资产报酬率、教育成本、总经费效益、事业发展绩效、科研教学绩效、产业效益和服务效益等内容。
(五)构建财务管理的人才队伍体系
现代财务管理工作是一个专业性强、复杂程度高的工作,是地方院校的核心管理工作之一,其职能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将会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财务管理人员既是财务管理体系中重要的工作实体,更是保障学校经济活动健康运行的关键,其个人综合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学校财务管理的质量。因此,加强地方院校财务管理的人才队伍建设刻不容缓,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财务管理人才队伍体系:
1.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地方院校应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将财务管理人员纳入学校整体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内,并更具其专业性强的特点制定具体的促进本校财务管理人才发展工作的政策和措施,营造和维护有利于财务管理人才发展的制度环境,防止高素质财务人才流失和变相搁置,为财务管理人员构建“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的工作与生活环境。
2.制定以“使用、培养、引进”为内容的财务人才管理政策,保持人力资源稳定持久且有竞争力。学校要以使用现有财务人才为本,知识、技能与能力如有不足,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只有学校财务管理内部已基本无法满足需求时,才考虑从外部引进。同时,需保持和增进现有在岗人员利益,才有利于财务目标的实现,避免出现“招来女婿气跑儿”事件发生。
3.建立财务人才柔性引进管理机制。所谓柔性引进是指在不改变人才与其原单位隶属关系、不转关系手续的前提下,经过协商,将人才以“长租短借”等灵活方式拿来共享使用的一种人才引进机制,它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主张,能降低人才使用成本,提升人才队伍质量。
4.加强财务人才的在职管理。加强人文关怀、完善岗位“聘任制”和科学的测评机制,从而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六)构建财务管理的环境体系
地方院校财务管理环境是影响地方院校财务行为发生的内外部客观条件和因素,只有在内外环境协调发展的情况下,现代财务管理才能发挥其最佳效用。内部环境是指存在于学校内部并对学校财务行为产生导向作用的客观条件和因素,如学校财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管理者的水平、学校整体素质、能力构成、硬件条件等因素构成,它将影响学校财务行为的选择和财务管理自身目标的实现。而外部环境是存在于学校外部的,并对学校财务行为产生导向作用的客观条件和因素,如各种经济政策、管理制度、市场体系等,它会在时空、规模和观念等方面影响和制约学校财务行为的选择和规划。因此,构建地方院校现代财务管理的环境体系,至少要从三个方面加以入手:一是政府方面,恰当发挥作用。政府要充分尊重高校的法人实体地位,为高校的发展建立健全科学的制度、秩序和规则,提供直接服务,起到协调、管理作用,满足高校的需要。二是社会方面,适时促进财务信息公开。由于高校投资主体的多元化,需要高校适时披露财务信息,促使高校进行内部管理改革和保证学校健康发展。三是学校方面,发挥自身改革动力。地方院校在进行现代财务管理体制的变革过程中,虽然政府和社会的作用举足轻重,但财务管理体制变革的实施,还必须要靠自己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除了需要有魄力和远见的校长,也需要一批有专业水平的财务管理人员,更需要有一个改革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