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财会类“双师型”教师的能力培养探析

2022-02-07邓黎明

经济师 2022年5期
关键词:双师型财会双师

●邓黎明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2017 年1 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1]。依据相关调查可知,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选择更加多样,各个领域都需要专业能力强、素质水平高的财会人才。所以,应在财会教育中加大培养力度,为学生阐明行业特点、优势,了解如何更好适应岗位工作,由此对高职院校财会教师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不仅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技能,多角度培养学生财会能力。一方面要求高职院校引入更多“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要求高职财会教师做到与时俱进,拓宽教师的展示范围,使学生的学习视野更加开阔。

一、新时期下“双师型”教师的实质

1.知识结构方面。作为教育领域的主力军,教师首先应具备足够的理论知识,只有了解基础的教育现象,掌握相应的教育规律,才能开展教育工作。其次,教师应了解基本的教育实践知识,教育实践知识来源于日常教学,以教育理论知识为切入点,使其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知识体系。

2.能力结构方面。首先,“双师型”教师应具有教育教学能力,只有教师通过合理教学才能使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教师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并通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学习,逐渐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其次,“双师型”教师应具有操作实践能力。“双师型”教师被要求定期参加企业实践活动,在企业某个岗位上开展工作。

3.素质结构方面。首先,“双师型”教师应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做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不可歧视学生、辱骂学生,合理使用学术资源,高度重视教师职业声誉等。其次,“双师型”教师应具备过硬的职业素质。从职业素质的角度分析,其涉及得范围十分广泛,例如,科学的思维方式、高效的行为方式、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等。

二、高职财会类“双师型”教师能力现状

其一,在团队结构方面,本系部的专职教师是“双师型”教师的主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机制不够健全,未引入足够的企业专家,关于团队结构,专职教师占据很大比例,即90%。虽然这种结构对教师队伍建设具有积极帮助,但是导致教师团队闭塞的现象出现,对实际工作的认知不够明确。

其二,在“双师型”素质方面,与理论水平息息相关,未体现出足够的实践经验。高职院校招聘时没有设置较高门槛,未要求应聘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很多教师为应届毕业生。

其三,掌握信息技术的“双师型”教师较少。在年龄结构方面,超过45 岁的“双师型”教师占据60%的比例,这些教师对信息技术的重视度较低,信息应用能力不足,对互联网的特点、优势、应用方法等不够了解,教师的操作能力与教育改革的标准不符。

三、高职财会类“双师型”教师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双师素质的培训缺乏科学合理的系统设计。现如今,诸多高职院校都认识到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性,为此制定了相应制度,但并未取得理想效果。主要原因体现在两方面,如下:首先,培训内容较为单一,未制定明确的培训目标。在提升双师素质的过程中,各高职院校未针对教师知识结构进行全面分析,也没有对年龄结构、技能结构等进行区别,培训内容千篇一律。其次,培训模式的安排不合理。各高职院校为了实现提升教师素质的目标,采用了考证学习、短期培训等形式,但这些形式均体现出不同程度的弊端,无法真正提高双师素质。

2.双师素质的认定及考评缺乏科学先进的体系。无论在双师素质的认定方面,还是在评价体系方面,诸多高职院校都较为形式化。对双师素质的评价标准侧重于是否取得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2],对“工作过程知识”的关注度较低,没有认识到掌握技术技能的重要意义。并且,高职院校的考评标准缺乏科学性及合理性,忽略了教师实际情况的差异性,致使“双师型”教师在职业发展道路上缺乏核心动力源,对不同层次教师的后续提升带来负面影响。

3.教师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力严重不足。目前,我国掀起了互联网的热潮,教师应紧跟新时代步伐,了解更多信息知识,熟练掌握信息化技能。对于高职院校财会教师而言,自身必须学会互联网基本操作,熟练应用多媒体设备上的各个软件。但目前诸多高校教师的教育理念停留在早期阶段,已习惯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对信息化技术的认可度较低,与信息化教育时代的要求产生偏差。

4.科研能力不足,管理和指导模式有待健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在科研能力方面处在劣势,缺乏足够的有效科研成果[3]。部分高职院校没有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科研管理模式,通常针对本科院校进行模仿,仅注重论文的数量与级别,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职业教育发展特点、发展规律,对高职科研定位的认识较为模糊。从实际意义上讲,高职院校科研的选题应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将应用型研究放在重要位置,整理相应的研究成果,将其反馈到企业、地方,探索解决问题的全新途径,但高校并未做到这一点。另外,诸多高校对科研的关注度较低,缺乏足够的激励作用,没有针对科研能力强、表现优异的财会类“双师”型教师进行奖励,科研管理的力度较小,管理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无法为科研项目提供有利保障,从而导致高职院校财会教师的工作热情逐渐降低。

此外,部分高校财会类“双师型”教师对科研知识了解较少,缺乏较强的科研意识,自身没有机会参与科研培训,在自身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写出的理论性论文层次不够高,缺乏真实的实验数据,导致高职科研无法取得理想效果。

四、高职财会类“双师型”教师能力培养策略

1.建立个性化的“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由于高职财会教师的年龄、学历、知识水平等具有差异性,所以实际需求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开展培训之前,高职院校应充分考虑到财会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培训模式,对于职称较低的青年教师,他们通常具有较强的信息化能力,但在实践技能方面处在劣势,高职院校应使其参与到技能型的培训中;而对于高职称、年龄较大的教师,他们的信息化能力较弱,因此,培训内容应融入更多的信息化知识,帮助这些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转变教师以往对信息技术的错误看法,由此可以提升培训效果。

2.改变用人方式,激发专业教师团队活力。从教师招聘的角度分析,高职院校应设置较高门槛,对应聘人员的工作经验提出严格要求,还需掌握信息化教学技能,熟练使用多媒体设备的各个软件。如果某应聘人员在企业中具备高级技能职称,那么可以适当放宽学历限制,增加实践经验要求[4]。并且,高职院校应将更多注意力放在教师团队建设中,除了设置专门处室之外,还应设置专门人员,鼓励这些人员积极学习财会知识,掌握足够的财会技能,为高校专业建设贡献出自身力量。

3.树立现代信息化职业教育理念。高职的课堂教育应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充分考虑到社会的需求,在立足学生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开展相关教育。在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高职财会类“双师型”教师应树立较强的信息化意识,融入信息化职业教育理念在实际工作中。然而,理念的建立需要多方支持,不仅需要教育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也需要各院校的不断付出,在高职院校内营造浓郁的信息化氛围,鼓励高职财会类“双师型”教师广泛使用信息化技术,使“互联网+”工具在实际教学中全面彰显出自身作用。

4.加大培养力度,强化科研管理。在日后的发展中,高职院校应加大对高职财会类“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将技术研发、科研成果放在重要位置,鼓励高职财会类“双师型”教师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出国出境学习进修等[5],确保这些教师的专业技术更强,科研开发能力更加理想,了解如何更好开展教育教学,掌握教育管理的技巧。学校应邀请业内专家为高职财会类“双师型”教师讲解财会专业的特点、内涵、重要性等,阐明在开展财会教育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事项,为高职财会类“双师型”教师介绍目前社会对财会人才的要求,鼓励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确保教师的教学模式更加先进。并且,高职院校应提高对科研管理的关注度,开启积极探索科研知识之路,选择合适人员外出学习。同时,高职院校应分析技术转移应用机制存在哪些疏漏之处,及时将该机制弥补完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可以建立知识产权运营、科技成果转化的专门队伍,将评价体系的构建工作纳入重要事程,认识到科研组织模式的重要性,及时落实此工作中,使该模式与互联网产生紧密联系,逐渐形成完善程度较高的科研分类评价体系。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财会类“双师型”教师的能力培养是一个重要问题,各所高校应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鼓励教师在教授财会知识的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以现代化的视角引导学生学习财会知识,学习更多财会技能,以便日后更好适应工作岗位。同时,高校应认真分析财会类“双师型”教师的实际需求,制定个性化培训方案,邀请知名专家为其讲解讲授财会知识的内容,阐明社会中财会人才的特点,确保高职财会类“双师型”教师的知识视野更加开阔。最后,高校招聘过程中应注重应聘人员的学历、工作经验、信息化应用能力,为高校引入更多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双师型财会双师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发挥财会管理功能促进企业提高效益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