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培育视角下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中的渗透
2022-02-07殷艳
●殷 艳
工匠精神需要长时间的锤炼,在此精神的培育视角下,大学生要想渗透传统文化来培育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就需要长时间的创业经验累积,并对我国传统文化有着清晰的认知。传统文化是中华上下5000 年的历史沉淀,包含丰富的知识内容,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大学生的创业培育中,不仅可以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还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大学生未来更好地发展。
一、传统文化的特点
我国传统文化是历史发展进程中受各种环境因素影响,经历长久时间的沉淀形成的被多数人接受的文化,不仅包括政治、经济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还见证了我国悠久历史的发展,是我国伟大民族精神的载体。传统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情感表达等,对人们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在新时代,传统文化也发生了改变,具有现代化色彩。培育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可以从传统文化出发,将其渗透到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育中,才能够使得大学生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我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涉猎广泛,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大学生在创业时可以结合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将其优势发扬光大,主要包括以下特点:
第一,源远流长。在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华传统文化是流传时间最久、延绵不断发展的文化。自从中华民族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中华文化历经各个时代的洗礼,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经久不衰。中华文化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不但传承先人的文化,还在先人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循环往复,周而复始,使得我国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上,源远流长。
第二,丰富多样。我国传统文化主要由儒家、道家、佛家的文化构成,包含的内容丰富多样。其中,以儒家思想为中心,主要是以惩恶扬善、统一真善美、文化教化为中心的政治文化,具有独特的伦理特色。不仅决定了民族人格,还决定了民族特征。
第三,和谐统一。传统文化有着多样性的内容,汇集了儒、道、佛等多种流派,这就导致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兼容合一的特点。中国国土广阔,民族众多,各个民族的生活习惯和文化都存在很大的不同。中华文化在历史发展中经历了多次融合,以汉文化为中心,将其他地区的民族和文化渐渐融合,形成了和谐统一的中华传统文化。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的不足
(一)创业认知不高
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目前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的认知不高,且存在认知差异。各大高校只有在大学生要就业时才会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导致就业教育过于形式化,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等方面的培育不够重视,导致大学生的就业效果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也缺乏相应的认知,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毕业后只要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就可以,创业是在就业不理想的前提下才会进行的选择。并且,大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导致最终的创业效果不理想。而家长会认为,大学生如果创业那这些年学的专业就成了白费功夫,认为创业是不务正业,大多数的家长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创业。
(二)师资力量不足
在学校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教师的任务是教学,在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知识传播。因此,能否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就要看教师的综合素养水平。目前,我国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缺乏专业的师资团队,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不高,相应的创业经验不足。因此,教师除了要具备专业知识外,还要掌握创业经验。目前,各大高校缺少经验丰富的教师,导致大学生无法获得专业的创业指导,使得大学生在实际创业时缺乏经验。
(三)理论体系不全
由于创新创业教育是近期由西方传进我国的新型理念,缺乏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导致大学生在学习时大多运用外来的理论体系,而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得大学生在创业时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大学生在实际创业时,结合我国当下的时代发展,要积累创业经验、树立创新精神、强化人际交往能力、提高管理能力,并以中国社会的实际发展情况为根本,才能够取得理想的创业效果。
三、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工匠精神培育视角下,培育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包括创新和创业两方面,创新指大学生要具备创新精神,创业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导致大学生创业变得更加困难。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大学生的创业培育中,不但可以让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大学生还能够将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和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渗透传统文化既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还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一)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基于工匠精神培育视角下,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育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有效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领域,包含众多的思想文化,其中,“天人相应”多指“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指代人类社会现象是自然的直接反映,不仅指代一种思想,也是一种状态,强调了人与世间万物的和谐相处[1]。这种“天人相应”的思想在历史发展中,一直影响着我国人民的思想,为新时代的文化发展奠定基础。自古以来,我国民族一直都是向往和谐统一的民族,“天人相应”的文化思想就体现了人与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思想,在当下时代发展的背景下,有着重要意义。
为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这种理念就可以看做是“天人相应”思想的体现,旨在说明:在人们发展经济,获取利益的同时,要维护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在大学生创业能力培育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就是让大学生秉持着和谐发展的理念。在实际创业过程中,无论是对人、对事、对物都要保持善良的本心,充满包容的心态,提高自身素养。只有这样,大学生在创业时才能够加强人际交往能力,获得事业伙伴的帮助,提高团队凝聚力和创业能力,保证创业的过程顺利。同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承担自身职责,保证建立的团队能够顺应社会发展需求。敬畏自然,适应环境变化,保护生态平衡,而不是为了发展自身利益破坏自然生态,以确保创业过程中能够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基于工匠精神培育视角下,大学生在创业时渗透传统文化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中华上下500 年的文化历史,爱国故事数不胜数。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爱国精神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撑。传统文化思想不仅影响了人的价值观,更表明了人在社会发展中应承担的责任。在社会发展中,只有集体合作的力量才会强大,才能有效发挥人的创新能力。爱国精神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核心,在社会发展中,要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就要时刻关注国家、社会、民族的发展状况,并时刻做好奉献的准备,将个人发展与国家未来相连接,将自己的爱国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2]。
结合当下社会发展现状,越来越多的毕业大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但是,在实际创业过程中,大学生容易丢失创业初心,一切以自身利益为主,一味追求利益。这就导致,当个人利益受损时,就会忽视自身责任,不会对他人的利益进行让步,没有奉献精神。因此,在培育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时,可以将传统文化的爱国精神渗透进学生的创业理念中,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培育创业能力时,也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以便促进社会发展,顺利实现创业目标。
(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
基于工匠精神培育视角下,可以将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理念渗透进大学生的创业过程中。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自古以来,君子都是“重义轻利”的典范,重视诚信,也就是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常用“义”和“利”区分君子和小人,其中“义”代表道德,“利”代表利益。《论语·里仁篇》就曾说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这也表明了虽然古人崇尚“义”,但对“利”也同样推崇,关键是“以其道得之”,即“君子爱财、取之有道”[3]。
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要重视社会道德规范,重视诚信,因为诚信是一个创业者在市场经济中立足的根本。古往今来成功的商人都是通过重信才逐渐发家致富,因此,创业的大学生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除了要具备知识和素养,还要严格遵守社会道德规范,重视诚信。在传统文化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是人们对君子的说法,也是对君子的要求,也是大学生创业应具备的良好品质。通过在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培育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将我国优秀的诚信文化发扬光大,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四)传承与弘扬中华精神
大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多元思想并存的阶段,其思想发展深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个人发展息息相关。当前,经济迅速发展,各个国家之间的思想意识、文化元素交流逐步加深。新时期的大学生,他们追逐时尚,对现实世界的了解不够深入,由此也出现了一些负面的价值观念。还有部分大学生在学习中,忽视了价值理想、淡漠了社会主义理想的追求。在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追求,这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标志,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高校应借助多元化的形式引导大学生积极弘扬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实现代代相传,从而为民族发展提供精神支持[4]。传统文化是几千年中华民族的延续,其中有大量博大精深的思想理论,高校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精髓,在于展现传统文化优秀内容的同时,寻找到时代变迁的独特元素,这对于大学生的成长也具有积极的价值。因此,高校需结合大学生现实生活,基于特定价值教育目标的支持,培育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为价值教育领航,引入经典史集,通过各种教育方式加深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感知和理解,领悟先辈们的思想精髓,结合思想需求,将其内化于思想外化于行动,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精神传承促进学生的成长。
四、结论
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工匠精神、创新精神时,要因势利导将传统文化渗透其中,将传统文化中的爱国情感、诚信精神、和谐发展等思想渗透进创新创业能力培育中,可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大学生创业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