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时代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转型与突围
2022-02-07刘妍
●刘 妍
何谓融媒时代?笔者认为,融媒时代即更充分地综合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以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使各媒介达到内容共享、资源互通、优势互补,宣传效果倍增、多方互利共赢,从而达到“合多为一”的传播共同体时代。[1]
融媒时代不仅仅是理念上的创新,与之配套的是一系列模式上的变革。
一、融媒时代新闻节目的变化特征
融媒时代,新闻节目从策划到生产再到消费,从内容到形式再到制作与传播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点:
1.新闻节目内容与制作“由窄变宽”。传统的新闻节目内容拘泥于有限的空间范围,形式拘泥于声画,即视频新闻与口播新闻支撑起了整档新闻节目。而融媒背景下,新闻节目的内容打破了地域界限、台网界限,实现了台网联动;在制作方面调动一切有用元素如声音、图像、文字、图表,综合运用多种媒体技术,如引入动画制作、大数据制作、广播新闻可视化、电视新闻拆条成小视频等,资讯更丰富、信息量更大,形式更多元、制作更鲜活。
2.新闻节目由单一传播、单向流动转变为立体传播、双向互动。相较于传统媒体,无论是广播新闻还是电视新闻,无不具有线性传播的特性,即“一对多”,存在“我播什么你看(听)什么”的单向输出效果。而融媒时代的新闻节目实现了网络状的传播与扩散,传播者可以更迅速、更便捷地捕捉到受众的收听收看反馈信息,与此同时,受众也可以更灵活更适时地参与进来,变被动为主动,在二级传播中承担起传播者的使命。例如,在新闻节目前期策划阶段,将新闻节目的选题在新媒体平台发布,邀请网友参与投票,新闻节目编辑结合网友的意见最终确定新闻选题;在新闻节目的播出过程中,通过设置微信留言板,让受众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直接与主持人和嘉宾双向互动交流,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大屏观看,小屏互动”,从而拉近传受距离、形成错位空间的交流场,增强了新闻节目的传播效果。
3.新闻节目的消费者需求改变。新闻节目的消费者就是受众。融媒时代信息量井喷式爆发,传统媒体对新闻节目的垄断性被打破,受众获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甚至常常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信息重叠接收现象。这就使受众需求发生变化,他们对新闻的深度和广度有更高的要求。比如有没有专业的视角对新闻进行深入挖掘剖析,有没有独家的“新闻背后的新闻”,有没有更多新闻素材的延展,即相关新闻链接等等。
二、融媒时代新闻节目主持人面临的挑战
融媒时代新闻节目发生着深刻的变革,那么,作为新闻节目信息传播者、思想体现者的新闻节目主持人将面临怎样的挑战呢?
这里我们要明确一下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概念。“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是在电视中直接出面固定主持、串联某一新闻节目的电视新闻记者,是在新闻节目中处于主导地位的人。”[2]笔者认为,这一概念表述可以扩展至所有新闻节目主持人。由此可见,新闻节目主持人既不同于新闻播音员,也与其他广播和电视节目主持人有很大差别。“新闻节目主持人要集采、编、播于一身,要加快信息的综合、分析、评论和采集、选择、传播的速度。”[3]
1.传统媒体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话语权被削弱。融媒背景下,一方面受众的接收信息的习惯发生改变,由固定化逐渐转为碎片化。而传统媒体相对固定的节目播出安排,使得广播电视的收听收看人群减少,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关注度也随之降低;另一方面,随着网络科技的日臻发展与交融,人人都有笔杆子和麦克风,受众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对新闻进行传播与分享,对新闻事件进行跟帖和评论,自媒体的崛起使话语权由集中变得分散和普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话语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2.新闻节目主持人缺乏具有竞争力的风格特色。从纸媒到广播电视,传统主流媒体中的新闻节目缺乏鲜明特色,程式化、仪式感的内容过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闻节目主持人自我风格特色的形成,大多数新闻节目主持人服从于节目“安排”,承袭前辈经验,不敢大胆突破与尝试,使得新闻节目主持人“千人一面”,除了外形、音色不同,表达方式几乎像一个模子复刻出来的一样“标准化”。身处融媒时代,缺乏辨识度就意味着降低了新闻节目主持人在该行业的竞争力。
挑战到来的时刻即是机遇降临的时刻。融媒对新闻节目主持人提出了更高要求,新闻节目主持人必须转变思想,主动求新求变、寻求突破突围,方能顺应融媒时代的发展立于不败之地。
三、融媒时代新闻节目主持人应具备的素质
1.培养互联网思维,养成融媒体意识。所谓互联网思维,其实就是要求新闻节目主持人在新闻的采、编、播全流程强化以“用户”为中心、以“服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互联网常常用到一个词叫作“用户画像”,常常强调一个概念叫注重“用户体验”,其实对应到我们的实际工作,就是要主持人对自己主持的新闻节目的受众有精准而清晰的定位,明确他们的需求并着力满足其需求。
如何有效满足融媒时代的受众需求?一方面,新闻节目主持人可以利用互联网独特的营销手段对自我进行定位包装,即设立“人设”,如“央视段子手”新闻主播朱广权、“央视最深情的草根主播”赵普……很多公众人物都在去标签化,而融媒时代,标签化后的新闻主持人却能吸引更多粉丝的关注,让受众从被新闻节目“投喂”到主动关注、收藏、点赞、分享;另一方面,还要求新闻节目主持人能善用融媒体的技术以增强节目效果,比如朱广权就善用“两微”,在微博、微信平台将自己的特色放大,为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可以分享一些工作相关甚至是生活方面的大小事,符合“人设”、服务“人设”,极大满足了受众对主持人的好奇心和交流欲望,增加粉丝黏性,既锁定了节目的“铁粉儿”,也拓展了新闻的传播平台。
2.树立主持人品牌化理念。高贵武在《主持传播学概论》中曾指出“主持传播是以主持人为主体的传播活动,或者是主持人从事传播活动的总称”,由此可见,主持人即新闻节目的中心,打造品牌新闻节目必须树立主持人品牌化理念并在实践中贯彻执行。
如何形成新闻节目主持人品牌?笔者认为,主持人首先要让自己成为意见领袖。在新闻节目中,我们的主持任务不是新闻事件的“搬运工”,简单的播读无法让受众有“非看(听)不可”“非你不可”的感觉,只有注入主持人自身对新闻事件独到的解读、思考与评论,才能更好地塑造主持人品牌,形成传播影响力和号召力。生活中我们可能注意到,有些主持人虽然离开了传统媒体成为自媒体人,但是遇到大的新闻事件或者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很多受众第一时间会去网上搜这些离职“大V”的微博、微信、短视频号,看看“大V”的观点和意见。这就是融媒时代的意见领袖,这就是网络空间的影响力。
其次,主持人要调整主持模式,口语表达应加强“网感”,下沉式表达更接地气。在传统的新闻节目中,主流媒体给人以权威感和优越感,主持人的表达也因节目设定而相对稳定、固化甚至有点“高高在上”。融媒时代,受众对主持人由众星捧月的“仰望”转变为你我平等的“平视”,因此新闻节目主持人要及时关注受众反馈,并据此与时俱进地调整主持模式。央视《新闻联播》需要稳定、相对程式化的主持模式与口语表达,但是脱离了那种联播的语境,那种表达就不合时宜。《主播说联播》就是范例。海霞曾在一期《主播说联播》中报道援鄂医疗队陆续离开湖北武汉,不同于《新闻联播》的“直给”式表达,海霞说到“各省份援助湖北的医疗队陆续踏上回家的路,感谢你们为武汉、为湖北、为这个国家拼过命……”新闻播报转变为口语表达,兼顾了内容的严肃与严谨,又增强了人情味,加强了与受众情感的交流。
加强“网感”不是要流于网红主播一样的表达与呈现,而是在新闻节目主持中融入更多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网络热词,让新闻更吸引眼球,让受众更喜闻乐见。
四、结语
媒体融合发展的概念从提出到今天已经走过了很长的实践的路,整个媒体生态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于传统媒体而言,其经历了“濒死”到“重生”;于新兴媒体而言,其经历了“野蛮生长”到逐步规范。而于我们每一位新闻媒体从业者,特别是新闻节目主持人而言,我们经历过新技术、新传播方式带来的不适应,经历过新规则、新命题带来的陌生感。但是融媒时代已经到来,作为新闻团队努力与成果的最终呈现者,每一位新闻节目主持人在融媒时代背景下的主持传播模式,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传媒新政”、鼓励媒体融合的重要指示,努力提高业务素质,适应新闻节目直播常态化、碎片化,做到“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在新闻内容传播过程中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和导向性,同时锤炼表达、强化风格,逐渐形成相关垂直领域的意见领袖,成就我们所服务的新闻节目。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