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化学学术话语及物性系统研究
2022-02-07朱佳颖
摘要:本文在生态语言学视角下,基于生态哲学观,以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化学期刊论文引言部分作为研究内容,分析化学科技话语中的及物性系统。对于向大众传递生态保护型信息,唤起公众的生态意识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生态语言学;及物性系统;化学学术话语
1.引言
生态语言学起源于全球生态问题日渐突出的大背景下,致力于研究语言内部的生态问题以及语言与生态之间的交互作用。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话语分析,在生态哲学观的指导下,借助语言学理论工具,分析话语背后的生态倾向。生态语言学视角多应用于文学作品、新闻报道等话语分析,很少对学术话语尤其是理工科类学术话语进行研究,理工类学科中,化学专业又与生态息息相关,化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改善环境,也可以导致环境恶化。本文在生态语言学视角下,基于生态哲学观,选择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化学期刊论文引言部分作为研究内容,分析化学学术话语中的及物性系统。
2.分析框架
2.1生态哲学观
生态语言学旨在揭示引起生态失衡的话语因素,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需要生态哲学观的指导。生态哲学观最早由挪威哲学家阿伦·奈斯提出,指与环境相关的一系列态度,价值和假说,是生态语言学的伦理框架。生态语言学的“生态”是广义的“生态”概念,“包括人在内的生物与环境、生命个体与整体间的一种相互作用关系”。追溯中国传统哲学,何伟和魏榕在研究国际话语时提出了“多元和谐,交互共生”的生态哲学观,“和谐”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综上所述,本文基于中国传统哲学中建构的“多元和谐,交互共生”生态哲学观,即人与自然在由气温、湿度等气候因子、动植物等生物因子和各种人为活动因子构成的生态系统中和谐共存。
2.2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及物性系统
及物性系统将人的经验划分为一系列基本过程。为了使其更适用于生态语言学,及物性系统进行了精细化分类,特别是参与者在其框架内的细化,增加了两个维度,分别为生命体和无生命体,生命体可继续细分为人类和非人类生命体,无生命体可继续细分为社会类参与者和物理类参与者,前者是指人类社会产生的,如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和其衍生品或产品,后者指自然存在本身的,如地形、气候、水土保持、原始矿产资源等。
2.3语料收集和标注
《教育部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化学一级学科下设5个二级学科,分别为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和物理,根据英国皇家化学学会对化学期刊的分类,并参考期刊描述及其平均影响因子(>3.00),将符合教育部化学二级学科描述的期刊确定为语料收集对象。共选择5本期刊,每一本期刊随机抽取近2018至2020年10篇论文,删除除引言部分外其它所有内容,五本期刊分别是Journal of Analytical Atomic Spectrometry /JAAS(分析化学), In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无机化学), Th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有机化学),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物理化学),Polymer(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运用语料库分析软件UAM Corpus Tool. 3对语料进行标注。
3.结果与讨论
3.1及物性过程分布
标注结果如表3.1,50篇化学期刊论文引言部分共包含1519个过程,物质过程758个,占49.90%,关系过程382个,占比25.15%。其它过程类型占比相对较小。
3.2参与者细化分布
表3.2显示,1519个及物性过程中,共有2463个参与者。其中,非生命体中的社会因素所占比例最大,有1355个,物理类参与者1011人。参与者反映作者在叙述某一事件时的主要关注点,化学学术话语中社会类因素,有化学产品、化学实验、化学研究和化学贡献等,物理因素如化学元素、化学物质、化学反应、化学现象等。化学学术论文的参与者大多是无生命的,这是由该学科的特点造成的,但是就语料分析结果而言,化学学者对于非人类生命体关注度显然较少,这不符合“多元和谐,交互共生”的生态哲学观。
下面将对及物性系统主要两大过程进行分析。
3.3及物性过程分类及语篇分析
3.3.1物质过程
语篇中共出现了758个物质过程,所占比例为各过程之首,物质过程是作者对经验世界的客观描述,化学期刊论文引言部分物质过程大多是作者对化学元素、物质、产品、实验、技术等的客观描述。物质过程中参与者共有1182个,参与者是人类的共有52个,占人类参与者总数的54.74%,是人类参与者最多的过程,占物质过程参与者总数4.40%:
(1)In other words, we were challenged to develop a lightweight LIBS sampling system which could be installed on the robotic arm for the real-time and in situ multielemental analysis of coatings synthesized by additive technology.
(2)In the present work, we successfully fabricated a composite of CDs with magnetic NiCo2O4 through a one-step calcination route for the first time.
物質过程参与者是人类的情况下,大多为第一参与者,第一参与者强调了作者的出发点,以上例子强调了化学科研团队研究过程的努力和不易,第二参与者作为目标是非生命体社会类。这些描述没有明显的生态倾向。
物质过程中参与者是社会类非生命体的共有892个,占社会类总数的65.83%,占物质过程参与者75.46%:
(3)V, N dopants create numerous additional defect sites on both basal and edge planes, which also induce an enlarged interlayer distance of ∼1.0 nm.
(4)Most calibration models take advantage of a correlation between instrument response and analyte concentration, for which functional parameters are determined by linear regression based on least squares fitting.
以上例子代表化学品特征的物质过程。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社会类无生命参与者,成为了具有创造性和主动性的施事,作者将物质上升到第一参与者,隐藏作者或其他人类作为操纵者的角色。
物质过程中参与者是物理类非生命体的有288个,占社会类总数的21.25%,占物质过程参与者24.37%:
(5)Macro- (C, H, O, N, P, K, Ca, Mg, S) and micronutrients (Fe, Cu, Mn, Zn, B, Mo, Cl, Ni) are required for healthy plant growth and can decrease crop yields if not present in appropriate mass fractions in the different plant tissues.
上面的例子說明了健康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作者所强调的并不是所有的植物,而是有利于人类生存的作物,反映了化学研究人员关心人类的健康和长远发展。后半句的施事是前半句的受事,作者再次隐藏了人的作用,非生命体被积极地表现为活物,他们主动做某事,显示了人类开发利用化学品或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的需要和利益。
3.3.2关系过程
语篇中共出现了382个关系过程,所占比例为25.15%,关系过程是一种识别和描述某些身份和品质的过程。化学期刊引言部分的关系过程描述了化学物质等的特点。关系过程中共有参与者382个,没有生命体参与者的参与。
参与者是社会类非生命体的共有246个,占社会类总数的18.15%,占关系过程参与者总数64.40%。
(6)The identification of rock types is critical for understanding their origins and history in geological studies.
(7)In addition, sometimes rock identification may be inconclusive, especially for those rocks that have similar physical properties.
上述例子中,作者使用名词短语来代替做某事的动态过程。在使用名词化时,可以忽略人的动作过程,这往往隐藏着人类中心主义。
关系过程中参与者是物理类非生命体的有136个,占社会类总数的13.45%,占关系过程参与者35.60%:
(8)Amino acids are the essential constituents of living organisms, and are present in body fluids, tissues and food.
在上例中,“氨基酸”是存在于“体液、组织和食物”中。“体液和组织”主要来自人体器官。根据上下文和常识信息,“食物”通常来自非人类生物的肉制品,在这里,作者将非人类生命体视为无生命的食物提供者和人类的附属物。
4.结语
及物性过程参与者反映了作者在叙述时的主要关注点,特别是第一参与者,化学学术话语显然更关注非生命体参与者,其中社会类因素占据主导地位,即使实际意义上存在人类参与者,也会隐藏人类参与者,对非人类生命体的关注也很少,就语料分析结果而言,这不符合“多元和谐,交互共生”的生态哲学观。
参考文献:
[1]何伟.关于生态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几个重要问题[J].中国外语,2018(4):11-17.
[2]何伟,魏榕.国际生态话语的内涵及研究路向[J].外语研究,2017,34(05):18-24.
[3]何伟,张瑞杰.生态话语分析模式构建[J].中国外语,2017,14(05):56-64.
[4]黄国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到生态语言学[J].外语教学,2017,38(05):1-7.
[5]雷毅.阿伦·奈斯的深层生态学思想[J]. 世界哲学, 2010(04):20-29.
作者简介:
朱佳颖(1996-),女,汉族,江苏镇江人,江苏大学研究生在读,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