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跳绳+X”的大课间构建与实践

2022-02-06徐宁江苏省宿迁市实验小学223800

中国学校体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艺体数额课间

徐宁 (江苏省宿迁市实验小学,223800)

近年来,笔者围绕“跳绳+X”核心概念连续开展了江苏省教育学会和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举办的课题研究,以跳绳项目为抓手,围绕“教会、勤练、常赛”展开系统性的课程开发与实践探索。其中,大课间在课程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课程开发需要构建的大课间练习内容、组织方式和评价策略,为学生提供了练习技能的时间和场地。

一、“跳绳+X”大课间内容

“跳绳+X”大课间为学生提供了“勤练、常赛”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运用所学跳绳技能强身健体。大课间开展的内容是“跳绳+X”课程中“教会”的跳绳技能,基于学生身体和心理需要编制,并且要在趣味性的基础上凸显技术的递进性和合作的有效性,从而增强学生大课间练习时的参与度,真正达到经常性利用所学技能锻炼身体的目的(表1)。

表1 “跳绳+X”大课间各年级练习内容

学生在大课间练习的跳绳内容分别是全员测试项目和精英赛项目。一至四年级全员测试项目是单人练习项目,在技术层面具有一定的递进性,精英赛项目一般是双人项目,在技术层面体现递进性的同时也突出趣味性和合作性;五年级和六年级分别以“8”字绳和跳长绳为主,这2个项目技术特点包含了练习的递进性、趣味性和合作性,如,“8”字绳,除固定2名学生甩绳外,“8”字绳的人数是不固定的,人数越多,完成难度越大,一般7~10人参与跳绳的难度适中,能在完成速度和数量的激发下呈现更强的趣味性,更好地提升协助能力。

二、“跳绳+X”大课间方式

“跳绳+X”大课间采用“大定带小定”的策略构建学生熟悉的练习环境,让学生清楚各环节的内容和行动方向,从而节省组织调动的时间,提升练习密度。

“大定”是指确定大课间各个环节的活动内容。以30分钟的大课间为例,由统一活动时间(25分钟)和自主活动时间(5分钟)构成。统一活动包括入场(3分钟)、绳操(4分钟)、关节活动(1分钟)、全员测试项目(5分钟)、精英赛项目(5分钟)、互评环节(5分钟)和退场(2分钟)7个环节组成。每个环节匹配相应时长的特定音乐和指令性语言,学生可以根据指令快速完成各项活动内容及衔接变换。自主活动时间是留给学生处理个人问题的时间。

“小定”是确保“大定”目标达成所采取的必要措施,包括指定班级路线、学生站位、合作方式和共用区域。指定班级路线是明确各班到达大课间活动场地的路线,确保各班不交叉、不拥堵,并在入场音乐的引领下有序、快速到达指定地点;指定学生站点是为了明确学生的站位和间距,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完成各项跳绳技术的练习;指定合作方式是为了让学生在听到“变换队形”等指令时能够快速变队形和做练习,如,一至四年级采用“合散互动”的合作方式,每班4路纵队,每排4名学生在听到“变换队形”时,两侧的2名学生站在原地完成“向左向右转”动作,成面对面站立状态,中间的2名学生合拢在一起,成背靠背站立状态,为跳绳练习腾出空间,当再次听到“变换队形”指令时(指令间隔1分钟),中间学生散开到两侧,两侧的学生合拢到中间,交替进行(全员测试的单人练习项目是两侧学生练习,精英赛的双人合作项目是中间2名学生练习);指定共用区域是基于班级人数、项目特点,将个人活动区域就近合并在一起供集体练习使用(只定练习区域,不定小组成员)的队列队形变换举措,如,五年级的“8”字跳绳,以班级人数40人为例,可以将全班分成4组,每组10人,2人摇绳8人跳绳,结合“8”字跳绳练习时的区域范围,可以将全班的活动区域分成两两对齐或错落有致的4块练习场地,并在每块场地上确定2名摇绳学生的位置。

从操作层面看,整个大课间的组织是由体育教研组长对“大定小定”进行顶层设计,确定25分钟的音乐组合内容,然后由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各班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如一至四年级要教会学生“合散互动”的队形变换和练习方式等。最后利用1个大课间的时间,在体育教育组长的带领下进行2次彩排,一次是彩排领操员的走位,目的是明确各班出操路线和活动区域,另一次是全校整体彩排,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大课间各个环节的音乐和指令对应的行为内容,经过2次彩排,学生基本能在音乐和指令的引导下进行练习了。

三、“跳绳+X”大课间评价

“跳绳+X”课程中的“X”是促进学生利用跳绳项目提升综合素养的教学条件,它不拘泥于体育学科教学元素,不仅可以融合其他学科元素(25分钟的音乐元素等),还能融入德育教学元素,如,大课间“计、借、还、赠”评价活动(表2)与班级每周“习惯之星”评比活动相结合,既能促进学生跳绳技能的练习又可以增进思想品格的发展。学生当选“艺体之星”的基本条件是完成大课间“互评环节”(互评环节由4个1分钟的计时音乐构成,帮助学生相互计数评价)的基本数额,如,二年级“弓步”跳单飞,第1周的基本数额是跳90次/分钟,双人单绳跳单飞的基本数额是50次/分钟,随着周数增加,班主任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跳绳的基本数额(原则是超过班级平均数的10%~20%)。每周5天均完成跳绳基本数额的学生可获得参评“艺体之星”的基本资格。

表2 大课间跳绳“计、借、还、赠”数

首先,“计数”体现客观数据的准确性,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跳绳水平,帮助班主任了解班级跳绳的整体情况,以便合理调整每周跳绳基本数额,从而确保后续“借数”“还数”“赠数”的实效性;其次,“借数”的价值体现在它摒弃了客观数据一票否决权的形式,而是为学生提供可以通过平时努力达成目标的路径,增加练习的积极性。以“弓步”跳单飞为例,学生A在大课间的“互评环节”只跳了80次/分钟,未达到90次/分钟的基本数额,失去了参加本周“艺体之星”评选的资格。如果这样简单执行,显然会影响该生后续练习的积极性。借助《大课间跳绳“计、借、还、赠”数评价量表》,学生A可以向其他学生借10次,达成此次90次/分钟的基本数额要求,一方面保留了参评的资格,另一方面拥有了通过努力证明自己的通道。按照《大课间跳绳“计、借、还、赠”数评价量表》的规定,学生要“一借多还”。如,借数1~10次,当天要进行3次基本数额(90次)练习,才能还清“债务”;借数11~20次,当天要进行4次基本数额练习;借数20次以上,当天要进行5次基本数额练习。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增加跳绳能力较差学生的练习时间,促进技能掌握。同时,可以促进“优者更优”,每周赠出次数累加达到50次以上,可直接当选“艺体之星”。按照规定,只有跳绳数量超过基本数额50%的学生才有资格赠出超出数额范围内的数量,如基本数额是90次/分钟,超出基本数额50%为135次/分钟,学生只能将超出135次以上的数目进行赠送,激发了跳绳优秀学生参与练习和评价的积极性。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给“学困生”提供了努力证明自己的空间,也为“学优生”提供了培养责任心和上进心的平台,同时增进了生生间的情感交流和班集体的凝聚力。

猜你喜欢

艺体数额课间
1994年-2021年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级次情况
黄河科技学院艺体学部素描作品选登
高中艺体特色教学管理模式创新思路探讨
如何深化艺体教育创办特色学校
星湾学校:艺体教育融入学生生活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快乐课间
课间10分钟
中国新闻奖的设奖数额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