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课程标准(2022年版)》精神开展“课程育人”教研
2022-02-06谭步军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610225
谭步军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610225)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1]较《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1年版)》][2]的主要变化是,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笔者通过对《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学习,结合近年来四川省开展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谈谈对《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树立明确的课程育人意识”的理解,以及四川省在教学改革方面的实践经验。
一、聚焦《课程标准(2022年版)》精神,理解“课程育人”
《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而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3个方面。这与《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4个学习方面的目标是一脉相承的,是继承和发扬,更能体现科学性和时代性,更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和具体要求。要落实这一变化,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育人导向,需转变教育观念
首先,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上来看,各课程的学习都是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只是各课程的分工不同,有所侧重而已,但其最终的目标都是为了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书育人的本质是育人,教书只是过程。从这个层面来讲,学校所开设的各门课程的育人价值和教育意义是一样的,也是一致的,育人功能是同等的,不存在“主科”“副科”之分的说法,所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与其他课程同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其次,从课时量上看,早在21年前,《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通知》(教基〔2001〕28号)[3]就已经确定:体育(一至六年级)、体育与健康(七至九年级)九年的总课时量占义务教育总课时量的10%~11%,课时总量仅次于语文(20%~22%)和数学(13%~15%),远超外语(6%~8%),在12个国家课程(含综合实践和地方课程)中排在第3位。《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2022年版)》]在国家课程增加了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的基础上,仍保留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总课时量占比和排名均第3的地位。有学者将体育教育称之为“生命教育”。早在1917年,毛泽东主席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体育之研究》就讲道:“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毛泽东主席把身体比作“装知识的车”“放置道德的房屋”,车子坚固,才能多装多跑,才能跑得快、跑得稳;房屋不破不烂,才能安身住人;身体强健,才能精力充沛、心情舒畅地学习、工作和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所以,我们应高度重视“以体育人”的导向,转变教育观念,按照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正确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学校教育和人才培养中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视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质量和育人价值,真正将体育与健康教育作为儿童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全人格品质,提升国民综合素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建设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落实育人任务,需厘清目标关联
《课程方案(2022年版)》[4]中明确:“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这是我国教育的总目标,是顶层目标。在总目标的引领和指导下设置了各课程分目标,即课程核心素养,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3个方面,其往下是各水平段学习目标、学年学习目标、学期学习目标、单元学习目标,再往下是每一课时或每一次活动的学习目标。这一层层的育人目标(也可称为学习目标)呈一个“倒三角”结构(见图1)的态势从大到小、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体的一脉相承的学习任务。教育培养目标具有连贯性和一致性,上一级目标包含和指导着下一级的目标,上一级目标是多个下一级目标的集合,下一级目标要服从上一级目标,为实现上一级目标服务。从上往下学习目标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小、越来越易于达成、越来越可评价。因此,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需要学生学好每一个学科,教师上好每一个学科的每一节课、落实好每一节课的每一个学习目标。教师在撰写各层次学习目标时,越低层次的目标应写得越具体,如,课时学习目标要具体、可评价、可操作;越高层次的目标越宏观,越具有指导性和引领性,如,课程核心素养。
图1 学习目标层级结构
(三)确定育人目标,需理解素养内涵
《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3个方面,又各分为几个维度。其总目标是“掌握与运用体能和运动技能,提高运动能力”“学会运用健康与安全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养成良好的体育品德”。核心素养的3个方面密切联系,相互影响,在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过程里共同发展,并在解决复杂情境的实际问题中整体发挥作用。同时,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较长时间的学习,在知识内化、行为养成、品德修为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是学生在体育与健康活动和情境中体验、探索、感悟和解决问题的结果。所以,在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育指导下,既要以“大单元”“大目标”“大任务”“大项目”等“大教育”理念来确定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各层次学习目标,又是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的3个方面是相辅相成、密切联系的。在学习目标确立时要全面考虑、全面发展,课程核心素养目标在一节课、一个单元或者是一个学期、一个学段是难以达成和实现的,需要通过较长时间的学习、在知识内化、行为养成、品德修为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日积月累和全面发展。所以,在确定单元或课时学习目标时应围绕核心素养,朝着核心素养目标,强调从“以知识与技能学习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以促进学生“提高运动能力”“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养成良好体育品德”为主的体育与健康学习目标。
二、立足区域实践,强化“课程育人”
《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后,笔者结合本区域实际,认真组织教研员及一线教师学习,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尝试,努力践行体育与健康课程育人理念。
(一)以活动为载体,深入学习“课程育人”
自《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颁布以来,课程标准组成员及各高校专家通过各种平台和渠道开展解读和培训指导。四川省各级教研员团队、名师工作室团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交流讨论。5月,四川省教科院与四川省电教馆联合组织各学科省级教研员,开展了“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活动”,录制解读视频放于“四川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展出,要求全省中小学教师在线参加学习。笔者作了题为《领会体育课标 把握课改方向》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四川解读”,供教师们参考学习。各市(州)及县级教研员、名师工作室团队等也利用区域内教研活动或课程标准解读专题活动组织骨干教师进行研讨、交流、学习。笔者组织省内优秀市级或区县级教研员结合工作实际,通过四川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利用每周二、四晚上8:00—10:00的时间,共直播9场“四川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系列解读”专题报告,同时还开展了“四川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跨学科融合教学案例评选”“四川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现场展评”“四川省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优秀视频评选”等系列活动,让全体教师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参与各类活动,深入领会和实践以体育人、以体育心的课程育人理念。
(二)以专题研究为抓手,尝试践行“课程育人”
1.以“结构化”构建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要“树立明确的课程育人意识”,要求“课程实施计划应从过分关注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转向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笔者在进行“大单元教学”研究的同时,也对“结构化教学”进行了探索。习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四位一体目标”,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的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育教学应达到和实现的核心素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指导思想。笔者认为,在制订学习目标时应将“四位一体目标”和“核心素养”有机渗透到健康教育、基本运动技能、体能、专项运动技能等学习目标中,从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的3个维度进行结构化构建。第1个维度是能力提升方面,即运动能力的提升,主要包括具体运动项目相关的知识、运动技术、战术、体能以及比赛运用等能力的提升;第2个维度是行为习惯养成方面,即健康行为、锻炼习惯、兴趣爱好的养成;第3个维度是立德、意志品质锤炼方面,主要是树立人的精神、道德、品格,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精气神、锤炼意志品质。具体可表述为:在什么情境或环境下通过学习和锻炼,学生学会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提升什么能力和素养,养成什么习惯和行为,培养学生什么品格和意志品质。[5]教师要树立目标引领内容和方法的思想,所以只有结构化地构建学习目标,才会结构化地选择搭配学练内容,以及结构化地进行学习评价和学习反馈。没有进行结构化的教学,都可能是孤立、静态地对单个动作技术、单个知识点的碎片化学习,实现或提高的都将是单一的技能或能力,不能对所学运动项目进行完整体验和理解,这样会大大减弱了学生在真实活动或比赛情境中运用知识与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以“大单元”实施课程教学
在新课程教育理念指导下,“大单元教学”将是体育与健康实践课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如上文所述,在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学习目标只有以“大单元”“大目标”“大任务”“大项目”等“大教育”理念来确立才是最科学和合理的,才能真正得以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大单元教学”可以是为了完成一个任务、解决一个问题、掌握一个项目、展现一个观念而设置的单独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或专项运动技能,也可以是两两组合或三者或多者组合的混合模式的学习,一个“大单元”不是完成一个知识点或一个单一技术的学习[6]。自2021年上半年开始,笔者便带领省内部分市和县(区)级教研员、骨干教师对普通高中体育实践课进行大单元教学的探索和研究。《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以后,成都市、德阳市、宜宾市的15个县(区)30余所中小学校又开展了义务教育体育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目前,本团队已经对大单元教学计划及课时教学计划的设计框架、设计思路、必备要素和各要素的撰写内容都反复做了细致探讨,形成了一个较为合理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和课时教学设计的范例,并将在全省进行试用。本研究成果在《中国学校体育》杂志2021年第10期发表了题为《体育大单元教学的构建与实施》一文,文中提出大单元教学计划的目标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紧紧围绕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等3个方面进行表述,即学生通过什么内容的学习和练习,应提升的能力、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应养成的健康行为方式和习惯、应培养的意志品质等,或对知识、技能掌握程度作出明确的可评价的计划”[7]。
本研究目前已进行到了第2个阶段,即各实验学校或班级按统一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框架和要求,设计大单元教学计划和所有课时教学计划,并按计划予以教学实践。拟通过实践教学再来检验其设计是否合理,以求更加合理地培养核心素养的方法和策略。如,笔者带领宜宾市人民路小学骨干教师对水平二(三年级)的田径大单元教学进行的教学实践研究。根据三年级学生生理心理、跑跳投运动能力基础以及对跑跳投运动的需求进行初步调研,再对跑跳投运动特点进行分析,较为合理地设置了适合学生特点的学习目标,使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练,真正能够提升学生的体能和基本运动技能,锤炼意志品质,将学习到的基本运动技能能够运用于实际生活,解决问题[7]。通过大单元教学,实验班学生的运动能力和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都有明显的提升和改变。
《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出台,都将是一场教育革命,是对原有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革和重新构建。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管理者和实施人。教育改革需要广大教师不断学习、尝试、验证,这些过程都需要时间,更需要教师潜心研究、不断实践,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难免会遇到很多挫折和磨难,但笔者相信,只要体育教师愿意尝试,不断尝试,朝着《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一次一次改进,一点一点突破,必定会收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