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的音乐创作及文本传播分析
2022-02-06李雨轩
●李雨轩
在音乐受众细分化明显的当下,创作出一首流行度广且脍炙人口的歌曲变得难能可贵。歌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自2020年5月8日发行至今,在一两年的时间内创造了从街头巷尾的民间传唱到网红达人的二次创作,再到走向央视春晚舞台的逆袭传奇,这首歌的传播过程正如它的创作背景一样神秘而精彩,见证了受众对流行音乐传播与影响的重要性。很少有一首歌未经主流媒体推介或借势影视作品走红而爆燃,《可可托海的牧羊人》是个特例。这首歌曲虽然传播时间较短,但内涵丰富、情感饱满而真挚,使得歌曲收到极好的传播效果。其中所体现的传播规律及传播价值值得进一步深究。
一、歌曲的音乐创作分析
王琪擅长创作具有民族风味的抒情流行歌曲,其创作同时具备叙事性与通俗性的特征。王琪的创作风格无疑受到其许多早期翻唱作品的影响,如那英原唱的歌曲《梦一场》及王洛宾创作的民谣《在那遥远的地方》等。在创作《可可托海的牧羊人》之前,王琪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歌曲创作经验并发表了多首原创作品,如《送亲》《旧情长》《曾经年少爱追梦》等。这些歌曲既拥有简单而优美的旋律、丰富多变却又不失神秘感的民乐配器,又兼具普通大众情感的真实叙事,使其创作增添了平民色彩。歌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是这一风格特色的延续,并成为其创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这首歌曲的词、曲作者及原唱者均是王琪,以自身的创作经验与真实感受诠释作品,使歌曲感情表现真挚感人。节拍是典型流行歌曲的四四拍,律动为“强、弱、次强、弱”,易于展示人物内心的情感纠结,将一段唯美而略带凄凉的爱情故事缓缓道出,使歌曲具有叙事性与抒情性的特点。节奏方面,这首歌曲的节奏型多为附点音符、平整八分音符以及较多在弱拍出现的十六分音符,歌曲的旋律显得绵长而有起伏感;歌曲间少有休止符号出现,停顿处多以十六分休止符进行处理,这样的处理方式多出现在一段由附点音符及平整八分音符组成的长旋律结构与十六分音符构成的短旋律间的衔接处,原因有:一是起到换气的作用,使演唱更自然,二是起到烘托情感的作用,在一段缠绵的旋律达到情感“起兴”后,短暂的停顿似于一声哽咽,其中被赋予了惆怅与失落的意味,使歌曲的情感色彩更具有感染性。这首歌曲的调性是f 自然小调,情感基调较为忧伤、暗淡,表现了牧羊人与养蜂女之间相爱却不能相守的无奈之情,寄托了牧羊人无限的哀思之感,作品最后完满终止于主音fa 上,曲调悠扬、情感坚定。这首歌曲的音域在c1—a2之间,跨度为大十三度,音域适中,既有平稳而坚实的低吟,也兼具高亢抒情的呼唤,符合戏剧男高音的音域范围,适合高亢、深情且富有戏剧性的旋律演绎。歌曲的速度大致是每分钟65 拍,稍缓且带有忧伤的情绪,近似于行板(中慢板)的速度,适合表现如歌、深情的旋律。歌曲为并列单二部曲式,主歌部分重复一次后进入副歌,结构较为简单。其具体曲式结构为:前奏(1—4 小节);第一部分A(5—20 小节),共8 个乐句;第二部分B(21—39 小节),共4 个乐句;尾奏(40—44 小节)。歌曲前奏很短,却有很强的带入感,带有明显的新疆旋律色彩,之后人声从第四小节弱起进入主歌部分,主歌部分演唱两遍后进入副歌,副歌部分因为有反复记号同样演唱了两遍,这是歌曲的基本主体,结构简单、重复演唱起到加强旋律感染力的效果。在主体部分进行完之后,歌曲进入间奏部分,这一部分有2 个较长的乐句组成,如谱例第30—37小节,其中出现的附点音符、小切分音符及三十二分休止符都是新疆民间歌舞常用的旋律节奏型,而b7、b5、b6 等偏音的出现也展现了新疆音乐神秘而浪漫的色彩。最后,歌曲在间奏后进行了部分主歌与副歌的重复,并以逐渐舒缓的旋律作尾奏的处理,如谱例第40—44 小节,旋律短小精练,对歌曲的副歌旋律作了很好的升华,使人意犹未尽。全曲共5 分34 秒,结构精练、旋律鲜明、音乐色彩突出。歌曲体裁是流行歌曲中的抒情歌曲,兼具叙事歌曲以第一人称进行对话的特点。在演唱技巧上,演唱者以通俗唱法的方式演绎了一段凄美而难忘的爱情故事,主歌部分音色稍微低沉、咬字及发声较浅,带有些许哭腔的感觉。副歌部分嗓音变得嘹亮、开阔而深情,辅以尾音处稍加修饰的颤音,表现出一种呼唤与期盼的情感。在配器方面,歌曲以钢琴奏出连续的柱式和弦,奠定了歌曲忧伤的情感基调,新疆传统弹拨乐器都塔尔作为主奏乐器演奏主旋律,引入主歌。主歌部分以钢琴伴奏为主,突出主唱声线的优美,在重复第二遍主旋律时加入弦乐铺底以及吉他的间歇装饰,充实了音乐情感并加强了歌曲的表现力,鼓组乐器同时加入,使歌曲情感变得坚定并为歌曲进行到高潮部分做铺垫。副歌部分以吉他伴奏为主,钢琴伴奏作弱化处理,以弦乐铺底,鼓组乐器的表现力有所增强,弦乐的应用使歌曲演绎更加舒展与深情。此外,歌曲的间奏部分以都塔尔演奏作主旋律,弦乐、钢琴、吉他及鼓组乐器进行了丰富地交织,既表达出牧羊人如迷恋可可托海这片土地般企盼故人的真情,也使歌曲的副歌得到深化,可以说是这首歌曲的华彩部分。最后,歌曲的尾奏部分仍以都塔尔作主奏乐器,弦乐铺底,吉他扫弦伴奏时隐时现,并以钢琴的连续琶音结束,留给人无尽的回味。整首歌曲配器较为简单,但对歌曲的情感烘托恰到好处,是一首带有新疆民谣风味的流行歌曲。
谱例:
二、歌曲的歌词创作分析
歌词分析是研究歌曲叙述方法的起点。一首好的歌曲作品,歌词内容的展开是依次递进的关系,歌词在主歌部分常常是平淡的叙事,而在副歌中展现出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歌词表达,从而使歌词与歌曲的旋律水乳交融,达到歌曲的高潮。歌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的歌词具有“夹叙事、兼抒情”的创作特征,在表达方式上也有着十分鲜明的层次,笔者将其概括为“追忆”“诀别”“呼唤”“怀念”四个主题。在“追忆”与“诀别”两个主题中,歌词主要包括前八句,对应歌曲旋律的主歌部分,内容主要是叙事,讲述牧羊人追忆起邂逅养蜂女后,为真爱而不辞而别的凄美往事,歌词拟人化的借景抒情,如“那夜的雨也没能留住你,山谷的风它陪着我哭泣”,颇有“泪眼问花花不语”的意蕴之美,奠定了歌曲忧伤的情感基调。之后的“呼唤与怀念”主题体现了歌词叙事兼抒情的创作特征,包括八句歌词,对应歌曲旋律的副歌部分,一句“心上人我在可可托海等你”既是对养蜂女的声声呼唤,也表达了歌曲的主旨“相爱不能相守”的无奈与凄美之感。可以说,这首歌曲的歌词结构工整,层次分明,借鉴了古典诗词“赋、比、兴”的创作手法,叙事与抒情在歌词内容上的运用恰到好处,同时展现了现代人情感中的无奈与感伤,并通过富有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进行隐喻化叙述,体现出一种别样的意境美。
十三韵辙是中国歌词创作所依据的主要规律之一,是一种常见的歌词创作原则,其本质体现出中国诗歌与歌词文化的韵律美以及音律美,是对音乐旋律与诗词韵律结合规律的一种概括性总结。“在歌唱语言里,歌词的韵辙基本上都是押韵的”①马琦萌:《解析歌唱语言之韵辙特点及运用——以艺术歌曲〈怀念曲〉为例》,《艺术品鉴》2020年第11期。,这为以十三韵辙的视角研究音乐及歌词文本提供了可能。本文以下将以十三韵辙的视角与方法分析这首歌曲的歌词创作技法及具体创作特征。这首歌曲是典型的二段体“8+8”格式,歌词整体结构工整,句式结构为长短句结合的形式,短小精悍,无过渡句。正歌部分分为两段,每段四句,共八句;副歌部分分为两段,每段四句,共八句。这种结构的歌词适于表现情感朴实直白却又深入人心的歌曲,例如《时间都去哪儿了》《你怎么舍得我难过》等。歌词的写作视角以“你与我”为主,是常见的以第一、二人称进行叙述的歌词创作角度。第一人称“我”既是从叙述主人公牧羊人的角度出发表达对养蜂女的无限思念,也包含了从创作者本身出发对可可托海这片神秘土地的热爱之情,这样的叙述角度可以使听众有感同身受的信服感,使牧羊人的心声更具穿透力。同时,歌词加入了第二人称“你”的叙述角度,使歌曲想要传达的情感内涵得以流动,词作显得更有张力,似于一种主人公对思念对象的倾诉,使歌曲倍增亲切与深切之感。“第二人称写法具有双向交流的对话性质,能抓住读者,使之有一种参与感”②吴进:《谈谈歌词中的人称问题》,《阅读与写作》2010年第9期。,在以第一人称叙述为主并加入第二人称的叙述角度,不仅能够形成比较自然的叙事,而且也能使抒情更加真实,让创作者想要传递的情感像说话般流露及展开。例如罗大佑创作的歌曲《海上花》就是以这种双视角的方法进行叙述的,歌词中一句“是这般柔情的你,给我一个梦想”既预示了主人公无比美好却又如泡沫般转瞬即逝的爱情结局,又恰到好处地道出了两者间微妙的情感关系。在韵脚方面,《可可托海的牧羊人》词的押韵比较单一,采用了十三韵辙中的一七韵进行创作,是一首规则的单韵歌曲,即歌词中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都是以韵母“i”押韵,仅有一句“再没人能唱出像你那样动人的歌曲”是以韵母“ü”进行押韵,但也属于以一七韵进行创作的范畴。此外,歌词中没有出现任何转韵或散韵的现象,说明这首歌词的创作还是比较简单与直白。而对于以一七韵进行创作的歌词,笔者发现以“我”与“你”等第一、二人称叙述角度创作的歌词作品不在少数,如《至少还有你》《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甜蜜蜜》等,这其中既包括民歌小调、抒情歌曲,亦有一般通俗性的主旋律歌曲题材。虽然以一七韵进行韵脚创作的歌词题材广泛,但歌词所传递的思想情感多数具有恳切而直白、深切而真挚的特点。这说明以一七韵进行押韵创作的歌词具有内心直白、言辞诚恳、情感深沉的特点。结合歌曲的演唱技巧看,一七韵的韵脚在演唱时发音干脆、坚定,无疑增强了歌曲在演唱时情感诠释的直白与真挚。同时,在多句歌词中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了去声音调,使歌曲的旋律演唱更加稳定,并富于一种悲伤的情感基调,如“泣”“壁”“蜜”等字加强了牧羊人对养蜂女思念之感的气息。一七韵在演唱的实际运用中须要将韵尾音回归到“i”的咬字发音上,这样可以使气息稳定、情感坚定而饱满,“同样也让声音更结实更加具有穿透力”①徐晨:《廖昌永中国歌曲演唱的艺术魅力分析》,《交响》2016年第1期。。如果说去声音调分明、适于表现悲伤哀怨的情感,那么上声音调则似于声声呼唤、表现内心情感的真挚与强烈。在这首歌词中以上声音结尾的词句也有很多,如“你”“起”“里”“曲”等字,这些字与歌词中的去声字相互交替出现,使歌词错落有致,并增强了歌曲旋律的起伏感。整首歌词较为简单直白,主要使用了一七韵进行较为规则的单韵创作,这样的创作方式实际上较难驾驭:以单一韵脚“i”进行一韵到底的创作容易使歌曲走向为押韵而押韵、意境难抒的境遇,这首作品的难能可贵之处正在于此,以平实直白的创作手法带领听众回味了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使更多人感受到了可可托海这片神秘地域的唯美意境,而没有丝毫的做作与违和之感。其原因归根结底在于创作情感的质朴以及对歌词创作技巧的巧妙把握。
三、歌曲的文本传播分析
以下,笔者将以这首歌曲作品作为一个独立的信息结构整体,通过对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叙述方式以及传播语境等三方面内容展开分析,了解其背后生成的传播价值与创作意义,以归纳出一些对于流行音乐传播有益的启示。
首先,从创作背景来讲,创作者王琪的经历以及可可托海这片神奇的地域都赋予了歌曲丰富多元的创作元素。歌曲融合了传统民俗、爱情传奇、地域文化,甚至主旋律思想等诸多元素,使歌曲满足了不同听众的共同需求,即在时代发展的宏图下绘制出个人情感期待的蓝图。
第一,歌曲取材自新疆传统的民间故事,讲述勤劳的养蜂女邂逅善良的牧羊人,两人相爱却不能相守的凄美爱情故事,其间引用了新疆地区的很多传统民俗事物来象征牧羊人对养蜂女的思念之情。例如:驼铃声在西部地区代表了有远方旅客的到来,诉说了牧羊人盼望养蜂女归来的心情;那拉提既是新疆伊犁地区的美丽景区,也有着“太阳照耀的土地”的寓意,代表着虽然养蜂女已远嫁他人,牧羊人仍望其安好的祝福;每年3 至4 月是新疆地区杏花盛开的时候,也是采撷酿造蜂蜜的最佳时节,杏花代表着牧羊人与养蜂女之间曾经幸福而美好的回忆。第二,歌曲进行了巧妙的叙事,将新疆地区的一个爱情传奇故事与创作者自身的情感经历相结合,浪漫神秘。创作者王琪早期曾是一个十足的北漂,与身为二胡演奏员的妻子一见倾心,妻子不顾家人反对,十年如一日与丈夫相濡以沫,最终赢得双方家长的默许,这种默默坚守的温情正是王琪创作歌曲的初衷。王琪在听到这个传奇的爱情故事后,加之发挥,为牧羊人的等待悬置了一个凄婉而唯美的结局:养蜂女不忍牧羊人继续等待,才编造出自己已远嫁伊犁的善意谎言。这无疑启示着现代人应该珍重人与人之间美好情感的真谛。第三,歌曲借助新疆一些常见的地域风貌与特征隐喻牧羊人内心的伤感,烘托出其内心呼唤的深切之情,如“那夜的雨也没能留住你,山谷的风它陪着我哭泣”“我愿意陪你翻过雪山穿越戈壁”等。这些词句将新疆常见的夜雨、谷风、雪山戈壁等自然景象拟人化,使牧羊人的情感表达更为深切,同时赋予这些景物浪漫的爱情色彩。第四,歌曲背后的创作意图符合主旋律思想的传播。《可可托海的牧羊人》虽然是一首描写爱情的抒情歌曲,但其背后却渗透着创作者对可可托海小镇的深情与热爱,对这片土地与人民的热爱。歌曲在宣扬坚守爱情的真谛之下,更有着对为国家前途事业默默奉献的当地人的赞美之意,为他们默默坚守、辛勤耕耘的精神点赞也是这首歌曲想要传递的主题信息。所以,这首歌曲形成了众多元素共冶一炉的合力,既有着真实客观的思想传递,也不乏浪漫唯美的情感表达。
其次,歌曲的叙述方式比较典型,兼具叙事与抒情的特征,歌词与旋律相得益彰,对歌曲所要传递的信息进行了自然表达。在前面的歌词分析中,笔者已经总结出其具有“夹叙事、兼抒情”的创作特征,歌词前两段叙述牧羊人与养蜂女的爱情际遇,巧妙借助了许多富有新疆当地特色的民族意象,讲述凝练而朴实;后两段则直抒胸臆,表现了牧羊人等待的痴情,并以疑问的语气表现出牧羊人对养蜂女刻骨铭心的思念,又以自问自答的形式为故事的发展留下一个较为凄美的结点。可以说,这首歌的歌词立意鲜明,情感通过歌词的发展层层递进;结合歌曲的旋律看,歌曲采取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主歌部分以一种平稳、逐渐向上发展的旋律线条进行铺叙,展现对爱情故事的悲情诉说,副歌部分则以高亢、悠长的旋律来表现西北男人宽广的胸怀和执着的深情,使得歌曲整体富有一种规律感的起伏,并与歌词有机结合。此外,歌曲的前奏、间奏与尾奏都起到点睛的作用,对歌曲的展开进行了很好的渲染,歌曲令人意犹未尽、回味无穷。从叙述场景看,这首歌曲通过“追忆”“诀别”“呼唤”“怀念”等四个明确的主题进行时间叙述场景的展开,同时,歌曲中的“伊犁”与“可可托海”等地名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歌曲发展,从而塑造出另一条空间叙述场景上的线索。“伊犁”代表着对远方爱人的呼唤,“可可托海”代表着牧羊人的坚守,而随时间叙述主题“追忆”“诀别”“呼唤”“怀念”转换中的空间场景叙述,则使两人间坚贞的爱情精神得以延续,加强了歌曲在信息传递上的立体感。
再者,歌曲在传播效果上的成功与当下所处的传播语境密切相关。借助自媒体二度创作的传播机制以及大众消费的娱乐精神,《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实现了自下而上传播的成功逆袭,塑造了草根歌曲转化为网络神曲的典范。在当下全民娱乐、大众都可参与自媒体创作与发布个人资源的时代,《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的流行离不开网络歌手对其进行二度创作的持续助推。借助这首歌曲,我们可以在抖音平台上发现更多有不同才华的艺人,欣赏到对歌曲各具特色的演绎与诠释;同时,歌曲本身的流行度也因众多网红艺人的粉丝集聚关注而产生了持续发酵的作用。在以流量为王的自媒体时代里,流行音乐的传播并不像唱片时代的单线传播(只能被个人购买与收藏),也并非互联网早期点对面的扩散式传播(听众被动地接受大量的音乐信息);相反,任何听众的评论、转发、分享与点赞行为都可触发流量的增值,实现歌曲的再传播。歌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正是借助歌手亚男的歌声以及网红艺人洋仔的演绎才实现其自身的广泛传播。歌曲的走红也离不开其创作主题对现实社会人文语境的关注,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大众消费模式碎片化、人类情感泡沫化的语境下,歌曲借助一个神秘、遥远且凄美的爱情传奇成功引起了大众的注意,并以一种呼唤或者企盼的态度呼吁人们珍惜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从而建构起歌曲的艺术价值与社会意义。罗兰·巴特将文本分为可读文本与可写文本,这首歌曲属于后者,是一种可以借助不同听众的情感进行再思考、再创作的文本,而歌曲本身的意义也因听众的情感介入而被建构。
结语
《可可托海的牧羊人》是一首旋律鲜明、富有民族色彩的抒情流行歌曲,歌词层次分明、立意突出、兼具抒情与叙事的特点,依一七韵进行创作,作品的思想感情在双视角写作中得以自然流露。同时,歌曲融入了创作者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多元的创作元素,采取以空间隐线推动时间主线的叙述方式,并聚焦于当前社会人类情感脆弱与无奈的主题,引发听众的情感共鸣,从而实现借助自媒体进行二度创作与再传播的良好效应,这是歌曲能够走红的关键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