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校园下高校图书馆空间设计与再造研究

2022-02-06陈永光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2年2期
关键词:师生校园智慧

陈永光

(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 图书馆,江苏 淮安 223003)

当前社会因科技的飞速发展而迎来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阅读、社交网络、电子商务、位置服务等互联网应用服务渗透到人们生活的诸多领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社交及工作方式。众多高校也紧随时代发展潮流,陆续开展了“智慧校园”建设,期望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能感知、移动互联和社交网络等新技术,实现智慧化的学校管理和服务。

高校教育现代化转型升级、信息化教学方式变革以及师生读者信息资源获取方式的巨大变化,使得作为学校文献信息中心、学生的“第二课堂”的图书馆藏、借、阅空间功能及空间格局不能满足师生的信息获取与学习互动交流的需要,为师生提供一个支持广泛互动的学习环境,进行图书馆空间再造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1 智慧校园建设与图书馆空间再造

1.1 智慧校园的涵义

智慧校园是一种全新的智慧化校园服务和管理模式,它通过将学校环境、资源和应用的全部数字化,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能感知、移动互联和社交网络等新技术构建透明高效管理云平台和丰富实用资源云平台,为师生提供泛在的网络教学环境、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和灵活自主的学习模式,改变师生获取校园资源与学校环境交互方式,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实现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创新服务,最终实现学校服务和管理模式智慧化,其内涵可以用“以人为本,深度融合”去概括,即将校内异构网络、学校各类资源、信息化业务平台、校园活动与外部环境等进行深度融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感知等新兴技术,深度信息挖掘,智能识别师生学习、工作情景和个体特征,最终实现高效无碍智慧化管理和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创新服务。

1.2 图书馆空间再造的涵义

图书馆空间有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两种形态,图书馆虚拟空间依赖实体空间存在。其中,图书馆实体空间是指存放图书资料等信息资源及机房水电等设备设施,开展图书馆业务并提供读者服务的物理空间集合;图书馆虚拟空间是图书馆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一个线上知识共享、交流协作的数字化、网络化和虚拟化多维信息空间,使读者通过Web等网络环境获取和交流信息。

图书馆空间再造顾名思义就是对图书馆空间进行再次改造,是图书馆为了适应读者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通过变革服务理念,优化工作流程,改变馆藏分布,引进新兴技术对图书馆既有空间形态(虚拟空间和实体空间)功能及布局进行重新梳理和挖掘,打造一个智能开放、便利舒适的空间环境,为读者带来全新体验。

1.3 智慧校园建设对图书馆空间布局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移动化、数字化阅读习惯的养成以及对个性化信息的诉求,引发了图书馆人对传统的以藏为主的传统服务理念和管理模式变革的思考,而智慧校园建设更是进一步对图书馆服务的现代化变革提出了直接的现实要求。智慧校园形成的泛在网络教学环境和灵活自主教学模式,要求学校图书馆必须要从传统的以书为本的服务理念向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转变,要求图书馆服务场所从有形的物理空间向虚拟的网络空间拓展。

1.3.1 智慧校园下高校图书馆服务理念的变化。 智慧校园通过综合运用新兴科学技术,实现智慧化管理和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创新服务。图书馆是智慧校园系统云平台的一环,是管理云平台中业务类、服务类重要环节,更是资源云平台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智慧校园建设“以人为本、深度融合”内涵促使图书馆管理思维和管理理念要随之改变,要从关注资源向关注人转变,要从资源封闭式管理向资源开放式管理转变,要从被动处理转变为主动服务,图书馆功能空间划分及布局作为图书馆服务理念和管理模式的映射体现,也要随之发生改变。

1.3.2 智慧校园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方式的转变。 智慧校园建设形成了覆盖学校内外各项活动整体联动的信息化应用环境,师生通过智慧校园综合信息平台就可以实现校内外各种数据、信息、知识的实时传递和互动,线上即可完成校园各种教务教学等校园业务办理、预约场馆等校园生活服务及资源利用等操作,这样的校园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方式必须要紧跟时代潮流向线下+线上综合服务方式转变,服务场所也要向虚拟网络空间拓展,使读者利用移动终端如手机即可随时随地完成图书馆资源利用及图书馆业务办理操作,减少读者行动半径和时间,实现读者与馆员、读者与读者的零距离信息互动。

1.3.3 智慧校园下高校图书馆空间环境的变化。 智慧校园建设将全校信息资源数字化云利用,图书馆电子化、网络化信息资源也将成为图书馆资源建设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读者移动阅读习惯的养成、实体藏书占有率的持续下降,高校图书馆资源管理从以藏为主向以阅为主转变,藏阅结合的功能转变让图书馆阅览空间的比重持续增加,成为图书馆各功能区中不可或缺的区域;高密度存储技术和RFID无线射频技术的出现,使得图书馆实体藏书空间精简压缩成为可能;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传统检索空间的设置变得精简灵活;灵活自主的线上教育教学模式对图书馆学习空间提出新的要求。总之,新技术的出现改变了高校图书馆现有空间功能规划及布局。

2 当前高校图书馆空间利用存在的问题

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改变,图书馆藏、借、阅的传统空间功能及格局已不能满足用户的信息获取与交流,存在着诸如空间功能单一等问题,归纳而言,在智慧校园建设背景下,当前高校图书馆空间利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图书馆实体空间功能结构单一

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对高校图书馆生均图书及生均年进书量有硬性的指标要求,而二十多年来,高等教育规模又持续扩大招生规模,为了完成办学指标,高校在学校图书馆建设方面,会过多关注馆舍规模、藏书量、家具方面,日渐增多的藏书量对空间有着持续的需要,形成了图书馆空间功能划分以藏为主,以阅为辅,空间功能结构非常单一。在数字化、网络化背景下,图书馆藏、借、阅的传统空间功能及格局已不能满足用户的日渐增长的对图书空间的功能需求和舒适度诉求,希望高校图书馆空间不仅仅局限在此完成简单的借还图书、查阅资料等业务,而是希望图书馆成为集文献典藏、学习共享、社交互动和休闲娱乐等诸多功能集于一体的空间。

2.2 图书馆空间布局缺乏对人的考虑

图书馆服务理念的未彻底向“以人为本”转变是导致图书馆空间布局缺乏对人的考虑的最根本原因,在“以藏为本”服务理念下,在图书馆空间布局时更多会从图书馆业务开展、功能发挥角度去思考图书馆空间布局,而未能从读者角度出发去思考图书馆空间如何布局才能满足读者对图书馆空间的功能性、舒适性和个性化需求。图书馆空间布局缺乏对读者便利舒适的考虑,如室内缺乏随处可坐、舒适时尚的休闲座椅,各个功能区缺少足够多且布局合理的电源插座和网络端口,室内缺乏具有文化氛围的装饰、标识系统及绿色植物,严重影响到师生的空间使用体验。

2.3 投入不足虚拟空间建设严重滞后

《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对高校图书馆生均图书及生均年进书量的指标要求,让众多高校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学校图书馆建设过程中会更多关注于馆舍规模、藏书量、馆藏设施方面,而对于图书馆设备、设施建设关注不够,资金有限过多投入图书馆资源方面,维护整改资金不足导致图书馆内的设备设施如网络系统、光照系统、消防系统老化陈旧,而智慧化服务系统、自助借还设备、自助打印设备因缺乏资金投入而不能及时引进应用,图书馆整体服务赶不上时代的发展,图书馆虚拟空间因新技术设备缺少建设严重滞后,严重影响到了智慧校园下高校图书馆线上信息传递、知识共享交互作用的发挥。

2.4 空间再造盲目借鉴缺乏本校特色

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陆续开展了图书馆空间再造工作,通过走访和调查发现很多高校在图书馆空间再造中存在一个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跟风从众,盲目借鉴,缺乏创新,缺乏具有本校特色的文化氛围因素。每个高校都有自身的办学特色和校园文化,高校图书馆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也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优良校风、学风的形成。因此,在图书馆空间设计及再造时还要考虑到所在学校的发展战略,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重点,来布局图书馆的空间结构。

2.5 专业人才缺乏服务能力不足

智慧校园下,读者对图书馆安全、开放、舒适、智能、综合空间功能的诉求,新技术被引用到图书馆成为必然,信息共享空间、创客空间、数字视听空间等新型功能空间的设置固然可以通过招标方式由相关专业人士完成,但是这些空间的功能需求、技术参数、人性化业务流程重组及师生虚拟互动等工作还得需要图书馆员来完成,这对图书馆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图书馆人才队伍中,图书情报类专业人员和外语类专业人员居多,计算机类、艺术类和新闻传播类专业人员引进很少,新的时代要求下,需要图书馆及时更新专业人才队伍,及时加强馆员业务培训,才能更好发挥图书馆空间再造后的服务功能。

3 智慧校园下高校图书馆空间设计与再造策略

3.1 明确需求,科学功能定位

高校图书馆是为全校师生提供教科研信息保障的服务性部门,空间再造是其服务创新的手段之一,在图书馆空间再造时,图书馆人要牢记自身使命,应该以支撑本校教科研活动为前提,通过兄弟院校走访、校内读者调查问卷等方式,明确师生读者对于空间的需求,了解可用于图书馆工作和服务的新技术,从校本出发,从利于读者资源利用、信息共享与交流的角度,科学功能定位,合理规划空间区域,确定各个功能空间占比,构建适合自身的图书馆空间体系。

3.2 立足长远,持续拓展升级

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是人才、资金、技术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每种因素的改变可能会带来图书馆事业的改变,高校图书馆在空间设计及再造时,立足校本的同时,还要考虑到科技发展因素,立足长远规划图书馆空间布局,在保证较为充分满足师生读者对图书馆空间功能多样性、舒适性要求的前提下,图书馆空间设计时应尽量采用大开间模块式化设计,旧馆再造时可利用高密度存储技术和RFID无线射频技术将图书馆利用率不高、副本量多的图书放入密集书库,缩实体藏书空间,解放出图书馆大开间,在这些大开间中将利用率高的图书进行碎片式实体资源布局,如靠近墙面进行实体资源廊式、墙面式或阶梯式布局,用常见的实体资源圈围式布局完成对大开间的划分,通过这种方式来完成图书馆空间的灵活重组,为未来的图书馆功能空间拓展升级留有余地。

3.3 技术引入,驱动服务创新

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直推动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图书馆建设模式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服务方式从被动型、单一性向主动型、多样化转变,服务深度从浅层次文献提供向深层次知识提供转变,这些改变也要求图书馆业务及服务场所布局随之发生变化。当今蓬勃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促进了图书馆虚拟空间得以快速发展,与图书馆实体空间并驾齐驱,甚至有超越之势。智慧校园建设背景下,图书馆要善于运用校内融合互通的校园互联网系统,引用智慧校园建设中已经应用成功的新技术,积极应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VR虚拟现实技术加强图书馆虚拟空间建设,推动图书馆的智慧化发展。

3.4 以人为本,传承校园文化

图书馆空间再造过程中要充分贯穿以人为本这一服务理念,科学全面设计空间需求调研问卷,广泛深入调研师生读者及馆员的需求,聘请专业团队研究用户行为,从便于师生信息获取和交流、便于读者得到馆员服务的角度制定空间设计和再造方案。同时,在设计时要求外部形象典雅有艺术品位能与校园生态环境完美融合,与周围的历史文化环境协调,内部空间场所在满足文化典藏、教育培训、学术研究、文化娱乐等功能需求基础上,要求流线合理、安全舒适、家具温馨、装饰有校园文化底蕴,使图书馆能够充分起到传承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

3.5 重组流程,革新馆员队伍

智慧校园建设下,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服务方式及空间环境都发生了极大变化,在图书馆空间中,图书馆员是图书馆服务的核心因素,空间功能的充分发挥离不开图书馆员的主动专业服务,在空间再造时,图书馆还应从利于师生读者方便快捷获取信息资源、实时得到与读者和馆员信息互动角度,同时进行图书馆人才队伍的革新、工作部门的重组、业务流程的优化,可以通过专业人才引进、在职教育培训、馆际业务交流等方式,提高馆员信息技术水平,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使其能够熟练引导师生读者灵活运用馆内新设备,成为随时在线的资源导航员和解惑者。

4 结束语

智慧校园建设是时代背景下高校发展的重要战略,学校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变革影响着校园信息资源中心——图书馆的管理理念和服务方式,图书馆空间作为一种资源,其空间布局规划是图书馆管理理念和服务方式在空间上的体现,与图书馆所处时代背景及用户需求紧密相连,加强智慧校园下图书馆空间设计及再造研究,助于提升图书馆空间资源的使用效率和空间服务功能,实现图书馆服务创新与升级,更好地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提供教科研信息服务。

猜你喜欢

师生校园智慧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