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旅游的媒介本质
2022-02-06张瑞梅
孔 琰,张瑞梅
(广西民族大学 管理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
本质是一个古老的哲学话题。正如马克思所提到的,“如果直接将事物的外延和事物的内涵本质混为一谈,那么一切科学都没有存在的必要了。”[1]这就说明认识了事物的本质等于把握了事物本身。我们之所以如此经常的提到“本质”这一概念,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人类思维的差异性和人的主观性,看到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方式,正如“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零一个哈姆雷特”。人类“总是渴求在最深刻的层次上或最彻底的意义上把握世界、解释世界和确认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与价值”[2]。本质是事物固有的品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固有的内在联系。
旅游业在社会飞速发展的机遇下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机,然而对于“旅游的本质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却仍然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
1 学者们对旅游本质的认知
作为关乎如何认识旅游以及旅游发展的最基本的问题,学者们对于“旅游的本质”这一问题做了大量的探讨,给出了很多回答,成果颇为丰富,可谓“百花齐放”。
起初,学者普遍认为旅游是一种经济活动,旅游的本质在于其经济属性。随着旅游活动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反思旅游本质的经济属性,分别从美学、文化学、心理学、人类学、人学、伦理学、休闲学、社会学和哲学等不同角度讨论旅游本质的问题,并提出不同的旅游本质的结论。如陈刚、林早(1992)和袁洁玲、沈长智(2014)认为审美性是旅游的根本属性[3-5]。王德利(1996)、邓辉(2009)认为旅游的本质在于其文化性[6,7]。马耀峰和白凯(2007)从人学以及系统论的视角,得出旅游的本质是人的一种自觉活动或经历[8]。旅游的休闲本质,则是刘松(2008)等基于休闲学的视角得出的[9]。谢彦君(2010)基于胡塞尔现象学理论,从促进旅游成学的情怀上,将旅游的本质总结为体验论[10]。谢春山,沙春蕾(2012)则从旅游的词源学意义出发,解读旅游的内涵包括:旅游是短时间暂时性的、离开自身惯常居住地区去异地和全方位综合性的体验[11]。杨振之(2014)从本质的内涵出发,对旅游的体验性提出质疑,将旅游的本质总结为“人诗意地栖居”[12]。马宝建(2018)则上升到进化论的高度,认为旅游起源于迁移,发生于农业社会的定居时代,现代人旅游的本质就是一种非生计性的“见异(地)思迁(移)”的移动行为[13]。陈海波(2019)通过对本质相关内容的回顾,将辩证法和现象学的观点归并,将旅游抽象为一种移动、一种体验和一种位势[14]。
2 旅游本质之我见
旅游的本质是媒介,是将各种旅游资源转化为人类体验的媒介,也可以称为手段。是连接经济、文化、社会和地理等资源要素的媒介,并且将这些内容进行整合。“旅游的六要素说”道出了旅游包含“食、住、行、游、购、娱”这些要素,这充分体现了旅游的综合性这一典型特征,旅游正是串联这些要素的媒介和桥梁,如果没有旅游,这些要素可能仅仅是它本身,然而旅游介入之后这些要素便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比如,同样是一座山,经济角度是资源,艺术角度是画卷,文化角度是诗歌,而从旅游功能的角度则是串联旅游者与旅游资源的媒介。
目前十分火热的“旅游+”“+旅游”等发展模式,与其说是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不如说是旅游的媒介本质导致的旅游与其他行业融合这一必然结果。融合仅仅是表象,背后反映的是旅游媒介本质导致的行业关联。旅游的媒介本质有如下表现。
2.1 资源的展示舞台
我们经常说“旅游来搭台,经济来唱戏”,旅游就像一个舞台,给资源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使资源成为旅游吸引物,成为产品,实现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旅游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赋予了资源很多新的含义。大多数的旅游景区最初有其他的实际用途。例如,位于北京的故宫原本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和当时国家最高的行政机构,现在已经成为国家5A级景区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德国鲁尔区本是传统工业地域,现在成了工业旅游的好去处。曲阜的孔庙、孔林,它们本是历朝历代祭祀孔子的场所和孔家后人的私家墓地,如今成为山东旅游中非常有代表性的必游景点。旅游使这些资源有了更好的展示舞台。
2.2 满足消费者更高层次需求的手段
人类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人的需求是多样性的,在基本的生存需求得到满足后不会仅仅停留在此阶段,会主动向更高层次的需求发展。旅游作为一种媒介,可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增长知识和见闻,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旅游自诞生以来,人类的寿命延长了三倍”,这可能是一种夸大的说法,虽然旅游活动的存在,可能改变不了人类生命的长度,但是可以加深和拓展生命的深度和广度,这正是旅游体验所产生的正向作用。旅游会潜移默化地改变旅游者日后的行为习惯,改变看待得失、成败的态度。经常进行旅游活动的旅游者会比不参加旅游活动的人态度更加乐观、开朗,更热爱生活。当然,如果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有些不是很美好的经历,那么这些经历也会对旅游者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
2.3 游客与外界互动的符号
人类的全部文化都是人自身以他自己的符号化活动所创造出来的“产品”,符号使人类步入充满希望、想象与意义的文化之门。旅游的过程就是符号化的过程。可以说,人们在旅游中,所体验的并不是某一切实的事物,而是一种美学意义上的享受[15]。旅游中的符号关系表现为旅游资源信息、旅游资源与旅游者三者之间的互动与关联。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旅游企业等向游客提供各种旅游资源的信息,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会跟外界不断地互动,感受文化的差异,经历着跟日常截然不同的“反结构”与旅游中的“共睦态”,旅游结束后还会跟亲朋或在互联网上分享自己的体验。
3 结束语
旅游是人类独有的活动,是与其他动物相区分的重要标识。旅游的本质不可以简单的描述为经济现象、文化现象、美学现象等等,这些只是旅游的外在表象。从旅游功能的角度出发,旅游的本质可以认为是媒介,是联系旅游资源与旅游消费者间的媒介。旅游连接了需求者(主体)和资源(客体),改变了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身份和状态,资源成为旅游吸引物,被赋予更大的价值和含义;旅游者也在旅游过后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磨砺了心智,也成了更有阅历的人,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通过旅游这一媒介,旅游者在“反结构”中获得与日常不同的体验,旅游资源的价值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