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东盟货币合作现状、错配及优化

2022-02-06王熙彦彭志浩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本币双边离岸

□文/王熙彦 彭志浩

(1.广西大学商学院 广西·南宁;2.中国人民银行孝感市中心支行 湖北·孝感)

[提要]从货币职能角度出发,从私人与官方两个层面分析当前中国-东盟货币合作现状,对当前货币合作中存在的错配进行梳理,围绕错配问题从贸易、金融、空间三个维度提出当前中国-东盟货币合作的优化策略。

引言

人民币的货币合作进程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起初是随着中国同周边国家双边贸易快速发展带来的“被动”结果。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中国政府开始“主动”推进与世界各国的货币合作,相继同东盟、俄罗斯等国家(地区)进行跨境人民币资本流动试点、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跨境人民币金融创新、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等一系列货币合作尝试。东盟国家作为人民币货币合作的主要目标,当前中国-东盟货币合作现状如何、在双方的货币合作中又存在怎样的错配,围绕这一问题,本文进行探析。

一、中国-东盟货币合作现状

货币合作的进行,事实上是以人民币货币职能为载体的,根据货币职能官方与私人层次的划分,中国-东盟货币合作在私人层面主要体现在国际贸易及资本交易的支付结算及部分地区的直接货币替代,官方层面是通过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将货币用于干预外汇市场上。

(一)私人层面合作现状。人民币在贸易结算中的运用,最早出现在我国沿边省份与周边国家的边贸结算中,在广西、云南两地与越南、缅甸、泰国的边贸结算中人民币的使用最为普遍。其中,中越、中缅的沿边贸易中约有90%以上的出口成交额通过人民币进行结算。但当时受限于人民币在境外的可兑换性,在国际贸易结算活动中人民币的使用仍相对零星,整体发展处于萌芽阶段。直到2009年国家正式推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人民币国际化才正式起步,人民币也开始在国际贸易结算中崭露头角。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设立、“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行以及最新“广西建设面向东盟开放门户”方案的提出,中国与东盟跨境结算业务迅速提升。截至2020年,中国-东盟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金额为2.93万亿元人民币。

人民币对外投资业务比之于贸易结算业务起步较晚,但自试点人民币跨境资本流动以来,中国-东盟跨境人民币投资也取得了快速发展。目前,与中国发生跨境人民币贸易投资结算的国家达到181个,东盟十国是中国跨境人民币贸易投资结算的主要对象国。此外,根据SWIFT(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学会)统计,截至2021年,人民币在支付货币中的排名为全球第五大常用支付货币,市场份占1.9%,在东盟为除美元外第二大常用支付货币。同时,新加坡为全球第三大离岸人民币交易中心,离岸人民币交易占比5%。

在国际金融市场中人民币交易的规模也明显增加,东盟地区更是显著。香港市场和新加坡市场是人民币参与国际金融市场交易的主要市场,约有2/3的离岸人民币交易发生在亚洲地区的这两大市场中。2013年,新加坡离岸人民币中心正式起步,作为东盟地区唯一的离岸人民币市场,新加坡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方向以离岸人民币股票债券与金融衍生品合作为主。

(二)官方层面合作现状。官方层面货币合作最主要的渠道就是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的签署。国内学者认为,中国通过与他国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他国央行可将人民币注入该国金融体系,从而对该国外汇市场与国际收支平衡造成影响,这意味着在一定情况下人民币充当了该国外汇市场的干预货币。同时,通过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人民币被一国央行接受作为一种官方干预外汇市场的手段,也有助于向市场释放积极信号提升该国居民对人民币的信心,进一步促使人民币作为交易媒介被广泛接受,扩大货币合作范围。

中国最早与他国签署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可追溯至20世纪末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东盟十国积极与中日韩三国开展货币金融合作,于2000年签署“清迈协议”,在“清迈协议”框架下人民币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作为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的支付货币。到2009年,中国已与“清迈协议”成员国中的日本、韩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等六国签署共计235亿美元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与我国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的国家和地区达到38个;其中,有效续约的合约数为29份,共计人民币3.41万亿元。

二、中国-东盟货币合作的错配

通过对中国-东盟货币合作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私人层面还是官方层面的货币合作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货币合作的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货币合作中的各类错配。

(一)跨境人民币贸易收付结算错配。在中国与东盟跨境人民币贸易的收付结算中存在着较大的错配问题,主要表现在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投资活动中的人民币收付比。长期以来,中国在与东盟国家的贸易中,低成本初级产品存在着较大的逆差,年均逆差高达312亿美元,东盟是中国初级产品的主要进口地区。同时,由于初级产品进出口弹性大,对于东盟国家的出口企业来说其议价权较弱,因此中国的进口企业可以要求对方使用人民币进行支付结算。但随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新兴工业的兴起,作为国内主要出口东盟的产业,资源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产品受到冲击较大,此类产品的竞争优势减弱,进而导致出口企业的出口议价能力减弱,人民币的跨境结算优势被弱化,出口收入人民币份额难以提高。因此,当前在中国-东盟跨境贸易的支付结算中,多为中国进口企业对外支付人民币形成的人民币外流,而相应的人民币内流情况较少。虽然跨境人民币支付结算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稳步推进,但在东盟国家人民币仍不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境外主体的持币交易动机不明显,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错配长期存在。

(二)离岸人民币发展区域错配。近年来,虽然中国-东盟货币合作取得出色的成绩,但总的来说人民币在东盟市场上的发展合作存在着明显的区域错配。在东盟地区的人民币金融交易高度集中于新加坡地区,对东盟其他区域市场缺乏关注,人民币交易份额占比低、业务类型少。在离岸人民币外汇交易中,中国香港、新加坡、伦敦三大离岸人民币市场中人民币的交易规模所占份额比重高达85.59%。在利率衍生品市场中,中国香港占所有离岸人民币利率衍生品交易份额的67.49%,居于第一位;新加坡占比20.36%,居于第二位;剩余部分多分布在欧洲与南美地区。对东盟地区而言,除少部分场外交易,东盟地区的离岸人民币利率衍生品交易新加坡占比接近100%。在RQFII获批额度方面,在东盟国家中仅新加坡获得较大的RQFII额度,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在获批额度的国家或地区中香港仍处于首位,占比66.68%;新加坡获批397亿元人民币,占比14.9%,位居第二;而其余东盟九国获批额度总额占比不足5%。从离岸人民币存款来说,离岸人民币存款也具有区域分布高度集中的特点,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人民币存款规模高达10,035.57亿元、3,022.67亿元,新加坡人民币存款规模也高达2,770.35亿元,相比其他东盟地区零星的人民币存款高度失衡。

(三)官方层面合作效果错配。中国-东盟的货币合作在官方层面主要表现应是人民币作为外汇市场干预载体货币,但在我国与东盟现实的货币合作中,人民币外汇市场官方层面货币合作仅限于中国与东盟经济体签署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虽然自“清迈协议”开始中国就开始积极与东盟各国建立长久且深入的货币合作,但就目前来看官方层面的货币合作依旧较为缓慢,仅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五国与中国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人民币作为外汇市场干预载体货币对东盟外汇市场干预的手段十分有限。官方层面货币合作存在认可低、作用手段有限等诸多问题,这也造成了官方层面与私人层面货币合作效果的错配。

三、优化建议

基于现有中国-东盟货币合作存在的三类错配,本文从三个维度提出优化建议:

(一)贸易维度。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流是人民币流入与流出东盟最主要的渠道,也是中国-东盟货币合作在私人层面发挥的主要路径。对于存在的人民币流入流出的错配,需要中国完成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转变,主要从优化贸易结构与贸易方式两方面着手。贸易结构方面需进一步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在东盟人民币回流不足,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出口商议价能力与结算货币选择权不足造成的。中国出口还是以初级或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或是有一定技术含量但独创性不强的产品,这使得中国在国际分工中长期处于微笑曲线的中低端,进而导致中国整体对东盟出口贸易竞争力不强,在国际市场交易中普遍缺乏定价权。因此,要加强产品研发,提升技术性与独创性,进而对出口产品结构进行优化。贸易方式方面,由于中国对东盟的进出口贸易普遍以加工贸易为主,在技术贸易、服务贸易方面发展较为滞后。然而,对于东盟国家来说,服务贸易尤其是商端服务贸易处在迅猛发展的时期,中国应紧抓东盟服务贸易市场,努力推动在东盟地区的金融、通讯、IT服务、信息服务等高技术含量业务的发展;也可以此为契机,利用技术与资金优势,将贸易与对外投资相结合,形成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

(二)金融维度。人民币在东盟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与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汇率水平息息相关,而人民币汇率的合理稳定又与中国自身金融发展紧密相连。中国-东盟货币合作在东盟金融市场上的开展,同样需要从我国汇率政策与自身金融发展水平内外两方面来着手,审慎的资本项目开放是关键,完成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重点。资本项目的开放当前主要是从横纵两个方面进行的,利用中国-东盟自贸区对东盟的开放可以更进一步。纵向开放上,对自贸区内投资自由化,同时对自贸区的境外借款逐渐开放,对特殊区域内的不动产市场、股票市场、期货市场、债券市场审慎的开放。在横向区域国家的选择上,根据东盟各国经济实力以及金融发展水平,实施不同程度的资本开放政策。对于经济实力强、金融体系较为完善以及与我国经济金融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和地区,可以采取更大程度上的资金互联互通,实现人民币在区域内的自用流动;对于新加坡乃至亚太地区日本等国家,应采取较为谨慎的策略,防止来自海外投机资金的攻击。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除保持原有主动、可控、渐进原则不变之外,应注意人民币汇率弹性与资本开放的直接良性互动,保持两者步调一致。

(三)空间维度。对于官方层面中国-东盟货币合作的开展与优化,一方面要进一步扩大现有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这一唯一渠道;另一方面也要紧扣人民币货币职能积极探索新的官方合作渠道。对于现有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这一合作手段,与中国签署长期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的东盟国家才只有半数,中国应遵循“点、线、面”的货币合作路径,在拥有新加坡离岸人民币市场以及各类人民币跨境业务试点等多“点”的情况下,通过“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人民币清算行的设立,将“点”串联成“线”;进一步发挥人民币国际化的空间溢出效应,由已有成熟人民币货币合作的国家向还未开展或尚不成熟的国家扩散,逐步扩大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等货币合作范围,最终实现在东盟的人民币货币合作网络。

结语

随着人民币在东盟地区的不断发展,人民币有成为东盟地区隐含锚货币的趋势,只有人民币真正成为东盟地区的锚货币,才能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与东盟交易结算中的运用,官方也能通过调节人民币市场交易份额来对东盟各国的金融市场实施影响。

猜你喜欢

本币双边离岸
伦敦离岸人民币市场稳步前行
离岸央票:需求与前景
当下与未来:对离岸人民币期货市场发展的思考
电子产品回收供应链的双边匹配策略
进出口银行:将大力推动金砖国家本币使用
货币汇率(年平均价)
新型自适应稳健双边滤波图像分割
“离岸社团”治理:综合施策 依法打击
双边同步驱动焊接夹具设计
中厚板双边剪模拟剪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