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千户苗寨旅游转型升级研究
2022-02-06王换茹尚海龙黄宇哲
□文/王换茹 尚海龙 黄宇哲
(凯里学院旅游学院 贵州·凯里)
[提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少数民族村寨旅游日益受到关注。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发现西江千户苗寨旅游业发展存在保护与开发难以把握、旅游产品同质化、景区服务质量待提高和科技创新力度较薄弱等问题。为此,提出西江千户苗寨旅游要在管理、文化、产品、服务和智慧等方面实现转型升级,以期为推动西江千户苗寨及其周边民族村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引言
2018年,中央1号文件规定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性质、目的、需要完成的任务以及规划保障等,为地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发展方向。西江千户苗寨旅游业的发展迎来全面转型升级的绝佳机遇。在一些发达国家,针对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问题,研究开始得较早。在1993年,普恩博士提出了一种“新旅游”模式,认为以传统旅游项目为主的旅游业已逐渐走向衰亡,注定会被新兴起的旅游模式全面替代,一个新的旅游时代已经向我们敞开了大门。景高提出乡村旅游被认为是农村发展和扶贫的关键途径,提出了一个综合的、可持续的乡村旅游传统村庄振兴模式。贵州省尤其是民族村寨旅游有着较好的基础和先决条件,但在旅游产品开发和文化资源保护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国内众多学者围绕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发展进行了各类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以实现西江千户苗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张守营认为西江苗族村寨的旅游业同样面临着新的商机和挑战,景区管理部门必须深入发掘苗族的自有文化,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对景区的零散商户设置文化准入标准,进而从根本上对西江旅游业的未来发展进行转型升级。罗永常总结了西江千户苗寨旅游业发展的诸多瓶颈,将美丽乡村建设与旅游市场发展的趋势相结合,提出了西江千户苗寨转型升级的思路。王超总结分析了现有开发模式的贡献,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加强社区居民的参与感、强化信息沟通平台建设、优化旅游社区环境等措施和建议。刘永安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探讨在少数民族村寨发展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问题,打造保留村寨原生态自然和文化的同时又从能符合现代人需求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综合以上研究,国内外学者对乡村旅游及其转型升级进行了研究,但对西江千户苗寨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全面,因此本文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从西江千户苗寨的乡土文化、产业结构、旅游市场和利益机制等方面,运用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管理升级、文化升级、产品升级、服务升级和智慧升级等转型升级的路径,以期推动西江千户苗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发展概述
西江千户苗寨是保存苗族历史文化最完整的一个自然民族村寨。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村寨依山而建,上千户吊脚楼随着地形的变化起伏有致,蔚为壮观。西江千户苗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族文化多姿多彩,主要体现在建筑、服装、食品、银制配饰、歌舞文化和酒文化等方面。其中,苗年、苗绣、苗族医药、苗族歌舞等很早就被评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该苗寨也被称为“中国苗都”,苗族的各种风俗、原始的生活状态在这里都有生动的展现。
2003年,中国民族博物馆将西江苗寨苗族的服装带入法国的巴黎卢浮宫。2004年,中国民族博物馆在雷山县以及新加坡举办了两场以雷山苗族服饰为主题的文化巡回展演。2011年,西江千户苗寨获得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荣誉。目前,随着西江千户苗寨知名度的不断提升,人民日报、中国旅游报、贵州日报、贵阳晚报等报纸杂志针对该景区开设了旅游专题版,促进其营销宣传。此外,西江千户苗寨积极拓展对外营销渠道,组织参加了国内旅游文化交易会,与铜仁梵净山、镇远古城、黄果树、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等签订合作协议,实现客源共享,这一系列的举措使西江千户苗寨的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2018年,西江苗寨经过数十年的持续发展,在旅游业的带动下,全村人民生活实现全面小康。它不仅基本解决了“扶贫”问题,而且实现了“创造财富”,成为了近十年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典范。西江千户苗寨凭借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与现代人需要的休闲度假相结合,发掘农村内在的美丽和自然,在管理者不断的推动下,调整产业结构,整合资源,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具有地方品牌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西江千户苗寨的旅游建设取得了突破性成果。2008~2017年,西江千户苗寨的游客数量从78万人增加到600多万人,旅游综合收入从不足1亿元增加到49.91亿元,分别增长了7.6倍和49倍。截至2018年底,西江千户苗寨景区旅游人次高达1,177.44万人次,累计综合营业额高达100.08亿元,景区客流量和收入逐年上涨,增速显著,为雷山县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西江千户苗寨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保护与开发难以把握。如今,西江千户苗寨最大的变化是夜景。每当夜晚来临,人们在高高的观景台上俯瞰,西江苗寨里星光熠熠,灯火通明,眼前仿佛就是不夜城。据那里的村民说,20世纪这里是一个不被世人打扰的安静古朴的苗族村寨,依山而建的吊脚楼在月色的笼罩下显的神秘而庄重。但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村子和外界的交流越来越频繁,现代社会的文明、生活方式以及文化给西江千户苗寨的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如,村寨里的民房添上了石砖瓦,摇身变成随处可见的农村民房,街区小道的石板路变成柏油路。这些“保护”早使古老的村寨变了模样,导致西江苗寨的自然环境和民族文化受到严重的破坏,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苗寨的历史面貌。同时,景区管理者为了迎合游客需求的多元化,更多地依赖先进的科技手段,用现代的生活方式逐步代替民族自有的生活习俗,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苗寨原始的自然环境和民族风俗。
(二)文化参与性亟待加强。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外地游客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对苗寨的传统民俗文化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当地的传统民俗文化逐渐地被外来文化所弱化,村里的居民逐渐接触到了外面的世界,生产和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此外,为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接待更多的旅游消费者,景区里修建了很多酒吧和饭店,古屋旧宅被添上了砖瓦,原本优美的苗族曲调被现代音乐所代替,这些项目的开发具有明显的商业性。当下的西江苗寨因为过多的融入了现代化的元素后,已经离“乡村性”越来越远。同时,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一些传统的民俗和文化活动也趋于表演化、商业化;服饰以及歌舞也开始改变,已经不能展示出当地真实的文化现状。
(三)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目前,西江千户苗寨景区旅游产品设计较为单一,同质化严重,依赖传统的纪念品对旅游消费者缺乏较强的吸引力。在黔东南,与西江苗寨类似的景点有很多,各地区提供的旅游纪念品雷同,有的纪念品更是入乡随俗,在哪里售卖就印上当地景区景点的名字,很难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纵观西江千户苗寨的旅游产品,旅游纪念品大多以银饰、牛角、苗族服饰为主;游览项目以观看苗族吊脚楼、风雨桥、观看演出和夜景、体验高山流水和苗族服饰为主,缺少参与性和乐趣性,无法满足游客的深层次体验。旅游产品结构单一,产品项目内容开发建设雷同,民族文化资源没有得到深层次挖掘。
(四)景区服务质量待提高。随着旅游经济的不断发展,西江千户苗寨景区旅游服务质量问题也日益凸显。一是导游自身素质差,专业服务能力较弱。在景区旅游旺季期间,西江千户苗寨的游客数量猛增,全职导游供不应求,兼职导游便成为了旅行社的雇佣员工。由于部分兼职导游经验不足,不能正确把握旅游者的消费心理,遇到突发情况,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导致一些旅游者与导游的关系僵化,从而影响了景区的整体形象。二是景区员工服务质量差。旅游旺季产品价格虚高,尤其在住宿方面;小饭馆环境较差,食品卫生质量得不到保障;服务人员大多以当地居民为主,文化素质较低,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缺乏专业知识和行业素养,服务意识差。这些问题对西江千户苗寨景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五)科技创新力度较薄弱。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西江千户苗寨的旅游发展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已迫在眉睫。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景区的互联网终端建设落后,景区以及内部的酒店在互联网营销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如宣传渠道单一、网站内容陈旧且更新不及时、不能熟练地运用新媒体技术来扩大景区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创新研究人才严重缺乏,景区创新动力不足。当前,人才队伍建设问题是西江苗寨旅游景区技术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景区为解决当地村民就业,很多工作人员都是来自当地或周边的寨民,大多以中老年为主,在学历方面以高中和专科为主,高学历和专业型人才极为稀缺,特别是缺乏高水平的领导人才和应用型人才。
三、西江千户苗寨转型升级路径
(一)管理升级。政府应当规范、调整、规划和组织西江千户苗寨的开发和保护;此外,旅游景区和各类旅游企业要对该地区旅游文化资源的特点、发展潜力等进行客观评价,根据旅游资源的特色,结合旅游市场情况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对应的保护,既不能过度地开发,也不能因为要保护而不去开发,要寻找两者之间的平衡点,确保开发和保护的可行性与科学性。同时,要加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交通、建设、文化、历史的相互关联,在开发和保护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地反馈、调整和改善。在开发过程中,一定会某种程度上影响古老村寨的原始风貌,而真正原汁原味的乡村原始生活也未必是所有游客都能接受。所以,要协调好旅游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要充分利用生态资源的优势,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作为景区管理和开发的主要原则,促进资源的有序开发和可持续发展。
(二)文化升级。在乡村振兴中,传统文化是灵魂。西江千户苗寨旅游业的发展,给整个寨子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苗族文化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首先是民族文化认同感发生了变化,从而使传统的民族文化无法很好地进行传承。其次是民族文化的不合理利用使传统的民族文化失去了原有的本质,变得更商业化。因此,西江千户苗寨必须将保护和传承文化放在首位,在“旅游+文化”模式中寻找契机,把握好民族文化起源的核心内容,防止民族文化在旅游发展中变为无源之水。此外,要防止把民族文化作为一种表皮,去迎合旅游业的发展,要实施“文化创新工程”,满足旅游消费者在民族文化氛围中的体验感并延长这种体验感,打造一个可以让游客“身临其境”的文化环境,让消费者去感受民俗文化带来的文化氛围。
(三)产品升级。目前,西江千户苗寨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对旅游产品进行升级改造是当务之急。首先,要对苗寨的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深层次挖掘,对旅游产品进行创新设计,结合生产、加工、生产工艺展示项目,如苗族刺绣、蜡染、织锦、银饰锻造等传统手工艺,增加现场制作环节,让旅游者亲身参与到产品生产中来,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和成就感。其次,需依托苗寨独特的旅游资源,以传统旅游业为主导,把旅游业与其他有关的产业相互连接,走“旅游+”的开放融合发展之路。如,利用西江苗寨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发展研学旅游,让中小学生感受稻田抓鱼,体验农耕文化的同时加强保护大自然的意识,让学生亲身体验蜡染、刺绣手工艺的制作,强化民族文化自信,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同时增强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意识;在“大健康”的战略背景下,发展“旅游+医药”,利用苗族独特的民族医药产业,传承民族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四)服务升级。旅游服务质量对旅游地树立旅游形象有重要影响,是衡量旅游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首先,建设高素质、高水平的导游队伍,提升导游人员的入门门槛,积极引进专业的导游人员,并注重对导游人员的定期培训教育,提升专业知识水平,增强导游人员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其次,完善景区安全管理机制,有效做好景区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对景区工作人员及村民们的安全教育培训,对交通、游览、消防、防盗、救护定期进行安全方面的检查,发现涉及安全的问题,应第一时间解决;最后,强化景区工作人员,尤其是当地村民的专业技能,要定期进行专业的培训学习,提升服务水平,并完善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监督制度,提升游客投诉处理效率,建立信息反馈系统,提升游客满意度。
(五)智慧升级。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景区进行智慧升级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开发要将智慧旅游的科学技术利用起来,建设旅游智慧升级工程,形成旅游营销-服务-管理一体化的智慧系统。第一,借助网络平台,普及新媒体的运用,加大宣传力度;第二,建立旅游景区公共信息平台系统,以数字景区建设为导向,建设住宿、游览、交通、娱乐一体化的数字网络平台,为游客提供全面、快捷的景区服务;第三,要强化多层次人才体系建设,除了吸纳当地村民就业之外,要与当地高校建立人才联合培养机制,注重对当地民族传承人的培养,同时积极引进旅游管理、多媒体数字技术、市场营销和管理学等专业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充实景区人才队伍体系,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的综合素质,助推景区智慧旅游的培育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