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程思政”的就业创业新形态立体化教材开发与建设

2022-02-06杨丽敏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4期
关键词:新形态立体化纸质

□杨丽敏

2017年9月,教育部关于“十二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及“十二五”期间全面深入扎实推进职业规划教材体系建设以及深入扎实推进职业教育教材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对加强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体系建设以及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等新技术开发教材出版教育新形态教材等问题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不断深化“三教”推进改革开放指明了发展方向。随着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配套的具有优质教育数字素材教育资源的开发新形态教育立体化数字教材迫在眉睫。就业创业指导是高校重要的公共必修课,是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框架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科学合理设计就业创业教育的思政教育内容,将对深化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内涵、提升就业创业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就业创业指导教材的现状

(一)教材内容需要进一步提升思想性、先进性。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同时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以往的就业创业指导教材更多的是业务性强,思想性较弱,育德作用不够明显。比如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改革开放史、中华民族经典、英雄领军人物等选取更多正能量的经典案例、先进事迹,来进一步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积极的就业观、职业观。

(二)教材呈现需要进一步立体、便捷。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端对人们生活、学生的渗透,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越加便捷。传统的就业创业指导教材不能解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要求。

(三)教材资料需要进一步丰富、多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讲授教材内的知识,还需要拓展和延伸教学内容,传统的纸质教材,教师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并向学生推送资料,新形态立体化教材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师生的时间。通过视频、在线课程、微课等方式不断丰富、延伸课堂。

二、新形态立体化教材概述

(一)“新形态立体化教材”的研究。早在20世纪末,欧美国家就已出现“立体化教材”的概念。我国在2002年“高职学校立体化教材建设研讨会”第一次提出了“立体化教材”或电子教材建设的设想。在随后的20余年里,学术界对“立体化教材”的研究与实践不断深入。殷欢,卢香平(2015)认为立体化教材,又称“一体化或多元化教材”,他们认为以课程为中心,以纸质教材为基础,开发多媒介、多形态、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和配套出版物,纸质教材和多种出版社的集合体就是新形态一体化教材。韦晓阳(2020年)认为新形态教材的开发,重点是加强纸质教材与配套资源之间的相关性,增强教学适切性。改变传统意义上的纸质教材与数字化资源的孤立、分散开发模式很重要,需要树立起一体化教学设计理念。宋存江(2017)认为,新形态教材基于在线开放课程、集传统教材的优点、以纸质出版与数字课程相结合;能够促进教与学、以培养创新人才的新型教材模式。

(二)“新形态立体化教材”的基本概念。新形态立体化教材,又被称为新形态多样化教材、立体化教材或一体化或多元化教材等,虽然字面表述有别,但实际上的性质与功能接近。主要是指以课程为中心,以各种纸质教材为基础,开发各种多媒介、多形态、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和配套教学出版物,是纸质教材和多种出版社的集合体。

(三)“新形态立体化教材”的优势。

1.教材资源立体化。新形态立体化教材不仅包括传统的纸质教材,还包括微课、拓展视频、拓展文本、在线开放课程以及相关分享、交互平台等,形成了一个不断线的“线上+线下”学习模式。

2.教材组织立体化。教材的具体编写及其实际需要体现的过程就是整个教学管理逻辑和整个教学实践过程,这就必然需要课程开发者们所开发的课程主题项目设计必须一定要完全符合教学逻辑,项目开发活动和个性化流程完整,不以改变传统的信息技术开发操作流程为教学本位,打破教师忽略学生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培养的技术壁垒,培养广大学生的创新思维、综合素养。

3.教材内容立体化。新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学科的边界日益模糊。这就必然要求教材编写时,一方面教学内容必须要注意兼顾跨学科、跨专业性;另一方面也要兼顾教学理论知识、操作方法知识和教学研究实践方法等方面。

(四)关于“融合思政教育的新形态立体化教材”的研究。曹殿立(2020)以线性代数课程为例,建立了融合思政教育的“线性代数”课程的在线开放课程新形态立体化教材,形成了“在线开放课程+教材”的格局。韦晓阳(2020)认为,在教材开发中,开放者一是要树立“课程思政”改革的意识,时刻把立德树人放心间;二是在教材编写框架确立时,既要从知识体系出发,关注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还要主动梳理和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形成本课程“课程思政”改革的脉络;三是在教材主体内容、阅读材料、习题等环节编写时,要将遴选出的与本课程相关的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其中。

三、就业创业指导教材立体化设计的策略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框架。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一方面青年学生是我国现代化经济社会中、最具驱动力和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另一方面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有助于当代青年更好地成长成才。现在,如何不断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教育界、科学界、企业界等领域迫切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基于“课程思政”建设就业创业指导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由就业创业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拓展视频、拓展文本、微课、课件、教案、工作表单以及或大学生创业生涯发展档案或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档案等资源组成,当教材中出现相关标注或二维码时候,可直接手机扫一扫获取该种类型的资源,实现随时随地学习。

(二)具体策略。

1.教材内容体现方向性、先进性。

(1)体现“课程思政”的相关要求。教材主要面向高职和普通本科大学生,作为笔者所在单位“课程思政”改革合格课程的配套材料,教材主要从家国情怀、社会公德、个人就业创业品质三个层面进行了梳理,明确了本教材“课程思政”改革的思政理念,每个项目设置专门的课程思政融入点,将中外经典、马列经典、就业创业榜样、故事启发、知识手卡、就业创业政策等思政教育元素巧妙融入教材。教材编写过程中以期实现“德技并修”的目的。

(2)体现“三教”改革的要求。教材在编写和开发过程中遵循“人本主义”和“职业发展”的理念,按照“活动向导,项目驱动”的设计思路编写和实践育人的就业创业教育教学宗旨,借鉴美国百森商学院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法和企业培训模式,重视设计活动、游戏、训练等实践活动,借鉴并整合了“目标—引导—活动—准备—行动”五步训练法,帮助读者建立创新思维和就业创业行动的能力,从而在持续变革和不确定环境中创造、发现和开发各种机会。

(3)体现职业指导的方向性。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紧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补充了新政策、新模式、新规定、新动态、新职业等知识,全书插入了“知识手卡”“视角延伸”“成功贴士”“故事启示”“案例启发”等,有效地保证了教材的方向性。

2.教材设计体现趣味性、可读性。教材编写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站在学习者角度来进行资源开发、微课建设、教材设计等。全书项目体例主要包括创业箴言/生涯箴言、学习导航(包括学习任务、学习指南、课程思政融入点、思政教学资源)、项目实训平台(包括思政淬炼、学习日志、复习与应用、案例研究、互联网活动、团队活动、课后作业),项目中每个任务的体例主要包括学习目标、引导案例、知识准备、创业行动或生涯行动、工作表单。

3.教材设计体现工具性、实操性。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教育与传统的课程教育有所不同,具有更强的实操性、跨界性。根据课程特点,本教材在设计过程中,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结合每个任务匹配相应的实操训练,每个任务中设置了可撕式活页工作表单,易于学生独立实操与评估。此外,结合每个项目的实际学习内容,在每套教材最后分别附有《大学生创业生涯发展档案》或《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档案》,实现教学做合一、循序渐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创业实战能力。简言之,每套教材既是理论书,也是工具书、实训手册,三册合一,成为教师和学生必备书目。

4.教材设计体现立体性、可延展性。教材按照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思路配套有微课精品视频、拓展视频、拓展文本、教学课件、教案等全套颗粒化资源,建立了教学资源索引库,并与教材配套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创新思维开发与训练》在超星泛雅平台上运行,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成熟的在线开放课程,便于师生自主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有助于其他学员自主参与学习,也大大增加了教材的吸引力和可读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综上所述,新形态立体化教材涵盖了就业创业传统纸质教材、教师用书等,还包括在线课程、配套数字化资源等,从传统的二维发展成为三维,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多创作空间,在实际教学中也势必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新形态立体化纸质
陶德麟先生“辩证法的新形态”思想研究
“曲曲通”立体化声乐教材建设实践探索
四川省图书馆发布2019年阅读报告
建构班级立体化阅读体系的实践研究
布达拉宫纸质文物修复——以佛经公文为例
一把“条举”的“立体化治理”突围
新形态西装
立体化监控在广东省路网监控中的应用
张建五:深化改革 着力打造混合制经济新形态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