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背景知识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价值探究

2022-02-06强文娟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4期
关键词:文化背景英语教学高职

□李 蔚 杨 香 强文娟

语言能够体现出人类的思想和世界观,文化是人类的思想经过沉淀和演变而形成,所以说语言是文化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语言和文化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不能用语言所表达的文化是难以理解的,没有文化背景作为支撑的语言是没有意义的,无法进行传承。随着英语的频繁应用,我们需要同时掌握并运用两种语言,而将文化背景知识引入到教育行业中是不容忽视的。

一、文化背景和语言之间的联系

语言是人们日常交往当中用于交流和沟通的符号系统,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之间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势必会接触到与语言相关的文化知识,英语语言的学习过程中,不仅是学习英语知识,同时也要掌握相关的英语文化背景。如果对英语的文化背景不了解,是无法熟练应用英语语言的。相反掌握的文化背景知识越多,就越能准确地理解和应用这门语言。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的语言,在各国进行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中的应用也越来越频繁。因此,学习英语成为了一种趋势,在语言发展过程中为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基础条件,而文化的发展又对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言是根植于民族灵魂中的文化符号,而文化是复合的整体,不仅包括道德、艺术、风俗、信仰、知识,还包括人作为社会成员形成的习惯和其他能力。语言是民族文化的映射体,每个民族所具有的思维方式、文化背景、历史传统都会通过语言反映出来。由此可见,语言和文化背景存在密切的联系,缺一不可[1]。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讲授,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提升英语水平和应用能力。

二、当前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

(一)对于渗透文化背景知识的意识不强烈。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三个因素是语法、词汇、语音,所以教师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往往将精力都投放到语法结构、词汇和单词等知识点的讲授上面,却忽视了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以致于学生对英语知识一知半解、不甚了解,在实际的交际场合中不能灵活应用英语语言而处于尴尬境地。例如一位外国朋友买了一件衣服,而中国朋友一直追问衣服的价格,使得外国朋友很为难,因为对于外国人来说这属于个人隐私,是被忌讳的。由此可见,学习文化背景知识很重要,只有掌握了更多的文化背景知识才不至于在实际的交际场合中产生误会。

(二)教学模式有待改善。高职英语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基层的英语知识和技能,还要提升学生灵活应用英语知识的能力。但是在当前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授课内容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并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处于被动的听课状态中,教师也没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这种教学模式与新课标提出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还存在一些差异有待改善。

(三)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机。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大部分的学生学习英语只是为了顺利拿到毕业证便于求职,缺乏主动学习英语的意识的积极性。另外,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水平层次不齐,有的是来自中职院校的学生,有的是高考失利的学生,他们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学习意愿不强烈,尤其是那些高考失利的学生,因为受到了高考失败的打击,失去了学习的动力[2]。此外,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高职院校就是培养专业技能的,所以只要把专业课程学好即刻,没有学习英语知识的必要。

三、文化背景知识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一)学会从不同的文化背景角度进行思考。上文中已经提到,学习英语知识不仅是掌握英语知识的过程,还是学习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因此,高职英语教师在讲授英语知识的时候,还要针对英语内容所对应的文化背景进行讲授,让学生们了解英语和汉语的文化背景是存在差异的,应该站在不同的文化背景角度进行思考,在掌握英语知识的同时并能合理地运用英语。例如“green hand”从中文层面来看,很多人会将其翻译成“绿色的手”,但是在英语文化中,它的真正意思是“新手”。因为England是个岛国,所以对于他们来说船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在对船进行保养的时候总是用一种绿色油漆来进行粉刷,而不熟练的油漆工总是会弄得满手油漆,所以“green hand”在中英文化中具有不同的理解和含义。在出现中英文化相冲突的情况下,英语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文化背景角度去思考,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思维能力。

(二)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现在的高职英语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引入了较多的文化背景知识,不仅包括英语国家的政治、地理和历史,还包括生活方式、风土人情等众多领域,因此,在开展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技术通过视频和图片的形式来渗透文化背景知识。例如教师在讲授“Wall Street”文章时,教师可以先介绍单词的表层意识,然后指出华尔街的前身其实是“大墙大院”,再介绍它的由来,“大墙大院”当初是由荷兰人建筑的,用来保护他们不受英国人和美洲土著的侵略,从而引出华尔街,而我们常说的纽约一开始是荷兰城市,并非是美国城市[3]。这些知识都颠覆了学生的传统思维,学生会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急于探索这些知识背后所隐藏的鲜为人知的事实。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以视频播放的形式将与纽约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呈现到学生面前,图音相结合的形式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开拓了学生的视野。通过学习新知识,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出学生学习知识的渴望,这样便能充分地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三)培养文化意识,提升对关联词的猜测能力。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针对阅读材料中含有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讲授,还要针对语言材料之外令学生费解的、困惑的文化因素进行分析和讲解,要让学生知道每个国家的文化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并正确区分我国文化与他国文化存在的差异之处。

以“Dutch”为例进行说明。“Go Dutch”相信很多人会翻译成“去荷兰”,但是在了解了相应的文化背景后,会发现它指的是“各自付账”。该词最早出现与威尼斯和荷兰,当时这两个地方是早期资本主义和海上商品贸易的发源地。整日奔波的荷兰和意大利商人已经形成了聚在一起交流信息,而离开时各付资费的风俗习惯。因为商人的流动性很大,这次见面后也许以后再也不会遇到,所以在请客的时候为了大家都不吃亏,就选择彼此分摊的方式。而荷兰人因为做事分的太清楚,又过于精明,因此渐渐形成了“let’s go Dutch”的俗语,意思是“让我们都做荷兰人”,经过解释后,学生们知道了“Go Dutch”指的是“各自付账”,在理解“a Dutch party”的时候,学生们通过分析关联性就能知道其意思是“各人自带食物的聚会”。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能够了解更加丰富的历史背景知识,还能提升学生对关联词的猜测能力。

(四)可以培养学生具有理性的文化观念。英语知识与文化背景知识相结合,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思维敏捷性,自主探究能力,挖掘文化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和差异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具有理性的文化观念[4]。例如“speaking of the devil”说的是“说曹操,曹操就到”。从表层意识上看,曹操与devil并没有实质性的联系,但是曹操在历史上不仅是一代枭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还是一名“奸贼”,可见中西方文化还是存在着异曲同工之妙。

四、文化背景知识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通过播放影片的方式,强化文化背景知识教育。高职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影片来开展西方文化教育。电影以画面和音效相结合的方式对相对内容进行描述和记录,不仅能够将语言知识传递给学生,还能将相关的文化知识传递给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便于学生对语言进行更好的记忆和理解,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让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对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地理、历史等领域都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

(二)学生应该拓宽学习文化背景知识的渠道。文化背景知识涵盖了风俗习惯、信仰、哲学等方面的知识,而这些风俗习惯和信仰代代相传。所以,想要对一种文化有正确的理解和认知就要从多个角度对它的行为动作、习俗、方式等进行了解。我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在看一段话的时候,里面的单词和词组都认识,也没有不能理解的句子和语法结构,但是却存在一定的理解上的问题。因此,缺乏对文化知识的理解,势必会在人际交往中出现沟通障碍。因此,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时候,为了避免文化背景差异造成的理解误差,应该拓宽学习文化背景知识的渠道,减少人际交往中的沟通障碍。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将文化背景知识应用到高职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深化英语所学习的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文化意思,提升对关联词的猜测能力,使学生具有理想文化观。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方式将文化背景知识引入到英语教学中,使学生们能够在实践中感悟文化传递的魅力。

猜你喜欢

文化背景英语教学高职
数学文化背景下的计数原理试题赏析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英语教学中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
基于陕西地方文化背景下的动画创意人才培养研究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