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培育新时代青年艺术人才
——基于宜春幼儿师范高专党史教育实践案例

2022-02-06蒋红怡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4期
关键词:宜春艺术类红色

□蒋红怡

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赣府[2014]12号)批准设立的一所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可追溯到创办于1906年的高安师范传习所,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078人,其中艺术类学生579人,包括音乐教育专业170人,美术教育专业365人,舞蹈表演专业44人。高专艺术类学生文化基础较薄弱、价值取向多元、个性特征鲜明,容易受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非主流价值观等错误观点的冲击影响,不仅给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还对新时代艺术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带来巨大困难。针对这一问题,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艺术类学生中开展“学好百年党史,传承红色基因,彰显艺术之美”育人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专业实践相结合,有效发挥“以艺育人、以史铸魂”的作用,为做好新时代青年艺术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一、红色基因蕴含着丰富的新时代青年艺术人才培育内容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孕育形成的先进思想、革命精神、优良传统和品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1]。红色基因蕴含着丰厚的历史底蕴和理论内涵,是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这是新时代青年艺术人才培育的核心内容。

(一)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战胜各种困难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红色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去我们党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断成就伟业,现在我们仍然要用这样的思想来指导工作。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2]。共产主义战士方志敏从事革命工作十几年,他唯一的财产是旧的汗褂裤和几双缝上底的线袜;无产阶级革命家谭震林一生艰苦奋斗,为国家、人民鞠躬尽瘁,他去世后衣柜里竟然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所有的衣服都是缝了又缝;党的早期领导人陈延年艰苦求学,为追求革命真理视死如归,面对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他勇于探索、不惧困难、牢记初心、不懈奋斗。

(二)奉献服务,忠诚担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贯穿百年党史的一根红线,服务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的价值追寻,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3]为人民奉献一切是党的优良传统,为革命事业竭尽忠勇是党的一贯品格。张思德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使命,在烧炭的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直至光荣牺牲;刘启耀宁做腰缠万贯的讨米人,也绝不背叛党和人民,他带着价值万元的黄金,一路乞讨流浪、忍冻挨饿,始终坚持不动公款的一分一厘,正是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才能让他克服千难险阻。共产党人永葆对党忠诚的政治本色,一颗红心永向党,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三)开拓进取,守正创新。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得益于开拓进取、守正创新的红色精神,当中国革命处在低潮的时候,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开创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星星之火;当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边缘的时候,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伟大征程,使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实现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质的飞跃;当贫困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任务,集合全部力量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书写精准扶贫新答卷。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激发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4]。坚守正确的价值导向,创新工作思路、方法、理念,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赓续革命精神,让红色精神谱系的传家宝永放光彩。

二、红色基因融入新时代青年艺术人才培育的价值

红色基因具有铸魂育人的功能,包含坚定的理想信念、丰厚的历史内容、正确的价值导向、自信的文化品格。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将其主动融入青年艺术人才培育的过程中,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坚定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

(一)坚定理想信念,凝聚精神力量。红色基因承载着中国共产党薪火相传的精神品质,见证了党凭借坚定的理想信念,历经千难万险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的理想信念,永远是激励我们奋勇向前、克难制胜不竭的力量源泉”[5]。革命先烈用信念创造奇迹、用信仰战胜困难,将理想照进现实、将精神代代相传,夏明翰因叛徒出卖被捕,受尽刑罚不屈服,行刑前写下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正是因为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夏明翰舍弃优越生活、幸福家庭,选择用铮铮誓言诠释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邓中夏在狱中以共产党员的钢铁意志,抵住了高官厚禄的诱惑和严刑拷打的摧残,在刑场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邓中夏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凝聚精神的力量、用高扬的信仰旗帜引领理想的光芒、用奋斗的磅礴之力构筑精神的高地,这是红色基因最具魅力的元素,有利于补足青年艺术类学生的精神之钙,让理想信念之火在他们心中熊熊燃烧。

(二)诵读红色经典,提高艺术审美。红色经典记录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百年历史伟业,彰显着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负载着沉重的历史记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红色经典经过了历史和实践的检验。革命回忆录《星火燎原》作为影响几代人的红色经典作品,包含红色娘子军、狼牙山五壮士、朱德的扁担、强渡大渡河、巧渡金沙江等耳熟能详的真实故事,反映了革命英雄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挫折中勇往直前、在艰难中磨砺成长、在困境中愈加奋起,文章质朴本真,在美学理念、价值取向上,为人民群众认同和喜爱;作为中国现代戏剧奠基人,田汉创作了《回春之曲》《风云儿女》《扬子江暴风雨》等剧本,将人民群众的团结奋进、抗日战士的英雄气概、共产党人的抗战理念,谱写成一部部鼓舞人心、感人至深、凝聚力量的戏剧,蕴含着珍贵的红色记忆,根植于人民群众,启迪人们思考新的民族解放出路,浸透着时代独有的艺术审美品质。可见,“红色经典的生命力来源于红色基因的世代传承,她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内核,是革命信念代代相传的物质和精神基础,更是红色经典生命再造的内生动力和力量源泉”[6]。红色经典体现的艺术审美原理,具有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三)树立正确三观,引领精神风尚。红色基因蕴含着无私奉献、自强不息、爱国主义、艰苦奋斗等精神财富,这些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与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并发展的革命传统和价值理念,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具有恒久的魅力和永久的价值,有利于青年艺术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红色基因丰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蕴藏着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要素,从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开拓创新的井冈山精神、坚韧不拔的长征精神、坚守信仰的延安精神、谦虚谨慎的西柏坡精神、甘于奉献的抗美援朝精神、艰苦朴素的焦裕禄精神、公而忘私的雷锋精神、顽强拼搏的抗洪精神、不畏艰难的抗疫精神到精准务实的脱贫攻坚精神,成为了激励青年艺术类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和树立正确三观的动力与源泉,引导艺术类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继承革命传统、筑牢理想信念、实现人生价值,对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引领精神风尚,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三、红色基因培育新时代青年艺术人才的实践路径

(一)构建“红色+艺术”长效育人模式。宜春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厚,属湘赣边秋收起义策源地之一,同时也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中心区域,全市共有革命遗址271个,包括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毛泽东旧居、红五军军部旧址等,作为宜春市最早的一所师范类学校,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充分利用“地缘、史缘”优势,提出“百年师范,幼红幼专”,将红色文化与传统艺术相结合,逐步形成“红色+艺术”育人的特色。

1.以红色戏剧丰富思想政治课堂。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红色戏剧进行有机融合,发挥艺术类学生的专业优势,开展“百年风雨,舞动幼专”舞台剧活动,用舞台剧演绎党的百年峥嵘岁月,让百年党史“活”起来,剧目包括《我和我的祖国》《中华复兴路上的青春力量》《刘胡兰》《不忘初心,为百姓做事》《十送红军》《我的一九一九》《红岩》《百合花》《战火中的大学生》《白毛女》《风雪长征路》《红色革命》《不朽的长征》《五四前夕》《中共一大会议》、《破晓》,通过舞台剧的艺术表现形式,带领艺术类学生回望百年党史,传承红色基因,感受信仰的力量。

2.以红色歌曲推动课程思政。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杨志军老师在讲授《音乐》课时,结合红歌背后的故事,向艺术类学生传颂红色精神,以经典红歌《我的祖国》为课堂内容,讲述该歌曲创作背景、歌词修改的曲折故事并对歌曲意蕴与价值、唱腔表达与情感抒发等方面进行详尽的阐释,课堂中,杨志军老师一遍遍带领学生们在歌唱中体会、歌唱中回味、歌唱中升华,将音乐艺术与红色教育融合在一起,让艺术类学生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接受革命精神洗礼,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贺星老师在讲授《小学生意志发展特点》课时,在课程实践探索环节引出《理想照耀中国》主题曲《理想》,“回首望,路遥遥,多少脚印深深,抬头看,路漫漫,理想依然在召唤,抬头看,路漫漫,理想依旧耀前方。”告诉学生歌曲背后的革命故事,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拥有坚定高昂的革命意志,才有了新中国。

3.以红色诵读助推学风建设。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举行“红色家书传信仰,青春砥砺新征程”朗诵比赛,通过艺术类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诵,让人们重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从“红枪白马女政委”赵一曼的遗书《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共产主义的殉道者”方志敏《我们临死以前的话》、“千古英烈”夏明翰《写给妻子郑家钧的信》、“视死如归”江诗咏《在狱中写给父母亲的信》、“为时代而牺牲”吉鸿昌《就义前给妻子胡红霞的遗书》到“长留浩气在人间”邓雅声《就义前给熊竹生的信》,回顾革命先烈的红色家书,体会灰暗岁月里可敬可叹的红色气节,感受老一辈革命者的责任与担当,这与学校校训“尚能、博学、厚德、笃行”相契合,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教育中,让艺术类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党性教育,在传承红色基因的基础上铸魂育人,合力助推学风建设。

(二)推出“红色快闪,艺动青春”主题文化活动。“校园快闪具有生动展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巧妙潜隐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浓郁渲染思想政治教育场景、有效塑造思想政治场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7]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立足本地红色文化资源优势,依据艺术类学生特点,推出以“红色快闪,艺动青春”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活动。

1.红色快闪进校园。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食堂举行“一颗红心永向党,青春唱响新时代”为主题的合唱快闪活动,合唱曲目包括《我的祖国》《红星歌》《映山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走在大路上》《南泥湾》《在希望的田野上》等红歌,让红歌浸透至每位同学的心中,将信仰的力量灌注至每位同学的日常生活中;在“宜春幼专师生永远跟党走”红色快闪中,青年教师代表、优秀党员代表、各学院学生代表等人员,在大学生活动广场、学生寝室及教室,在音乐学院学生的引领下,深情合唱《唱支山歌给党听》,把心中对党的热爱都寄托在歌声里。

2.校园红色快闪走出去。组建红色快闪文艺小分队,进社区进行红色快闪文艺巡演活动,发挥艺术类学生的专业特长,将红色文化融入歌舞、快板、朗诵、情景剧等艺术形式中,原创快板节目《学党史,倡文明,幼专儿女心向党》深入人心,用传统快板艺术的魅力吸引社区群众,用淳朴的乡音拉近与社区群众的距离,让百年党史入心、入脑、入耳,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发挥快板艺术的校园育人功能,在“学党史、跟党走、听党话、感党恩,幼专儿女心向党,青春奋斗正当时”的快板声中,激发艺术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奉献精神。

3.为校园快闪活动赋新能。采用直播、抖音、微博等新型媒体,多渠道、多角度、多形式、有针对性地宣传党史故事,充分用活宜春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将《万载赤色工会第六次代表大会开幕歌》再次唱响,伴随着“赤潮澎湃晚霞飞,曙光快来临。我们劳苦的工人,一齐团结紧。愿大家负起时代的使命,要推翻资产阶级地主并豪绅。”的歌声,让红色精神绽放时代光芒。同时在宜春高铁站开展“五四”青年节红色歌舞快闪活动,同学们唱跳《我们都是追梦人》,被抖音、微信公众号纷纷转载,助力红色基因传承。

(三)开展体验式红色“艺研学”教育实践活动。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组织艺术类学生赴革命圣地井冈山,开展体验式红色“艺研学”教育实践活动。

1.开展沉浸式红色教育。全体同学参与“三湾改编”情景教学,在情景教学过程中,同学们组成的连队一班、二班、三班、四班分别确立了口号、旗帜,职责,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学习三湾改编的历史,明确将党建建在连上的重要意义,领悟三湾改编的精神;在“红军的一天”体验教学中,同学们学习编红军草鞋、做红军午餐、横跨红军步枪等技能,还完成了运送伤员、寻找草药、急行军等任务,亲身体验了红军的一天,并深刻领会红军艰苦奋斗、坚定理想信念的革命奋斗精神,活动中,同学们穿上红军装,扛起红军枪,走在红军曾经走过的红色土地上,在沉浸式红色教育中触摸历史、坚定信仰。

2.用红色歌曲厚植爱国情怀。在学唱革命歌曲,点燃生命激情的“红歌”教学里,同学们在歌声中学习红色文化,唤起红色记忆,追忆井冈山的革命事迹,一首《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响起,从“红米饭那个南瓜汤哟咳罗咳,挖野菜那个也当粮罗咳罗咳,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罗咳罗咳,咳!餐餐味道香,味道香咳罗咳。”在激昂的歌声里汲取信仰力量,从朗朗上口的儿歌《井冈山下种南瓜》中,“做餐革命传统饭呀,红米野菜煮南瓜呀,继承红军好传统。”体会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精神,从江西民歌《十送红军》中,“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山上(里格)野鹿声声哀号,树树(里格)梧桐叶呀叶落完,问一声亲人红军啊”,深刻感受着井冈山上军民鱼水情。

3.推进红色主题教育。在“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红色专题教学中,同学们认真听教育基地贾硕老师的讲解,系统学习井冈山斗争的基本问题和基本线索,了解当年井冈山的革命英雄们所做的惊天动地的历史大事,深刻感受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的历史脉络,领悟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的井冈山精神;在“祭奠井冈英烈”的红色仪式教学中,同学们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重温入团誓词,缅怀革命先烈,学习革命先烈为初心使命永远奋斗的精神,在一个个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面前,同学们或感同身受默默落泪,或同仇敌忾摩拳擦掌,革命烈士的事迹激荡着每一名同学的心灵,浸湿了每一位同学的眼眶。

(四)共创“学史力行,以艺践知”红色教育新局面。“新媒体时代的红色基因传播要完善传播手段和载体,实现由单一化向立体化转换。在利用传统的印刷媒介即报纸、杂志、图书等传播手段,大力发挥广播、电影、电视等传播媒介作用的同时,还要特别充分利用手机、互联网等现代新兴媒介。”[8]用多种表现形式开创红色教育新局面。

1.短视频助力红色故事传播。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参与宜春正当红,短视频大赛,该活动由中共宜春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旨在讲好宜春红色故事,从党史学习中,谈自我认识、看时代变迁、晒幸福生活,截至7月4日14时,宜春正当红参与大赛视频达604条,话题播放量达到2023.2万,优质作品包含百岁老兵陈训杨叮嘱孙子要永远跟党走、宜春高考学子谈未来中国、向凉山扑火英雄周鹏致敬、再唱赞歌给党听、红色文化千人快闪等,以短视频的形式助力宜春红色故事传播,用故事、歌舞、朗诵、戏剧表达对祖国的热爱,推动宜春红色文化传播向自媒体平台拓展,共创“学史力行,以艺践知”红色教育新局面。

2.网络直播助力红色教育。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同心向党,奋勇启航”文艺汇演,采用全程网络直播形式,节目由舞蹈、朗诵、快板、器乐、情景剧、大合唱组成,吸引10,234人在线观看,整场汇演围绕初心向党,传承红色基因,以艺术的形式展现红色精神,发扬红色文化;在“红心永向党,青春献给党”主题红歌比赛中,选手们的参赛作品包括《天耀中华》《国家》《歌唱祖国》《万泉河水清又清》《大中国》《我的中国心》《强军战歌》《游击队之歌》《我和我的祖国》《同一首歌》《在灿烂的阳光下》《唱支山歌给党听》《红旗飘飘》《不忘初心》《我爱你中国》《少年唱响,中国赞歌》等,比赛结果依据直播在线人数及评委打分两部分组成,用网络直播助力红色主题教育。

3.用版画刻出红色记忆。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用版画刻出了红色记忆,在“不负韶华、印刻党史”版画作品展中,同学们以红色为底色和主题,从百年党史中汲取丰富的创作内容,作品包括《红色时代》《阻击战》《齐心协力》《建党百年》《烽火》《献礼建党百年》《挺进大别山》《袁州会议》《长征》《征途》《五壮士》《百团大战》《乘风破浪》《黄土坡上的谈话》《冲锋》《登顶胜利》等,红色版画拉近了艺术类学生与革命先辈、历史事件的距离,凝聚了英雄烈士勇于担当、不怕牺牲、不忘初心的革命精神,引导艺术类学生真正对红色文化产生共鸣,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红色基因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永不褪色的党性,凝结了革命先烈的责任担当与艰辛探索,蕴含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革命精神、鲜明的政治立场,对新时代青年艺术人才树立自立、自强、自信的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引领艺术类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艺术实践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用红色基因培育艺术类人才,为青年学生成长为优秀的文艺工作者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宜春艺术类红色
红色是什么
四月轻语
少先队文学艺术类阵地
红色在哪里?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艺术类专访心得
宜春
宜春区域南方红豆杉生境及其生长量分析
追忆红色浪漫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