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2022-02-06朱小平
□朱小平
“一带一路”倡议是强化我国与沿线国家联系的重要举措,其不仅推动了国家之间政策、贸易、货币等方面的互联互通,而且在道路建设、经济交流、旅游文化、民心建设等方面也有重要的交际作用,而在该过程中,英语成为拉近双方关系与距离的关键要素。因此在“一带一路”倡议的环境引导下,中职英语教学需要进一步依循就业的导向价值,实现对课程教学的升级与改革,让学生拥有更好的发展机遇。
一、英语教学与“一带一路”倡议的联系
“一带一路”倡议对英语教学而言,既带来了发展机遇,又形成了重大挑战。从机遇层面来说,“一带一路”事业的建设发展扩大了人才需求,而英语能力将成为人才需求的重要标准之一,中职学校通过强化英语教学,可以为学生的就业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支持。从挑战方面来说,中职生的竞争力相对弱于高职、本科或者更高学历的学生,但中职教育的优势则在于教学周期较短,人才培养速度更快,因此可以在短期内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多的人才,而这就需要中职教师必须快速改革与优化英语教学,通过强化就业导向与课程目标,为“一带一路”提供满足基本需求的人才,并让他们在这个更好的平台中获得长久的发展。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一带一路”倡议与英语教学之间也具有互助互利的联系。一方面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发展,在学生就业导向引导下,英语教学的重视度得到显著提升,进而全面促进了其课程的改革与优化,实现了英语教学的升级。另一方面,英语教学是提升学生英语水平的核心课程,而“一带一路”建设对人才的续期标准既包括专业技能,又包括英语能力,因此中职英语的教学改革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口语水平与就业意识,从而让他们乘上“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
二、当下中职英语教学面临的核心问题
(一)人才培育目标不明晰。在中职阶段,学生自身的职业规划能力和发展目标需要教师进行有效指引,但是在英语课程之中,却并未将学生的发展目标融渗其中,这就导致一部分学生忽视了英语的重要性,在学习态度与方式上做出改变,更关注专业技能的发展。除此之外,由于缺乏明确的培育目标,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也缺少特点与针对性,甚至更趋向普通高中的英语课程形式,使得英语课程对学生的就业发展无法产生有效的推进作用。因此,中职学校必须推动英语教学中人才目标的建设,以就业为基本导向,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发展背景,由此才能让学生从英语学习中收获就业技能与职业要素,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
(二)课程与专业缺少联系。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学校具有鲜明的差异,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也要彰显出职业教育的特色,通过将英语课程内容融合专业方向需求,以此拓宽学生的就业路径。但是目前大多数教师在英语课程设计中缺乏与专业内容的联系,一方面在于教材本身的问题,多数中职学校采用的英语教材与普通高中的课程版本相同或相似,主要内容都集中于体现学生的生活实际,却并未与工作和就业相关联,更没有形成不同专业方向的特殊模块,这也导致学生在毕业后,所掌握的英语没有任何可以应用的实际环境。另一方面在于教师教学设计的问题,多数英语教师并没有坚持就业导向的英语课程模式,在课程教学时既没有联系学生相关的专业方向,又没有创建具有真实性的职场情境,导致学生的英语能力与自身的职业发展失去了联系,这对于学生在“一带一路”倡议环境下寻求更优质的就业渠道产生了消极影响,无法凸显自身应有的优势特征。
(三)英语实践教学被忽视。在英语教学设计中,活动是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教学形式,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过程,可以让他们发表自身的观点和想法,表达自己的意见与创意,从而留下更深刻的学习印象。但是在中职学校,就必须通过就业导向为基础设置活动形式和内容,一方面要透过活动与专业内容的联合,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专业方向中的英语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职场环境下的英语情境练习,强化学生的职业英语应用能力,从而为其就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潜力支持。而目前大多数教师并没有关注到英语课程的实践性需求,学生的英语活动仍然以生活实际为主要方向,未能与职业或就业方向形成关联。
三、基于“一带一路”倡议与就业导向的中职英语教学改革策略
(一)明晰人才培育目标。“一带一路”倡议为中职学生的就业发展拓宽了路径,而由于“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的沿线国家众多,其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语言、产业需求、人才需求等各不相同,因此中职学校在以“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为发展机遇的人才培育体系设计中,首先要把握人才培育的方向目标,依据学生专业方向与“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的人才需求展开调研分析,进而提供符合学生发展的英语教学计划,制定对应的培育方向和基本目标,形成特色化的教学形态。其次,则要进一步深化就业导向,在人才培育目标细化中突出岗位与职位的指导要求,根据学生面向的岗位特征进行专用英语有效培育,包括专业知识相关的英语基础、正常工作所需的口语交际、行业相关的国际规则、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基本法律等,以此让学生在更短时间内掌握工作岗位所需的基本英语,并且在后续的工作实践中不断拓展与升级,拥有更好的成长和发展空间。
(二)改进英语课程体系。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学必须突出职业教育特有的属性和要求,因此在英语课程体系重建的过程中,首先要从英语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入手。第一,应以课本教材的整体改革为基础,中职学校应重新打造英语校本教材,一方面要由学校优秀教师组建编委会,另一方面要加强企业合作,通过与“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中的相关专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由其派遣行业专家进行校本课程的审核,从基础设计上突出英语内容自身的应用性与实践意义。第二,应依据校本课程优化教师的教学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转变思路,以就业导向为重要依据,比如在创设情境时,要突出专业方向与职场环境等因素,让学生在技能模拟操作、职场环境空间、对外交流等环境下完成英语练习,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口语与写作两方面实践技能的培育,比如可以建立口语对话练习活动,结合上述设计的各类情境,即可达成良好的训练效果。又比如可以开展应用文练习写作,让学生尝试利用英语完成简历、会议纪要、申报书等不同形式应用文的练习,提高学生在工作中的英语使用水平。第三,要进一步探索“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学生就业发展可能遇到的问题,通过建立研究组织与探索机构,对学生的就业目标地区进行全面调研,进而根据调研结果总结相关问题,由此进行英语课程的完善与优化,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拓展服务,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强化英语实践教学。在“一带一路”倡议与就业导向的双重要求下,强化实践教学是中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新要求。一方面,要加强专业方向与英语课程的融合,主要包括专业方向涉及的专业词汇、特殊规则、工作交际用语等,以此帮助学生掌握实践工作中需求的英语基础。另一方面,则要加强实践活动与英语课程的融合,一是可以开展模拟实践活动,比如借助职场情境、模拟工作环境、英语实训室等,引导学生开展对应的对话练习与交际行为。二是可以在实际实训过程中进行融合练习,即学生在进行实际技能操作、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过程中,通过英语的交流、模拟与对话,完成最终的任务。比如旅游专业的学生,就可以将某一景点作为对象,用英语进行景观介绍与文化阐释,以此既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又达到了英语的实践练习目标。
(四)融入课外英语资源。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职英语教学还需要通过课外英语资源的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拓展练习空间。在就业导向下,尤其在特定职业情境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外部资源的导入和融合,为学生提供与其专业或就业目标相符合的情景案例,比如文化差异、语言特点、表达技巧等,以此作为学生细化了解职业、岗位、工作细节乃至区域文化与习俗特征的基础资源。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外部资源创设的情境,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既加强其实践性,又落实其针对性。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具开放性的英语资源,比如可以向学生推荐各类专业英语书籍、网络课程、微课等,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方向以及未来就业的地区特点,选择对应的课程体系完成自学,以提高自身的综合英语水平。
(五)提升学生沟通能力。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学生的就业发展过程中,对英语的需求更注重口语方面,而传统的英语课程更关注语用思维与表达技巧,因此需要教师调整教学重心,以口语练习为核心要素,进而通过语用思维、文化素养以及表达技巧对口语表达能力进行完善。尤其对于特殊岗位的学生,教师还要强化其沟通能力的专业性,比如具有服务性的职位中,乘务员、导游等,既要掌握行业相关的英语交际要点与规则,更要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与意识,并且通过双方文化的深入理解,避免因文化差异引起沟通障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组织或引导学生进行实训体验,通过实际与外国人的交际服务,感受实际工作岗位对英语能力的要求特点,进一步形成自我完善的意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一带一路”倡议改变了大量中职学生就业发展的趋势与环境,既带来了重大机遇,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中职学校需要针对当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完善,并建立以“一带一路”倡议与就业导向为基础的教学体系和模块,通过对人才培育目标的纠正,英语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的改革,学生沟通能力的重点关注以及外部资源的有效应用,实现中职英语与学生就业发展的深度联合,以此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