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东海洋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2022-02-06王玉婷王清倩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如东全域文旅

王玉婷,王清倩

(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0 引言

如东辽阔的滩涂与优质的海水孕育了厚重的海洋文化,作为一个沿海开放区,海韵是它的天然优势。如东文化旅游以其独特的滩涂风光和海鲜美食为核心,拥有众多极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近年来如东县政府也着力于推动文旅融合式发展,将现代农民绘画、木雕、少年杂技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旅游项目,为文化旅游的发展注入新动能。

1 如东文化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

满足游客的需求是发展文旅业的基本立足点,游客的需求变化决定了文旅的发展方向[1]。洋口港旅游观光区、滨海生态旅游片区、平原水库旅游风景区等如东文旅项目的创建初步满足了游客的基本旅游需求,游客人数不断攀升。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游客的需求进一步升级,传统的物质享受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旅游的诉求[2]。虽然近些年来如东政府把握机遇,积极开展海洋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并初具成效,但在开发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1 文旅人才匮乏,人岗不匹配

如东享誉长寿之乡的美名的同时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严重,人才匮乏的问题[3]。如东作为教育之乡,每年培养出的高素质人才众多,但选择留在家乡发展的却不到10%,人才流失问题严峻。人才的匮乏使得文旅产业后续发展乏力,文旅项目的创新、规划、管理等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此外,由于文旅人才的流失,培训机构的缺失,录用机制的不完善等,造成文旅产业相关工作人员能力与岗位不匹配,使得原本文旅人才匮乏导致的局面更加恶化,经常出现文旅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差等现象,从而使游客的满意度下降,丧失二次消费的欲望。

1.2 旅游配套发展滞后,文旅要素单一

文化旅游发展离不开便利可靠的交通,而如东的旅游交通工具至今仍局限于单一的公路运输,一到假期,返乡需求增加,交通更为紧张,旅游运输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旅游配套发展的停滞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如东旅游业的发展[4]。旅游社、宾馆饭店等相关文旅支持性产业的发展同样对文旅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而如东目前星级酒店层级低,景点规模小,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没有商务会议的会展场所,没有创设研学旅游的新产品,没有新奇的探索性旅游项目,使得如东文化旅游业发展动力衰竭,发展停滞不前,限制了如东文化旅游的全面发展。文旅配套发展的滞后,使文旅要素无法充分挖掘并投入建设,从而导致文旅要素单一的局面。因此,如东虽然凭借着其独特的滨海风情吸引着许多游客的到来,但终归由于其文旅产业起步晚、规模小的制约,难以满足游客多元化的需求[5]。

2 如东海洋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机理

为了给游客带来新的优化体验,必须挖掘新的文旅要素并进行重新整合。如东海洋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基于游客的需求,挖掘全域文化旅游要素,实现全域文旅要素的耦合,最后通过构建完善的交通网络系统和文旅产业链实现文旅要素链接、产业全域融合、结构全域优化。

2.1 文旅要素挖掘

挖掘文旅要素是如东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的第一步。一是对已开发的要素进行深度挖掘并加以创造。作为“中国温泉之乡”,如东拥有以“海洋、温泉”为核心特色建成的小洋口旅游度假区、金蛤岛3A景区;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如东拥有以宗教历史文化为核心特色建设的国清寺、栟茶古镇;如东还拥有以爱国为核心精神的革命烈士陵园,以民间艺术为核心而形成的文体活动等。笔者认为可以基于这些现有的文旅要素二次挖掘其背后蕴藏的文化底蕴,通过增建新型项目、融入AR科技、故事打造建筑等方式进行改造,从而满足游客不断升级的文旅需求。二是开发其他要素使其成为新的文旅资源。如东作为农业大县,具有开发以田园风光为核心特色的农家体验游潜力[6]。目前来看,如东的农村田块、房屋布局凌乱,应该通过合理规划争取实现庄园化,为开发农家体验游奠定基础。此外,各个产业可以与文旅产业建立新的联系,使工业资源成为新的文旅要素。例如如东极具特色的风电产业,可以通过建设参观园等方式使其被开发成新的文旅项目。

2.2 文旅要素整合

文旅产业要素整合主要从三个方面实现,分别是要素层、核心层、关联层[7]。如东的滩涂风光、海鲜文化、宗教历史等自然人文资源构成了文旅产业的要素层,它是文旅形成和发展的先决条件;如东各区域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如栟茶古镇,洋口港风景区等是核心层,它们作为主要吸引物来吸引各类产业的集聚;而支持产业集聚的辅助条件吃穿住行等则构成了为产业集聚提供服务的关联层。

整合文旅要素的目的是形成产业集聚,达到规模效应。在保持地区文旅要素特色的基础上,对要素进行整合,使各要素遥相呼应,最终实现全域要素的最优配置。如东各地区文旅要素割裂,文旅资源分散,不成体系。因此,各地区间应该基于现有的产业基础,保持各区位个性鲜明的文旅特色,寻找各地区间的联系,最终形成产业集聚,推动产业链的整合、品牌的建设,聚集人气,形成连续的推广效果。另外产品加工保鲜,文化产业推广,文化产品建设等所需要的技术、设备等也构成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条件。最后,文旅的发展需要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吸引着包括酒店、餐饮、能源等产业要素的区域集聚[8]。

2.3 文旅要素链接

通过人文、网络、交通三条主线实现如东文化旅游要素链接。纵然如东各区位之间有着其独特的文旅要素,但是作为如东的一部分它们必然有着共同的人文色彩。以“智女掘港”“海鲜文化”等地理文化标志为主线,将全域内散乱的文旅要素串联起来,形成全域要素的联合。移动互联时代人们常常通过直播、vlog、博主推文等获取旅游信息。因此,“文旅+互联网”成为如东解决信息不对称、营销手段不成熟问题的重要突破点。完整的互联网信息体系还能满足游客食、住、行、娱、商等需求[5],使得各文旅要素紧密地结合起来,智能化地服务旅游者。立足如东区位的特色文旅要素,以水陆一体的交通线为轴,实现文旅要素链接。

3 如东文化旅游发展策略

3.1 积极招商引资,培育文旅专业人才

如东文旅业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县政府需加大对文旅基础设施建设、文旅宣传促销、文旅相关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财政投资。政府应支持社会资本以BOT模式参与文旅项目建设运营,同时政府还应研究制定引导和规范工商资本投资文旅项目的具体意见,探索以市场化方式筹集资金,用于文旅产业的建设。应当在区域内设立文旅岗位培训机构,提高文旅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文旅相关人才。

3.2 完善交通网络,实现文旅点轴开发

如东现有交通严重制约了文旅产业的发展,应当借如东港口开发、海洋铁路、通洋高速等有利条件,增建水陆运输设施,发展水陆一体的观光路线。还要注意交通的合理布局,联合周边区域,实现点轴开发。点轴开发的重点在于以成熟的特色文化旅游区如小洋口、栟茶古镇等为节点进行开发,合理规划水陆一体的观光路线,形成轴线,从而吸引商家游客向轴线两侧集聚,形成如东文化旅游业的发力点。

3.3 打造多元化文旅项目,开创特色文旅品牌

如东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各区位要运用差异化策略,因地制宜地开创特色文旅品牌,促进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9],例如在如东县广袤的内部平原地带利用如东农耕文化特征,通过农村的庄园化规划,发展农业观光旅游[10];在沿海地区则充分利用如东海洋文化特征,借助如东成熟的海水养殖技术,发展海钓旅游等。将各个层次的产业与文化建设结合在一起,从而能够开发出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例如农耕与民俗文化的结合,海水养殖与海鲜文化的结合,风力发电与绿色文化的结合等。在宣传如东文旅品牌方面,政府应该牵头开展极具体验感的文化创意节庆活动[11],例如海边康养游、文旅创意竞赛、研学教育游等。另外,可以通过发展“互联网+文旅”模式与线下宣传相结合[12],从而拓宽宣传渠道,打响品牌名气。

致谢:感谢周春应老师的指导。

猜你喜欢

如东全域文旅
环保风暴下,如东小棚模式北上之路该如何走?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如东对虾高产火出圈了!看如东养虾人如何凭实力出名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文旅照明的兴起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
旅游如何从景点走向全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