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扩招生的就业促进与服务研究
2022-02-06刘艺林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文/刘艺林(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扩招是国务院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和就业市场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落实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以发展职业教育缓解就业压力,培养亟需的技术技能人才。“一带一路”的实践证明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更加契合社会需求,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途径。国内的一批职业院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面向退役军人等社会考生实施专项考试招生,并按照“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的原则,积极探索高职扩招教学、管理、服务相关创新举措[1]。随着第一批高职扩招生源即将进入就业阶段,结合结业形势和生源特点,加强就业指导和提升就业服务成为高职扩招战略举措成功实现的重要一步。而当前针对扩招生生源特点的职业生涯教育有所欠缺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还未成熟。如何解决高职扩招劳动者社保、劳动关系问题,如何促进其实现更加充分的更高质量就业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一、高职扩招的内涵
“高职扩招”一词来源于2019年政府的工作报告,报告指出未来将在职业教育领域开展面向退役军人、下岗工人、新型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大规模扩招,预计扩招规模高达200万。此次扩招与以往不同,一是扩招对象不再是系统接受过基础教育的中学生,而是具有一定社会经历、掌握一定工作技能、人格心性成熟、文化基础薄弱、综合素质较低的特殊生源;二是此次扩招面向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并不包括本科扩招和研究生扩招,目的在于开展人才供给侧改革,将特殊生源产生的就业压力转化为培养产业转型需要的各级技术技能人才的动力,例如社会人才需求缺口大的快递服务、运输管理、电子信息等领域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三是此次高职扩招具有实施难度大的特点,属于摸着石头过河,此前尚未出现过高职扩招的教育模式,其学科专业的开设、课程体系的安排、师资队伍的完善、就业平台的搭建都需要经过充分论证和系统考虑,因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二、高职扩招背景下加强就业服务与研究的时代价值
大规模扩招以后,要把实现高质量就业作为检验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没有高质量的就业就失去了国家布局高职扩招战略的意义[2]。在2021年3月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指出,要加强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促进和服务。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也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2019年和2020年全国高职院校共实现扩招273.44万人,超额完成扩招计划,未来将有一大批扩招生源进入劳动力市场,高职扩招生毕业规模将再创新高,做好就业促进与服务工作意义重大。
(一)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当前国家对退役军人、下岗工人、农民工等扩招生的人才培养十分重视,频出利好政策,连发重磅文件,加大财政支持[3]。就业促进与服务是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一环,做好扩招生的就业促进与服务工作有利于扩大就业规模,优化就业结构,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进而服务国家就业优先战略,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实现劳动者安居乐业,落实“民心”工程,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与人才使用之间的衔接,满足社会需求
随着社会的数字化转型,新型就业形态高歌猛进,就业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就业岗位日新月异,例如以直播经济、共享经济、网约配送经济等为代表而孵化出来的新兴职业[4]。做好高职扩招生源的就业促进与服务研究能够打通新增岗位的就业渠道,实现人才培养与人才使用之间的衔接,化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提升就业质量,破解“有事没人干,有人没事干”的困境,解决人力资源结构、教育结构不适应产业结构转型的需要,以及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短缺的局面,帮助退役军人、下岗工人、新型农民等劳动者重新实现人生价值。
(三)有利于高职院校走出“学历”枷锁,深化职教改革
职业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承担着为社会输送各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责任。而当前的教育系统普遍存在着“实践话语体系在学术领域占据主导,但在实践领域仍由学术话语体系把控”的问题[5]。通过研究高职扩招生的就业问题,可以倒逼高职院校走出以学历为主体的办学定位,拓展高职教育的多元化功能,重视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与社会适应能力,服务国家战略,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形成适合扩招培养的课程理念、教学理念、管理理念,深化职业教育改革。
三、高职扩招人才就业与服务面临的困境
(一)高职扩招生的就业保障机制不完善
扩招政策的落实使高职教育面临一场变革,招生形式、培养模式、管理方式都面临着挑战,以适应不同生源对象入学、就学、就业的需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十四五”时期,就业形势依然复杂严峻,稳定和促进就业任务仍然艰巨。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压力不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还有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规模性失业风险依然存在[6]。人工智能等智能化技术加速应用,就业替代效应持续显现[7]。就业方式更加多元,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人员劳动权益保障亟待加强。人才培养与就业需要先进的机制保驾护航,而当前针对高职扩招人才的就业保障机制并不完善。首先是国家对于高职教育体系的顶层设计不够,有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制度、政策都为数不多,专门针对高职人才就业保障的制度更是乏善可陈,就业保障制度的缺失给高职扩招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使得在就业服务工作中缺少统一标准和规范操作,加之政府保障资金投入与扩招生增长速度不成正比,资金不到位,责任不明确;第二是相关院校尚未形成精细化就业服务组织机构,没有出台有效的就业管理办法,无法使责任落实到位,没有为扩招人才搭建适合的就业平台;第三是社会有关部门没有形成有效的就业质量监控体系,没有引入政府、行业、企业多方共治机制,提前做好就业风险评估和管控工作。总之,当前高职扩招生的就业保障机制并不完善,使培养的人才面临一定的就业困难。
(二)扩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有偏差
2019年和2020年高职院校共实现扩招273.44万人,超额完成扩招计划,但人才培养质量如何还有待考核。高职扩招生与普通大学生不同,他们有一定社会经历、掌握一定工作技能、人格心性成熟、文化基础薄弱、综合素质较低、年龄参差不齐、社会气息浓厚、学习精力分散、数字化能力薄弱。根据资料显示,存在一些院校为满足指标要求,盲目设置专业,草率确定招生计划,照搬在校生培养模式,造成新的就业困难。首先是扩招生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安排社会契合度低。扩招生培养应具有针对性,结合区域产业经济发展重点,面向人才缺口大的专业招生与培养,根据对行业需求的考察、对学科知识合理性的论证以及扩招生的特点,开发特定课程体系,重视其发展的可持续性,而不是短时间的就业技能培训[8]。二是高职扩招生的管理模式不成熟。据了解,由于高职扩招生并不是脱产学习,加之受新冠疫情影响,当下扩招生的培养多是基于线上教学,集中课程教学多安排在周末或学期中的固定几天,教学效果不是特别理想,课程实训+校外实践更是没有落实到位,尚未建立扩招生的长效学籍管理制度、职业技能鉴定以及学分认定办法。三是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没有扩招生专职辅导员以及对口的师资人员。综上所述,院校输送的高职扩招人才很难与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相匹配。
(三)扩招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服务缺失
有调查显示,约六成高职扩招生希望通过高职学历和职业技能教育以取得更好的工作发展,并且渴望得到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由于扩招生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并且大部分已经有工作单位,普通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不适用于高职扩招生,但是目前针对扩招生的就业生涯规划课程还未见设置,也没有专门的对接学校、企业、学生的就业服务人员。
四、基于高职扩招生的就业与服务提升策略
(一)完善高职扩招生就业保障机制
为保障百万高职扩招生的就业质量,应加强顶层设计。从制度层面,国家要完善与高职扩招生相关的劳动制度、就业制度、人事与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就业服务工作的统一标准和规范操作,加大政府保障资金投入,跟得上扩招速度,落实问责制[9];扩招院校要建立精准化就业服务组织机构,出台有效的就业管理办法,健全就业育人支持体系,搭建线上线下就业平台,引导学生多元化就业,开辟就业新形态;社会有关部门要形成实时就业质量监控制度,加强扩招生就业统计核查,倡导政府、院校、企业多方共治,提前做好就业风险评估和管控,形成政策支持、制度明确、学校执行、社会监督的就业保障机制。
(二)深化高职扩招教育改革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亟需各类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扩招生的培养正是为满足这一需要。因此高职扩招生的育人方针、专业设置以及课程体系都应密切围绕这一目标,持续深化高职扩招教育改革,优先开设社会需求强、就业前景广、人才缺口大的学科专业,发挥就业大数据对高校招生计划安排、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作用,取缔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学科专业,保证为社会传输高契合度的高职扩招人才[10]。基于学生特点和目标岗位,创新化高职扩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实现”课证融合“”和“证岗融合”双融合。同时把职业生涯教育纳入扩招生思政课程体系内,为高职扩招生提供精准化的就业指导服务,制定专门就业工作方案,推荐有针对性的岗位,开展帮扶活动。强化扩招生辅导员、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建立扩招生的长效学籍管理制度、职业技能鉴定以及学分认定办法。
(三)引入校企协同育人模式
开展扩招的高职院校要积极引入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外聘企业导师,既弥补了大规模扩招后师资力量的短缺,又使得课程内容更加契合实际,真正符合行业需求,积累与行业企业的社会资本,搭建实践实习合作基地,深化产教融合,为扩招生搭建高质量就业平台。
(四)拓宽就业渠道
把社会群体中愿意接受职业教育的人,特别是迫切需要接受职业教育的退伍军人、下岗工人、农民工,纳入到高职扩招生中去,积极开发就业资源,拓宽就业渠道[11];开展高校领导联系走访用人单位制度,主要领导带头开展走访,积极联络校友,拓展岗位信息来源[12];加大校园招聘建设力度,主动走出去找单位、找岗位,积极推广线上招聘市场建设,组织扩招毕业生参加各类网络招聘活动,深入推进“互联网+”就业服务,充分利用部、省、校三级就业网络体系,拓宽就业渠道。
五、结语
高质量就业是检验扩招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当前扩招政策正在进一步具体落实中,加强高职扩招生的就业促进与服务刻不容缓。国家、社会、院校之间应各司其职,完善高职扩招生就业保障机制,深化高职扩招教育改革,引入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拓宽就业渠道,努力实现扩招人才培养提质增效,抓住职业教育改革重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