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2-02-06洪锦华崔晓慧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文/洪锦华 崔晓慧(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一、江西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一)政策助力创新创业教育
江西省出台了《关于促进我省2020 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关于支持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文件,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拓宽创业投融资渠道,打造创新创业平台,落实税收补贴政策,有效推动了创新创业工作。省教育厅出台了相关文件强调,以创业类赛事为抓手,持续深化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育出一大批高质量、有竞争力的创新创业项目。如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深入推进与华为、阿里巴巴等企业的合作,创新专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阿里巴巴共建“灯塔跨境电商人才培育基地”“青橙阿里巴巴客户体验人才孵化基地”,与华为共建“鲲鹏产业学院”,以打造“灯塔”“青橙”“鲲鹏”3个校内“双创”人才培育品牌为路径,基于合作企业生态产业链,服务区域经济、人才市场需求,力争“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朝着创新化、高端化、技能化方向发展。
(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江西省高职院校本着创新促进创业、创业拉动就业、赛教结合、弹性学制等人才培养机制,搭建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产学研用等双创实践平台,不断强化导师队伍建设,完善双创教育体系和保障体系,提升双创人才培养质量。2020 年,江西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率 0.55%,在全国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荣获金奖 1 项,银奖 4 项、铜奖 8 项。
(三)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
江西省高度重视技能大赛对高职办学和人才培养的引领作用,积极构建“国赛、省赛、校赛”工作体系,秉承“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理念,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各校创新“赛教融合”育人模式,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有效提升了学生专业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根据2021江西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2020 年,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对接国赛共设 12 个大类、49 个赛项,由 29 所院校承办,江西省一共从60所高职院校中,选出2971 名学生参加比赛,获奖选手共计1285 名,优秀指导教师 861名,其中,一等奖 289 名,二等奖 429 名,三等奖 567 名。2020 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中,江西省荣获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11 项、三等奖 6 项的好成绩,为江西省职业教育提高了知名度。2020年,江西省高职院校在各类技能大赛获得较好的成绩,国家级奖励达到1249项,省部级奖励达到2174项。
二、江西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的理念不深
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当地经济发展未进行有效的融合。首先,虽然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纳入到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但是没有具体的培养目标,即没有将培养目标细化。其次,创新创业课程未与专业课程、职业课程有效的融合,脱离了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如专业课教师在设计课程中,较少的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同时也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意识的培养。最后,校企合作深度不够,使得创新创业教育纸上谈兵。目前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仍停留在办合作基地,或者是请企业人员到学校授课,缺乏系统性合作。2020 年,共计合作企业 6138 家,订单培养学生达到 36711 人,在校生总数占比为 8.48%,与 2019 年占比基本持平。合作企业为学校提供的兼职教师数量为3325 人,占兼职教师总数70.62%。合作企业参与开发课程 1844门,较往年增加 83 门;共同开发教材974 种,较往年减少 94 种。而广东省高职院校合作企业有2.1万家,校企开发教材2462个,校企共同开发课程5415门。
(二)创新创业教育基地不够
实践性教学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但是由于很多高职院校未建设基地,使得创新创业教育与实际存在脱节的情况。一方面,大部分高职院校都设立实训课程,但是实训内容是购买相关软件进行模拟操作,模拟软件由于时效性等要求,与实际企业情况相差较远,同时会减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虽然部分高职院校会建立校外的实训基地,仅仅是发挥学生跟岗、定岗实习的作用,并未达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要求。据数据显示,2020年江西省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数为2958个,工位数为222282个,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0.52个,广东省校内实训基地工位数达到644800个,江苏省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0.94个,广东省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0.74个。2020年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9060.36元,2020年全国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10109.21元。江苏省2020 年,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全省中位数为14307.20 元,江西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有待加强。
(三)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能力有待加强
据2021年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2020年,江西省“双师型”专任教师比例为41.47%,相较于2019年同比降低5.72%。2020年全国高职院校“双师型”专任教师比例为54.42%,江西省“双师型”专任教师比例低于全国水平。广东省2020年“双师型”专任教师比例为66.70%,江苏省2020年“双师型”专任教师比例为79.24%,江西省师资队伍能力有待加强。随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各高职院校都纷纷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但是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未形成有效的体系,或者说未设立专业稳定团队从事相关的教育。教学团队多由校内教师和校外企业导师完成,校内教师由于实践经验不足,很难提供实际操作指导,而校外企业导师创业教育的理论基础不够,使得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设效果不够理想。
三、对策研究
(一)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深度
校企合作,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企业人员来学校授课,学生去企业实训,而应该打造校企命运共用体,建立双育人机制。首先,各高职院校要以产教融合理念指导“三教”改革,鼓励并引导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让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如校企共同研究创新创业课程培养目标,共同开发教材和线上线下课程。其次,校企实现优势资源互补。积极引导企业入校,建立“校中厂”,让学生能够及时参与实践活动,当然,也可以在企业成立“厂中校”,提高学生实践的质量。依托创新创业中心,企业工作室,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领域的各项服务。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开设名企讲堂、创新沙龙,并开展多领域、多层次深入合作,企业导师与高校教师组建创业导师团队,对学生的创业计划、创新竞赛等实践活动进行全方位的参与和指导。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实践性,没有实践指导的创新创业教育,就等同于纸上谈兵,只有加强校企合作,才能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
(二)依托实训基地建设,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实训基地作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的重要场所,其建设水平对人才培养质量、科研创新水平、社会服务开展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此可以借鉴江苏省实训基地建设经验。首先,要加大对实训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如江苏省2020年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全省中位数为14307.20元,比全国中位数10109.21元高出 41.53%。其次,要依托实训基地,打造为学校、企业和地方政府的纽带。如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打造“智能制造”实训基地,通过实训基地,形成了生产型教学实践体系、构建了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培育了前沿型科技服务体系等。通过实训基地建设,让学生实际参与到创新创业过程中,才能真正提高学生传创新创业能力。
(三)加强分层培养,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层次性
随着“百万扩招”实施,高职院校生源结构多样化,在这个特定背景下,如何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分层教育的实施,是“适合的教育”价值理念的驱动,是“双高计划”实施的产物。根据校企合作的深度,详细分析在企业中电子商务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及创业所需要具备创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并进行分类,按分类的工作确定哪些必须是要在企业完成的,哪些是可以在学校完成的,从而制订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方案。如高职院校在开设创新创业教育时,应该针对不同年级阶段设置不同的培养目标,从而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开设不同的创新创业课程,同时要依托校企合作和创新孵化平台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
(四)依托企业工作室建设现代学徒制创业导师团队
依托学校国家双高专业项目,引进本地行业龙头企业,共建新媒体创业、智慧旅游企业工作室,在学生分层培养第三、四阶段,融合校内外办学资源,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提升师生创新创业水平。通过定岗位精准发挥特长,如美工类、客服类、运营类等,由学生根据第一、二阶段评测情况,选定一个企业岗位做好学习准备,由企业工作室导师根据学生发展意愿优选合适的导师结对,采取学徒制方式,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规划职业发展、做好学习计划、指导毕业设计等,协调学生与工作室企业、与导师的关系,通过个性化、定制培养方案,确保培养质量。学徒制导师体系可以分为学生导师、企业导师、创业导师三个层次。如可以借鉴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善教学、能创新、懂科研、会服务”的电子商务教学创新团队经验,该院主动对接新商业,以“高水平教学团队负责人路径(引领型)”和“技术技能大师路径(技能型)”的“双路径、递进式”育才模式,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专兼结合、视野开阔、技术精湛的高水平电子商务教学创新团队。要通过构建产教研创集成平台,提升团队创新实践能力。
相关链接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不仅仅是以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而是要面向全社会,针对那些打算创业、已经创业、成功创业的创业群体,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的教育。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政府高度重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坚持强基础、搭平台、重引导的原则,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优化创新创业的制度和服务环境,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环境,着力构建全覆盖、分层次、有体系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