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几点建议
——以大连为例

2022-02-06于洪蕾

辽宁自然资源 2022年7期
关键词:高标准管护农田

于洪蕾

(大连市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服务中心,辽宁大连 116000)

近年来由于国家不断提升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围绕农业发展起来的各种农田经济产品也在不断地得到开发。为了实现高标准农田的科学高效建设,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

一、创建高标准智慧农田

近年来,智慧农业在农业发展中占有的地位越来越重。将我国的农业生产从粗放型、传统型向信息化、智能化转变,将新型技术应用到高标准农田建设中,装备现代化、建设标准化、应用智能化建设成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组成。

1.智能农业装备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智能农机装备代表着农业先进生产力,是提高生产效率、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物质基础。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加速发展,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对农机装备技术有了更高要求。

加快发展智能农机装备技术,对提升农机装备竞争力、保障粮食和产业安全意义重大。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农机行业发展,大力推进农机装备研发和技术创新,“智能农业装备”被列为“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之一,目的是要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化、高端装备智能化和薄弱环节机械化。打破农机装备技术落后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束缚,降低农业综合生产成本,提升农机可靠性和生产作业效率,增强国产农机产品市场竞争力。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定位导航基站、激光平地机整平农田,铲抛机修筑坡田开挖沟渠等作业,可用风力机和水轮机驱动各种固定作业机械都将成为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智能灌溉设施

据统计,农业用水占我国总耗水量的60%,其中,灌溉所消耗水量高达农业用水量的90%。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灌溉是重中之重,然而传统灌溉方式的水资源利用极其低下,浪费严重。如何将灌溉赋予“智慧”,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是各方专家学者尤为关心的问题。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与灌溉系统相结合,智能灌溉系统应运而生。智能灌溉系统可通过实时采集并存储现场各类数据和参数,如土壤湿度、土壤温度、气象参数等,利用数学模型,科学下发灌溉指令。这样既可以根据作物实际生长情况自动实施合理的灌溉方案,又可以根据作物不同阶段的需水情况调整相应灌溉方案,满足作物生长需求。

平移式喷灌机、智能水闸、水位测量仪等装置的应用有助于实现精准灌溉,达到节水、增效、增产的目的,对实现农业种植智能化生产与经营意义重大。

3.信息化集成应用

拓展和集成农业信息化系统,依托高科技技术手段及同先进技术科技公司合作等渠道,将卫星遥感、大数据云服务等技术用于精准作业、智慧指挥,增强空、天、地一体化服务能力。如可以通过土壤监测系统自动采集土壤数据并实时自动上传,监测中心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处理;通过气象监测设备对空气温度、空气湿度、风向、风速、降雨、紫外线强度等进行监测,提高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风险的应对能力;利用农作物长势遥感监测技术对农作物种植面积、长势等因素进行监测,更加科学、及时的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参考。

二、不同部门间协作配合,及时完成已建成高标图斑的补划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综合性非常强,涉及的部门包括发改委、财政、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水务等,因此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打破部门壁垒限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各部门要共同协作,合力推进,统筹管理,做到沟通畅达,共同解决协商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项目开展需要各级部门与农民形成合力,双管齐下地落实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

管理部门之间要明确自身定位,积极执行上级部门下达的考核任务,担负起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职责,同时要重视起基层单位的积极性,当地政府部门和上级领导要做好资金扶助工作,给予农田建设基础主体帮助与支持,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还要在广大农民群众中积极宣传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意义,利用广播或会议等形式号召民众踊跃参与到农田建设工作中。

目前大连市“两区”划定工作、土地耕地质量等别评价工作主要由市农业农村局负责,土地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主要由市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服务中心承担。

各部门均建立了自己的数据库,因此应进行统一整理归档、统计和逐级交汇等工作,实现多元、多尺度及多类型的有序存放,建立数据管理平台,保证数据的实时性与联动性,同时根据空间规划、项目建设等,对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确保数据库的时效性、正确性以及完整性,为各部门相关工作提供全方面、正确数据支撑,推进成果的共享利用,更好地发挥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对现代农业的支撑作用。

三、与“三调”做好衔接

全面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核实工作,结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两区”划定等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对本地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进行全面核实,认真做好本地整改补划方案和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方案。依托国土调查成果,并与实地一致。视具体情况需要,做好外业核实工作,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同步完成全国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核实整改和储备区建设。

四、拓宽资金投入渠道

政府部门调整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支持力度。地方层面也要通过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等,多渠道安排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资金。建立多元化筹资机制,不断拓宽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人渠道,整合涉农资金、创新投融资模式、发行政府债券、充分利用新增耕地调剂收益等方式,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提高投入标准,增加建设投入。利用好互联网平台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并在此过程中制定科学合理的投资奖励政策,吸引各大农场主以及农业企业的关注,采用先建后补等方式为高标准农田项目带来资金援助,还要统一资金的投放标准,有效管理各部门建设资金的投入,保证农田项目稳步发展。

五、加强工程项目后期管护

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前期建设需要投入时间经济等成本,后期管护工作也非常重要。可以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市场手段与政府补贴相结合”等原则,明确管护责任,健全管护体系,完善管护模式。在竣工移交环节中,要层层落实管护职责,在当地成立管护小组负责好农田的日常维护,同时要做好后期维护经费上的管理,要专款专用,定期监督好管护工作的实施过程,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对护理不到位的责任方要及时查处并严办,保证高标准农田的管理建设的整体成效。

同时根据本地实际和工程设施特点,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管护模式,拓宽管护渠道,如村集体管护、聘用专职人员管护、对流转的高标准农田委托流入方进行管护等模式。

六、创新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

1.丘陵区宜机化改造模式

大连北部是丘陵地形地貌,属于长白山的南部余脉,耕地地貌类型带有丘陵地形的典型特点。可以参考农业农村部《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工作指引(试行)》(农办机〔2019〕13号),推动改善农田农机通行和作业条件,提高农机适应性,扩展中小型农机运用空间,加快补齐丘陵地形农业机械化基础条件薄弱的短板。

2.耕地质量提升区治理模式

结合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成果,健全耕地质量变更调查评价制度,查明耕地质量主要障碍因素,针对全市耕地质量有待提高,田间基础设施较完善的地块,可以从提高耕地质量入手,提出有针对性的地力提升、健康耕层构建、耕地土壤培肥改良等治理修复措施。

3.生态环境提升区治理模式

围绕“美丽乡村”等特色乡镇,综合提高农田的生态环境,达到美丽乡村的环境指标要求。

4.水资源匮乏区治理模式

瓦房店、普兰店、金州属于水资源匮乏区,根据水资源调查、农业水利设施调查成果,综合统筹规划设计水资源匮乏区零星、线状水利设施布网,突破以往的在项目区范围内规划高标水利工程设计的模式。

5.快速改造模式

对基础条件较好,设施完善的高标未覆盖区域,也可以将其归并为提质改造类项目来实施,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设方案,实施快速改造。

综上所述,作为一项能够长久惠及农民切身利益的政策,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发挥着重要的现实价值,要在制度上严格执行,技术上突破,模式上创新,落实农田设施的有效利用,建立农田战略目标,实现农业生产的稳步增长。

猜你喜欢

高标准管护农田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确保按时保质完工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农田“高标准”带来农业高效益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两委”换届发动攻坚——确保啃掉“硬骨头”、实现“高标准”
森林管护中GPS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