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审计监督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2-02-06委葆业
委葆业
(甘肃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00)
审计监督既是党和国家对经济发展进行监督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企业发展过程中自我监督的重要方法,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发挥审计监督的重要作用,要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要以审计监督为抓手,实现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化、企业自我管理的规范化、风险防控常态化。新时期的审计监督,要重点关注常见审计监督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优化企业审计监督机制,利用审计监督揭示企业的经营风险,并督促企业风险预防工作的落实,不断提高企业治理能力,完善企业治理体系,从而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1 审计监督如何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1.1 开展经济效益审核,保证经营成果真实可靠
经济效益审计是经营单位监督管理机构对所属相关独立经营核算单位在一定经营期间完成经营成果的效益和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管理模式,它对经营单位经营成果真实性审核审查,确保评价真实可靠,为后续绩效激励和经营决策提供参考。现实中任何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都分不开经营与管理,企业的经济效益取决于有效的经营,也取决于科学的管理,因此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经营和管理必须并重,企业经济效益的审计也就同步延伸为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经营部分审计即全面对企业经营管理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审核,对审计发现财务报表成本结转不及时、收入核算不规范、预付账款长期不处理、资金回收不达标等问题提出管理和整改建议,促进企业经营成果计入正确的经营会计期间,保证了经营成果真实性。而管理审计部分,则主要是审核检查管理能力和水平,以评价管理素质,其审计内容主要有:管理组织机构的合理性、管理机能的有效性等。从企业的经济效益的经营审计与管理审计两部分入手,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保证企业经营成果的真实可靠。
1.2 拓宽内部控制审计范围,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审计就是督促企业不断修正、完善、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过程,包括确认和评价控制设计和控制运行缺陷和缺陷等级,分析缺陷形成原因,及时报告董事会和管理层,提出改进内部控制的建议提出管理改进建议,并跟踪落实缺陷整改,实现内部控制闭环管理,促进控制优化。内部控制的健全与否,关系到一个企业发展的可持续和发展潜能,通过内部控制审计,促进企业完善业务合规流程,加强内部控制,依法守法经营,有效管控经营风险,真正把合规经营贯穿于企业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不断提升全体职工合规意识、合规素养和风险识别能力,强化内控体系有效执行,对核心业务、关键工作流程进行优化改造,有效防控经营管理风险,保障企业安全高效发展。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是不断改善企业经营环境的基础,是促进企业内部信息沟通交流和改善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强企业内部信息监督反馈管理的有效手段。在企业健康持续和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立足实际,加强组织领导建设,采取切实有效途径,持续改善内部控制建设,具体为企业针对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在经营过程中投融资过程管控不严、财务制度执行不规范、招投标制度不健全、合同风险防控不到位、项目成本居高不下、企业转型升级有差距等共性问题进行归类提炼,深入剖析原因,作为今后审计监督过程中重点关注的关键方向,不断推动内部控制审计范围延伸,从合同管理、采购和销售过程控制、应收账款回收、资金循环、存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票据、印章管理、费用报销、成本管理的制度建设进行认真的梳理,找出风险防控点,提出完善建议,真正发挥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性。
1.3 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促进依法合规经营
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强化审计对象管理,建立审计对象数据库,将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全部纳入数据库管理。对不同类别的审计对象采取不同频率和不同形式的审计,在实行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的同时,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提高效率;强化审计环节把握,牢牢把握财政资金分配、国有资产运营、公共资源交易、重大项目建设、重大事项决策等审计关键;强化审计内容拓展。紧紧围绕“权力运行”“责任落实”,进一步深化审计内容,运用大数据审计手段进行综合分析和研判,瞄准权力运行轨迹,靶向发力。强化审计结果运用,进一步完善审计联动机制,推进审计移送案件查处,推动成果转化,使经济责任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成为提拔、任用干部的重要参考和依据,实现“审”和“用”的有效结合。
1.4 有针对性开展专项审计,防范化解企业经营风险
通过实施投资项目过程跟踪审计和经济效益后评价专项审计,提高企业投资决策水平、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防范投资风险,提高投资经济和社会效益,不断放大扩大国有资本;通过推进完工项目审计,提升施工项目管理水平;通过督促指导实施境外机构和境外资产审计,加强境外国有资产监督;通过聚焦落实企业发展战略,围绕企业经营发展各板块业务,针对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改革攻坚、科技创新等重点工作开展专项审计,及时揭示公司在生产经营、合规管理、安全生产方面的重大隐患,促进审计与业务深度融合,为企业发展构建良好经营秩序,推动企业提质增效。
2 审计监督在企业健康发展中的作用
2.1 发现与披露风险
企业审计监督的主要任务就是发现并揭示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风险,并不断推动管理体系查漏补缺,最大程度地缩小监督盲区,实现审计工作对企业经营业务的全覆盖。审计监督对企业经营风险的披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企业的集体资源的分配与使用预算支持进行审计,监督集体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确保预算投入能够收获预期的收益。其次,对经济责任进行审计,督促各部门、各岗位积极履行职责,提高各岗位履职效果,监察各部门领导和负责人的权责状况,坚决杜绝企业内部渎职、腐败问题的发生。然后,进行绩效审计监督,监督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有效使用岗位资源和权力,确保企业员工履职的经济性与效率性,保证企业员工的工作成效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再然后,开展投资审计监督,投资审计监督要求投资信息的可视化,打造公开透明的投资信息平台,对企业投资活动进行监督与管理,建设投资审计信息追踪数据库,推动信息化企业的建立。最后,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数据分析工具,对企业重大决策执行情况进行追踪,坚决避免资金用完就结束审计的情况。
2.2 强化企业追踪问责机制
审计监督通过将审计与司法进行有效衔接,进一步完善了企业问责程度,为企业追踪问责提供更为坚实的制度保障。首先,审计监督改变了同体问责机制,采取多元主体问责机制,与政府机关、司法机关、社会组织以及市场主体共同协作追责的机制。其次,审计监督通过延长追责问责时效,建立起更加持续稳定的追责机制,对于重要岗位和重大决策进行终身问题。最后,审计监督通过及时披露追责工作进度,强化审计监督的威慑力,推动审计监督的追责功能落到实处,形成对领导层权力的有效约束。
2.3 提高企业风险防范能力
审计监督作为企业大监督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内部的舞弊行为具有良好的监督与纠正作用,能够切实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改进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无效和低效行为,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审计监督提高企业风险防范能力,主要体现在重视事前防范性审计,减少企业试错成本与纠错成本,极大避免了事后审计监督对企业经营风险和问题的纵容,形成主动性更强的风险防范机制。
3 如何发挥审计监督的监督作用
3.1 多个部门联动发力,构建大监管格局
合规管理、监察、审计、内控、风险管理之间相互协调合作联动的业务流程,明确各部门在协同联动中的职责,保障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但又协同联动。信息管理系统是协同联动强有力的工具和沟通平台。法律合规管理信息系统、内控风控管理信息系统对审计、监察管理人员开放,授予他们准入并调取信息的权利。审计、监察信息管理系统,应根据信息保密等级,对法律、合规、内控、风控管理人员有条件开放。审计、监察中发现的风险,是风险管理重要的风险信息来源。审计和监察提出的整改建议,是风险应对措施的重要借鉴。风险管理为审计和监察提供重要的审计、监察依据、信息以及需关注的重点风险领域。法务管理、合规管理、内控、风险管理之间自我管理评估收集和形成的资料、信息,是审计和监察的重要基础和信息资料来源。法务管理、合规管理、监察、审计、内控、风险管理之间与审计、监察通过共同或就近办公、联席会议、管理信息系统共享等手段,加强日常沟通,实现信息的充分即时分享。
3.2 运用审计大数据,提升审计效率和质量
当前,大多数企业审计大数据的运用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审计流程管理模块,审计流程管理模块的目标是实现审计工作的项目化和扁平化管理。审计系统的流程随着审计项目的开展而跟进更新,做到有档可查,有迹可循。审计流程管理,并不是简单的保存审计电子文档,还可以进行审计项目计划、人员调配、时间安排、执行风险评估,使审计工作流程化、规范化。不但使管理层可以及时了解各个审计项目的进度和结果,还可以实现审计项目的共享和协同,系统的使用者根据各自的权限,查阅审计项目的档案,获取有用的数据和资料,提升工作效率,事半功倍,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其次,数据挖掘模块,将企业使用的各种内外部的信息化系统的数据接入审计系统的底层数据库,包括但不限于:业务系统、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等系统。通过对底层数据库数据的抽取、过滤和分析,并运用多样化的数据分析和挖掘手段,更好地识别数据中所蕴含的价值,使审计工作向着数据化、可视化、智能化、多维化、详细化发展。最后持续监测模块,在数据挖掘的基础上,企业应该进一步建立持续的监测模块。通过对各业务信息系统数据自动抽取和实时交互,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实现内部审计数据自动获取、实时更新和可视化操作,并通过多维度和智能化的数据分析,及时发现风险点,做到即时预警。打造事前、事中、事后的多维度风险预警监测系统。
3.3 加强整改跟踪落实,推进审计成果转化运用
建立审计整改责任制,进一步压实审计整改主体责任,把一把手作为审计整改第一责任人,对审计查出的问题按规定期限整改,限期报告整改情况;落实整改督导制,对审计出的问题直面问题,举一反三,深查原因,依法依规整改,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避免因整改措施不合理不科学,引发新的问题,产生新的隐患;建立健全审计整改长效机制,聚焦中央和相关省市关于审计工作的决策和部署,重点检查企业内部监督发现的重大问题的整改情况、以前年度发现问题的持续整改情况、共性问题及“屡查屡犯”问题分析及排查情况,使审计反馈的问题切实得到纠正,管理漏洞切实得到堵塞,制度缺陷切实得到修补,人员责任切实得到追究,实现审计整改工作见底清零。
4 结语
企业审计监督是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整个市场平稳运行的具体要求,做好审计监督有利于实现企业管理模式现代化,从而推动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在企业审计监督过程中,要不断优化审计监督手段和方法,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的监督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