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绿色成为海安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2022-02-06王霞
王 霞
海安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指出,要“让绿色经济成为鲜明的发展导向”“构建绿色低碳可循环发展体系”“加快打造沿海绿色产业、建设滨海特色城镇,形成美丽生态风光”。那么,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绿色发展理念,助推海安高质量发展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对海安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绿色的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才能助推海安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
1.以绿为底,为海安高质量发展汇聚强大力量
生态建设是高效率的战略性投资行为,生态环境修复好了,区域生态资本就升值了。以绿色为底色,意味着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资源不间断,意味着发展越深入区域生态资本越升值,意味着愈来愈多发展的可能性。譬如,近几年海安拒绝了一大批污染高、耗能高的项目,既保护了环境,又为落户的高科技、高附加值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绿色发展环境。通过推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逐步走出产业调整阵痛期,从而又吸引了更多绿色产业项目。这是以绿色为底色助推海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体现。
2.以绿筑基,为海安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兴动能
海安市在学习讨论全面推进长江经济带座谈会中,有专家指出“在实施生态环境修复和治理的过程中,环保相关产业势必会得到发展、壮大”。以绿色作为产业发展的基础,抑或是出发点,即是对海安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能源。譬如,海安市滨海新区在沿海开发过程中,一方面注重湿地保护,一方面运用广阔的滩涂资源培育壮大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有效实现节能减排的同时,也以绿色为基助推海安经济高质量发展。
3.以绿养人,为海安高质量发展激发更大活力
高质量发展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发展,是全方位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发展,是留得住碧水蓝天、记得住浓浓乡愁的发展。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既能够给海安人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也能够激发人民群众更大的干事创业的热情,更能够吸引来自各地的商业资源。譬如,海安市水乡墩头的国内首个以湿地文化为核心的康旅小镇——乐百年健康小镇,它是海安市发展生态旅游的新成果,这是“绿色康养”的具体表现,也是绿色资源的社会价值之一。
二、海安市推进绿色发展的成效日益显现
近年来,海安市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无论是在推进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还是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始终将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重要位置,也逐渐取得喜人的成效。
1.为蓝天永驻,坚定治理决心
海安市在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座谈会上强调,要持续打赢大气环境质量攻坚战,控制扬尘、挥发性有机物等治理,进一步加强对监测点的保护。近几年,海安市深入开展燃煤锅炉改造、VOCs 综合治理、建筑施工场地及道路扬尘专项整治,引导企业推行绿色生产、减排降耗和清洁原料替代,这是坚定治理决心的体现。近年来,海安市不断落实秸秆“双禁”工作要求,各街道、乡镇召开动员会、悬挂横幅、24 小时值班巡逻,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面覆盖的网格化防控体系,这也是坚定治理决心的体现。
2.为绿水长流,制定严密规划
为加强区域水环境的有效治理,海安市多头并进抓实效。大力推行“以河保河,生态保洁”机制,充分发挥“以鱼养水、以鱼净水、以鱼护水”作用,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创新推进“水上种植,水下养鱼”新模式,针对不适宜养殖鱼苗的河道进行生态立体种植净化水体,比如海安开发区水面种植花卉、曲塘镇水面种植蔬菜、高新区及里下河种植菱、藕等。全面深化落实“河长制”工作的各项任务,深入实施“清水工程”。严格加大河道巡查的检查力度,注重对河道水环境的监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加强对企业工厂排污监管。
3.为净土常在,划定生态防线
近年来,海安共划定全域永久基本农田70.49 万亩,其中城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0.54 万亩,超过市下任务0.46万亩。划定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58.44 万亩,耕地占比达82.90%,做到了“数量上划足、质量上划优、形态上划好”。“永久基本农田”守护的是海安人民舌尖上的“净土”、生命的“净土”。与此同时,海安市法院联合环保部门重拳出击,加大对环保非诉行政处罚案件的执行力度,开展多次环保案件专项执行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执行效果,为打造“绿色之城”“宜居之城”,促进当地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三、持续以绿色为导向助推海安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推动海安高质量发展就是要让绿色发展理念在海安落地生根,成为海安转型发展的科学指引,真正实现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成为人们的日常行为习惯,同时亦实现产业化与绿色化的有机结合。
1.强化思想认识,深化绿色理念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认识对实践具有重要的反作用;历史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思想观念的认同与统一是开展有效工作的基础,因此,要以绿色助推海安高质量发展,要从思想上的转“绿”入手。其一,发挥思想宣传作用,坚定“护绿”。利用党员活动日、单位集中学习等机会,学习了解绿色发展理念、重要污染防治项目等内容;利用街道、社区的走访契机,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册、绿色环保行为习惯养成宣传册等;利用各村党员、村民代表、网格员的宣传力量,将绿色环保理念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其二,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坚定“复绿”。发挥“河长”的带头引领作用,持续攻坚水污染,实现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发挥“路长”的带头引领作用,常态化加强对路面清洁的监督,避免“白色塑料”遮挡“绿色城市”;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引领作用,积极参与治理污染,带动更多人为生态环境修复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其三,发挥思想凝聚作用,坚定“添绿”。只有众人拧成一股绳,共同为城市添绿,绿色发展理念才能掷地有声;只有众人汇成一股劲,绿色发展理念才能贯彻落实到位,才能为城市不断增添绿色。正如顾书记在海安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体会议上提到,抓好突出环境问题整改,要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2.推动产业升级,培育新兴动能
产业的绿色升级发展实际是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两难”到两者协调发展的“共赢”的转换,积极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增强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全市产业层次和质量,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以绿色化培育新动能。海安工业产业的绿色发展需减少对某一行业、某一领域的过度依赖,应聚焦高新技术产业,以产业链的形成为导向,辐射多种产业,从而助推传统产业的智能化、清洁化,从而促进动能更替升级。以新动能推动新发展。通过推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断产生新动能,逐步走出产业调整阵痛期。以新动能助力绿色化。这就需要充分发挥“走帮服”污染防治攻坚小分队的作用,联合有关部门,制定“一企一案”,进行具体的业务指导,充分发挥新动能的绿色化功效。
3.紧盯治污攻坚,打造最美乡村
今年是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大考之年。紧盯治污攻坚,是全方位的,不是单一的,除却工业产业、城镇环境治理等环节,乡村环境治理亦同样重要。用坚持守护“美”,乡村环境整治不仅仅是清一清垃圾、捞一捞水草、换一换水,而是重在长效管理,贵在人人参与。譬如可将乡村河道保洁工作外包给第三方,由村居组织人员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号召村民共同监督并进行相应考核,直接与酬劳挂钩,强化长效管理。用道德涵养“美”,环境保护从来不是哪一个人的事情,“最美乡村”的建设受益的也不是只哪一个人,自然环境的优美更需要用道德准则来涵养,养成良好的绿色思维方式,是“最美乡村”永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用责任保障“美”,各镇村领导可设置“助推环境工作”职能分工表,成立环境治理工作小组,每月月初排查问题,发放问题清单,月中督查任务完成情况,月末进行盘点回顾,同时组织村民成立环境治理志愿小组,共同参与,把责任不仅传递到镇、村两级干部也传递到村民个人。不断提升乡村绿水青山“颜值”,开掘金山银山“价值”,实则通俗来讲即绿水青山美,金山银山来,这也是以绿色为导向助推高质量发展的简单逻辑所在。
4.增强有效服务,推动绿色发展
企业是推动城市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是绿色技术创新的主力军、是污染减排的主要贡献者,更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受益者,那么,推动企业绿色发展既需要政府部门的有效引导与服务,也需要企业自身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共同推进。政府层面,可定期设置企业环保接待日、生态修复座谈会、企业绿色发展专题讲座等,更全面搭建起政府与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进一步打造高效服务平台,切实为企业纾难解困,增进政企之间的良性互动,提升企业绿色发展水平。企业层面,要转变思维方式,化被动为主动,积极了解政府环保政策,有效利用环保政策红利。要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深刻认识到企业所担当的社会责任,为消费者提供绿色服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所说,“生态环境投入不是无谓投入、无效投入,而是关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入。”海安需继续夯实绿色发展理念,全力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为企业的绿色发展提供更加优质、更加精准的服务和保障。
5.完善监督机制,保障发展实效
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深入推进离不开完善的监督机制,离不开合理高效的刚性约束,以刚性约束和全民监督倒逼绿色发展习惯养成,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让绿色成为海安高质量发展底色。拓宽沟通渠道,确保海安绿色发展落实落细。譬如持续落实环境信访化解“一单多签”工作机制,在企业较集中的工业园区内设立环境信访公示牌,在每个村组张贴环境责任牌,开通街道环境信访“88212345”热线,24 小时接受各类环境信访举报。同时,开展重点环境信访“回头看”专项行动,防止问题反弹回潮。加强问责力度,确保海安绿色发展落实。采取日常检查与节点检查相结合、全面排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明察和暗访相结合等方式,持续加大生态环保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力度,正如全会上所强调的:“发挥督查问责‘利剑’作用,着力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强化责任传递”,护航“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扩大监督范畴,确保海安绿色发展。进一步扩大监督的时间范畴,对已完成的环保项目,做到定期“回头看”,譬如对已销号的污染源企业定期回访,做到“再监督”“再检查”;进一步扩大监督的逻辑范畴,即合理划分行业环境污染情况,譬如重点强化对“六小行业”和“散乱污”企业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