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强国建设目标下家庭体育的作用

2022-02-05张永保

四川体育科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体育事业强国全民

张永保

体育强国建设目标下家庭体育的作用

张永保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体育部,江苏 南京,210044。

采用文献资料和理论分析等方法,解读了体育强国建设的基本要义,明确了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任务,阐释了家庭体育在体育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旨在为丰富体育社会学理论、提升家庭体育地位、实现我国体育事业科学发展和加快体育强国建设进程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家庭体育;体育强国建设;社会体育;体育社会学

体育强国建设是新时期我国体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工作重点。家庭体育是指一人或多人在家庭生活中安排的或自愿以家庭名义参与的,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获得运动知识技能、满足兴趣爱好、丰富家庭生活、达到休闲娱乐、实现强身健体和促进家庭稳定为主要目的教育过程和文化活动[1]。家庭体育是社会体育的基本单位,具有场地简易性、时间业余性、人群广泛性、内容丰富性、形式灵活性等特点[2],符合当下我国群众家庭生活的新需求,在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把握体育强国建设的基本要义及目标任务,理解家庭体育在体育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对丰富体育社会学理论、提升家庭体育地位、实现我国体育事业科学发展和加快体育强国建设进程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体育强国建设的基本要义及目标任务

1.1 体育强国建设的基本要义

新中国成立之初,体育事业就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从“提倡国民体育”,到“现在我们的体育事业,一定要为人民服务,要为国防和国民健康服务”,再到“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都指明了新中国体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和发展方向,体育为人民服务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我国体育强国建设可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1983年国家体委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本世纪末要普及城乡体育运动,运动技术达到世界第一流水平,拥有现代化的体育设施,建设一支又红又专的体育队伍,成为世界体育强国之一”[3]。1986年4月15日国家体委颁布的《关于体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草案)》拉开了中国体育体制改革的序幕。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颁布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1995年8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正式诞生,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进入了法制化轨道。1997年8月16日,江泽民题词“全民健身、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4]。

进入新世纪,胡锦涛强调,“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5],并指出“我们要坚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现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6]。

走进新时代,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了“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地位”的体育发展理念,阐释了建设体育强国的历史方位、目标任务、战略步骤、发展方向等基本问题,形成了系统、科学的新时代体育强国思想体系[7],确立了“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的新时代梦想。习近平强调,“我们将按照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努力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同步发展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8],“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9]。

2019年9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部署推动体育强国建设,充分发挥体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的重要作用,体育强国建设成为新时期我国体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目标与任务。体育强国建设的基本要义可概括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地位,深入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同步发展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持续提升体育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努力将体育建设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

1.2 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任务

《纲要》明确了未来30年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和主要战略任务。

1.2.1 阶段性目标主要体现(1)到2020年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体育发展新机制。(2)到2035年实现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①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全民健身更亲民、更便利、更普及;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45%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m2,城乡居民体质合格人数比例超过92%;③青少年体育服务体系更加健全,身体素养极大提升;④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⑤体育文化感召力、影响力、凝聚力极大提高,体育对国际和对中国港澳台交往更活跃、更全面、更协调。(3)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人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体育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居于世界前列。

1.2.2 战略任务重点包括 (1)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助力健康中国建设。(2)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化竞赛体系,推进职业体育发展,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增强为国争光能力。(3)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强体育市场监管,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培育经济转型新动能。(4)推动运动项目文化建设,丰富体育文化产品,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弘扬中华体育精神。(5)构建体育对外交往新格局,提升中国体育国际影响力,加强对国际和对中国港澳台体育交流,服务大国特色外交和“一国两制”事业。《纲要》还明确了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全民健身活动普及、青少年体育发展促进、国家体育训练体系构建、科技助力奥运、体育产业升级、体育文化建设、体育志愿服务与体育社会组织建设等九大工程,并强调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体育人才培养和引进、推进体育领域法治和行业作风建设和加强体育政策规划制定,同时要求各地、各部门和单位要建立目标任务,分解考核和动态调整机制,制定实施方案,确保体育强国建设目标如期完成[10]。

2 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家庭体育的作用

2.1 家庭体育是我国实施全民健身战略的突破口

全民健身是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目标之一,意在提倡全国人民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从而提高全民族身体健康水平。在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的前提下,实现全民健身应注重把握好家喻户晓、人人参与和终身体育三个环节。

家喻户晓是前提。我国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体育观念仍存在“无病就是健康”“劳动也是锻炼”等偏差,通过宣传、教育和引导,让全民健身的原由、目的和意义家喻户晓,是引导人民群众加入全民健身队伍的重要前提。由于性别、年龄、阶层、受教育程度等诸多因素制约,使得全民健身的宣传工作复杂化。家庭是每个社会成员的栖息地,把家庭作为全民健身宣传、教育和引导工作的主阵地,借助家庭体育这一新生点来实现家喻户晓更能符合我国的实际国情。

人人参与是保障。家庭的特殊功能和家庭体育的特点决定了家庭体育在落实推进全民健身中的作用。来自社会各行各业、各个阶层的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的家庭成员群体,在亲情纽带下以体育运动为媒介进行交流,既能够强身健体、愉悦身心,又能够增进亲情、扩大社会交往。因此,家庭体育可以与学校体育、行业体育等互补互促,是社会体育的结合点,是实现全民健身人人参与的有效手段。

终身体育是目标。终身体育是指人在其一生各个阶段都能接受体育教育且从事体育锻炼,是实施全民健身战略的重要目标。人生的各个阶段都离不开家庭这个归宿,虽说每个人在人生的各个阶段中因性别、生理、心理、职业、健康状况和生活环境等不同而从事终身体育内容、形式、方法存在差异,但家庭体育构成了每个人的体育启蒙教育,并将因家庭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等特点伴随一生,因此,家庭体育既是终身体育的起始点,也是终身体育的落脚点[11]。

2.2 家庭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全面发展的奠基石

2.2.1 家庭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助手(1)家庭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基础。家庭通常是人生的第一个群体归属,而父母是孩子的教育启蒙者和人生领路人,良好的家庭体育氛围有益于子女在家庭生活中养成的体育兴趣、爱好和能力,为他今后的学校体育学习奠定基础。(2)家庭体育是学校体育的补充。家庭体育可弥补孩子在学校体育活动时间的不足和学校体育条件的有限,一些新兴的、时尚的体育项目,家长可以利用双休日和各种节假日把孩子送往社会培训机构接受教育。(3)家庭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延续。学校教育时间相对人生而言是有限的,家庭才是一个人完成学业走上社会的最终归宿,这种从家庭到学校,再从学校到家庭的终身体育模式,既能使一个人在家庭和学校得到了体育教育,也能让一个人的学校体育习得在家庭生活中得以延续。

2.2.2 家庭体育有助于体育人才的培养(1)家庭体育有利于父母早期发现孩子过人的体育天赋,以便及时的引导、教育和确定发展和培养规划。(2)家庭体育以一种轻松自然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熏陶和培养了孩子的体育兴趣、爱好、能力和习惯,有利于培养孩子的体育特长,为孩子从事体育专业学习创造基础。(3)家庭体育有助于竞技体育输送人才。当子女有过人的体育天赋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时,是否让孩子步入竞技体育之路?家长的体育观念和态度是最关键性因素。家庭体育氛围好的家长对孩子的体育天赋和潜力能给予应有的重视和支持,有助于竞技体育人才的输送。

再次,家庭体育是发展社区体育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社区体育还存在公共设施不健全、政府管理不力、指导员数量不足、公众意识不强等诸多问题。社区是由若干个家庭组成的,家庭、学校和社区三者之间有着相互依存、优势互补的关系,且许多家庭体育活动都是社区开展的。家庭体育有利于在家庭、学校和社区三者之间搭建一个互动、互助、互补的桥梁,实现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互动发展,有助于吸引民间体育组织的加入和获得社会力量的支持,能缓解社区体育基础设施缺乏等困境,为推进社区体育的发展奠定社会基础。

2.3 家庭体育是激发我国体育市场活力的催化剂

“越是贫穷的家庭,其消费支出中食品开支比重就越大”,这一“恩格尔定律”将“家庭食品开支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称之为“恩格尔系数”,并在后来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富裕程度的标准之一[12]。当该系数达65%时开始出现娱乐消遗消费,而达到50%以下时这类消费将呈现持续性增长状态[13]。为此,有观点提出“从注重食品支出比重到关注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比重”,并把文化、教育和娱乐消费在居民消费支出中的比重界定为“新恩格尔系数”[14]。统计显示,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 733元,其中城镇居民为42 359元,农村居民为16 021元;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 559元,其中城镇居民为28 063元,农村居民为13 328元,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2%,其中城镇为27.6%,农村为30.0%。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消费为2513元,占人均消费总额的11.7%[15]。当人均GDP超出3000美元时,民众的体育需求就能释放出[16]。因此,我国居民人均GDP早已超过3000美元,完全具备了体育健身消费的经济基础。

随着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步入小康、富裕水平,家庭生活消费的观念、注意力和行为在不断地变化更新,越来越多的家庭认识接受了体育的强身健体、娱乐休闲、调节心情、缓解压力和防病治病等功能,越来越多的家庭了解体育、喜爱体育、关心体育、欣赏体育、参与体育,越来越多的家庭出没体育赛场、社区公园、健身站点、健身会所、全民健身中心、山川湖泊、学校体育场馆和体育用品专柜等。这些家庭在感受体育所带给他们健康、快乐和幸福的同时,也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和个性等表达着他们对体育的理解、支持、需求和热爱,从而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家庭体育消费热潮。总体看来,在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和生活方式不断改变的过程中,文化教育娱乐服务的人均年消费额呈较明显的逐年上升趋势,注重休闲娱乐、追求精神享受、向健康投资的生活理念观念已被现代家庭广泛认同,集强身健体、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身的家庭体育必将成为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生活消费的新领域,是激发我国体育市场活力的催化剂。

2.4 家庭体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路径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在全社会倡导公平正义的社会公德,建立诚信友爱的人际关系。体育文化具有特殊的感召力、影响力、凝聚力,是传扬社会公德的重要载体,是沟通人际关系的有效桥梁,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得力助手,为此,推动体育运动项目文化建设、丰富体育文化产品、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已成为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目标。家庭体育对发挥体育文化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效果凸显。

(1)首先,家庭体育有助于青少年体力、智力和认识等能力的提升,自信、勇敢和坚韧等品格的形成,竞争、协作、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和裁判等意识的培养,是对青少年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课堂。(2)家庭体育可打破地缘、血缘和业缘等关系,让有着共同体育爱好的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身份的人相聚在轻松、愉快的体育互动平台,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了解,达成了人与人之间的认知与情感共鸣,提升了人际关系的亲密和谐程度。同时,体育观赏也是家庭体育的重要内容,它与观赏音乐、绘画、文学等高尚文化价值无异,不仅可以促进运动技能的交流,同样可以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可见,家庭体育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搭建新型人际关系的桥梁。(3)家庭成员投入时间和精力参与体育文化活动,远离了网、牌、酒、赌以及违心和迷信活动,在体育文化的影响和感召下,增进了自身对国家、社会、集体、家庭和朋友的热爱和信赖,这对提升国民思想素养、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文明、维护社会安定作用重大。可见,家庭体育是体育强国战略目标下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和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路径。

2.5 家庭体育是助力“健康中国行动”的动力泵

体育的本质属性决定了人既是体育的主体,也是体育的客体,体育的发展依靠人、重视人、为了人,体现“以人为本”,实现“健康第一”,促成“全面发展”。建设体育强国的首要任务是提升国民“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水平,有效助力“健康中国行动”。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对体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但因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国民的“完好状态”水平不够理想。首先是中青年。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社会服务、劳动条件、生活环境等日益改善,逐渐形成了一些不利于健康的生活习惯,而强竞争、快节奏和高效率的生产生活方式又致使很多人心理压力大、体力不足,甚至是身心疲惫,中青年的“亚健康群体”人数比例有增无减,不同年龄段人群中糖尿病、冠心病、肥胖症等“文明病”患者随处可见。其次是青少年。青少年虽说身体形态发育良好,但出现了体能和肺活量下降、肥胖和近视眼增多等现象,甚至还存在心理、交往和适应等能力问题。再次是老年人。老年人不仅出现了人口数量大、平均寿命长、健康余年短和疾病余年长等现象,且常因家庭琐事与子女发生磕绊,与孙辈产生代沟,甚至因生活空虚而导致了精神世界掺合了违心和迷信的成分。

锻炼身体是保障和维护人健康水平的最有效途径,并受到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健康七条》的提及和认同。体育的强身健体、休闲娱乐、调节防治等功效及促成人的个性、品格、意志等作用已逐步得到广泛认可,家庭体育生活方式对提高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水平,提升国民的“完好状态”水平显著效果。(1)家庭体育是改善中青年“亚健康”状态的有效手段,能帮助中青年增强体质体能、丰富业余生活、缓解生活压力。(2)家庭体育是提升青少年个性、品格、意识、心理和社会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能缓解青少年因缺乏体育锻炼,而造成的发育不良、肥胖、体弱、心烦、情绪不稳、不善交往等诸多身体和心理问题。(3)家庭体育有助于老年人充实生活、找到归属、消除孤寂和延缓衰老,并在轻松愉快的家庭体育活动中修补与子女之间的代沟。可见,家庭体育是提升我国城乡居民身心健康水平的调节器,是助力“健康中国行动”的动力泵。

3 结 语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地位”的体育发展理念,确立了“体育强国”的梦想,体育强国建设成为新时代我国体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工作重点。家庭体育是社会体育的基本单位,符合我国群众家庭生活的新需求,是当下我国城乡居民家庭生活安排的重要内容。在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家庭体育作用凸显。家庭体育是我国实施全民健身战略的突破口,是我国体育事业全面发展的奠基石,是激发我国体育市场活力的催化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路径,是助力“健康中国行动”的动力泵。在实现“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新时代梦想的进程中,应充分发挥家庭体育的独特作用,大力组织和开展各种形式的家庭体育活动,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开创我国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从而加快“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努力将体育建设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的进程。

[1] 张永保.家庭体育的内涵及其发展策略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20(05):83~86.

[2] 吴玉华.我国家庭体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7(01):69~71.

[3] 法邦网.国务院批转国家体委关于进一步开创体育新局面的请示的通知[EB/OL].https://code.fabao365.com/law_40881.html.

[4] 赵 承,李亚杰,刘 阳,等.人民永远不会忘记[N].经济日报,2012~08~16,第1版.

[5] 蒋亚明.科学发展成绩辉煌——全民健身这个十年很精彩[N].中国体育报,2012~08~16,第1版.

[6] 凤凰网.胡锦涛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https://news.ifeng.com/history/special/nlmshiguan10years/200905/0508_6426_1144904_4.shtml.

[7] 胡 敏.习近平新时代体育强国思想内涵及高校的任务[J].体育学刊,2018(04):1~4.

[8]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习近平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并接受奥林匹克金质勋章[EB/OL].http://cpc.people.com.cn/n/2013/1120/c64094-23595463.html.

[9]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习近平:开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17/0828/c64094-29497365.html.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9/02/content_5426485.htm.

[11] 叶展红.关于开展家庭体育的构想[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9(02):45~48.

[12] 张晓霞.恩格尔系数与恩格尔定律的正确解读[J].华东金融,2006(07):36~38.

[13] 蔡传明,黄衍存.现代家庭体育的社会学分析[J].福建体育科技,2001:1~3+10.

[14] 王志平.越过恩格尔系数——从注重食品支出比重到关注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比重[J].探索与争鸣,2003(06):4~6.

[15] 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002/t20200228_1728913.html.

[16] 肖 力.城镇化进程中高校体育对社区体育发展引领力探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1(01):23~26.

The Role of Family Sports under the Goal of Building a Powerful Sports Country

ZHANG Yongbao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0044, China.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interprets the basic esse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 sports power, defines the objectives and task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 sports power, and explains the important role of family sport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sports power,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enriching the theory of sports sociology, improving the status of family sports, realizing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China's sports cause and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a sports power.

Family sports; Sports power construction; Social sports; Sports Sociology

1007―6891(2022)05―0102―04

10.13932/j.cnki.sctykx.2022.05.22

G80-05

A

2022-07-01

2022-08-23

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成果(批准号:20TYB001)。

猜你喜欢

体育事业强国全民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全民·爱·阅读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北京冬奥会“备战办”模式对河北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十三五”成绩单
——示范区建设中的云南体育事业
强国有我
我国体育事业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空间效应
秦晋争霸
简述体育强国战略下残疾人体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可持续全民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