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体两翼:“支部建在小区”中的政党行动框架
——基于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的实践探索

2022-02-05艾明江

公共治理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业委会政党支部

艾明江

(中共厦门市委党校,福建 厦门 361027)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与社会有着非常紧密的互动关系,如何处理政党与社会的关系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在政党建设中十分重要的核心问题。扎根基层,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获得强大力量的根本保证,也深刻体现出经典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塑造政党[1],政党引领社会[2]的基本逻辑。从革命时期的诞生、成长到建设时期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就是中国从革命走向建设再到改革所孕育的时代产物,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始终对社会的塑造与引领发挥着关键性的主导作用。

进入新时代,党在基层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一些地方倡导多元化基层治理,而没有强调党的领导与引领。社会结构的重塑也削弱了党组织在基层社会中的分布与构建。这些都使得以传统单位党建为主的党建工作模式开始转变。[3]为了适应基层治理变革,地方基层党建出现了众多的创新举措 。[4]例如倡导授权赋能[5],推动政党“回归社会”[6],强化党组织内生功能[7],实现基层党组织与基层社会的结构耦合[8],构建政党引领社会的政治机制、组织机制、吸纳机制以及服务机制[9]等。这些都成为当前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思路与新举措。

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党领导基层治理体现了政党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作为服务型政党,主动联系群众并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当前,全国各个地区开始广泛推行“支部建在小区”,试图通过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存在与运作,来进一步巩固党组织的社会基础。从“支部建在小区”的实施过程来看,党组织进入社会并引领社会,不仅要重塑和引领社会。而且,这也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只有党组织主动作出适应性调整,并不断提升党的组织、动员、服务等各项能力,才能最终影响并引领社会。从实践层面来看,基层党组织要能够真正扎根并引领社会,究竟要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框架,才能有效激活政党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政党又如何通过自身的话语构建、行动策略来耦合基层社会,从而实现政党对社会的塑造与引领?

长期以来,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致力于探讨老旧小区等一系列基层社区治理问题,在2017年前后,湖里区部分小区在小区党支部的带领下,解决了小区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湖里区委组织部门在调研中发现了这些案例,开始形成了“支部建在小区”的社区治理工作思路。从2017年4月至11月,湖里区在辖区内选定5个街道14个住宅小区进行“业委会+党建”试点,并且在对试点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出台“1+4+N”系列文件。“1”就是《湖里区推进城市居民小区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4”就是《湖里区关于加强城市居民小区党支部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湖里区加强小区业主委员会建设暂行办法》《湖里区物业管理暂行办法》《湖里区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N”指的是小区秘书、小区医生、小区城管、小区警察、小区律师等。湖里区全面推行“党支部建在小区”和“小区党支部与业委会深度融合”,初步形成湖里区小区治理的制度框架,经过几年时间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基层治理效果。本文以厦门市湖里区实施的“支部建在小区”为研究案例,来分析基层党组织如何成为小区治理的领导核心力量,并在政党与社会的互动基础上,构建出符合政党基层治理逻辑的行动框架。

二、基层党组织的有效嵌入

实现推动“支部建在小区”首先要推动基层党组织成为小区治理的领导核心力量,让党的基层力量有效嵌入小区治理体系。湖里区通过基层党组织在小区治理体系的嵌入,推动小区党支部与业委会的深度融合,积极打造引领小区治理的“红色业委会”,逐步使得基层党组织在治理体系、人员结构、干部队伍方面日益完善,成为小区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力量。

(一)基层党组织在小区治理体系的嵌入

党组织要有效发挥在小区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就必须主动嵌入进小区治理体系,使其成为小区治理体系的一部分,并在此基础上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为了推动“支部建在小区”, 湖里区全面推进小区党支部组织的筹建,将基层党建同基层治理结合起来,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职责,以建好小区党支部为切入点,强化党在城市基层中的执政根基。湖里区要求,按照“支部建在小区”的原则,凡是小区在册党员人数在3人以上的,均成立建制性党支部。对党员人数不足的小区,则吸纳居住在小区但组织关系不在小区的党员,组建“兼合式”党组织。同时,按照兴趣爱好、功能、楼道等划分党员小组,挑选出骨干分子以及党员家庭成为党员中心户,发挥榜样带头作用。通过推动基层党组织在小区中的全覆盖,逐步形成了“小区党支部—楼道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层级化治理体系。

基层党组织在小区治理中长期面临与业委会、物业等传统治理主体的整合问题。为了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对小区治理的领导,从2016年开始,湖里区大力推动小区党支部与业委会深度融合[10],并探索出通过民主程序确立小区党支部领导小区业委会的一系列制度规定,文件规定,“业委会要接受社区、小区党组织的领导”,并将“党的领导写入业委会议事章程”。还通过法定程序让小区支部成员进入小区业委会,支持小区支部书记通过组织推荐,选举成为小区业委会主任,实现小区支部书记与小区业委会主任“一肩挑”。湖里区还通过政策引导,将优秀的现任业委会主任发展为党员,并积极引导小区党员在业委会参与竞选任职,构建“红色业委会”。当前,湖里区已经有18.7%的小区实现了支部书记与业委会主任“一肩挑”,42.9%的小区委员会主任是党员,共有798名党员担任了业委会委员,一些小区还实现了党支部与业委会人员在结构上的完全同一化,即“一套人马,两个牌子”。小区党支部真正成为了小区治理的领导核心力量。

湖里区建立了一系列政治机制来强化党组织在基层社会中的领导。例如,构建了党支部主导业委会换届(选举)制度,规范业委会筹备和换届流程。还实施了小区党支部对业委会候选人的资格审查机制,强化了小区党支部对业委会换届选举过程的监督。建立“小区党支部书记列席业委会会议制度”,明确业委会召开会议时,小区党支部书记列席或指派党支部委员列席会议,听取会议内容,参与会议讨论。建立“党支部先议制度”,凡涉及小区重大事项决策、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开支、物业服务企业选聘等重要问题,都必须先由党支部议定方案,再由业委会或业主大会作出决定。即使业委会主任或业委会成员不是党员,也能确保业委会始终受到小区党支部的领导与监督。一些小区还明确规定了“小区党支部对业委会、业主监督委员会等成员拥有提名权与罢免权”。通过这一系列制度举措,湖里区逐步推动了小区党支部在小区治理体系的深度嵌入,并确立了小区党支部在小区治理事务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从而为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奠定了组织基础。

(二)培养小区带头人

要实现推动“支部建在小区”,上级组织部门必须首先解决好小区党支部的人员组建问题,即如何挑选出合适的人员组建具有战斗力的基层党组织,这成为实施“支部建在小区”治理模式的关键所在。湖里区在实践中探索出从原有社区挖掘内生力量,即依靠小区自身力量,培育与构建起一支主要从小区内部产生的党员干部队伍,并从中挑选出小区支部书记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带头人。

湖里区为了实现“支部建在小区”的政治意图,极为重视小区支部书记人选的选配。在湖里区委组织部出台的文件中,强调要按照有能力、有威望、有公心、有热情的“四有”标准,挑选小区党支部书记作为“带头人”,全面加强小区党支部班子建设。湖里区明确了要优先选拔在任或离退休的党员领导干部、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志愿服务骨干等人员,且具备业主身份的党员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对于非在册党员中有合适人选的,特别优秀的可以任命为小区党支部的第一书记或兼合式党支部书记,或聘请作为小区党支部的特聘委员或兼职委员。在小区党员中确无书记合适人选时,可以通过社区下派的形式,产生小区党支部书记。对此,湖里区专门建立起“小区党支部书记数据库”和“小区党支部书记后备人才库”,各街道党工委书记直接负责小区支部书记的选配工作。

在湖里区委组织部的统筹安排下,一大批党政干部带头在所在小区成为支部书记。一方面,党员领导干部政治素质高,具有政治责任感,而且也具有一定的社会资源,能同时兼顾政治层面的原则问题与事务层面的实际问题。目前,共有49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占比达到14.2%,157名离退休人员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占比达到60%。这充分说明湖里区在小区支部组织建设方面较为重视发挥体制内党员领导干部的作用与影响力,这样既可以获得党员干部所在单位的大力支持,调动党员干部以及所在单位的积极性,也能减少上级组织部门考察小区支部人员的组织成本,有利于支部组织队伍的快速组建。当然,尽管湖里区较为重视使用体制内的党员干部队伍来担任小区支部书记,也依然考虑到党员领导干部在小区中的口碑声誉,强调要充分发挥他们在小区的影响力、组织力和号召力,这意味着具有较好群众基础的党员干部更加符合上级组织部门的选人标准,这也与基层党组织扎根社会的发展逻辑基本一致。

按照湖里区提出的“四有标准”选拔小区支部书记,一方面可以按照组织的要求挑选出有能力、愿担当的党员干部。另外,湖里区也要求支部书记尽量从居住小区产生。这主要是考虑到支部书记必需要与小区深度融合,长期居住小区,不仅对小区更有感情,具有良好的熟人关系,而且也让以支部书记为核心的基层党组织更容易获得小区民众的认同与支持,能够在小区站稳脚跟,并按照法定程序,推动小区支部成员成为业委会成员,支部书记当选为业委会主任,小区支部成为小区治理共同体的领导核心。可以看出,湖里区推动“支部建在小区”上的构建逻辑坚持了政治与社会逻辑的双重考虑。一方面,政治逻辑能让辖区内具有党员领导干部身份的支部书记更好与地方党委的治理思路保持一致,更加便于政治资源的统一调配。同时,社会逻辑尊重小区居民的认同与支持,更加巩固了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基础,为“支部建在小区”上获得充沛的底层动力。

(三)组建基层党建队伍

基层治理还要构建一支具有战斗力的基层党建队伍。湖里区在推动“支部建在小区”中,重视发挥小区党员干部在社区治理中的核心引领作用。为了激发小区党员干部成为小区治理的核心力量,尽可能摸清小区党员底数,统筹管理小区在册和非在册党员。湖里区在辖区全面摸排各小区党支部党员情况,激发小区内大量沉默或不积极的“隐型”党员,将其转化为党组织在基层中的重要力量。湖里区通过网格摸排、入户走访,设置在职党员报到点等方式,分类建立小区在册党员名册和小区非在册党员名册,全面精准了解党员基本信息、个人专长、服务意愿等基本情况,从而为吸纳与整合辖区内小区的党员力量奠定了基础。

为了进一步动员小区党员干部参与小区治理,实现小区的党员关系从单位制向居住地转变。湖里区进一步实施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以及党员“双报到”制度,即单位党组织与党员干部分别到所在社区报道。小区在职党员要主动接受小区党支部年度民主评议,并积极参加社区党建工作以及志愿服务。湖里区明确要求提拔区管干部事先要征求小区党支部意见,从而将党员干部在居住小区的表现进一步纳入干部考核内容。“双报到”制度大大强化了社区对小区内党员干部队伍的资源汲取能力,也让社区全面掌握了解小区的党员干部分布情况,解决了长期以来基层治理力量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基层社区难以获得居住地党员干部的响应和支持,很容易导致各个部门机关的党员干部难以有效下沉。同时,湖里区为了激励党员在小区主动亮明身份,对积极参与小区治理的党员干部进行相应的政策激励,以小区党支部为依托,创新积分制管理、党员认岗位等规章制度,从而大大推动了党员干部主动下沉基层社区,激活了基层党建的神经末梢,提升了党员的政治责任感与使命感,也通过支部党建工作凝聚了党员在基层社区的政治归属感,极大提升了基层党组织在小区中的战斗力,改变了以往小区党员难以有效嵌入基层治理的难题。

从逐步推动基层党组织的全覆盖,到选好小区支部班子队伍,再到激发小区党员干部的广泛参与,湖里区构建的“支部建在小区”初步形成了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行动框架,既有一个全覆盖的基层党组织治理体系,也有基层带头人,更拥有一大批基层党员干部队伍,从而既可以确保党对基层社会的有效领导,同时也推动了基层党组织扎根小区,巩固了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基础,从而有效确保“支部建在小区”获得成功。

三、基层党组织与社会服务

湖里区围绕“支部建在小区”,大力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嵌入小区事务治理,通过创建支部共建和主动下沉等治理机制,为基层党建参与社会服务提供了充分赋能,从而解决了党建工作开展社会服务的功能性短缺,进一步巩固了小区党支部在小区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

(一)支部共建

支部共建是党建工作进入小区治理的直接产物,也成为“支部建在小区”的重要支持力量,是提升政党社会服务功能的有力支撑。近年来,根据中央推动城市基层治理的精神,厦门市大力推动小区大党建体系建设,按照《厦门市各驻区单位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建设标准》要求,发挥城市基层党建同驻共建、互联互通的机制优势,湖里区逐步引导492家驻区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会组织党组织与小区党支部签订共建协议,形成党员同管、资源同享的“小区大党建”工作格局,辖区内各单位党组织纷纷主动认领小区服务项目。

湖里区还利用全市开展“深化双报到、为民解难题”活动的契机,主动对接市直单位党组织与小区党支部签订共建协议,居住在湖里区的市直党员主动认领服务项目,破解了一大批长期困扰小区居民的难题。湖里区以“大党建”的形式,整合了全市以及全区的机关、企业以及社会组织的力量,从而形成了党建统合基层微治理的格局,不仅重塑了基层治理体系,也使基层治理结构更趋于扁平化,从市直到区直的各职能部门得以通过支部共建的形式构建起在基层社会的立体化治理网络,不仅提高了基层事务受关注的程度,更极大地改善了治理成效。

外部社会资源的进入也为小区获得了充分的治理赋能。湖里区出台的文件规定,每个小区党支部至少和1个驻区单位结对共建,每年开展2次以上共建帮扶活动。这种支部结对共建模式为小区党支部获得了足够的社会资源支持,一些国企党组织与小区支部实行共建后,为小区环境改善进行了资金与物质上的支持,有效推动了一些老旧小区的环境改善。例如厦门市某国企党委与湖里区某小区党支部结对共建,该国企党委副书记担任小区党支部副书记,实现国企党课资源、党建阵地与小区共用共享,而且,国企还通过资金扶持对小区环境予以改善,迅速推动了小区面貌变化,也极大提升了小区居民对“支部建在小区”的高度认同。

“支部建在小区”还依靠“大党建”的政治优势,进一步获得体制外的社会资源。湖里区在实践中就积极发动社会组织和专业人士参与小区治理,在湖里区的统一安排下,辖区内的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小区治理、服务居民群众。社会组织主动与各小区开展结对共建,为小区提供帮助支持,在生活服务、公益慈善、文体活动、纠纷调处等方面加强专业指导,提升小区治理水平。这些都是依靠党建的政治赋能为小区治理带来的增量效应,极大改变了小区治理力量薄弱的现状,更使得小区党支部进一步获得了小区居民的认同和支持。

湖里区通过“支部建在小区”,以支部共建形式,引入外部力量,迅速推动了老旧小区、垃圾分类、环境卫生、违法建筑等一系列小区社会民生问题的改善,大大提升了党建在小区治理中的生命力,既实现了小区治理对基层党建工作提出的功能性要求,也增强了小区居民的获得感与认同感,从而将对小区治理事务的满意率转化为对基层党组织的政治认同,这种将党建实做的做法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与所在小区的紧密联系。

支部共建不仅仅是一种政治要求或政治任务,更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治理模式。党政机关、国企党组织与小区支部联合实施支部共建,推动了资金、人员以及物资对共建小区的大量投入,为小区治理面貌改善带来了直接变化,这种共建的政治任务通过提升基层社会服务水平的形式贯彻了党组织的政治意图,也进一步让小区居民对“支部建在小区”具有高度的认同与支持。

(二)主动下沉

湖里区在推动“支部建在小区”过程中,坚持以党建工作为抓手,发挥党建特殊的政治优势,把小区治理作为“书记工程”来抓,由湖里区四套班子领导带头,区、街分别成立小区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和小区办,由党(工)委书记挂帅、推动,整合驻区单位资源,将区直部门、街道、社区等工作力量、资源下沉小区,实施社区服务下沉到小区,把服务小区居民、推动小区治理作为小区党支部的主要工作任务,凝聚起推动小区治理的强大合力。

为了强化支部建在小区中的问题导向,湖里区在全区开展“小区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清单式管理活动,梳理小区“老大难”问题,收集并解决“最期待书记办的事”,采取项目化管理方式逐条落实解决。为了加快小区治理能得到上级部门的快速响应,湖里区借助推动“支部建在小区”,建立起区、街、社区班子成员直接挂钩小区联系点的制度,区领导挂钩联系1个重点小区,街道班子成员每人至少挂钩联系1—3个重难点小区,社区班子成员挂钩联系全部小区。湖里区还整合全区职能部门、街道、社区党员到小区周边担任“路长”。逐步理顺了从区、街道到社区的三级治理体系,统合了社区治理的各方资源,形成了党员同管、资源共享的“小区大党建”工作格局,充分赋能了小区治理。

为了解决基层治理力量薄弱不足的问题,湖里区全面推动协调辖区内的人、财、物往小区下沉。每个社区1/3的工作人员担任小区秘书,直接到小区走家入户、收集民情民意、提供咨询服务、调处邻里纠纷。此外,湖里区各职能部门还选配小区警察、小区调解员、小区律师、小区医生、直接在小区一线服务居民、解决问题。通过湖里区的全面统筹和协调推进,湖里区各职能部门以及街道、社区主动将资源下沉小区,确保“支部建在小区”能够获得充沛的动能支撑。

“双报到”制度也为基层党组织下沉社会提供了人员保障。在职党员组建“小区党员志愿服务队”, 参加小区志愿服务,例如“无偿献血、与爱同行”、“关爱空巢老人”等志愿服务活动,也主动参与小区事务治理,帮扶社区困难群众,解决小区纠纷。在“双报到”制度的推动下,小区依靠在职党员所在单位以及党员的帮助,纷纷挖掘小区内部资源,辖区内以小区党支部名义建立了小区党群之家,在职党员主动到居住小区报到,并认领小区服务岗位,一些非在册党员也积极加入服务群众的行列中。这些举措都大大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辐射力与凝聚力。

基层党组织要顺利进入基层社会,还要适应与满足基层群众的实际需求,基层党组织的社会服务功能体现了基层党组织的社会服务导向,即发挥党建工作的政治优势来推动和改善基层社会民生工作,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更加贴近基层民众的实际需要,以社会服务功能的完善来推动基层党组织扎根社会。湖里区通过“支部建在小区”,主动提升与延伸基层党组织的社会服务功能,不仅密切了基层党组织与小区群众的社会联系,巩固了党组织的群众基础。同时,基层党组织的社会服务也反过来巩固了基层党组织的合法性权威。这也深刻表明了政党维持与提升自身的社会服务功能对于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群众性政党,只有及时响应与满足基层群众的实际需求,才可能实现政党建在社会并引领社会的行动目标。

四、基层党组织与政治引领

政治引领是政党与社会互动关系的深层次体现,主要是指政党通过引领示范的模式将政党的价值理念、行为方式以及政党决策对社会施加影响,从而推动社会主动接受政党的领导与塑造。厦门市湖里区坚持党建引领小区各项工作,构建“红色引领绿色生活”的小区治理模式,主动在利益诉求、价值观、社会共同体等方面发挥政党引领优势,重塑了基层民众的价值观与行为方式。

(一)开展小区自治

长期以来,业委会、物业等小区治理中的多方利益较为复杂,由于缺乏一个具有权威性的整合力量,一直造成小区治理成为基层治理中的“老大难”问题,一些业委会,物业公司与居民的利益冲突不断,导致小区治理常常面临结构性困境。湖里区推动“支部建在小区”就是试图化解小区治理面临的难题,引导居民参与民主协商,进行自我管理,实施利益分配。

湖里区提出小区业委会要在社区以及小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在社区居委会的指导监督下,按照章程规定认真履职,做好物业公司的选聘、退出和日常管理监督,统筹小区公共资源的管理、使用和经营,动员、督促、支持开展小区垃圾分类工作,协调业主之间、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之间的关系,维护业主权益和物业服务企业正当权利。开展小区信息公开公示、民主投票、公正选举、议事协商等。湖里区强调小区支部党建工作要通过领导与监督业委会、物业公司,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小区治理中的利益整合功能,主要解决小区治理中存在的利益分配问题,维护与保障居民在小区自治中的合法权利,最终起到塑造与引领的效果。

小区党支部要能建在小区并引领小区,就必须首先成为具有一个整合与监督功能的领导力量,能对小区出现的各种争议问题进行居间调节,并整合多方利益。这就意味着小区党支部不同于业委会与物业公司,而是要能够履行总体协调与统筹整合的功能。例如在小区拆迁中,湖里区发动小区党支部深入了解情况,从居民利益角度考虑,维护了拆迁户的实况及利益,得到了小区居民的充分认可与信任,从而使得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进一步得到增强,为基层党组织引领与塑造小区奠定了基础。湖里区明确要求“加强小区党支部对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履职的监督和引导”,强化了小区党支部在小区治理中的领导、整合与监督功能,能进一步提升小区党支部的权威地位,特别是在利益日益多元化的小区治理格局中,构建小区党支部的领导与监督功能有利于强化党建对基层治理的引领。

湖里区推动小区党支部带头倡导与推进小区民主协商,带领小区居民实现自我管理。湖里区在工作中明确指出,“牵头建立小区民主协商机制,支持和引导小区各类群众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发挥作用,确保政治正确、运作规范。” 湖里区充分发挥小区党支部核心引领作用,通过宣传引导、民主协商,将党的政治意图、治理目标转化为小区居民的自觉追求,由小区党支部牵头业委会、物业公司、老人协会、居民等基层治理主体,推进小区民主协商,建立小区治理议事协调、服务评价、纠纷调处等机制,组建小区事务听评会、小区共建理事会、小区老人协会等小区群众组织,定期召开由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参加的“三方联席会”,强化了党的领导,凝聚了小区治理共识。

湖里区在小区展开的利益协调以及自我管理,充分赋予了基层党组织能够适应不断分化以及多元化基层力量的挑战。而且,作为领导核心的基层党组织具有较强的塑造与整合能力,能够调和与协调小区各方利益冲突,更能切实推动小区自我管理,保障基层民众享受民主协商与当家做主的基本权利,从而使得基层党组织能够不断在基层社会制造出强大的认同与支持,并释放出党建引领社会的强大示范效应。

(二)推进小区文化建设

党建引领小区治理还体现在通过党建推进小区文化建设。湖里区十分重视通过小区党支部来引领与构建和谐文明的小区文化生态,始终强调“支部是旗帜,党员是榜样”,充分发挥小区党支部和党员在提升居民文明素养、营造和谐邻里关系等方面的模范带头作用,塑造小区民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小区正能量。

湖里区将思想文化引领放在小区党建工作的突出位置,在全区创建了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重点推动党的政治引领功能在社区得到体现。充分发挥小区党支部与党员的模范作用,推动小区业委会向“红色业委会”转变。 湖里区利用“支部建在小区”的契机,在各个小区纷纷建立党建宣传阵地,成立小区党员政治宣传小组,湖里区在全区共组建了“区级领导+1个区委宣讲团+1支理论轻骑队+76支宣讲先锋队+11名理论专家”等宣讲队伍,依托小区党支部、社区书院、“新市民讲堂”“工地学堂”等阵地,形成了区、街、居、小区“四级联动”的宣讲格局,广泛宣传党的政策,推动小区党员带头宣讲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实现了党的政治理论进基层。湖里区还在小区内设置公益广告宣传牌,集中宣传党的十九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小区创建标语等内容。这些红色文化引领小区文化的举措提升了小区文明风尚,更拉近了基层党组织与小区居民的心理距离,引导广大小区居民自觉认同党的领导,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湖里区积极打造小区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通过创建“湖里区文化地图”微信小程序,把全区图书馆、文化馆、社区书院、文化企业、社会组织等各类主体面向公众举办的文化活动整合上线,从而实现了“地图式呈现活动、一键式获取资讯、导航式指引阵地”,丰富了小区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湖里区在每个社区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培育小区志愿服务队伍,举办社区文化节、和谐邻里节、诵读节等各类文化活动,促进了社会和谐,提升了文明素养。一些小区以“红色引领绿色生活”为主题,广泛开展共产党员小区奉献日、洁净家园、百家宴活动等,这些依托党建开展的文化活动有效促进了小区文化生态的改善。湖里区还通过政府购买的形式,引入社会组织参与小区文化建设,推动文化资源进小区。基层文化建设在党建工作的推动下,逐步构建起一个和谐友爱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基层党组织与党员在小区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以政治宣讲为代表的基层党建工作对小区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小区的孕育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基层党组织以党建形式积极推动红色文化引领小区文化,以红色文化塑造出丰富有活力的小区文化,这也充分表明,以党建为中心的红色文化在基层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三)凝聚社会共同体意识

湖里区坚持通过党建的引领来激发小区居民的共同体意识,以党建为抓手,积极凝聚小区共同体意识,推动构建基层社会共同体。当前,相当多的小区民众还缺乏自治精神与参与意识,这也使得一旦小区缺乏主心骨与带头人,很容易导致小区陷入自治困境。湖里区在实践中认识到,党组织与党员要首先发挥带头作用,逐步培育小区民众的民主参与意识,才能最终促进小区社会共同体的形成。

湖里区坚持以党建工作推动小区志愿者服务,积极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以此引领小区构建社会共同体。湖里区一大批党员领导干部以及离退休党员领导干部主动担任所在社区、小区党建指导员,指导小区党组织开展各项志愿活动。湖里区在每个小区都开设了党员服务站,民情接待室等,广泛开展小区社会服务。也组建多支小区党员志愿服务队,诸如“党员调解驿站”、“党员妈妈送学团”、“党员便民服务驿站”、“国学孝亲志愿服务队”等党员志愿服务平台。还创新党员志愿服务模式,开展党员奉献日活动,建立志愿服务清单,认领志愿服务项目,开展扶贫帮困、治安维稳、文明创建、环境保护、法律咨询、文化宣传等志愿活动。湖里区以党建名义开展的小区志愿者活动,不仅促进了小区社会服务资源的大量增加,也让小区居民有了显著的社会获得感。

五、结论

湖里区推动“支部建在小区 ”的成功实践提供了基层党组织如何扎根并引领社会的典型案例。通过一系列政治机制的重塑,基层党组织在社区构建了一套“一体两翼”的行动框架:“一体”就是塑造出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治理网络,从而打造出强政党主导的基层治理体系;“两翼”就是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社会服务功能以及政治引领功能。从结构功能主义的视角来看,“一体两翼”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所处的特殊地位以及发挥的独特功能。实践表明,“支部建在小区”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就取决于基层党组织是否能够巩固与提升自身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以及是否能够在社会服务与政治引领中获得基层民众的认同与支持。

本文在实践案例基础上所提出的政党引领社会行动框架,进一步丰富了学术界关于“耦合”的理论构建。[11]在国家建设中,政党对社会的整合就是要将多元化的社会整合成为和谐统一的有机共同体。体现在:政党获得社会力量的认同;政党与社会力量的和谐统一。政党与社会力量建立广泛深入的联系。[12]203一方面,政党要能够立足基层,必须以社会为逻辑起点,构建强大的基层政党力量,这种强政党的发展逻辑意味着基层党组织能够有效进入社会并引领社会,首先就要构建出强大的政党组织力量。只有打造出强大的基层政党组织力量,才能确保政党能嵌入并吸纳社会,最终实现政党对社会的塑造与引领。另外,政党的社会服务与政治引领功能共同镶嵌在基层治理体系中,推动党建的引领、治理和服务功能向基层社会延伸,进而实现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服务以及凝聚,从而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相互联系、情感纽带以及共同利益,最终实现政党对社会的引领。

猜你喜欢

业委会政党支部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支部联建润“甘泉”
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
中共长沙特别支部的统战策反工作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加强业委会建设 提升物业管理水平
“难产”的业委会
编读往来
“政党上网”:网络生存背景下群众路线延伸的当代价值与实践启示
支部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