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粤运河工程价值、难点及对策
2022-02-05覃益官
□ 覃益官 伍 慧 张 胜 卢 毅
我国的灵渠、京杭大运河,国外的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都是人类工程建设史上的壮丽篇章,对社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欧美发达国家建设了规模庞大的运河,如美国1840年就拥有运河5 280公里,20世纪30年代美国陆军工程兵团一举建成运河18 000公里;德国、法国、荷兰的内河通航里程分别为5 603公里、8 500公里和8 791公里,其中,运河分别占25%、55%和40.3%。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布局规划建设“四纵四横两网”国家高等级航道网,明确要求科学论证组织实施运河连通等一批重大通道工程。目前,湘桂运河、赣粤运河通道工程相关研究工作较多,并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湘粤运河工程价值
1.中西部地区两条江海新通道战略价值
湘粤运河构想线路全长约1 100公里,为经湘江北起湖南岳阳城陵矶,至衡阳,过郴州,越分水岭,进韶关北江,抵北江三水河口。湘粤运河将连接沟通世界水运最繁忙的长江、珠江两大水系,打通中西部地区从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两地出海的两大江海新通道,战略价值极其重大。
(1)满足多重国家战略叠加需求。湘粤运河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需要,连接我国中西部地区,将成为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等中西部国家战略实施的强力支撑,促进长江、珠江-西江等经济带一体化发展,加快形成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2)建成中国新时代世纪性工程。湘粤运河将成为约4 500公里的京广运河(新南北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横跨五大流域的京广运河连接雄安新区、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等国家战略实施区域,辐射全国80%以上的人口和地区,对我国将产生重大经济社会影响。
(3)带来中西部地区发展新机遇。湘粤运河将打破中西部外贸内河水运支线经长江单一通道出海格局,打通中西部经长江、湘粤运河从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出海两大江海新通道,将形成中西部沿广东、广西快速融入全球经济的黄金水岸线,走向世界贸易前沿的“水上丝绸之路”。
2.“一河两带”布局提升社会经济效益
湘粤运河通过水运将开放程度高、经济实力强的长三角、珠三角连为一体,将产生“1+1>2”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湘粤运河形成的中西部两大江海新通道沿线区域经济合作和协调发展;激发沿线产业、水利水电、旅游、城镇化、乡村振兴、环境等综合效益;形成两条成本低、运量大、安全好、可持续性强的水运物流和军事通道,综合经济效益巨大。
(1)激发巨大的潜在水运量。湘粤运河将缩短目前中西部地区长江至珠江1 000~1 800公里的水运里程。初期预测主要运输货类为建筑材料、矿石、煤炭、粮食、液体散货以及其他散货,运量需求大于1.5亿吨。
(2)释放庞大的公、铁运力。具有运价低等优势的亿吨级湘粤运河黄金水道航运,将吸引和有效转移公路、铁路大宗、重载货物运量,缓解日趋紧张、繁重的陆路交通状况。如京港澳高速公路湘粤段2007年日车流量就达4万辆,而设计日车流量仅为3万辆。
(3)带来可观的投资效益。根据广东省航道事务中心报告,水路、铁路、公路1 100公里建设投资比例为1∶1.04∶1.42,占地比例为1∶7.33∶12.22。7 000万吨/年运量水路、铁路、公路运输成本分别为73亿元、136亿元和515亿元,三者之间运输成本比例为1∶1.86∶7.05;水路比铁路、公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分别为5万吨和327万吨,减少能源消耗分别为2万吨和110万吨。
(4)推进宏大的区域经济。湘粤运河连通长江、珠江后,形成的流域经济带覆盖区域GDP占全国50%以上。一方面促进此区域各省市经济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强力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5)推动快速的城镇化发展。促进湘粤运河沿线100多个乡镇、数万平方公里区域国土资源开发和城镇化进程,仅湘粤两地直接受益人口达500万人以上,间接受益人口达1 500万人以上。
(6)优化区域的产业结构。连通多个战略经济区,促进连通区域和湘粤运河沿线物流发展、资源交流增强,引导区域产业布局、结构调整、优化和转型。
(7)促进综合的水资源利用。湘粤运河沿线已建、将建的电站预计发电量约31.68亿千瓦时,年发电量价值达16亿元以上。
(8)形成可观的旅游发展。湘粤运河将形成两岸延绵数百公里,得天独厚的生态、人文旅游禀赋的运河风景带,预计年均旅游人次约600万人次以上,增加旅游产业收入约60亿元。
(9)带动巨大的内需就业。湘粤运河建设预计带动区域达GDP5 000亿元以上,建设期约提供就业岗位25万个以上,可提升沿线1 900万村民生活质量。
二、湘粤运河建设难点
1.水资源难以满足通航需要
1 000吨以上运河船舶通航需要45.4亿立方米以上水量,船闸通航需要1.75亿立方米以上的年径流量的水资源。根据广东省航道事务中心报告湘粤运河研究规划,较为可行的东、中、西3条线路,涉及的俊水、钟水、田头河、田心河等均无足够水量维持1 000吨以上运河船舶通航需求。
2.生态土地问题解决难度大
湘粤运河涉及丹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江等水源保护区等,环境影响可行性评价审批难度较大。湘粤运河途径数个县城及数十个乡镇,尽管采取低坝渠化建设方式土地影响较小,但仍会淹没、浸没河岸地势较低的耕地、道路。越岭段人工开挖运河以及梯级枢纽建设也会占用相当数量土地,存在较多量的拆迁和移民安置问题。此外,因工程建设涉及较多永久基本农田,土地报批和征用难度均较大。
3.工程所需投资规模比较大
湘粤运河除现有湘江、北江、西江通航标准较高外,其他航段通航等级较低或不通航,需要航道整治、渠化和开挖,且沿线数十座梯级、桥梁需要改造,工程量和投资较大。据匡算,投资约需2 000亿元。
4.关键工程问题需深入论证
比如,梯级枢纽改建,湘粤运河部分梯级之间通航水位不完全衔接,且越岭段属不通航流域,需要实施航道整治或新建梯级工程措施,同时,沿线水利枢纽和船闸需要按III级航道通航标准改造。又如,桥梁改造,沿线既有桥梁较多,其中,部分桥梁不满足III级航道通航标准和净空尺度标准,需要拆除、改建。尤其是高铁、铁路和高速公路桥梁改建以及改建期对桥梁的通行影响,均成为运河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
三、主要对策
1.采用“升船机+船闸”、补水等工程技术
建造“升船机+船闸”作为通航渠化枢纽工程,丰水季节船闸和升船机同时运行,枯水季节升船机作为主要通航方式,以此解决水量不足问题。比如,在研究规划线路中,武江坪石镇—临武县段、春陵水通航段的渠化枢纽采用“升船机+船闸”,分水岭则主要采用升船机通航,欧阳海大坝采用船闸来通航,以此应对缺水问题。在无水源或少水源线段,如五盖山分水岭,采用补水措施满足通航需求:一是修建水库补水,可在赤石乡五四村修建水库,坝址以上集雨面积69.8平方公里,年均降雨量1 560.7毫米,年均径流量6 540万立方米;二是引入东湖水补水,东江湖库容81.2亿立方米,年集雨量约36亿立方米,补水量充足。
2.部省联合联动推进湘粤运河建设
加强交通运输部与湖南省、广东省的联动。
(1)规划建设湘粤运河战略意义重大,比较优势明显,但考虑到湘粤运河工程量大、投资大,建设时间长,应积极争取国家层面政策和资金支持。鉴于内河航运资源一旦被利用,再调整的经济代价十分巨大,应积极推动湘粤运河尽快纳入国家相关交通建设规划,以规划形式保护相关航运资源,为区域专项规划和城市规划预留空间和线位提供政策依据。
(2)争取将联通两大水系的湘粤运河作为世纪工程、跨省区的重大标志性工程,从国家层面推动项目前期工作,及早开工建设。可参照长江干线航道建设模式,由国家层面(交通运输部等部委)牵头启动项目,并派出机构协调湖南、广东两省合力建设,增强项目建设同步性和技术标准一致性。
3.建立专门机构统筹推进湘粤运河建设相关工作
(1)设立省级运河机构,可在省发改委设立运河建设办公室,配置专门编制和人员,专门统筹协调湘粤运河建设相关工作。
(2)适时推动湘粤运河建设,目前广东省的北江、浈江,湖南省的湘江、耒水等航道都在陆续推进扩能升级建设。湘江衡阳以下目前实现了千吨级航道,北江也于2020年10月全线贯通千吨级航道,这为推动湘粤运河建设、适时开发提供了基础条件。
4.开展湘粤运河相关重大科技攻关和专题研究
(1)成立运河研究专门机构,支持湖南、广东两省交通运输领域优势高校、科研院所等发挥水运专业、行业资源优势,从省级层面立项湘粤运河相关重大科技攻关和技术咨询服务工作。同时,加强湘粤运河项目研究论证,重点围绕运河选线、水资源利用、环境生态、升船机、过闸、适航船型、山区航道及桥梁净空尺度、干式隧道等开展研究论证。
(2)完善相关规划。比如,湖南省可将既有的“一江一湖四水”水运建设规划扩展为“一江一湖四水两河(湘粤、湘桂运河)”水运建设规划。
(3)鉴于湘粤运河开发工程技术复杂、涉及面广、建设难度大,现阶段研究的基础资料和深度有限,随着工作的逐步深入,需要开展水利梯级开发、运河隧道、省水船闸、适航船型等相关专题研究。
四、结语
广东、湖南两省的专家团队近年开展的湘粤运河建设研究成果表明,联通长江、珠江两大水系的湘粤运河比较优势明显、战略价值巨大,对中西部战略联动实施,中部崛起支撑作用重要;利用先进的通航技术可以克服湘粤边境连接段水资源不足、分水过分水岭通航等难题;建议国家、省级层面组织加快论证、规划、科技攻关,适时建设湘粤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