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科研单位机制构建研究

2022-02-05彭述明钱达志杨通在胡永波范双双

决策咨询 2022年1期
关键词:科研单位军民科技成果

◆周 刚 彭述明 钱达志 杨通在 胡永波 范双双

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是一个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美国是最早提出一体化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概念的国家,是目前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最完备、创新水平最高的国家。但是,由于我国国防科技创新与民用技术创新长期独立运行,我国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发挥带动社会整体技术发展进步效用还不显著,与世界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面对美国及其盟友在全球构筑对华技术封锁的“科技战”逐渐加剧的复杂多变国际形势,要推动我国科研单位在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取得关键突破和实质进展,要推动我国科研单位在国防科研与科技经济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实现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科研单位应在顶层设计方面从国家军事安全、国民健康幸福的维度出发,配套建立健全核心技术自主化与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机制开展科技协同创新。

一、开展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的重要意义

在党和国家战略指引下,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既是兴国之举,也是强军之策,国防科技工业是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发展的重点领域,是实施科技协同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中国科技工业水平、支撑国防军队建设、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科技协同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交汇点,也是我国在原子能、航空航天、深海远洋等领域技术与装备的研制与试验伟大实践中,通过全国多家单位大协作、共同攻克科学难题孕育出“自立自强精神”的历史传承,是新时期有效落实科技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作思路,是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科技资源高效配置相互渗透的润滑剂。

开展军民协同创新工作,对实现各创新主体在开放融合文化环境中能够有效利用国内科技资源,能够开展核心关键技术的持续性投入、全系统设计、一体化实施,获得在装备研制生产与科技产业经济两个层面的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彻底摆脱引进依赖,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二、科研单位开展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现状调查分析

为较为充分掌握目前我国科研相关单位对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工作情况及意见,有针对性开展了走访及问卷调查,调查范围覆盖国有控股企业、部队、高校、政府等12个单位,涵盖领导、管理、科研等岗位人员70人,相关情况分析如下。

(一)开展军民科技协同创新问卷调查数据

从问卷调查的情况看,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有关政策了解程度还不够深入,非常了解的只占17.1%;实施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工作带来的切身感受,感受变化较大的只占21.4%;最能够有效实施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的主体,认为国有企业、高校为主导力量,占比达50%;在促进单位开展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的制度体系构建重要性方面,资源共享与利益分配机制是解决科技协同创新的重要因素,占比达47.1%。

在资源共享方面,调查认为共享大型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资源最为重要(31.9%),其次为共享优秀人才资源(28.2%);人才流动方面,调查认为清晰的人才发展路径最为重要(29.9%),其次为自由的科研学术环境(27.1%);利益分配方面,调查认为分配方式多元化占比41.5%,伴随利益分配的原则,按固定与最终相结合方式获得收益方式占比47.4%;考评激励方面,调查认为科技成果转化考评最为重要(32.3%),其次为项目完成情况考评(23.7%);风险管控方面,调查认为项目研发技术风险管控最为重要(24.2%),其次为市场需求变动风险管控(20.0%)。

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过程中更有利于科技成果快速产出的方式分别为技术协作(29.6%)、信息共享(21.6%)、人才培养(20.7%),予以经济价值指标体现的重要指标为单位产值(科研经费)(37.8%)、劳动生产率(24.4%)、人均收入水平(21.2%),深度推进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的重要模式为组建联合实验室(23.2%)、组建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1.4%)、组建创新团队(19.5%)。

(二)结合调查情况对开展军民科技协同创新问题及成因分析

通过此次调查,正面了解到科研单位人员对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的变化与感受,如“国防军工的壁垒正在一点点打开,虽然这个过程还比较缓慢;工作层面合作的机会和合作伙伴都在增大增多;高技术应用场景不断增多(航空航天、北斗技术、载人潜水器);重大项目建设快等”,但也面临“国家虽有政策发布,但基层无可简单方便的实施细则”等困境与问题,究其问题及成因主要如下:

科研人员科技协同创新意识有待提高。部分人员对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紧迫性不强,认为现在能够从国外购置产品或设备都可以通过市场销售渠道资源解决,并未立足于单位核心发展的路径所需资源受阻会带来的后果考虑,并未有效分析国内可以配套的科技资源开展协同创新攻关工作可以减少研发周期的协同考虑。由于部分科研单位对地方政府经济发展贡献较小及缺乏深度接触,在思维上很少考虑利用地方政府资源开展军民科技协同创新。

科研单位科技协同创新工作资源共享不足。目前我国各省市都先后建立了设施设备共享管理制度及平台,但由于各个单位实际管理原因,能够公开共享设备设施资源、科技数据及成果资源的共享边界不清、共享深度不够,特别是军工单位出于本质安全考虑的保密管理方式,外界很难共享其科学数据及成果等资源。

开展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工作人才流动性不高。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过程中,特别是科技成果的市场化应用,由于未建立科技人员派出“目标明确、责任清晰、权益充分”的管理制度,人才外向性流动开展军民结合科技协同创新还存在一定问题。同时,我国大部分科研单位均面临人员数量不增加与主责主业要发展的矛盾,在进行交叉研究工作中单位内部人才快速流动管理体系还未健全,外单位人才在协同创新活动中受到保密等管理制度限制,呈现个别项目研发周期变长。

开展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对单位人员激励顾此失彼。开展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工作,科技人员参与度、领导人员重视度呈现管理与执行两个重要层级的“双不高”情形,主要原因在于科技成果奖励不能覆盖“法人”的各级人员统一标准。同时,部分单位由于受制主责主业的考核压力,对协同创新性活动不予以绩效核定,导致科研人员参与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积极性受挫。

开展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工作运行资源供给及风险管控不足。在构建军民结合、产学研一体的科技创新平台方面,联合国内各高校、企业等单位组建了实验室、创新搭建了研发平台,但缺乏政府资源、产业化资金的持续介入,且提升国家战略科技自主可控能力需求与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两种价值观,各方很难寻觅有效的切入点。同时由于科研单在市场、资金、政策等风险管控的薄弱,存在国有资产管理失控、发展偏离主线等风险性问题,协同创新活动难以持续。

三、科研单位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机制构建初探

坚持科技协同创新应本着顶层设计、分级对接、统筹结合的思路,建立制度化、常态化、协调与协作等工作机制,着力掌握核心关键技术、解决“卡脖子”技术,为国家安全、军队建设、经济建设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幸福需求提供支撑。

(一)探索制度体系创新助力科技协同创新机制构建

强化军民科技协同创意识提升工作。探索从业务工作流程建立与党建活动开展相结合,有针对性开展科技创新方面政策学习与研讨,摒弃在核心领域技术与装备方面存在的拿来主义思想,驱动科技协同创新思想形成,同时配套信息化建立起科技协同创新与业务工作流程的科研管理协同创新体系,以增强科技协同创新意识形态的执行效力。

完善资源共享服务、人才流动管理制度。设备设施资源共享应进一步加强信息采集、精细化管理、安全性管理,技术知识成果资源共享应进一步完善涉密科技文档的解密管理工作,通过信息资源数据交汇管理制度建立,实现科技创新活动大数据资源的共享,加快科技协同创新性成果及早应用。同时,结合科研单位发展推动所需要人才资源,建立完善“外向型任务人才流动”与“内向型任务人才流动”双重管理制度,实现人才的内外双向柔性流动机制。探索建立重大科研创新性活动“揭榜挂帅”式的先提拔、后确认的人才发展创新路径,给予相应行政激励,解决科研人员外向流动的后顾之忧问题。

全面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激励体系建设。完善科研人员成果权益分享机制,对科研单位成果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正职领导,探索科技成果分配试点。充分考虑科技协同创新的持续性问题,找准科研单位在我国战略体系定位,以及长期股权对科研单位可能会带来的系统性风险,积极探索“事企管理严格分离、科技创新协同相互融合”的管理方式,探索建立成果输出与及时获益原则下科技创新群体稳态发展管理体系。

完善军民科技协同创新运营方式。坚持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发展原则,在立足单位核心技术之路基础上,探索政府资源配置、跨领域优势单位联合,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平台构建模式,瞄准战略科技发展、协同领域类科研技术合作、人才培养合作。探索建立科技协同创新综合服务管理体系,通过科学数据交汇与涉秘信息查询备案等管理手段,提升协同创新软实力的服务能力;探索以政府服务配套与科研单位内部管理相融合的科技协同创新服务平台,给予科研单位科技协同创新活动的行政风险进行防控服务。

(二)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机制构建

科研单位在开展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方面,须从技术、制度、机制等多维度思考科技协同创新发展路径的构建,以面向国家战略科技发展服务为导向、自身发展需求为动力进行布局,着力开展立足国家军事安全、国民健康幸福,建立完善核心技术自主化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机制、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军民协同创新机制,驱动科研单位军民科技协同创新。

1.立足国家军事安全,建立完善核心技术自主化机制,驱动科研单位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核心技术尤其是国防科技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科技的广度和厚度,决定着创新发展的高度和厚度”。没有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必然成为我们发展“卡脖子”难题。要突破这一难题,首先要清醒认识技术层面存在的差距,深入开展对单位涉及科研任务的设备、器材、技术等进行全系统摸排,凝练出存在尚从国内无法替代的明细,然后进行轻重缓急分类、分层进行逐一识别,通过单位内部资源自主攻关、国家部委资源支持攻关,以及协同国内优势单位协同攻关等方式,确保各科研单位核心任务中的关键技术自主可控。

同时,要深入走访调研与本单位核心技术能力相关单位,积极推广优势技术,深入探索本单位优势技术在其他战略领域中的应用,通过单位间协作开发等方式,解决好国内其他兄弟单位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其次,要聚焦国家战略科技的基础性、前沿性、颠覆性的科学技术问题,做好单位发展规划与配套能力布局,深化开放合作,共同组建代表国家科技发展方向的联合体(如国家实验室),建立起完善运营管理机制驱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工作的滚动运行。

2.立足国民健康幸福,建立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驱动科研单位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把更多科技成果应用在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充分涌流的创新力量必能助推中国号巨轮驶向光辉未来”。从全球各先进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国防科技溢出效应带来社会经济价值提升了国民健康幸福,作为科研单位首先应充分发挥在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上的“点火作用”,针对目前在公共安全、健康等领域存在的痛点,聚集优势人才与资源,将人民群众面临困难的成果研发置于首位,将符合该领域发展的能力与资源输入到产业应用中去,与国内优势单位一起共同合作、共同研发。

同时,应充分发挥在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上的“驱动作用”,聚焦产业发展聚集效应与规模效应,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主要核心应用方向的确立,依靠单位与之俱来的影响力,积极引入与之相关的企业、高校等资源开展产业聚集配套建设,驱动与之相关的配套技术创新研发。其次,应充分发挥在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上的“润滑作用”,在优化完善配套管理制度基础上,应充分辨识实际运行面临的问题,通过多渠道方式将有关意见及建议呈报国家相关部门,为国家政策法规优化提供政策建议,引导政策资源倾斜带动科技成果转化重点领域发展。

四、结语

开展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是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工作,科研单位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支撑,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机制构建要从驱动科研单位承载的国家军事安全、国民健康幸福责任的内身动力,建立完善核心技术自主化、科技成果转化与政府服务相结合、多学科交叉融合等科技协同创新管理与平台建设,将有利于提升科研单位开展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活动对引领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科研单位军民科技成果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嘉吉(Cargill)进军RAS饲料研发,与美国知名科研单位达成合作
科研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军民融合 新引擎
以太行之力 促军民共赢
让军民融合之花绚丽绽放
科研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探析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