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渝双城文旅产业一体化融合发展研究

2022-02-05李后卿

决策咨询 2022年1期
关键词:双城成渝两地

◆李后卿

2020年1月3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2020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2021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指出,“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合力打造区域协作的高水平样板,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成渝地区文旅资源丰富,既有相似性又各有特色,各自在区域内壮大成长,在国家双城经济圈大背景下,如何实现一体化融合发展,是必须要面对回答的现实问题。

一、成渝双城文化旅游产业合作现状

成渝原本一家,山水相依,同气连声,文化同脉同源,1997年行政区划调整后,虽然川渝分治,各自谋划发展,但双方交流合作依然频繁,经济社会文化仍然存在紧密联系。

(一)宏观政策层面

早在2009年,川渝两地开启更深层次的合作,以“好耍”为纽带联结四川和重庆,“四川好玩、重庆好耍”打出对外吸引游客的双子牌组合拳。2016年,川渝两地达成共识,在旅游等多产业加强合作,一齐发力,采取多种措施为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协作并进,签署了《成渝地区文化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12343”合作协议》《建立成渝地区公共图书馆联盟的框架协议》《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广播电视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等。目前,成都与重庆之间正在构建区域性旅游战略合作联盟,意在利用两地互联网线上和线下旅游的资源,结合两地的资源特色,在传统旅游路线基础上,积极开拓新旅游路线,根据市场和游客需求,进行新旅游产品研发,将两地的优势特色旅游资源整合,以形成旅游经济共享的全新局面。

(二)微观操作层面

巴蜀文化是川渝合作联结的纽带。川渝两地合作交流进一步深化,互动越来越多,举办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自由行”“巴山蜀水文创联展”“成渝双城记·非遗云聚会”系列活动。2020年6月22日召开的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推进工作会议,议定了第六届中国诗歌节、推动编制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打造成为世界知名文化旅游品牌等事项。重庆市成立了以巴蜀文化为核心的旅游走廊建设专项工作组,并且设立联合办公室,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重庆的大足区、南川区和武隆区联合成都市、乐山市、阿坝州六城共同发起组建“巴蜀地区世界遗产联盟”,共享六城在区域品牌创建、世界遗产保护、精品旅游路线发布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和市场开发,共同谱写双城共赢合作新篇章。

二 成渝双城文旅产业一体化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行政壁垒难以逾越

1997年重庆成为直辖市,这对于川渝两地来说是质的改变,两地由一棵大树的分枝,变成了同一大区域内的竞争对手,各自在自己的行政区划内独立实施发展规划,合作与共同发展由于行政壁垒而增加困难。四川以成都为发展核心,重庆则由主城区带动,文化旅游业被行政区域割裂,这样川渝间就出现了巨大的发展塌陷区域、断裂带,一体化、融合发展严重滞后于现实需要。

(二)协同性不够导致的同质化

一是跨区域协同性不够。跨区域间的协调始终是横亘在川渝两地的巨大鸿沟,行政区划严重阻碍了市场经济基础作用的发挥,各方无法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协同规划、齐头并进,合作共赢的支撑体系脆弱而艰难。单纯从文化旅游业来看,促进文化旅游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等没有及时配套,统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管理体系亟需建立健全,涉及两地的旅游发展没有形成步调一致、无缝衔接的措施,在迫切的人才流动、信息互通上也存在巨大盲区。

二是开发及营销同质化。成渝地区原本地缘相近,文化相亲,在旅游资源禀赋、营销手段、旅游产品的开发、市场的开拓等方面区分度弱,同质化程度高,相似性导致识别性模糊和市场吸引力降低。成渝各自属于本区域内的龙头老大,两地间无论官方及民间层面,仍然以各自城市为核心节点和首位考虑出发点,以自身利益为标准,视对方为自己的潜在“对手”。在文旅方面主要表现为:在旅游资源开发上,大量重复开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区域内的旅游产品,但创意撞车,产品雷同;在旅游线路设计上,以本地景点为主,闭环路线方案设计中欠缺从对方旅游特色出发的统筹考虑。

(三)非核心节点城市文化旅游开发不足

成渝地区旅游资源类型丰富、数量多,高级别、高水准景区的密度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整体来看成渝地区属于国内旅游较为发达的地区。突出问题表现在旅游资源的核心点位集中于成都、重庆及其周边地区,其他区域旅游资源较弱。众所周知,四川省旅游资源集中于成都以西的川西地区,盆地内旅游资源相对欠缺,重庆市旅游资源除市区外,亦集中于主城及东北部、东部区县,而成渝两城之间广大地区为传统旅游塌陷地区,旅游资源乏善可陈,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础较为薄弱,基础设施建设不充分,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还不够完善,有待进一步开发。

(四)旅游管理服务高层次人才短缺

整体来看,成渝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还面临人才资源总量不足,旅游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偏低、稳定性较差、流失率较大等问题,亟需培养或者引进对口外语人才和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文化旅游产业队伍的质和量均需要进一步提升。

三、发展模式及路径探讨

(一)文化与旅游的内在一致性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自古以来文化与旅游天然一体,只是古人尚未发明旅游这一专有词语来叙事。如今交通发达,行万里路已经是数小时之内就可以实现的事情,吸引游客的资源,既有沿途的自然风光,又有目的地的人文风韵。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风韵,内核永远都是蕴含其中的文化本质。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所在,旅游的深层次驱动力就是文化之魂。国家在顶层设计中于2018年将文化部和旅游局进行了整合,这标志着现代意义的旅游再次完美地与文化深度联结。文化旅游的结合是产业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国民文化自信心,提升国家形象的重要举措。

文化旅游的融合也是现代文化、旅游产业的升级,二者的深度融汇、系统发展、互相联结,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文化旅游的融合还有相当大的缝隙,契合度低,存在着两张皮的情况,“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有待深入。文化与旅游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也是引力与驱动的关系,讲究软融合。新时代下,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各种平台媒体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多样手段,但是根本还是要挖掘文化旅游同质共性点,异质关联点,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

(二)成渝双城文旅一体化需处理好两种关系

中央明确提出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标志着两地合作进入快车道。各方积极行动,2020年3月17日,第一次四川重庆党政联席会议顺利召开,全方位部署工作,开启建设经济圈“一中心两高地”新征程。双城文旅一体化发展,关键点是打破既有的行政壁垒,包括就业、创业以及直接关系民生的医保、公积金等,连接点是最大程度吸引国内外游客,共同把文化旅游产业做优做强做大。在文旅一体化的强力推动下,两地同质景区大联合,可谓“宽窄巷子洪崖洞,新区天府和两江,官宣双区齐联动,唱响成渝新篇章”,呈现出市场相互支撑的良好局面。

1.把握文旅融合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原则。充分利用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可能性,寻找最大的公约数,实现最大程度的融合。二是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原则。这是充分发挥文化旅游各自的功能,为对方提供发展动力,文化与旅游互相融合又联动,既合二为一又相互赋能,各自独特性得以充分发挥。三是坚持“市场导向、项目带动”原则。兼顾好市场与项目这两大核心经济因素,市场有需求,项目有保障,市场和项目共存共荣。项目要满足市场需要,市场给项目提供方向。四是坚持“统筹协调、互补共赢”原则。文化旅游的融合要统筹发展,互补联动,各自发挥自身最大优势,形成综合实力,产生综合效益。五是坚持“特色创新、质量发展”原则。高水准、高质量是文旅发展的必然要求。

2.明确文旅融合重点方向。文旅融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更好地推进文旅融合,必须明确主要任务,突出工作重点。一是文化保护的基础上实现文化与旅游发展有机结合。文化丰富旅游内涵,旅游拓展文化传播,二者有机结合,协同发展。旅游大发展必须是在尊重文化、保护文化的前提下,二者的融合才是1+1大于2。二是文化旅游产业和文化旅游事业有机结合。文化的传承性、旅游的市场性,要在融合中实现平衡协调,保证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三是继承优秀文化传统与创新发展有机结合。传统的保护意味着文化根脉的传承,创新的基础是保护文化原汁原味,不能随意杜撰、哗众取宠、博人眼球。四是抽象文化传承传播利用与具体文化创意产品有机结合。文化的抽象性决定了其传播和利用需要具体产品来表现,研发原创的文化产品是将抽象文化具象化的重要途径。五是本土文化与异地文化有机结合。文化在传承基础上借鉴,不同地域间文化的同与异,彰显了不同地域旅游资源的独特风姿,本土文化与异地文化实现有机结合,促进文化交流,实现文化旅游的多元融汇。

(三)成渝双城文旅一体化模式与路径探讨

1.发展模式。通常情况下,一体化是将两个或者多个区域内文化旅游相融合,以实现更大综合效益的发展模式,发挥能量聚集效应。成渝双城通过建立健全协同发展机制,出台各项有力的鼓励支撑政策、规划、指导建议,从顶层设计层面增强一体化进程,发挥政府的行政保障作用,推动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成渝双城经济圈文旅一体化的整体思路是构建以成都、重庆为双中心,以成渝交通通道为主轴线,以周边城市为重要组成成员,以发展协同为核心理念,以自然生态、历史遗迹、民俗文化、都市观光、乡村休闲为核心内容的一体化融合发展模式,构建具有重要国际国内影响力和吸引力的“大成渝旅游圈”。

成都与重庆,这两座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超大城市协同并进,积极实现双城经济圈的“圈”效应。成渝双城文旅产业的一体化融合具备多重先天优势,首先是双城各自的综合实力旗鼓相当,发展同步性极强,这样就为文旅产业一体化融合奠定了基础。其次双城可谓兄弟手足相连,地域界限不存在强烈的割裂性,文化同质程度高,城市间的交通通达性好,游客流动性极强,巴蜀文化作为双城的文化纽带,紧密联结了双城的文旅产业。此外,两个极核同时辐射资源,形成了两个特大型文化旅游辐射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具备值得期待的远景,必将成为地域合作的又一个典型案例。

不同地域间文化旅游产业想要实现一体化融合,一般需要经历两个阶段。最初期,要有足够的行政保障。同地域属于不同行政区划,因而就有不同的行政环境,这就需要政府间的协作,政策层面的互相协调,对于产生的经济利益、社会影响等予以客观合理评估和分配,拿出最大的合作诚意。不同地域间的运作方式、优秀人才培养、发展规划等都需得到行政支持。下一步紧接着就是深化旅游企业与其他旅游组织的一体化进程,充分发挥旅游企业主体性,实现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作共赢,包括企业发展各种市场资源、人才、品牌等[1]。

2.发展路径。成渝双城经济圈文旅一体化实施层面上,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强化市场平衡机制是关键,整体布局、整体规划、水乳交融、资源共享是具体路径。要强化问题意识,以问题为导向,拓宽对外合作,积极学习先进经验。坚持以环境为保障,积极开拓市场,引进资源,全方面、多层次参与竞合,做好以下五个协同:

第一,政府管理与服务协同一体化。川渝两地要摒弃狭隘的地方观念,逐步推动实现两地政府文化管理与服务协同一体化。第一,建立川渝旅游发展联盟。由省级政府出面,建立成渝双城文旅合作发展联席会议机制,探索建立川渝旅游发展联盟。联席会议定期召开,并常设工作专班机构,聚集双方省级及市(区)各级单位协同推进,建立完善规划统筹机制,共同研究制定区域旅游发展战略,形成两地党政统筹、齐抓共管的文旅长效合作发展工作新格局。第二,加强旅游部门与企业间沟通协调。为旅游产业发展培养优秀人才、协调内部矛盾等。

第二,文旅资源开发利用协同一体化。高水准的旅游资源多数呈聚合状态,而更多的旅游资源则分散性占多数,如何利用这些分散旅游资源就成为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要充分推动分散的文化旅游资源变成聚合体,则线—团—片是其能够发挥最大作用的基本聚合形式。对于成渝两地来说,巴蜀文化是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灵魂,资源整合势在必行。一是要加强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二是要注重文化旅游资源错位开发。实现两地文化旅游资源扬长避短,形成错位发展的旅游开发格局。三是要构建系统的旅游产品体系。要在上述资源整合与错位开发的基础上,从结构、布局、市场多角度切入,进一步完善提升旅游产品体系的系统性。

第三,文旅产品营销与推广协同一体化。由于川渝地区地缘相近,人文相亲,旅游资源同质性较强,难以区别出各自鲜明特征,不可避免地存在目标市场交叉。两地要加快构建跨区域文化旅游大市场,共同开发包装旅游线路,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一是要构建区域一体化旅游营销系统。要积极引导川渝两地协会、民间组织、企业等共同研究制定区域整体旅游市场开发策略,通过创建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在线路设计和推广等形式进行市场联合开发共享、营销上实施整合促销推广,形成发展合力,力促“互为旅游目的地、互为旅游市场”的基本利益格局形成。二是要统一区域文化旅游形象。打造成渝文化旅游的形象代言品牌。三是抓好旅游市场监督管理和服务质量改进,让游客有宾至如归的体验。

第四,交通设施建设与提升协同一体化。川渝地区地处我国西南,区域可进入性落后于东部地区,要大力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尤其是川渝之间的互联互通,补齐跨区域交通路网短板。一是航空方面,发挥好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作用,加快重庆第二机场论证,支持西昌、绵阳、宜宾、泸州、南充、达州、广元、九寨黄龙、万州、黔江等地机场改建提升。二是铁路方面,在既有成渝高铁提速运行的基础上,加快成渝中线高铁推进。三是高速方面,继续推进成资渝高速建设,尽快启动老成渝高速改建拓宽工程。四是公路方面,继续加密区域间路网,提高路网质量,具备条件的5A级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实现二级及以上公路全覆盖。

第五,考核激励与扶持政策协同一体化。一是要完善考核机制。把涉及成渝双城合作的文化和旅游发展项目,纳入考核体系。对于两地间跨区域投资发展的文旅企业,享受本地企业同等支持待遇。三是要保障用地支持政策。及时安排用地计划需要,尤其是成渝双城中间腹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的各地市,要从省级层面平衡用地指标,加大用地倾斜和支持力度。

巴蜀一家亲,成渝一盘棋,文化旅游的建设是成渝双城文化旅游产业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具体表现。成渝山水相依,巴蜀文化同脉相通,在国家大力推动下,成渝植根于国内,同时面向世界,全面打造国内超级旅游双子城,以塑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为远景发展目标,共同谱写新时代的双城交响曲,共同开启协作共赢的新篇章,共同为我国经济第四级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双城成渝两地
“双城剧汇”共促戏剧发展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曲韵巴蜀话发展 艺荟双城谱新篇
川渝杂技同献艺 两地联袂创品牌
《富春山居图》为什么会分隔两地?等
2020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事记
养虾人都惊呆了!4月之前投了这个苗,萧绍两地超九成用户成功卖虾
融岚两地的红色记忆
中国双城发展模式
成渝双城到同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