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2-02-05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社会主义论坛 2022年1期
关键词:物质文明中国式共同富裕

文 陈 琦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 开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指出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成果,是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正确道路。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于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建设的现代化必须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同时强调,“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总人口达到14.1亿,比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我国现代化的实现将改变世界现代化的格局,成为世界现代化历史上的伟大创举。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时间内,我国通过九年义务教育等各项举措不断提高人口素质,通过完善医疗保障体系不断改善居民健康状况,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大国转变,巨大的人口红利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工业化加速推进,我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人口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为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和城镇化率的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人口素质持续提高,劳动力素质逐渐代替劳动力总量成为第二次人口红利的来源,人力资源优势提高了我国的创新能力,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另一方面,我国现代化的成果必须由全体人民共享,巨大的人口规模也体现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复杂性艰巨性。在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历史任务,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奇迹,实现了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的目标,为持续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变的价值追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奋斗的伟大目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土地革命为广大贫农分得了赖以生存的土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对民族资本的和平赎买政策,既顺利完成了三大改造,又提高了广大工人的生活水平。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同时,从未动摇对共同富裕的追求,并将之确立为改革开放必须遵循的两条根本原则之一,切实践行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始终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教育事业、医疗卫生和健康事业、扶贫工作、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把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表明,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努力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必须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改革开放以后,党领导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我国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一过程中,党中央始终强调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始终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必须明确的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统一的辩证关系,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是精神文明发展的基础,精神文明则为物质文明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指引。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必然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全面增强、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断改善的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趋势,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着力解决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弱化问题,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更加注重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特别强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与此同时,党中央凸显文化自信的重大意义,在文化事业发展中推动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显著提高了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第四,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始终坚持人与自然之间的有机联系,强调自然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物质条件,人的生产生活始终不能离开自然。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明显短板,党中央日益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提升居民生态保护意识,推进环保设施建设,力求将传统粗放式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发展方式。在历史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道路伴随着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攫取,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被大量开采使用,成为旧工业文明时代的显著标志,这必然造成对自然环境难以逆转的伤害。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过西方几百年工业化历程,更应该警惕和避免西方先污染后治理、人与自然相割裂的模式。

我们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始终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扎根中国大地的“两山论”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不能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下,我国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我国在不断推进自身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也积极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积极推动《巴黎协定》生效实施,郑重承诺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第五,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新中国成立之后,党中央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大力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发展同其他国家的友好交往和互利合作。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与世界关系更为密切,坚持和平发展的外交原则,明确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中国的外交政策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合作。与西方国家通过战争和掠夺实现现代化的道路完全不同,中国始终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各国联系日趋紧密,人类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创造性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倡议。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威胁,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前所未有的外部风险挑战,我们党始终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始终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猜你喜欢

物质文明中国式共同富裕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论析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中国式民主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中国式教育的“逆袭”
以文化人:“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价值目标
中国式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