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沉浸式体验在大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2022-02-05张艳花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2年25期
关键词:辅导教师集体群体

◎张艳花

从管理效果来看,沉浸式体验主要运用管理学、心理学与教育学领域的相关理论,让参与者通过参加活动、集体协作、模拟历程等活动,沉浸于真实的环境中,得到心理的感悟、震撼与启迪,达到教育、规范自我、自我提升的最终效果,故此,沉浸式体验对个人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管理角度而言,沉浸式体验也可以发挥出理想中的管理效果,这种管理模式运用于大学生群体管理工作中,可以充分考虑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特征,结合他们的成长与行为规律,利用自愿、引导、号召等非强迫策略组织他们参与到各项集体活动中,通过潜移默化的策略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奋发图强等观念深入到他们的内心深处,形成持久的自我约束力与内在驱动力,外化成为一种自觉行为理念,实现热爱学习、健康成长、顺利成才的教学目的。故此,我国高校在大学生管理工作就可以积极尝试使用沉浸式体验管理模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引领管理效果。

一、沉浸式体验的重要特征

1.内部驱动性。相之于传统的命令、组织式活动方式,沉浸式体验主要强调身体力行与自我体验,不需要得到相关指令,也不用通过制度硬性约束机制,组织者通过引导、号召途径,鼓励参与者通过亲身体验,在参与其间、亲身活动中得到难得的体验,在集体活动中通过协作、帮助、互助等途径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将一些规则、纪律、要求内化在心灵深处,形成一种持久的内部驱动与约束力量,激发出参与者的责任感、使命感,在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迸发出持久的奋斗动力,激发个人潜力,斗志昂扬,敢于进取、勇于创新,为集体目标与个人目标的顺利实现而奋斗。

2.感应共鸣性。沉浸式体验强调的是参与式体验,参与者在集体活动中进行公开、坦诚、平等、互信的沟通与交流,全体参与者在沟通协商中达到对一些条文、条款、规则与机制的自觉认同与自觉遵守,在行动中进行感应互动,在交流中产生心灵共鸣,最终形成共同遵守的集体共识。这种集体共识就可以形成共同价值观,对后续加入的成员就可以发挥出熏陶、示范与感应效果,达到持续提升的效果。

3.持久内化性。沉浸式体验不单单强调集体共识、集体价值观的构建,更为重要的是重在强化全体成员对于这种共识与价值观的理解,形成自觉遵守、自我约束的内在动力,把一些规则、机制、规范内化成为自我行动指南,形成强烈的持久自我约束效果,力争长期遵守,一旦违背就会在心灵深处产生纠正感应,这种内化动力会成为每位成员的终身行动指南。

4.自我适应性。沉浸式体验重在引导全体参与者、各位成员能养成主动适应变化的环境、多样的挑战的能力,组织者在开展集体活动时,通过多样化手段、灵活工作方法、多元化项目内容,不断增加集体活动的挑战性,鼓励成员积极应对、主动求变,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环境与情节来转变应对策略,提升抗压能力与承受能力,能够进行自我调整,主动适应突如其来的挑战,进而形成持久的自我适应能力,在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就不会束手无策,而是主动面对,实时转变应对策略,成为现实中的弄潮儿。

二、沉浸式体验对大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1.有助于提升学习主动性。对于步入大学校门的00 后大学生群体来说,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与学习心理,与90 后大学生稍有差异,他们自幼在家长与教师的严格管理中成长,但业余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受到电子产品的感染,一旦开始了以自我学习为主导的大学学习阶段,如果引导不及时的话,电子游戏就会占据他们的业余生活,久而久之就会沉迷于游戏而很难自拔,这就需要加强引导,但是他们的逆反情绪也较强,故此,针对00 后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状况,高校教师、班主任、辅导员与党团指导教师就可以充分沉浸式体验管理,避免强迫、强制,通过组织集体活动、建立学习社团、参与社会实践等途径,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感受到团队气氛,培养主动学习、自我学习意识,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从而形成一种自我约束力量,伴随着他们健康、愉快地度过大学生活。

2.有助于培养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中,学校与教师重在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很难积极主动参与,难以得到参与性体验,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就不高,直接影响了学习积极性,故此,这种关注性教学管理模式必须转变为沉浸式体验模式,教师引导学生身临其境的融入到学习与集体活动中,在参与中提升学习积极性,在活动中体验学习乐趣,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提升学习效果,这种爱好与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受益终身。

3.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应用技能作为未来宝贵的人力资源、社会产品的生产者与创造者,大学生群体最终还应走向社会,步入工作岗位,为社会做贡献,这就需要他们具备相应的应用能力,胜任工作岗位的挑战,尽快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员的转变,在工作岗位上体现自身价值,回报学校的培养。故此,高校就应充分利用四年的在校学习时间,除了强化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外,还应提供相应环境、场合、空间与平台,让学生进行沉浸式体验,得到技能与实际能力的锻炼机会,让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得以顺利结合,为毕业后顺利步入工作岗位做好充足准备。

三、沉浸式体验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实施原则

1.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原则。真正做到以大学生为本是沉浸式体验的首要原则,也是一种深受00 后大学生群体欢迎的管理理念,00 后大学生群体渴望尊重,希望能够得到展现自我能力的机会与平台,故此,班主任、团学辅导教师在制定管理计划、明确活动主题时,就应本着“尊重学生、以他为主”的指导原则,结合他们的心理特征与成长规律,在沟通、交流、联络、反馈中收集到他们的真实想法,根据他们的真实需求,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集体项目、主题活动等,让他们在参与中得到亲身体验,产生心灵感悟,达到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

2.因势利导原则。在参与式的集体活动中,教师只发挥出组织与引导角色,不过多参与,在说清楚要领、目的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自行制定活动规则,因势利导,遵循他们自我运行、自我管理、自我纠正的运行规律,靠他们通过集体协商、合作,来组织出高质量的体验式、参与式集体活动,让他们在组织与参与过程中,把各项要求、道德规范、管理机制等条文性内容细化为可以行动的具体指南,自觉养成诚实、诚信、遵守规则的良好品德,通过沉浸式体验将这种道德品质物化为自觉行动的内在约束力,提升自觉行动意识,并成为终身行动指南。

3.自我管理原则。自我管理符合00 后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特征,他们在内心深处都渴望自行设计组织活动,进行自我管理训练,这项原则也深受他们的欢迎。班主任、团学组织指导教师就可以充分信任新一代大学生群体,给予他们充足的操作空间,发挥出他们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引导他们开展多元化、多角度、全方位的自我管理,提升他们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行动能力,达到自我激励、互相监督、自主控制与自我约束的效果,为了巩固自我管理能力,教师还可以鼓励他们开展自主检查、自行总结与自我评价活动,发挥问题及时解决,活动中展现出来的良好经验及时推广,在沉浸式体验中不断提升综合素质。这种自我管理的体验,就可以充分展现出他们的工作潜能,展现出独特的自身价值,在实践中得以多元化锻炼,提升自我调节与自我控制能力,在沉浸式体验培养自觉约束与自我管理意识。

4.校园文化熏陶原则。作为教学与管理的无形之南,校园文化是组织沉浸式体验活动、实施沉浸式体验管理的有力武器,这种无形的文化,表面上看不见、摸不着,实际上展现在校园的角角落落,这种无形的指南可以影响、改变每一位大学生。相关指导教师就可以结合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出以校园文化为主题的多样化活动,将高校教学管理特色、教学风格、专业特长融入到这些沉浸式活动中,物化为让大学生群体能自觉执行的内在行动力,发挥出校园文化熏陶、教育与引导功能,让他们在充分人文、时代与弘扬正能量的精神环境中健康成长,顺利成为社会栋梁之材。

5.角色互换原则。对于教师来说,沉浸式体验管理重在以身作则、以身示范,通过身体力行、站在学生的角度来体验出他们真实的想法与需求,从而提升管理项目的针对性。作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工作管理者来说,除了与时俱进,更新管理理念、改进工作方法外,还应关注大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重在关注他们的心里变动情况与成长走向,通过自己的示范作用,用自己的高尚品行、精益求精的精神、一丝不苟的作风来感动学生、带动学生,还可以让学生代表站在讲台上、充当组织者,来代替教师职能,实现角色互换,这种开放式的双向角色转换,就有助于加深双方的沟通频率,也增加对对方角色的理解与认知,比单纯的督促、批评更有效果,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体验效果。这种角色互换管理模式,教师可以再次回到学生时代,学生则可以充当教师角色,放开手脚,充分展现个人才华,在管理活动的体验到管理责任的重大,增加对教师的理解,从而养成自觉遵守各项制度与纪律的良好习惯。

四、沉浸式体验在大学生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方式

1.项目活动法。组织大学生群体参加多样化集体活动、扮演出不同的活动角色,是高校大学生管理中使用沉浸式体验模式的常用活动方式,这种方式的最大优点就是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力争在活动中班演出不同角色,得到多种角色体验。在这些活动中,大学生可以模拟各个项目环节的不同角色,比如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面试官与求职者之间等,得到综合、全面锻炼,不断提升自我综合能力。同时,在这些多重角色的扮演体验过程中,大学生群体也可以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然后进行针对性训练,达到不断改进、持续提升的效果。在活动开展的同时,教师也可以在旁边观察各位参与者的表现情况,记录下来他们的行为、举止、言行,事后进行重点分析,发现特长的及时鼓励,对于在一些问题的学生,教师就可以委婉的指出需要改进的环节,帮助他们量身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改进计划,然后进行重点训练,力争帮助他们早点改进不足之处。发现缺点、改进不足是参与沉浸式体验活动的一项重要收获,否则就很难体察到个人的不足之处,利用大学四年的宝贵时间进行重点训练、改进,最终成为全面发展、自我约束能力极强的高素质人才。

2.项目游戏法。沉浸式体验重在为学生创造出可供亲身体验的平台或空间,辅导教师就可以挖掘出一些热点内容,或者是根据一些经典话题,组织出体验活动项目,或者是设计出体验游戏,让大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达到受教育的目的。在项目活动中,辅导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参与,在参与中观察、思考,并把自己的参与感受积极表达出来,进行交流、讨论,然后形成正式的观点,展现出对这一项目活动的集体感受,总结体验效果。这种体验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难得的经历,锻炼了分析与思考能力,有助于综合素质的提升。为了增强项目活动的娱乐性、提升参与积极性,辅导教师还可以设计出游戏项目,为大学生群体创造出一个轻松、愉悦的娱乐交流活动空间,当然,项目游戏主题的设定,重在教育与引导,决不能随意选择主题,辅导教师还应设置相应的问题,在他们参与、互动结束后,辅导教师就组织他们结合这些问题,来进行讨论、发言,通过讨论分享各自的感受,加强对一些重点环节、重点内容的认知与理解,从而增强学习主动性。除了校内游戏外,辅导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校外资源,组织校外实践项目,比如到校企合作基地、知名企业研发场所、各种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参观体验,达到受教育的目的。

3.分组讨论法。针对00 后大学生群体热衷于追求个性、渴望展现自我的心理特征,辅导教师就可以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根据他们心理、爱好、个性等具体特征,组织一些兴趣体验小组,让各小组自由设定主题,组织体验参与活动,在活动结束后,各个小组派出代表来进行交流发言,谈谈体验心得,在交流中达到互动效果。他们在组织分组体验时,辅导教师就可以在旁边认真观察,记录下来这些活动中呈现的亮点环节,对于存在的问题,教师先记录下来,最后,在进行活动总结时,辅导教师先对一些活动亮点进行表扬,然后,再让他们进行反思,看看哪些环节还能做的更完美;等他们表达完看法时,辅导教师在把自己记录的不足之处和盘托出,他们能意识到的就一体而过,重点分析他们没能意识到的环节,这种体验活动就可以帮助他们集中精力来分析问题、找出不足,挖掘出问题根源之所在,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通过分组体验进行自我审视、自我剖析活动,提升观察与分析能力,达到共同提升的目的。

4.情景项目活动法。情境式管理是指在管理学生中通过多环节、多手段来创设一种情境交融的氛围,一种有形与无形组成的“管理情意场”,使学生“触景生情”,领会管理者所表达的理念,从而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接受管理。情境式管理以创设情境为核心,将学生生活中的问题,与学生真实生活情境相结合,使学生产生对生活的意义感。在创设情境过程中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合作解题,管理者应做好导演角色,使学生由创设情境中的剧情的观众转化为身在其中的演员,共同完成创设情境的任务。管理者布置完项目任务后,主要担任辅导性角色,大部分时间由学生自主规划,最后有立体性成果评价项目的得失,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因此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增加,管理效果显著。项目式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在于转变了学生的角色定位。学生由被动管理转变为主动参与,由个体独立管理转变为团队互动管理。此外,由于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瓶颈,而这些瓶颈往往是项目所要传授知识的硬核所在,因此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关注程度更高、吸收更深刻。这种管理方式可以与具体管理现实及情境式管理、项目式管理结合起来实施,让大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就某现实生活实例、自己曾亲身参加的一个活动进行讨论、准备、组织和分享。由于每个学生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观念不同,因此不同的学生对事物理解也不可能完全相同,互动建立的基础正是学生独立思考,而之后的讨论甚至是争辩则有助于学生懂得多视角观察,全方位思考的重要性。另外,彼此热烈互动的过程更是同学之间情感交流,思维火花碰撞的难得机会,也是发掘自我潜力,展示魅力,实现优势互补,懂得尊重队友意见,形成团队合作的过程。

五、结语

总之,沉浸式体验式管理体现出秉承体验的众多特征,强调大学生群体的亲历性,力图通过理性的认知引导、感性的情感招呼达到对大学生的整个内心产生深刻影响,使之真正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并对其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产生深远影响。

猜你喜欢

辅导教师集体群体
我为集体献一计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七 彩 画 廊
警犬集体过生日
How to get relaxed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
集体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