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事业单位物资管理的有效措施
2022-02-05陈文贤
◎陈文贤
引言:
事业单位承担社会服务职能,是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在生活、医疗等各方面所需而设立的组织。事业单位各项工作与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充足的物资作为基础保障,如何合理管理各类物资,是新时期事业单位在运行发展中需重点关注的问题。但是,当前我国一大部分单位并未高度重视物资管理,依然采取粗放式的物资管理模式,没有基于有效的内部控制,加强对物资的管理,存在内控意识薄弱、预算管理控制不合理、存货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实际问题,整体来看单位的物资管理工作成效并不乐观,还会导致大量国有资产流失,影响到单位的正常运行与长远发展。基于这一背景,本文就提升事业单位物资管理的有效措施展开分析与论述。
一、事业单位物资管理的意义
事业单位的稳定运行与发展,离不开各类物资,物资类型多种多样,主要用于满足日常工作以及各项活动开展的需要,例如,部分办公用品具有低值易耗品特征,一般情况下购买与使用的频率较高。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基于市场大环境,物资管理也逐渐成为体现单位综合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要想确保物资的合理使用,体现不同物资的实用价值,加强物资管理,改进管理方法尤为关键。开展物资管理工作,对物资从采购到使用的整个过程加以严控,规范流程,进行定期的盘点与清查,可确保账实相符,不会出现严重的物资流失现象。而且,在强有力的管理与监督下,可以及时发现物资损坏、物资报废等情况,由单位物资管理人员查明原因之后,上报给管理部门,根据上级指示再进行合理的处理,能够实现最大程度确保物资安全完整,体现出物资的价值。通过进一步加强物资管理,既可以从预算角度,以更符合单位实际的物资采购计划来进行采购工作,遵循降本增效的原则,控制额外的成本支出,又可以经物资领用程序,有序发放各部门所需的物资,减少库存量,不出现物资长期搁置,提高每一项物资的使用效率,并促使单位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同步提升。
二、事业单位物资管理现状分析
(一)内控意识薄弱,物资管理存在内控风险
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目前部分事业单位习惯以简单的程序与方法来开展物资管理工作。尽管近几年国家在内部控制方面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实践经验更加丰富,且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为事业单位加强物资管理指明方向,但是受传统思想观念和单位的管理制度影响,关于物资管理的内控意识较为薄弱,并没有将内部控制与物资管理相结合,物资管理工作中仍存在内控风险。例如,岗位职责划分不明确,物资管理岗位的职能定位较为模糊,可能与单位其他岗位的职务交叉,工作内容重叠,某环节出现问题之后,不能第一时间问责到人,更是频频发生相互推诿、不愿承担责任的问题。
(二)预算管理控制不合理,导致物资采购成本偏高
对事业单位而言,要想严格控制物资采购成本,并且确保物资采购计划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做好相应的预算管理控制工作尤为关键。但是据了解可知,部分单位的预算管理与物资管理相脱节,预算管理控制不合理,在编制物资管理计划之前,并没有完成各项调研分析准备工作,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物资的盲目采购,与单位实际需求不相符。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情况不佳,预算意识没有贯穿于单位的物资需求、申请、批准、采购、保管、申领等各项工作的全过程,缺少完善的管理体系,还会因预算控制不当,导致物资采购成本居高不下,根本难以实现“降本增效”
(三)存货管理制度不完善,难以规范物资领用
“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事业单位物资管理而言,亦要以严谨的规章制度为保障,约束单位各部门人员,在制度的作用下尽可能避免出现违规违纪等行为。然而,部分事业单位尚未建立完善的存货管理制度,根据计划采购物资之后,就不再重点加强后续的管理,尤其是难以规范物资的领用。例如,有的单位大量库存物资积压,没有及时发放至相应的职能部门,在物资领用过程中,缺少标准的程序与机制,领用程序并不严格,存在物资申请表和领料单数量不一致的问题,而库管人员没有进行仔细的检查核对就将物资出库,出库时也未能同时填写出库单,之后可能因工作繁忙而遗忘,造成程序漏洞,不利于后续的物资清查盘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物资管理人员综合素养较低,影响工作实效
目前,部分事业单位的物资管理人员综合素养较低,影响具体的工作成效。如物资采购人员,在正式上岗之前缺少系统性的培训,对自身岗位职责的认知不清,且没有充分了解预算与采购需求,专业能力水平不高,更是未能掌握与供应商谈判的技巧,难以使单位采购到质优价廉的物资,不能节省经费的支出。还有库管人员,缺少防范意识、风险意识以及主动意识,往往只是根据上级的要求被动检查物资,问题发生之后才予以补救,在物资入库检查、申请领用等过程中,存在不足,而且一些错误的行为也会影响到物资的完整性、安全性,对事业单位的发展产生影响。
(五)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不到位,管理效率难提升
尽管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物资管理中,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各事业单位也将信息化建设提上日程。但是据了解可知,目前仍有一些单位还是以手工编制账簿为主,物资管理方面的数据处理难度大、工作量大,即消耗大量时间精力,也不能确保工作质量。有的事业单位已经建立了物资管理系统,却没有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该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尚未有效对接,如预算管理系统、成本管理系统等,存在信息孤岛的现象,还可能因数据传递不及时、沟通不到位等,造成重复劳动、资源配置不合理,显然不利于提高物资管理工作效率。
三、新时期加强事业单位物资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强化内控意识,基于内控视角建立健全物资管理体系
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物资管理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因此,各单位应当强化内控意识,把握内控的要素,基于内控视角,建立健全物资管理体系。首先,重视内控理念的宣传,组织宣传引导活动,覆盖单位的各个职能部门,使得全体职工都能够正确认知、了解内部控制,主动承担责任并且积极配合,逐渐形成全员参与、全员配合的良好局面,为进一步加强物资内控管理创造条件;其次,结合内控中的“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明确划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存货管理等职责,以免出现问题相互推诿,无法问责到人,提高单位物资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再次,以政府采购制度、预算制度、稽核制度、物资领用发放制度等,约束单位相关人员的实际行为,从根本上杜绝随意占用单位资产、不合理使用物资等现象的出现;最后,完善单位的内控监督机制,加大监督力度,落实监督职能,设立内部审计部门,要求独立完成对物资采购、物资收发等活动的审计监督,监督管控的过程中若是发生异常情况,在查明原因并上报管理层后,及时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二)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实现全过程控制,降低物资采购成本
针对预算管理与物资管理相脱节,导致物资采购计划不合理,采购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新时期我国事业单位应当落实全面预算管理,结合其全员参与、全面覆盖的特点,加深与物资管理的联系,将预算意识贯穿于全程,并且加强过程监管与控制,确保物资采购计划符合实际,降低采购成本[2]。
第一,预算编制环节,既要注重单位各职能部门的参与以及配合,落实预算编制责任,加强内部沟通与协商,又要分析物资价格变动规律,把握市场情况,再经规范性的编制流程,由上级下达预算目标,各部门按需填写申报计划,完成初步的部门预算编制,进一步完善预算编制方法,采取零基预算、滚动预算等,实现细化,经多级审核、多次修改之后,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更加直观地体现出单位各部门对不同物资的需求,统一研究年度采购种类和数量,基于此制定相应的物资采购计划,降低采购的随意性。
第二,预算批复环节,保证批复工作按程序推进,从预算视角,增强物资管理的合规性与严肃性。单位财会部门应当对内部预算批复实行统一管理,由专职预算管理人员,全权负责,根据单位实际,选择批复方法,包括总额控制、分期批复、逐项批复等,针对后续的预算追加调整,实行无特殊情况一律不得随意调整的原则,以防个人原因下的物资管理不当,造成部分材料或者资产流失,而获得追加预算,导致相关物资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大大降低。
第三,预算执行环节,事业单位必须强化执行过程的控制与监管,明确各预算责任中心的具体职责与义务,建立资金支付控制、执行分析控制、审查监督控制等机制,并且严格履行审批流程,以防出现越级审批的行为,确保预算执行的效率以及进度。执行环节,关于单位物资的储备、消耗等管理,将所采购的物资按照部门申请,一一下发,规范物资领用以及使用,物资数量上尽可能实现合理的最小化,降低仓库货物占有率,并且满足全面预算中的库房管理费、物资损耗费逐年下降的要求。从管理视角出发,贯彻“算管结合,算为管用”,结合预算执行全过程的有效监督以及控制,掌握物资的消耗情况,将成本预算落到实处,根据预算来不断优化物资管控,更加真实地反映单位物资状况。
第四,决算与评价环节,即对预算执行进行总结,编制年度报告,认真填写相应的表格,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并且通过统一平台实行预决算公开,符合财政部展开专项检查工作的要求;加强预算绩效评价控制,既要包含基础性的财务指标,又要根据工作实际,设置预算执行、库存物资收发与管理、预算目标达成情况等各项指标,综合考量在全面预算作用下单位库存物资管理工作的效率、完成质量等,并且将评价考核与激励奖惩相对接,以此促进全面预算管理的落实,大大提高物资管理的水平。
(三)建立完善的存货管理制度,杜绝出现跑冒滴漏现象
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存货管理制度,严格规范整个流程,加大管控,杜绝出现跑冒滴漏的现象。一要明确存货管理的目的是保障库存物资的安全完整,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关于内控管理下达的文件通知,制定存货管理制度;二要把握存货管理的重点,首先,应加强物资采购管理,根据预算安排物资采购计划,当采购物资入库后,及时发放;其次,分析库存与实耗,尽可能避免过多的材料积压,每一项新购置的物资,都需要以发票为依据,列明数量、品种等关键信息,入库的物资也要加强管理,减少损耗;三要签订关于物资的购销合同,由单位库管人员加强入库管理工作,仔细审核、验收物资,检查品种、数量、规格等供货单、发票等是否一致,若是发现物资破损,在查明原因后及时解决问题,以防验收了不合规的物资;四要改善物资领用出库管理,领用手续必须完整,各部门负责领用人员,如实填写申请表,说明物资用途,经审批通过之后方可领用物资,库管人员将物资出库之后,同时填写出库单,并实行“一式三联”;五要加大后续的监督力度,由库管人员定期检查物资情况,完成盘点清查工作,保证账实相符,以防发生跑冒滴漏,并且对于库存量过剩的情况,及时与使用部门沟通和分析,测算下一年的使用量,再通知采购部门按下一年的实际使用量编制采购预算。
(四)加强物资管理队伍建设,提升物资管理工作实效
事业单位要想提升物资管理工作的完成效率,则应当组建一支更加专业的物资管理队伍,由优秀且综合素养高的人员作为支撑。事业单位可加大教育培训的力度,侧重于对单位仓储管理人员、采购人员等的培训工作,采取多样化的培训方式,以督促相关人员积极参与。例如,邀请专门的学者、专家展开培训讲座,让物资管理者了解更多相关的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引导物资管理者运用互联网、多媒体等渠道学习物资管理的相关法律政策和知识,进一步提高物资管理的水平。除此以外,信息化时代单位物资管理必然使用了相应的信息系统,因此还要加强管理人员的系统操作能力,通过专题培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在物资管理工作中充分运用信息化。例如,清查车辆、房屋、土地等固定资产后,将清查的数据信息以电子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来,如此清查资产的数据信息会更加有效、真实,更有利于事业单位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五)构建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发挥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事业单位应构建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将信息化管理的优势与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一方面,强化物资管理相关人员的信息化认知度,由单位管理层牵头,贯彻落实新理念、新方法,促使信息技术、信息化管理手段与物资管理相结合,既要注重技能培训,信息素养的提高,又要加大在物资管理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力度,促使物资管理人员参与其中,根据实际工作需求,对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性能等提出想法;另一方面,在认识到物资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必要性基础之上,单位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与技术服务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拟定符合单位自身情况的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从长远角度出发,引入先进的软件系统,满足物资管理工作的多样化需求。另外,物资的采购、入库、领用等流程都包含在信息系统中,借助信息技术,将各方面的数据信息统计整理,便于单位管理者对物资领用、物资采购等情况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时在应用中不断完善系统的查询、报表等功能,自动更新库存数据,将物资系统与预算、成本、财务等系统相对接,实现资源共享,降低重复劳动,加深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联系,进一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从源头上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
结束语:
根据上述的分析可知,新形势下我国各级事业单位做好物资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既可以顺应改革趋势,更好地应对当前的大环境,又可以确保单位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合理使用,避免出现过多的物资浪费。但是物资管理工作相对复杂,涉及多个管理部门,这也就要求事业单位从实际出发,持续改善物资管理的手段,按照规章制度以及规范程序,做好物资采购、验收、保管、发放等方面的工作,全面提升物资管理水平,从而进一步推动单位自身的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