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发挥知识产权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2022-02-05李小楠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2年3期
关键词:专利知识产权制度

◎李小楠

中国的专利申请量自2000年后开始“爆炸式”增长,在2011年中国已然成为专利申请量第一大国,然而对于中国专利的增长和质量的研究多基于宏观层面,鲜有从微观层面剖析专利行为在企业经济管理方面的研究。鉴于此,本文重点围绕企业经济管理与专利制度创新之间的联系进行梳理,积极探讨知识产权在企业经济管理新模式方面发挥的作用。

一、知识产权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解析

1.保护自身产品。

站在知识经济时代来看,知识产权是目前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企业发展的一个主流趋势。知识产权能够让公司获得较强的竞争能力。目前,它对于企业抢占市场、维护市场稳定性等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具备功能性的,这也是全面实施非关税壁垒的一个核心模式。不过,在现今鼓励创新、强调知识产权的宏观社会发展中,知识产权逐渐变成目前社会市场经济竞争的一个关键要素,对知识产权的占有、保护、利用等能够帮助企业突破技术壁垒,由此能够以较强的竞争能力来参与国际竞争。因此,企业在研发新产品或者开发新工艺的同时,也要注重各种资源的平衡,若不注重对其实施全面保护,则竞争者一般会利用模仿、复制、窃取等违法手段或者通过低成本的方式来获得其技术,由此来研制出新产品,促使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与残酷、因为新产品投入市场并未导入大量的科研成本,其价格会非常低,这必然会对于一些投入研发的企业带来不公平的影响,甚至这种影响是致命的。

2.避免他人侵权。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在确保自己研发出来的新产品不被侵权的情况下,则需要避免自己的产品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利用已有的知识产权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展开探讨,这不但能够避免自己重复研究已经提出市场的技术,预防资源或技术、精力等浪费;而且还能够避免出现知识产权诉讼问题,大大降低被告侵权的概率、所以,公司的知识产权就好比“盾”一般,是能够直接避免受到其它企业“矛”的侵犯和攻击。

3.增加公司的隐性资产。

企业资产不但包括一些固定资产,而且也涉及到一些无法看见或者触摸的隐性资产。比如:知识产权等。目前市场上流行一句话“底端企业销售劳动力,中端企业销售技术或品牌,高端企业销售专利或标准”,它能够更贴切地说明了知识产权这一无形资产对于企业发展带来的重要意义与价值。由此来看,无形资产的价值是非常大的,甚至可以说已经超过了有形资产。例如:德国的Amgen生物技术研发公司,其有形资产是22亿美元,但是通过资产评估能够看出,该企业的无形资产已经突破150亿美元。这种情况对于一些技术含量高或者信誉强的商标、品牌或企业来说,也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并蕴藏着一定的市场价值,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带来相应的影响。

二、背景分析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写入“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指标。“高价值发明专利”,这一内容主要是指技术含量高、价值含量高,并且符合国家目前发展方向的专利。那么,究竟怎样发展高质量专利,如何保护现有专利并激发专利创造热情,使其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等问题也成为管理者需要考虑的内容。想要回答这些为题,根本在于制度的引领,对市场主体而言,则体现在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上的创新。在一些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中,专利制度创新在企业当中逐渐发挥出自身的价值和作用。

从知识产权这个上位范畴看,在激励制度创新方面,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相对较弱,有人甚至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几十年,未见多么重视知识产权?但这其实是一种假象,事实上,中国企业已经品尝了不重视知识产权的苦果。众所周知的“中兴事件”证明,知识产权的短板会让我们的企业快速陷入被动。随之,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激励制度建设的优劣势必影响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获取比较优势的动能,继而影响国内的经济增长。

在知识产权这个集合范畴中,专利是知识产权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当前技术创新的衡量标准。与此同时,专利也可以展示出一家企业技术创新的程度,并继续影响着该企业今后的发展,因此对企业战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作为重要的绩效考核目标之一,用来评价企业发展水平。

作为工业产权,专利具有排他性,可以认为,如果一家企业已经具有从事领域的核心专利,即意味着其他企业未经授权不得进入该专利(或专利组)所保护的技术范围。换言之,在某些领域已有关键专利在先的情况下,潜在进入者必须经专利权人同意,通过受让或被许可的方式,获得实施该专利的权利,否则将可能因侵权受到起诉,那么,拥有该领域核心技术的企业将在其专利有效期内受益。例如在手机行业,诺基亚和爱立信公司每年都有超过10亿美金的专利许可费收入,高通公司更是每年获得高达60亿美金的专利许可费收入。

核心专利技术成了企业的“摇钱树”,那么如何培养一颗硕果累累,长青不老的“摇钱树”?进一步的,从企业经济管理的角度,怎样才能激发员工创造潜能,驱动技术创新,引领企业经济发展?答案在于制度的创新。换句话说,要想员工自愿把“脑袋”里的智力成果、创新想法共享出来,形成专利,即企业的无形资产,需要企业通过制度创新,激活创造潜能。因此,成熟的激励制度可令拥有行业核心技术的企业产生可持续收益,在更短时期内收回研发成本,并将收回的资金作为资本投入到新一轮技术研发过程中,最终使企业成为该领域的领跑者。

那么,怎样梳理出高质量的专利,维持这种良性循环,重点在于维持持续、稳健的创新积极性,这就引发了对于成熟的专利创新激励制度的探讨。

三、专利创新激励制度的分析

专利权的自身属性决定了专利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是企业赖以取得市场竞争优势的支撑。也就是说,企业必须要持续性地优化专利创新机制,坚定不移地朝着专利研发的方向转变。根据长期的发展能够发现:唯有坚持企业的核心技术创新与管理制度创新全面结合,方可不断地扩大市场经营规模,促使其竞争力大大提升。所以,唯有能够结合核心产业技术的特点,促进其专利能力的不断升级与创新,方可在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避免走错路、走弯路。基于对中国2019年专利调查报告数据的研究,笔者发现,中国企业已越来越重视知识产权所发挥的核心竞争作用,尤其是在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通过对国内几十家高新技术企业数据研究发现,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属于典型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专利申请等方面与财务绩效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类企业往往具备成熟的创新管理模式,能够持续并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产生一批批高价值的知识产权成果,辅助企业快速发展,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

以某知名智能机器人运营企业的管理模式为例,他们采取的“专利合伙人制度”颇具启发性。

1.运行机制。

从商业组织的形式来看,合伙制早在公元前的《汉谟拉比法典》中对“合伙”一词和原则进行解释。而在我国春秋时期,也逐渐建立起合伙制,《史记》中“管鲍之交”便是合伙制的例子。回归到这一商业组织形式上,合伙人制度主要是将公司的利益与风险分担开来。我国很多企业都采用合伙制形式,例如,阿里巴巴、万科等企业逐步开展“事业合伙人制度”,这一制度将资金和智慧相互统合,对原有的组织、资本等关系进行重新整合,也对合作伙伴的关系作出了新时代的解读。基于此,专利合伙人制度在事业合伙人制度之上,实现共创、共享、共担的价值理念。

关于专利合伙人制度的内涵,它一般使企业与研发者的内在关系从传统的雇佣关系慢慢地转变成合作与合伙关系。同时也会对企业、发明人等相关利益者的关系进行了重塑,真正地创建了一个以知识型人才为切入点的创新及回报机制,能够在公司内部构设一个完善的,具备一定健康价值的转换体系。通过分析发现,对于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和壮大的关键在于不断的自主创新和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通过专利将个人或集体的创新成果保护起来,重视具有专利权的商品生产,才能让使用产品的用户更安心,企业依托技术以此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知识产权的布局前提,就是如何有效激活员工的创新创造潜能,企业制定激励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鼓励企业员工将发明行为转换为类似于投资的一种行为。而企业方面则是要帮助员工将创新成果进行申报,在转变成专利后也要注重管理和保护,这对于后续的经济价值、员工收益等带来直接影响。

2.优势方面。

知识经济及全球化的今天,专利权对于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尤为重要,主要表现在:(1)有效帮助企业塑造长期优势;(2)有效帮助企业获得合作机会;(3)有效帮助企业寻求附加价值;(4)有效帮助企业做好风险防御布局。在科技型企业中,大多数的高层管理人员都是工程师出身,对技术的发明和成果保护有超前的意识,多年的技术研发经验已养成了重视无形资产价值的理念。而正是这一特点,知识产权会影响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获得额外收益,并对企业今后的发展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使知识产权成为企业财富的重要来源以及保驾护航的利器,不仅有利于企业应对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也可以对进入国际市场指明方向,这对于企业来讲是一项长期优势。

专利合伙人制度这种新的企业管理模式,显然对激活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迅速积累和保护技术研发成果具有积极作用。该制度适用于企业在职员工的职务发明创造。值得一提的是,适用但不限于公司技术研发人员的思路,体现该制度的优势:在企业里率先洞察到市场反应和市场趋势信息的敏感人群中,事实上远远不止技术研发部门,很有可能早已延伸到市场部门、采购部门甚至人力资源部门,因此,在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重要节点上,该制度都可发挥效用,值得深入分析。

3.引领作用。

企业驱动创新发展的核心是培育高价值专利,并以此为基础推动企业发展及该技术进步。

专利合伙人制度是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探索,它具备一些创新特点。在这一过程中,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也得到了整理,并且通过利益的分享机制,让员工与企业形成创新上的利益共同体,这必然会对企业经营管理等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为接下来企业开展相关专利运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由此才能够确保企业专利价值的最大化实现。该激励制度不仅营造了企业内部创新的氛围,更激活了员工的创造潜能,充分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且注重制度的广泛性和持续性。通过这样一个内部机制的构建,进一步驱动企业创新发展,实现自身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有效引导创新主体更加重视专利质量,加强企业整体的研发、保护和转化运用的深度。当然,作为发明者而言,其创新意愿是否强烈直接影响到其申请专利的意愿,甚至会对企业开展专利创新工作带来极大影响。对此,这是一个必须要尽快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结合经济学领域内的相关理论体系来看,所有企业员工都称作是经纪人,也就是说以全面追求物质利益为根本而开展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的主体。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进行专利激励是能够形成专利成果,从传统的经营关系层面进行分析,公司激励专利产出就好比是投资一般,公司提供生产资料,员工提供智力成果,如果在奖励适宜的话,则能够最大化的激发利益相关者的热情,确保专利经营的长期效应得以呈现。

四、结论分析

可以得出高质量的专利成果得益于成熟的专利创新激励制度,而成熟的创新制度则可以反映出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

目前,很多企业为了提升技术实力,往往将专利数量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用于激励研发人员的创新行为,但研发人员的表现往往对这类激励方式存在一定偏离,如单纯注重专利数量,员工只是按照行政命令完成任务,专利内容与企业经济战略形成“两层皮”,最终导致成为“沉睡”状态;在单纯注重专利数量的激励下,员工认为专利只要能被授权就行,把获得专利局授权证书作为最后一步,实际上技术方案只是专利商业化的起点。而成熟的专利激励制度能够更好地促进员工将创新方案具象为专利保护文件,充分考虑专利生产和专利运营的长期性,帮助企业提升经济管理水平,实现其综合价值。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知识产权作为企业间的重要竞争工具和方式,而专利则是这一竞争中的重要一环。不同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发展方向,制定出更符合该企业的专利战略。这也指导企业不仅要在专利中找到如何提升利润的方式,也需要对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市场进行开拓,保证企业的平稳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在现阶段逐步实现从“引进”向“创造”的发展,并且在知识产权工作方面逐渐从重视数量变为质量,以此实现“重量”到“重质”的变化。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知识产权不仅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也会作为提升国家之间竞争力的核心要素。除此之外,我国要想建设、建成科技强国,还要注重人才方面的培养,组建具有良好知识储备和素质的人才团队,及时吸纳新力量进入团队,并为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保证整体发展活力,推动科学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本文所探讨的专利创新制度正是有力促进知识产权工作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的重要尝试,为推动专利技术转化实施,唤醒创新主体的内在动能,探索更加优秀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带来一剂“强心针”。

猜你喜欢

专利知识产权制度
专利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s potential immunomodulatory players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duced by SARS-CoV-2 infection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专利文摘
关于知识产权请求权内容构建的思考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