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法保护黄梅戏

2022-02-05薛晨

江淮法治 2022年2期
关键词:安庆市黄梅戏人大常委会

文/本刊记者 薛晨

安庆市人大常委会出台《安庆市黄梅戏保护传承条例》,为更好保护黄梅戏这张靓丽的“城市名片”提供法治保障。

《天仙配》《女附马》《打猪草》《夫妻观灯》……黄梅戏是第一批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戏曲,诸多优秀剧目唱遍大江南北,人们耳熟能详。安庆市是中国黄梅戏发展基地、“黄梅戏之乡”,黄梅戏也成为安庆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品牌和最具标志性的文化形象。顺应群众呼声,2021 年10 月20日,安庆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安庆市黄梅戏保护传承条例》,12月22日,安徽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查批准。该条例将于2022 年6 月1 日起施行,对于安庆市保护传承发展黄梅戏,提升文化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精心打造立法精品

该条例的制定过程历经4 年。2018 年初,安庆市人大常委会将《安庆市黄梅戏保护传承条例》列入五年(2018-2022)立法规划。市人大常委会多次通过召开座谈会、工作推进会等形式,推动黄梅戏立法工作。2018 年4 月,条例初稿形成后,广泛征求政府相关部门和单位、黄梅戏从业人员、表演团体、戏曲院校以及社会各界意见,先后十易其稿。

2021 年8 月13 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安庆市黄梅戏保护传承条例(送审稿)》征求意见座谈会。与会同志结合工作实际和全市黄梅戏发展现状,就黄梅戏保护与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展开热烈讨论,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会后,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以及有关部门坚持问题导向,围绕黄梅戏人才培养、队伍建设、资金保障等一系列问题,积极开展调研,认真梳理吸纳各方意见,努力破解“肠梗阻”,不断完善条例(送审稿)内容,全力把这部地方性法规打造成立法精品和标杆。

民有所呼,法有所应。市人大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广泛听取吸纳各方面意见,为条例的最终出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创新内容彰显特色

《安庆市黄梅戏保护传承条例》是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小切口”“精细化”立法的典型例证,共22条,主要内容包括规范黄梅戏的保护传承对象,界定政府及相关部门、单位在黄梅戏保护传承中的职责,加强黄梅戏资源的普查和保护,以及针对黄梅戏保护传承基础设施建设、黄梅戏人才保护和培养、黄梅戏剧目创作和普及宣传等。

条例体现地方特色,强化“政府主导、部门负责”,并就此作出多项规定。规定县级以上政府要加强黄梅戏保护传承工作,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保护传承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加强黄梅戏保护传承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明确文化部门要“注重黄梅戏集体传承和活态传承”等。

条例结合安庆实际,以解决黄梅戏保护传承发展中面临的人才断层流失、创作生产乏力、演出场地缺乏等现实困难和问题为抓手,推动黄梅戏艺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人才方面还作出规定:文化主管部门应当设立“黄梅戏英才库”;建立黄梅戏人才梯队,接力传承,梯次培养黄梅戏领军人物;加大对黄梅戏编剧、作曲、导演、舞美、演奏和表演等人才培养力度;鼓励黄梅戏表演团体、戏曲院校等机构系统培养黄梅戏人才;支持黄梅戏代表性传承人收徒传艺。

安庆市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表示,《安庆市黄梅戏保护传承条例》将为安庆市更好保护黄梅戏这张靓丽的“城市名片”提供法治保障,助力黄梅戏成为唱响全国、走向世界的重要文艺形式和文化品牌。■

猜你喜欢

安庆市黄梅戏人大常委会
安庆市水系综合治理港桥泵站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与防治
黄梅戏《中国梦》
黄梅戏《祝福》
我想养一只猫
安庆市小精灵画室抗疫作品
大型黄梅戏《寸草心》
本刊2017年稿件刊用情况
本刊2017年第二季度稿件刊用情况
2016年安庆“十一”黄梅戏展演周优秀黄梅戏剧目展演一览表
如何理解每两个月至少举行一次人大常委会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