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国公益性捐赠的税收政策研究
2022-02-05黄岚
黄 岚
(湖南信息学院 湖南长沙 410151)
一、公益性捐赠的发展与理解
公益性捐赠也可以称为救济性捐赠,指的是我国的纳税人通过我国的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向有需求的机关、地区或者公益事业进行捐赠。自古以来,公益性捐赠就受到社会的赞扬及推崇,公益性捐赠能够体现捐赠人的道德素养和对社会的贡献。在世界范围内各国政府对公益性捐赠都是鼓励支持的态度,所以对于公益性捐赠的税收政策方面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中。相比于公益性捐赠发展较早的西方国家,我国公益性捐赠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近些年发展较快,我国也在逐步制定税收政策来鼓励公益性捐赠。对公益性捐赠的税收政策研究,对我国公益性捐赠事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对我国的社会合理分配也有着显著的意义。
二、我国慈善捐赠税收激励政策存在的问题
和公益性捐赠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益性捐赠事业发展时间并不长,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改进提高,我国公益性捐赠税收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我国捐赠事业发展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的,到现在也就几十年的历史,所以我国的公益性捐赠体系并不完善,体制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二是,在我国建国初期是计划经济,这使得我国的税法制度没有得到很快的发展。但在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税法政策才得到逐步的完善和发展。按照我国目前政策规定,企业或者个人的公益性捐赠可以进行企业所得税或者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在一定程度上对公益性捐赠的发展起到一种激励性的作用。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税法政策还存在很多不足,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本文将具体对我国公益性捐赠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具备税前扣除资格的慈善组织较少
在我国目前的税收政策规定,只有满足资格的慈善组织进行捐赠才能申请税前扣除。目前,我国能够审核通过具备税前扣除资格的慈善组织非常少。这体现了我国在该领域内审核的严谨性。为了避免通过捐赠进行偷逃税的现象产生,我国对慈善组织的认定和抵税申请都比较严格,需要满足几项必要的规定。第一,申请税前扣除的慈善组织必须是公益性社会团体,我国对公益性社会团体的规定在《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释。第二,要求该慈善组织没有受到过任何的处罚。第三,要求如果是基金会,要求基金会在民政部注册三年以上,另外需要连续进行年检。第四,基金会如果申请满三年,申请时的净资产不能低于登记时的活动资金。并且评估登记不能低于3A。在我国因为限制严格,所以有资格能进行税前扣除的慈善机构非常少,在这种制度约束下,很多的捐赠人或者机构都不满足要求,不能实现税前扣除。另外,如果企业进行实物捐赠,还需要支付大笔的运输费用,所以这种情况使得企业望而却步,这对公益性捐赠事业的影响非常大。此种方式还会影响慈善组织的发展,使得小的慈善组织缺少发展空间,未来也需要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和优化。
(二)享受税收优惠程序繁琐
我国目前缺乏实物捐赠的价值评估体系,所以对于公益性捐赠的税收政策主要是针对在现金捐赠上,实物能够享受税收政策的一个前提是要带有一定的凭证,证明捐赠品的价格。在实际的场景中,很多的捐赠是没有票据证明的,这就导致无法享受税收政策。在美国,公益性捐赠有很多完善的制度,无论是个人捐赠还是企业捐赠都可以进行税前扣除,在我国是不可行的。在我国,对捐赠形式上有限制,对捐赠方式也有严格的要求,捐赠只能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才可行。通过其他的组织或者自己直接进行捐赠都不可以。不仅捐赠方式和形式上都有约束,捐赠后申请免收的程序也是非常繁琐和复杂。捐赠者首先要通过所属的税务机关进行申请,税务机关进行审核通过后才能进行抵扣。另外,也需要填写相应的申请表格,并且在规定时间内对相关材料进行递交。整个过程耗费大量的时间,需要申请人多次到税务机关递交材料,审批时间也很长,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捐赠者会放弃对税收减免的申请。长此以往也会降低捐赠者的捐赠热情,这不利于我国公益行业捐赠事业的发展。
(三)所得税税前扣除应用不充分,税收优惠结转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所得税法分为个人所得税法和企业所得税法。在企业所得税法中明确规定,如果企业的捐赠指数超过了年利润的12%的部分可以申请进行税前扣除,另外支持结转三年。所以12%的利润总额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如果企业当年的盈利情况不佳,则当年扣除的捐赠额度就较低,结转三年内有效也会造成三年内不能完全扣除的情况。另外,如果捐赠中的三年内企业再次进行捐赠,结转有限使用12%限额,这会造成一种现象,很多捐赠额度较大的企业会出现捐赠后经营不善、利润较低的情况,捐赠额不能实现完全扣除的情况。
(四)流转税关于慈善捐赠的税收优惠政策较少
流转税指的是纳税人在商品生产出来后进行流通时需要缴纳的税,是我国政府税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流转税涉及商品的生产、交换过程,征税范围是非常广泛的。流转税的计税依据是通过商品或者劳务的营业收入或者销售额来体现的,不受到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和费用使用情况的影响,这对我国的税务体系是很大的保障。流转税也具有间接税的特性,能够通过国家的流转税体现我国的政策的制定,包括产业政策和消费政策。我国的流转税种关于慈善捐赠的税收优惠政策也较少,主要体现在进口环节。举例说明,如果企业选择了货物捐赠,这与企业销售产品情况一样,也需要缴纳增值税和消费税,这会造成与捐赠现金相比,捐赠成本大大提高了。如果一个企业捐赠了100 万的货物,按照税率是16%来计算,最终的捐赠成本就是116万,另外的捐赠过程中的人工费、车船费、物流费用等还会进一步提高捐赠成本,所以这是不利于慈善事业的长远发展的,需要进行一定的改革。
(五)遗产税与赠与税缺位
在我国现有的税种中没有遗产税和赠与税,这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贫富差距,富有的人更富有,贫穷的人更贫穷,这也不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长此以往,会影响社会公平,造成社会阶层矛盾加深。遗产税和赠与税如果加入到我国的税收体系中,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励社会捐赠,推动慈善事业更好的发展。从某种程度讲,可以说这是社会的第三次分配,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起到了重要作用。相比于财产缴税,会有富人选择将财产进行捐赠,捐赠可以使捐赠者收获更多的知名度,带来良好的社会信誉,同时也可以进行税前抵扣。在我国,遗产税和赠与税一直没有实施,一是人们的观念根深蒂固,现有的体系没有完全打通,个人的财产没有做到被统一掌握,很多信息不能完全获取,这对遗产税征收造成一定的困难。不成熟的条件下无法进行税务征收,因为这会造成社会不安,但国家相关各部门应当时刻做好准备,税务机关需要与银行、房产部门、金融部门等加强信息的联动,为征收遗产税打好基础。
三、我国公益性捐赠税收优惠制度完善建议
(一)降低申请税前扣除资格的限制
为提高我国公益性捐赠的社会热情,首先要从捐赠源头上入手。捐赠机构的税前扣除资格要一定程度放开,降低准入门槛。这样能够提高社会公众的捐赠热情。另外一方面也能够促使慈善组织发展壮大。目前来看,申请条件严格是我国满足税前扣除资格的慈善机构数量少的最主要原因,很多慈善组织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满足国家设定的准入门槛。在这种现象下,我国可以向其他国家学习,实行“宽准入,严考核”的政策,引导慈善机构的良好发展。宽准入不意味着不对慈善机构进行审核约束,相反对慈善结果的考核应该是每年都应该展开,这样杜绝了违规作弊的现象产生,也能够促使慈善企业向好发展。例如,税务部门可定期检查慈善机构的现金明细表,提交善款明细表等。另外,组织的公益活动需要定期向社会进行公开公示,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检验监督,这种情况下就会淘汰掉信誉不良的慈善机构,使得整个行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二)简化享受税收优惠的程序
简化享受税收优惠的程序分为两个方面,包括优化税收优惠凭证管理程序和简化申报减免税程序,本小结将通过这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分析。
1.优化慈善组织税收优惠凭证管理程序
目前,进行税前扣除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必须有税前扣除资格的公益性组织开具的捐赠发票或收据,不同的公益性组织的票据种类、样式也不尽相同,所以也对税前扣除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随着近些年互联网的发展,兴起了网上捐赠,这种情况下,需要税务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来规范管理,防止票据虚假开具。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加以辅助,对凭证进行归一化管理,不仅能够提高凭证管理效率,同时也方便回溯,当遇到问题时方便查看到相关凭证。
2.简化申报减免税程序
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税收抵扣的办理十分复杂,这制约了企业和个人的捐赠热情。审核周期长、材料繁多、审批困难都是反映出的普遍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的企业和个人因为时间、精力耗费过多,都不愿意进行申请税务减免。所以需要简化申报减免税程序,例如,可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实现线上申报,这样申请人就不需要人工到税务部门进行申报,节省了申报时间,同时在申报减免税的流程中也需要进行优化,例如,审批过程在某些环节上能否对现有流程进行优化,提升办事效率。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给捐赠企业和个人带来更大的便利,进而激发大家的捐赠热情。
3.完善税收结转机制
在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税收结转时间相比于我国的时间普遍较长,可以向后结转5-7年,这样就能保证捐赠者完全享受到应得到的税收减免额。尽管我国最新的税法中已经对结转年限进行了调整,但因受到12%利润额的门槛限制,还是有很多的捐赠者或者企业不能够完全享受到应有的合法权益。目前,从调研报告中可以看出在我国的捐赠整体份额中,企业捐赠是60%以上,未来个人捐赠也会随着我国公众生活水平、经济能力的提升,个人捐赠比例也会提高。从分析报告中可以得出,我国应当适当延长向后结转的时间,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对于企业捐赠都适用。并且可以规定扣除比例系数,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得税收形式更为灵活,使得捐赠企业和个人接受度更好,通过阶段的调整会对公益性捐赠产生积极的影响,以此来优化结构。所以说完善税收结转机制是提升公益性捐赠的关键性因素。
(三)完善流转税关于慈善捐赠的税收优惠政策
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的捐赠分析报告中可以看出,发达国家的捐赠税收政策更多的是在流转税中进行表达。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的税收主要体现在所得税上。目前我国将捐赠与销售视同一样,都要缴纳增值税和消费税,所以对比于现金捐赠,实物捐赠要付出的金额更多,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企业捐赠物品的热情。但是在实际的捐赠需求中,捐赠物品更能够起到作用,如疫情防控期间,需要大量的物资捐赠,这样更能够贴近实际需求。所以我国要学习先进的流转税机制,来保障公益性捐赠中捐物企业或者个人的利益。由于税务机关鉴别慈善捐赠的真实性难度很大,为了避免企业偷逃税的情况产生,并没有在流转环节进行税收优惠。所以需要税务机关增加特定机构对物品捐赠的属实性进行核查,保证制度的有效落地。另外,对于非公益性捐赠不涉及优惠,照常征收流转税。
(四)适时开征遗产税与赠与税
对于社会财富的第三次分配,主要是将社会财务从富人向穷人转移。那么遗产税和赠与税就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适时地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就会引流一部分富人将财富进行捐赠,提升了社会知名度,也会使富人获得更多的获得感。捐赠遗产可以进行税前抵扣,对富人来说也是很好的选择。这种调整财富分配的方式,能够使得社会公平发展,避免极端现象产生。目前,我国并没有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是受到了一定条件的制约,如果盲目征税,有可能引起富人转移财产到国外,也会提高征税成本。所以说要适时适度对遗产税进行征收。建议可通过对现有税种进行合并的方式,先立法、再授权,分步推进的方式,进行管理,具体在实施过程中要结构化的有的放矢,对收入过高人群进行限制,未来遗产税与赠与税的征收,既要保护企业家勤奋创业的积极性,能够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也要防止财富在阶层的固化,加大财富在社会的流通性。
四、结语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贫富差距加大是越来越明显的社会问题,同时社会收入分配的不平均也会引发社会深层的矛盾,所以慈善事业的合理规划和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这种问题加以缓解,能够促进资源的合理分配并且减轻收入差距带来的深层问题。但是我国现在的税收制度和体系还存在很多要进行升级改进的地方,需要向慈善事业发展较好的国家学习。本文首先对目前存在的慈善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得出目前我国的公益性捐赠税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包含五个方面,涵盖了申请税前扣除资格的限制;简化申报减免税程序;税收结转机制;流转税关于慈善捐赠的税收优惠政策;遗产税与赠与税的缺失五方面的问题,同时也根据存在的五方面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受到篇幅的限制,本文对很多细节的研究不够深入。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该领域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未来,在我国相关税务制度的完善下,公益性捐赠一定会得到很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