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建设需求、对接路径与合作方式

2022-02-05刘广东

东北亚经济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中俄北极港口

冯 多 刘广东 于 涛

(大连海洋大学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研究院,辽宁大连 116023)

随着气候变暖以及北极经济价值的日益显现,作为东北亚蓝色经济通道的核心——“冰上丝绸之路”将会成为全球海洋贸易的优良交通选项。对于90%的外贸运输量都需要海运的我国来说,这条通道将成为连接中国各海域及太平洋到俄罗斯西部边界的欧亚地区的重要纽带,是一条全新的贸易通道,对于保证我国航运安全、能源通道畅通具有重要意义。从航运地理上来看,这条通道也是东北亚到欧洲和北美洲的最短航线,既节约了航运成本、规避了传统航线上海盗与地缘政治风险等因素带来的安全威胁,又摆脱了能源的传统路径依赖,对东北亚地区的产业分工、经济发展战略布局以及国际航运格局都将产生较大影响。“冰上丝绸之路”建设也将给俄罗斯远东及北极地区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是俄罗斯突破美国及其盟国战略挤压的重要选择,开发建设势在必行,前景方兴未艾。中国作为“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参与者要积极关注俄罗斯方面的建设需求,做好全面对接工作,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开展合作。

一、“冰上丝绸之路”建设需求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就是要在全球气候变暖和北极冰雪融化的条件下,将北极航线特别是北极东北航线建设成为贸易往来的便捷通道。随着俄罗斯北极东北航道开发进展速度加快,北极建设的各种需求不断加大,目前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和技术需求等方面。

(一)基础设施建设需求

完善的航运基础设施是航道通航能力的保障。北极航道基础设施涵盖码头、航道、港口间的连通公路或铁路、破冰船以及破冰装备等“硬设施”,也包括天气、水文和海冰数据等信息“软设施”。我们这里主要讨论“硬设施”建设。

1.航线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北极东北航线也被俄罗斯称为“北方海航道”(Northern Sea Route),该航线约有90%在俄罗斯境内。北方海航道作为俄罗斯在北极的主要交通干线,途经北冰洋各个海域,连接欧洲和远东的港口,被视作横跨欧亚大陆的海上交通走廊,是俄罗斯优先发展的项目,将在俄罗斯能源运输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苏联政府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开发构建以北方海航道为核心的衔接叶尼塞河、鄂毕河以及勒拿河的江海联运运输网络,[1]该交通运输网络对俄北极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苏联解体后的叶利钦时代,国内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军事实力相对下降,经济社会问题十分严重,北方海航道的功能被严重削弱,货运总量降至最低。与此同时,由于缺乏资金,北方海航道的基础设施体系缺乏维护,设备老化不能更新,地方官员腐败严重,吃拿卡要,懈怠管理,使运转良好的北方江海联运运输网络崩溃。普京政府面对美国及其盟国的战略挤压,从现实国家利益出发,实施“向东看”发展战略,力图重新振兴北方海航道,要将其打造成有竞争力的海上通道,建成国际海运新要道,“到2024年前将该航道年货运量提升至8000万吨”。[2]而要实现这个目标,航道沿线破败不堪的基础设施亟待修缮,这也是俄罗斯振兴北方海航道的基础保障。

2.港口建设需求。北极东北航线港口主要分布在俄罗斯的北部沿海以及北欧地区,沿线大大小小的港口有几百个。俄罗斯北冰洋沿岸港口众多,主要集中在俄罗斯的西北部即巴伦支海海域以及北欧地区,这些港口基本都是苏联时期建设的,“多数港口仅可吞吐载重低于1万吨的船只,吞吐5万吨以上船只的港口仅有10 座”,[3]基础设施落后,设备老化严重,大型船舶无法停靠,泊位和近海区深度无法满足当前货物运输要求,航线上各港口的货运量快速下降,有些港口甚至停止运营。因此,加大航线上各港口的建设投入,更新港口的设施装备是当前北方海航道建设的重要内容。俄罗斯目前在北极已启动或正在规划的交通发展项目中,数量最多的就是港口现代化以及新建或改造港口的工程。这些项目包括:摩尔曼斯克交通枢纽和堪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港口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北极海岸现代化建设项目、对河海联运的可能性进行研究论证的项目、[4]亚马尔半岛萨贝塔海港和货物转运码头建设项目以及兴建阿尔汉格尔斯克深水港项目等。

3.公路、铁路建设需求。“冰上丝绸之路”建设需要完善的集疏运网络,以衔接港口与经济腹地。从铁路发展现状来看,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铁路密度远低于全俄的平均水平。西伯利亚大铁路和贝阿铁路干线是远东地区的基础运输设施,目前西伯利亚大铁路承担着俄罗斯出口和跨境运输的主要任务,两条铁路干线增加货运能力的空间已经极其有限。从公路现状来看,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公路状况非常差,基础设施薄弱,而且呈线状分布,主要集中在远东地区南部。[4]相较于远东地区,俄罗斯北极地区的公路和铁路网络更为薄弱。运输体系的欠发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也阻碍了俄罗斯北极地区的资源开发。因此,加强陆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运输体系至关重要。

4.冰区作业设备建造需求。北极冰区东北航道受气候的影响,冬季大部分海域处于冰封状态,需要冰区作业装备(主要是破冰装备)辅助才能保证航线运行。为满足北极航线新战略的需要,俄罗斯急需建造大量的破冰船。俄罗斯现有40艘破冰船,但仍然不能满足北极运输的需要。2020年1月,俄罗斯开始“领袖”级核动力破冰船的建造,将在2027年交付。俄罗斯还计划在未来几年再建至少13艘重型破冰船,其中9艘为核动力破冰船。俄罗斯希望通过破冰船的建造,实现北方海航道全年通航的目标。

(二)“冰上丝绸之路”融资需求

北极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据美国古根海姆投资公司(Guggenheim Investments)预计,未来15年,北极基建资金缺口达1 万亿美元,涵盖铁路、公路、新能源、海事、社会基础设施等项目,其中,潜在的新能源项目累计需要投资500亿美元,海事基础设施项目需要投资约160亿美元。

俄罗斯北极和远东地区开发,同样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但是,由于遭受西方世界严厉的经济制裁,卢布贬值,加上原油等俄罗斯传统出口的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回落,使得俄罗斯的财政收入下降,导致俄罗斯经济非常困难。因此,在缺少资金的条件下,俄罗斯难以独自对北极地区能源进行全面开发。2018年12月,俄罗斯宣布在2024年前投资5.5 万亿卢布(约合人民币5900 亿元)、2050年前投资13.5万亿卢布,支持北极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自然资源的开发,而这其中联邦政府仅计划出资0.9万亿卢布,占计划投资额约6.67%,剩下的12.6万亿卢布还需要企业支持,开发资金需求量与政府提供量差额巨大。例如,北极沃斯托克石油项目将耗资1570亿美元(10万亿卢布),俄罗斯石油巨头将寻求日本投资者为该项目提供10%-40%的融资。[5]为了鼓励投资,2020年3月,俄国家杜马通过俄北极油气项目矿产资源开采税优惠法案。法案规定:“部分液化天然气领域新项目和北极地区可享受矿产资源开采税优惠。另外,如对万科尔油气田进行基础设施投资,也可享受一定优惠。”[6]预计未来,单是远东地区的吸引投资额将增至5万亿卢布(约670亿美元)。[7]资金短缺成为俄罗斯北极和远东地区开发的巨大障碍,采用各种机制,多渠道吸引资金已成为俄罗斯北极和远东开发的当务之急。

(三)“冰上丝绸之路”技术需求

北极地区地处高纬度,低温、磁暴、冰雪等极端天气特点决定了北极地区独特的技术需求,只有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才能满足“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技术需求。

1.破冰技术需求。北极水域海冰直接威胁船舶航行的安全,无论是开发北极资源,还是开辟航道,都离不开“货真价实”的破冰船队。如果破冰技术不过关,船舶在北冰洋航行时,面对厚实的冰层以及漂移、裂解和融化的冰块,随时都会面临“冰冻停航”甚至“冰困翻船”的危险。破冰技术的升级是北极航线的重要安全保障。俄罗斯的破冰船多为苏联时期建造,已经步入报废期,无法满足目前的需求,而建设一支技术先进的现代化的破冰船船队仍需时日。目前,日韩等国在破冰专项技术上不断取得重要进展,芬兰则通过“侧向”破冰技术引领破冰船型创新。中国在本领域也取得了较大突破,独创的双向破冰船技术,可将10米高冰川直接掏空,极地科考船“雪龙二号”就采用了这种双向破冰技术。俄罗斯已经开始积极寻求国际技术合作,旨在加强各国技术力量协同,形成研发合力。

2.防冻技术需求。北极地区超低气温将改变和影响船舶组件的性能,冰冻会使船舶的船体、推进设备和附属物件额外增加负重,这对防冻技术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防冻技术要求包括船体结构材料的抗冻性、船员和货物的安全保护、北极航行船舶所消耗的燃油加温和保暖等。[8]另外,锚泊设备、驾驶台和通导设备、安全设备、消防设施和起货设备等防冻措施、压载水舱的加热措施、海底阀箱的防冰堵设施等船舶构造和设备系统也需要防冻技术加以保障。[9]为了降低经由北极航线的商业成本,提高航线的有效性,北极各国均积极开展防冻技术的研发。因此,防冻技术是当前“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技术需求之一。为北极航线水域提供人员与船舶的防冻服务,这也是外国货船在选择“冰上丝绸之路”航行时对俄罗斯的最基本要求。

3.全球导航定位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综合运用技术需求。在中低纬度地区,海上航行一般都是通过罗盘判断方向。由于北极地处高纬度地区,无法通过罗盘判断方向,同时通信与导航卫星较少,这给北极地区的导航定位带来了困难。因此,建设“冰上丝绸之路”,需要结合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和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一步发展适合北极地区的先进极地气候导航系统,以保证船舶航行安全。通过卫星导航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融合与相互支撑,将为北极地区的商用价值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二、“冰上丝绸之路”的对接路径

中俄两国贸易互补性很强,特别是在远东和北极地区,两国地理相近、贸易相通、人员往来密切。“冰上丝绸之路”更是两国在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与俄罗斯“向东看”发展战略相互契合的基础上,合力打造的引领东北亚发展,实现合作共赢的发展之路。为此,中俄两国应从项目合作、资金、技术等方面实现全面对接。

(一)项目合作对接

1.石油、天然气合作项目。北极是世界级的战略地区,资源十分丰富,碳氢能源富集,不久将来,北极地区将成为世界主要能源供应基地。据预测,北极的碳氢能源很大一部分集中在俄罗斯所属区域。根据现有评估数据,在俄罗斯所属区域大约储存有500 亿吨石油和80 万亿立方米天然气,这样的储量,如果按照2011年的石油开采能力水平,足以保障100年的开采时间,而相应的天然气开采能力水平,则可以保障120年的开采时间。由此可见,中俄两国能源合作前景广阔。

中俄能源合作互补性极强。作为能源的需求方,中国需要稳定的能源供应,作为能源的输出方,俄罗斯需要中国的庞大市场。目前,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项目包括“俄方通过东、西两线对华增供原油的合作项目、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亚马尔项目、万科尔项目、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俄方境内段——‘西伯利亚力量’管道项目”、[10]红星造船厂的造船设施项目、[11]阿穆尔气体处理厂项目、[12]开发从远东到中国的液化气罐式集装箱联运业务项目[13]等。按照中俄双方签订的协议,今后双方还将在石油和煤炭等多个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

2.港口合作项目。近年来,中俄环日本海以及北极港口合作不断取得进展,两国在港口合作方面的空间很大。在远东港口项目方面,中国企业可以参与斯拉维扬卡港和海参崴港的升级改造项目。在北极航道港口建设方面,摩尔曼斯克港是俄罗斯北极运输走廊的重要枢纽,也是俄罗斯大陆架项目的服务中心,俄方正计划投资对港口的基础设施加以改善和扩建。中国企业可以积极参与合作,推进港口改善与扩建的进程,为“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奠定基础。此外,中方企业还可以积极参与因迪加港、佩维克港、普罗维达港、阿尔汉格尔斯克港的现代化改造,可加大投资力度和合作范围,拓宽参与经营的渠道和模式。

3.公路、铁路合作项目。公路、铁路项目是“冰上丝绸之路”的配套工程,俄罗斯在远东地区规划建设“滨海1 号”和“滨海2 号”国际运输走廊,主要是将俄罗斯东北亚港口与我国黑龙江、吉林两省实现公路和铁路连接。“滨海1号”国际运输走廊包括两条路线,一条是从中国绥芬河边境铁路站至俄罗斯东方港,约近500 公里;另一条是从中国大连至俄罗斯东方港,约1300 公里。此外,运输走廊还包括俄乌苏里斯克—波格拉尼奇内—俄方边境线的公路运输,同时将连通符拉迪沃斯托克和纳霍德卡两个港口。“滨海2号”国际运输走廊主要是指长春—吉林—珲春/俄克拉斯基诺、珲春/俄马哈林诺(卡梅绍娃亚)—扎鲁比诺港—亚太地区港口及我国南方沿海港口的国际物流通道,珲春—马哈林诺铁路是该国际运输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俄双方还签署了“莫斯科—喀山”高铁发展合作备忘录。[14]中国铁建即将成为俄罗斯白海—科米—乌拉尔铁路项目的投资商和承包商,负责提供资金及项目模型。白海—科米—乌拉尔铁路(Belkomur)是俄罗斯北极地区的重要基建项目之一,按照规划,该铁路全长1252 公里,预计总投资达7000 亿卢布(约732 亿元人民币),建成后将使北极地区与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地区的运输联系更加紧密。[15]

4.破冰船建造项目合作。随着气候变暖,北极地区的冰雪开始融化,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北极地区无法实现全年通航,而且需要借助破冰船。俄罗斯地处北极,在破冰船建造方面积累了较好的经验。而随着自身船舶工业的不断发展,中国造船企业在船舶建造特别是集装箱船建造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厚的经验。因此,中俄两国可以开展合作,共同开发和建造适合北极航线的破冰级集装箱船。此外,中俄两国还可以联合开展破冰相关技术、北极冰区航行与引航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培养,以满足未来“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人才需求。

(二)资金对接

中国有充足的资金参与“冰上丝绸之路”建设,俄罗斯市场潜力和资源禀赋也对中国投资者产生一定的吸引力,并且俄罗斯急需资金支持,资金上的对接合作可以实现互补。首先,中国有足够的资金对俄罗斯进行投资。2015年中国对外投资达到了1456 亿美元,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因而有充足的资金投资“冰上丝绸之路”建设项目。据俄方统计,“2019年1-7月,中方企业投资远东跨越式发展区和自由港项目49 个,协议的金额27 亿美元,是远东第一大外资来源国。双方在基础设施、农林开发、能源资源、港口物流、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合作项目稳步推进”。[16]其次,俄罗斯北极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俄罗斯的经济总量和我国广东省相当,面对远东地区及北方海航道的开发,其自身的经济体量是难以承受的,与中国和其他国家合作开发是解决俄罗斯资金短缺的有效途径,可以实现双赢或多赢。从实际情况来看,俄罗斯已经在一些大额资金项目上与他国展开了合作。例如,总投资约为269 亿美元的亚马尔项目,俄罗斯诺瓦泰克公司(持股50.1%)与法国道达尔公司(持股20%)、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持股20%)、中国丝路基金(持股9.9%)合资成立亚马尔液化天然气公司,既实现了对项目的控股权,又吸收了中法的资金,实现了项目的开发。

经济贸易和投资合作是中俄两国双边关系中的重要方向。中国已经成为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的贸易和投资伙伴国,双方合作潜力巨大。根据《中俄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合作发展规划》(2018-2024年)中的相关条款,鼓励投资的项目包括多个跨越式发展区的投资项目、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投资的项目、天然气和石油化工项目、固体矿产项目、国际运输走廊项目(包括滨海边疆区港口、中国东北部省份货物运输以及一系列跨境界河桥梁建设)、农业、林业、水产养殖、滨海1号和滨海2号国际交通走廊、跨境桥梁建设、黑瞎子岛开发、俄罗斯岛开发等,向投资者提供基础设施建设资助,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采取其他措施支持外商投资。据俄罗斯海关在线发布数据,截止2019年底,在跨越式发展区和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入驻企业中,有52 家中资企业,中国投资总额超过3000亿卢布。[17]

(三)技术对接

北极地区生态环境脆弱,面临着开发强度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巨大矛盾,开发不当将引发生态灾难。北极开发是建立在“绿色”基础上的,“绿色”是北极治理和北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又是关键中的关键,其重点应放在解决气候变化、资源、环境、北极资源勘探与利用技术以及防冻高技术性能船舶问题上。因此,应加大在通信、破冰、防冻、低温通用技术、交通运输、北极大数据、基础设施和物流领域的研究力度。我国科技工作者应重视绿色开发技术的利用,努力为北极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化建设以及冰区作业装备的技术需求贡献力量。中俄双方可以在相关领域加强合作对接,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合作进一步满足“冰上丝绸之路”的技术需求。

三、“冰上丝绸之路”合作方式

中俄互为战略协作伙伴,两国关系处在历史发展的高水平上,实现了合作共赢。新形势下,国际体系面临加速演变和深度调整,中俄两国应在更深层次上推进双方战略协作。在共建“冰上丝绸之路”过程中,两国应以“一带一路”倡议为统领,规划合作愿景,规避政治和管辖权属等一些敏感问题,聚焦两国的核心利益和民生关切,从中俄两国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求同存异,互利互惠,为两国人民带来切实的利益和福祉。

(一)政治互信,消弭嫌隙

当前中俄双方有较好的合作政治基础,加大两国政治互信既符合中俄双方当前利益,也符合未来长远利益。通过增强两国政治互信,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加强沟通,可以有效降低合作过程中的疑虑和误判,提升合作效率,为中俄关系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在当前中俄经贸合作过程中,仍存在中央热、地方冷,官方热、民间冷,政府热、企业冷等问题。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提出,正是希望可以通过全面的战略协作,改善中俄两国政治与经济合作不均衡的局面,促进两国的政治与经济关系不断发展。[18]对于俄罗斯而言,与中国方面联合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是其进一步密切与中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契机。“冰上丝绸之路”的开发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通过共建“冰上丝绸之路”,俄罗斯不仅可以在经济、能源和技术等多个领域与中国方面实现利益绑定,而且还可以使双方在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上长时间保持稳定。因此,中俄两国要着眼于未来,通过开展全面性的合作,实质性地推进“冰上丝绸之路”的建设。

(二)利益锁定,规避风险

“冰上丝绸之路”建设过程实际上也是中俄双方利益的实现过程。由于经济活动本身带有不确定性,同时国际贸易极易受到地缘政治环境及政治因素的影响,再加上文化差异、利益指向不同导致的理解偏差,进一步促使不确定性因素增加,风险加大。因此,在合作过程中,应形成“冰上丝绸之路”建设过程中的利益分配机制、利益补偿机制和利益保障机制。为规避投资过程中的风险,保持建设过程的可持续性,中俄双方应注重分阶段投资和分阶段利益获取。一方面,分阶段投资中的阶段投资金额要小于一次性投资的资金规模,降低资金压力。另一方面,分阶段投资可以分阶段获取投资收益,其优势是在投资过程中可不断获取收益,而不是在遥远的未来获取收益。这样有利于投资者在不利局面发生时保持灵活性,不仅可以降低投资风险,还会激励双方的合作动力,使合作可持续发展。

(三)多元投资,共生共荣

俄罗斯在能源资源上具有比较优势,“能源产品出口导向”是俄罗斯对外贸易的主要战略方向,能源产品在其GDP 中的比重高达40%。对能源产品出口的过度依赖,导致俄罗斯经济发展不平衡。俄罗斯正在改变其对石油和原材料的依赖,希望实现多元化发展。目前,能源产品是中俄贸易的主要标的,在贸易总额中占比最高,其他商品的贸易量则相对较少,使得中俄贸易的结构比较单一。要改善这种局面,中俄双方可以推进其他领域的贸易合作,结合自身的比较优势,开展如航空航天领域、现代化农业和军工业等领域的贸易合作。在比较利益的基础上,平衡两国资源和贸易创新的关系,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两国贸易关系,优化两国贸易结构,实现两国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两国经济的共同发展,进一步打造中俄经济的共生关系,实现共荣。

(四)人文交流,建立互信

人文交流是促进两国人民相互信任的重要基础。通过人文交流,实现两国文化互鉴和文化认同,彼此接触对方的人文元素,感受到彼此的文化精髓,以消除两国公司跨国经营的文化障碍。新形势下,中俄应进一步加强两国间的人文交流,通过增加两国之间的人文交流,促进友好城市建设,完善两国民间交流机制,使两国民众相互了解和认同,以此提升两国人民之间的感情。让俄罗斯民众更好地了解和认同中国,有利于形成中俄双方合作的民众基础,更好地保障中方在“冰上丝绸之路”建设过程中的利益。[19]

(五)沿路合作,多国共建

从狭义来看,“冰上丝绸之路”是一个连接东北亚与北欧的运输通道。作为一个新的运输通道,“冰上丝绸之路”不仅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而且需要有足够的货物流作为后期支撑。只有该运输通道建成后得到高效的利用,前期的大量投入才有经济回报。因此,“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应吸引沿线相关国家加入,多国共建,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冰上丝绸之路”的利用效率,使其获得充足的货物流,为“冰上丝绸之路”的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东北亚地区的韩国已对“冰上丝绸之路”建设表现出了兴趣,中俄双方应积极争取韩国、日本等东北亚国家加入“冰上丝绸之路”建设。从广义来看,“冰上丝绸之路”不仅是一个运输通道,而且也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纽带。“冰上丝绸之路”应彰显开放与包容,欢迎沿线国家加入共建,这将有利于“冰上丝绸之路”融入北极及其周边地区所形成的“大北极网络”,[20]进一步发挥“冰上丝绸之路”的作用。

四、结语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为中俄双方在远东及北极地区开展合作提供了新契机,开启了中俄地方合作的新时代。“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将进一步密切两国政治经济关系,架起两国合作的桥梁,增进两国人民的感情,夯实两国合作的基础。因此,中俄两国要放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构建两国命运共同体的维度,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实质性地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加大经贸领域的合作,先简后难,合力推进,互利共赢,把“冰上丝绸之路”打造成东北亚地区发展繁荣之路,造福沿路各国人民。

猜你喜欢

中俄北极港口
中俄今起海上联演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港口上的笑脸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北极兔乖乖,唱起歌来
惠东港口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
美想用亚洲反导网罩住中俄
北极飞来毛脚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