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环境下的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策略

2022-02-05罗朝聪

商展经济 2022年16期
关键词:流程方案金融

罗朝聪

(重庆市梁平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重庆 405200)

1 大数据与互联网金融概念简析

1.1 大数据概念

大数据属于海量信息综合体,能够通过先进的数据处理方案,实现针对性的应用目标,能够为现代社会提供多样化的支持功能。在过往信息技术发展不到位的情况下,海量数据通常无法获得充足的计算量进行处理,导致其内在信息价值利用不到位,削弱了相关功能的支持效果。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革新,计算量支持硬件与软件体系得到了完善建设,使大数据的应用成为可能。通过部署相应软硬件,结合针对性信息框架支持,海量数据存在的核心规律与关键内容可以得到充分挖掘,进而为相关业务流程提供重要参考,实现针对性的执行与目标部署。因此,大数据技术属于新时代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值得进行推广与应用。

1.2 互联网金融概念

互联网金融本质上属于互联信息方案与金融系统的综合框架,能够借用相关服务技术体系,为用户或资本主体提供多样化的应用功能,最终实现各有不同的金融目标。与传统金融框架相似,互联网金融包含大量服务内容、基础市场与组织结构,但其借助信息化技术实现了一些差异化目标。通过科学部署互联网金融方案,能够实现理想经济运行目标,有利于积极配合社会建设发展,为广大群众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

2 互联网金融在大数据环境下常见风险问题分析

2.1 技术风险

在大数据环境条件下,互联网金融能够获得良好的技术支持,同时可以拓展基础业务边界,进一步实现高效率服务目标。但是,大数据方案同样会为互联网金融带来一定程度的风险,若未采取科学控制措施,便容易导致风险不断扩大,最终造成不可预见的损失。例如,大数据环境可能导致互联网金融出现技术风险问题,此类风险通常代指安全漏洞或技术容量不足导致的异常问题,因此,互联网金融需要重视大数据环境下可能存在的技术风险问题,确保其得到有效解决,实现稳定发展。

2.2 系统风险

金融行业属于社会运行体系内风险较高的部分,需要严格遵循相关执行标准与规章制度,尽可能降低风险扩散级别,才能实现稳定运行目标。互联网金融虽建立在信息化方案基础上,但仍属于金融行业类型,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管控,避免出现严重风险问题。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受益于相关技术红利,往往存在过于注重效益、忽视管控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一旦风险因素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就有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对互联网金融的稳定性造成严重打击。因此,需要重视互联网金融在大数据背景下存在的系统性风险,并采取可靠方案进行应对,避免出现不可控问题。

2.3 操作风险

操作性风险通常出现在互联网金融信息处理环节,在大数据背景的支持下,相关风险主要以两种形式产生,即技术性与个人性。技术性风险一般包括互联网金融软硬件支持平台出现严重故障,导致关键交易数据、账户数据丢失等问题。个人性风险主要包括交易方操作不当及个体敏感数据被窃取等问题。两种风险相互对比,个人性风险造成的威胁较小,不容易对互联网金融体系造成严重影响,技术性风险威胁性较大,可能导致交易市场出现负面反应,进而削弱整体经济的稳定性。在大数据环境条件下,互联网金融需要谨慎应对技术操作风险,避免其影响相关业务的正常开展。

2.4 信息泄露风险

个人信息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其属于大数据内容的一部分,能够为精准业务部署与相关趋势分析提供有效参考。随着信息化软硬件标准的逐渐提高,大数据能够得到深入挖掘与探索,明确个体信息背后代表的主要含义。在这种情况下,原本无害的个人数据被大量收集后,能够通过大数据应用技术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较为敏感的关键信息,进而对互联网金融业务造成负面影响。例如,针对收集潜在竞争对手的数据,并在互联网金融层面采取针对性的打击策略等。相对其他风险问题,个人信息泄露属于预防难度较高的因素。互联网金融需从多个层面落实管控策略,确保大数据类敏感信息能够得到有效防护,避免被不法分子或竞争对手违规利用,损害相关主体权益。

2.5 流动风险

流动性风险属于金融行业较为常见的负面问题之一,在互联网金融层面,由于大数据技术背景的支持,资金方仅需将现金存储至交易平台,即可借由第三方完成转移操作,实现购买业务或产品目标。但是,这一执行流程实质上存在较为明显的流动性风险漏洞。账户经由第三方转移资金需要消耗部分时间,若该流程信息数据被违规获取,就可能导致意外风险产生。相对互联网金融早期阶段,大数据技术应用较为广泛的现在流动性风险级别更高,更容易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因此,需要重新厘清交易流程,并落实相关预防策略,避免流动性风险级别进一步扩大。

2.6 决策风险

大数据技术能为互联网提供充分的决策参考,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业务执行精确性,进一步强化金融效率。但也会引发部分决策风险问题,容易导致互联网金融受到不良影响,导致此类风险的主要原因与大数据本身特性有关。通常情况下,庞大的数据信息在处理时仅注重质量与规模,不会对因果关系进行客观考量,这一特性会导致大数据技术结果仅输出相关信息,无法辨别内部是否存在虚假内容。根据此类结果展开互联网金融决策,容易导致不良问题出现,如错误制定发展战略等。大数据分析结果虽建立在真实、可靠的信息之上,但仍无法提供金融行业需要的因果思辨、推理等高级建议。因此,需要科学地部署大数据应用方案,确保互联网金融能够充分享受其技术红利,并保持决策的科学性、稳定性,避免仅依靠大数据技术进行处理。

3 应对大数据环境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管控策略研究

3.1 注重安全技术体系建设

为实现有效应对互联网金融大数据环境风险问题的目标,应当积极落实安全防护策略,避免黑客入侵、敏感数据失窃等问题影响相关技术的应用效果,并提高互联网金融架构的稳定性。在实践流程中,互联网金融机构要积极利用新型安全技术,将传统较为被动的防护措施转变为主动出击的防御策略。同时,应当充分利用大数据方案,使其为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提供重要支持,如敏感环节数据分析、安全漏洞挖掘、风险可视化等,通过采取这些措施,能够有效降低互联网金融系统被意外入侵的概率,有利于保障交易各方敏感信息,实现稳定运行目标。除此之外,还需注意防范社工渗透类攻击,与传统信息化攻击方式不同,社工渗透主要针对线下实体业务机构,容易导致敏感数据泄露等意外问题出现。为避免此类风险扩大,互联网金融机构需要加强员工审核,同时积极利用权限管理方式,完善数据保障体系的可靠性,从根源层面预防大数据技术风险问题。

3.2 强化信用监管力度并积极部署相关技术措施

为针对性降低互联网金融信用违约风险,相关机构应积极借助大数据方案,针对常见的违约类型进行科学分析,总结高风险对象特征并将搜寻应用在金融业务层面。通过此类措施,可有效降低信用违约出现的概率,进一步发挥大数据技术方案应用价值,实现稳定金融业务开展的目标。通过科学设置大数据技术应用体系,能为互联网金融机构建立有效信用风险管理架构提供重要支持,具有正面影响意义。在实践过程中,相关机构应当重视大数据技术库建设,确保其信息储备能达到稳定应用级别,尽可能提高信用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从根源层面降低相关问题出现的概率。

3.3 监管部门针对性干预并完善监督方案

应对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风险,相关监管部门需要采取针对性介入策略,使风险问题得到有效控制,降低产生连锁反应的概率。在这一过程中,监管部门应当针对互联网金融机构进行合理管控,重点审查大数据内容收集流程、处理方式、应用策略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同时,针对尚未明确规定的业务行为需要进行科学调研,及时明确其是否存在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若发现违规问题或潜在风险,就应当及时进行干预,避免互联网金融利用大数据技术方案引发不必要的情况。除此之外,监管机构还要加强宣传工作,使业务主体能够明确大数据相关概念,并提高基础风险意识,积极应对互联网金融可能带来的威胁。通过采取相关策略,使互联网金融系统性风险得到科学应对,充分发挥监管体系的有效性,为应对大数据技术部署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4 明确大数据决策干预有限性

大数据技术对互联网金融机构而言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但其带来的决策性风险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避免对正常业务流程造成干扰,进而引发严重后果。在使用大数据技术干预业务决策流程时,互联网金融机构应当明确其存在的有限性特征,避免将相关应用扩大至不必要的领域。同时,需要设置科学大数据审查标准,经过层层检查与审批的信息才能并入相关数据库,成为大数据内容的一部分。互联网金融机构可设置预警触发机制,利用大数据信息定义基础标准,在业务流程触发相关警告指标后,自动发送预警信息至管理层或业务层面。通过此类方式,合理利用大数据技术方案,使其为业务决策提供有效参考。

3.5 增强支付转移流程管理力度

互联网金融较为常见的业务场景便是移动支付,为进一步强化风险控制效果,实现合理利用大数据方案的目标,相关机构应注重审核与管理规范,确保金融支付流程能处于安全保障体系下,降低出现意外损失的概率。通过强化审核规范,可有效排除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金融机构,使互联网大数据支付体系处于可靠状态下。同时,应结合大数据应用方案,部署个体实名制措施,使资金能在透明流程内进行转移,避免意外丢失、遭窃等情况出现。进入互联网金融层面的资本主体与用户,均需要通过验证后方可进行交易活动,同时相关数据需提交至安全审查大数据体系,使内容信息得到充分保障,进一步探索转移流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这能有效预防支付转移风险问题,实现理想大数据应用目标。

3.6 革新互联网市场经济体系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互联网金融要规避风险问题,必须从市场制度体系入手,采取科学革新方案,使体系能够在安全、稳定的条件下运行,降低出现不良风险因素的概率。在这一过程中,政府机构对市场体系的监管与干预有重要影响意义。通过规范大数据技术应用流程,能够促使互联网金融自主创新、研发相关体系,充分享受相关技术红利,并减少违规行为的出现。为规范互联网金融市场、发挥国有企业主体作用,应鼓励相关机构顺应时代潮流,强化国有企业内部改革力度,使大数据技术方案得到充分应用,有效简化传统过于复杂的互联网金融流程,实现理想革新目标。除此之外,银行机构与金融业务机构还应根据市场实际发展情况,针对用户群体进行信息调研,并将相关内容整合为大数据应用体系,使其精确满足相关需求,从而进一步提升金融与服务水平。此类建设流程应在高质量监管、安全保障体系下进行,确保大数据方案得到科学应用,实现理想支持目标。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数据环境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应当重视风险管理相关工作。通过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风险,并明确相关应对措施,可为互联网金融机构与监管机构提供全新管控思路,有利于实现风险预防目标,为未来科学部署大数据应用方案夯实基础。

猜你喜欢

流程方案金融
烂脸了急救方案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析OGSA-DAI工作流程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