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崔骃《达旨》作年辨正

2022-02-05罗佳祺龙文玲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太学扬雄后汉书

罗佳祺,龙文玲

(广西大学 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 文学院,南宁 530000)

《达旨》是东汉文学家崔骃的重要作品,表达其“不愿策高足,先据要路津”的超脱与淡然。此赋最早见于《后汉书·崔骃列传》,在《东汉文鉴》《册府元龟》《文选补遗》《通志》《经济类编》《东汉文纪》《两汉萃宝评林》均有载录。关于《达旨》的作年问题,迄今仍众说纷纭,并无定论。故不揣浅陋,略陈管见。

一、崔骃《达旨》作年歧说辑录

关于崔骃《达旨》的作年,目前学术界主要有6种观点。兹以提出时间为序整理如下:

1.认为《达旨》作于永平二年(59)。此说出自陆侃如《中古文学系年》:“这篇年月无考,似乎作于游学太学后不久,故附系于此。”[1]不少学者对这一观点表示认同。吴文治《中国文学史大事年表》云:“汉永平二年……是年,崔骃拟扬雄《解嘲》作《达旨》,又作《西巡颂》等。”[2]李芸华《崔骃年谱简编》一文认为崔骃永平二年为三十岁,正与傅毅同游太学,于该年作《达旨》。[3]

2.认为《达旨》作于崔骃未仕之时。此说对于《达旨》作年并无确指,出自马积高《赋史》:“《达旨》见《后汉书》本传,为崔骃未仕时作,亦东方朔《答客难》、扬雄《解嘲》之流,意气和平,文辞典雅,代表着东汉典型的文风。”[4]

3.认为《达旨》约作于汉章帝刘炟元和三年(86)前后。此说最早见于刘跃进《秦汉文学编年史》:“正月,崔骃作《北巡颂》。八月,作《西巡颂》。并有《上四巡颂表》。颂称汉德,为章帝赏识。然其时颇为困乏。其《达旨》约作于是年前后。”[5]

4.认为《达旨》作于崔骃游太学后不久。出自赵逵夫《历代赋评注·汉代卷》:“《后汉书·崔骃列传》说:‘(崔骃)少游太学,与班固、傅毅同时齐名。常以典籍为业,未遑仕进之事。时人或讥其太过玄静,将以后名失实。骃拟扬雄《解嘲》,作《达旨》以答焉。’据此,《达旨》应作于骃游太学后不久。”[6]

5.认为《达旨》作于元和二年(85)至章和元年(87)。此说始自林家骊、孙宝《崔骃四考》一文。该文指出,《达旨》可能作于章帝元和中,又根据其题材类型、写作动机和内容等分析认为《达旨》作于元和二年(85)之后,至迟不应晚于章和元年(87)《四巡颂》进献之前。[7]

6.认为《达旨》作于永平十六年(73)至永平十八年(75)八月。此说由彭春艳提出,其《汉赋系年考证》云:“《达旨》作于明帝朝(57—75),崔骃入太学后……故崔骃游太学在永平十六年后,《达旨》作于永平十六年至十八年(75)八月。”[8]

二、崔骃《达旨》作年众说剖析

关于《达旨》作年时间,上述各观点之间存在几十年的差异,甚至出现据同一条史料记载得出不同结论的情况,须实事求是进行辨析。

陆侃如《中古文学系年》将《达旨》的作年附系于永平二年,是据《后汉书·崔骃列传》中“常以典籍为业,未遑仕进之事,时人或讥其太玄静,将以后名失实,骃拟扬雄《解嘲》作《达旨》以答焉”[9]的记载得出结论。吴文治《中国文学史大事年表》赞同这一观点,但两位先生皆未给出具体论据,指出《达旨》为何作于该年。赵逵夫先生亦据此推断《达旨》应作于崔骃游太学后不久。其中,“不久”这一时段指向仍值得探讨。但根据这段史料可以确定的是,《达旨》确为崔骃入太学后、进仕为官之前所作。李芸华《崔骃年谱简编》据此记载认为崔骃和班固、傅毅有同学之谊,且三人的年岁不会相差太多。这一判断难免主观。事实上,这一记载只能说明崔骃的确年少聪慧、博学广知,年纪尚小便已经进入太学学习,其名声在当时能与班固和傅毅比肩,并不能仅据此就断定三人在太学时是同窗。且自光武帝刘秀于洛阳新建太学,明帝更是大兴儒学,入太学的人日渐增多。《汉书·儒林传》卷八十八指出:“一岁皆辄课,能通一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其高第可以为郎中,太常籍奏。即有秀才异等,辄以名闻。其不事学若下材,及不能通一艺,辄罢之,而请诸能称者。”[10]可知,太学规定,参加考试被认定为“能通一艺”方能毕业,获得官职。官位有限,而太学生愈多,因此,存在有儒生数十年于太学苦读的情况,也就不能仅据该记载断言崔骃与班固、傅毅二人年岁相近。恰如林家骊先生所言:“盖指三人所处时代大致相同、文名相当,而不是指三人从太学求学至入仕均有密切联系。”[11]且《崔骃年谱简编》据曹道衡、沈玉成《中古文学史料丛考》中傅毅生年当在光武帝建武中叶十六年(40)左右的推断,[12]认为傅毅曾于永平中游太学。又因《后汉书》记载,永平二年(59)明帝曾临辟雍,故而断定崔骃与傅毅同学在永平二年,且于是年作《达旨》。这一结论明显有失之武断之嫌。首先,明帝在位期间,曾多次行古礼、推儒学、临辟雍,如何能判断傅毅与崔骃同学在永平二年?此外,该文所列的崔骃年谱是基于陆侃如先生的假设:“骃生年无考,年辈与贾逵、班固近,可假定生于三○年左右。”[13]但陆侃如先生在《中古文学系年》所推断的傅毅生年为三五年左右,与曹、沈二位先生并不相同,则《崔骃年谱简编》一文的推断过程岂非从根本上自相矛盾?故不取。

刘跃进先生以为《四巡颂》作于章帝去世之前,为崔骃游太学之时。《崔骃列传》记载,崔骃为窦宪之从事在章帝卒年之章和二年(88),《崔骃列传》中叙崔骃作《达旨》之事是在其上《四巡颂》之前,故崔骃作《达旨》必在章和二年之前。又《后汉书·儒林列传》有崔骃以家祖崔篆《家林》为孔僖筮官之事:“冬,拜临晋令,崔骃以《家林》筮之,谓为不吉,止僖曰:‘子盍辞乎?’僖曰:‘学不为人,仕不择官,凶吉由己,而由卜乎?’”[14]《后汉书》与《孔丛子》都将此事附系于元和二年。《秦汉文学编年史》:“崔骃其时颇为困乏。《连丛子》又记载说:‘崔骃学于太学而粮乏。邓卫尉欲饩焉而未果。季彦年九岁,以其父命往见卫尉曰:夫言不在多,在于当理。施不在丰,期于救乏。崔生,臣父之执也。不幸而贫,公许赈之,言既当理矣。’按季彦乃子和子。子和卒于元和三年,《孔丛子》说,其时‘季彦年十岁’。”[15]然而,关于孔僖的卒年,《后汉书》与《孔丛子》有不同记载。《后汉书》云:“在县三年,卒官,遗令即葬。”据此可知,孔僖卒于上任临晋令后三年,即章和二年(88)。《孔丛子》云:“三年秋八月,天子巡后土,登龙门。子和自请从行在所。天子识其状貌,燕见移时,赐帛十端而还。九月既望,寝疾,浸,不瘳,乃命其二子留葬焉。”据此可知,孔僖卒于上任临晋令后一年,为元和三年。又孔僖去世之年,其“二子长曰长彦,年十有二;次曰季彦,年十岁”。[16]《连丛子》所言“崔骃粮乏”之事在季彦九岁之年,按此逻辑,当是元和二年或是章和元年,而非元和三年。同时,也不能仅凭崔骃在该年游于太学就断定《达旨》是作于这一年,刘跃进先生的观点仍有商榷的空间。

林家骊、孙宝《崔骃四考》认为《达旨》与班固《答宾戏》的题材类型一致,可借以推知《达旨》的写作动机。该文指出,《答宾戏》是班固为向章帝表达升迁欲望而作的,故而《达旨》和班固的《答宾戏》一样,都是用来表达上进意愿的。然而,关于《答宾戏》的主旨,本身就存在争议。龚克昌先生就认为班固通过宾主之问答,力图揭示无功、有功的分别,在于弘道与否,以此说明自己不汲汲于富贵功名,笃志于为文著述,无怨无悔的心志,而非想要在官位上有所擢进。[17]此外,《容斋随笔》卷第七:“东方朔《答客难》,自是文中杰出,扬雄拟之为《解嘲》,尚有驰骋自得之妙。至于崔骃《达旨》、班固《宾戏》、张衡《应间》,皆屋下架屋,章摹句写,其病与《七林》同,及韩退之《进学解》出,于是一洗矣。”[18]崔骃《达旨》、班固《答宾戏》和张衡《应间》都是拟东方朔和扬雄的问答体赋篇,写作动机和思想倾向却不尽相同。就如《解嘲》有明显模拟《答客难》的印记,但因所处时代不同,对自身处境的感悟也相异,扬雄的创作动机与东方朔相比亦有较大区别。[19]因此,并不能因为《答宾戏》和《达旨》皆采用“回环自释”的结构,就将它们的创作动机囫囵视之,须结合文本内容细辨。

《达旨》云:“今圣上之育斯人也,朴以皇质,雕以唐文。六合怡怡,比屋为仁。壹天下之众异,齐品类之万殊。参差同量,坏冶一陶。群生得理,庶绩其凝。家家有以乐和,人人有以自优。”[20]林家骊先生以为,这些叙述可能与东汉冬至节欢庆或元和二年五月因祥瑞而令天下饮酒五日的史实有关。[21]事实上,此处明言当今圣上以先世之德培育贤士,当世天下太平,以仁为本,家家户户都和乐安稳,人人生活富足幸福,为后文崔骃回答自己为何“下不步卿相之廷,上不登王公之门,进不党以赞己,退不黩于庸人”打下铺垫。他认为应依儒家的入世之道,若国家需要,则义不容辞建言献策;若百姓安乐、社会太平,则甘愿隐居不仕。可见,此处所写是社会在一段时期内安定和谐的良好状态,并非节庆或祥瑞时三五日间的欢庆描摹。这一描写与《后汉书》中“(永平十二年)是岁,天下安平,人无徭役,岁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羊被野”[22]的记载相对应。因此,《达旨》应作于永平十二年(69)之后。

三、崔骃《达旨》作于永平十七年至十八年之间

《达旨》究竟作于何时,可以结合赋作本身的思想倾向和文本内容等来进行探究。

从《达旨》的思想倾向来看,《达旨》中多次以先世之士为例,抒发自己“险则救俗,平则守礼,举以公心,不私其体”“进动以道,则不辞执珪而秉柱国”“复静以理,则甘糟糠而安藜藿”“子笑我之沈滞,吾亦病子屑屑而不已”和“因天质之自然,诵上哲之高训,咏太平之清风,行天下之至顺”的志向,明确指出自己不愿“叫呼衒鬻,县旌自表,暴智耀世,因以干禄”。[23]可见,崔骃作《达旨》的目的在于表达自己不汲汲功名于盛世、不营营富贵而自枉的心迹。《后汉书·崔骃列传》注引《华峤书》曰:“骃讥扬雄,以为范、蔡、邹衍之徒,乘衅相倾,诳耀诸侯者也,而云‘彼我异时’。又曰:窃赀卓氏,割炙细君,斯盖士之赘行,而云‘不能与此数公者同',以为失类而改之也。”[24]也说明《达旨》是要表明自己“有所为有所不为”,比起不择手段而求“闻达于诸侯”,崔骃更想坚守自己内心顺其自然、德行无亏的处世原则。这种心态也与他当时正游于太学、未遑仕进之事的人生阶段相对应。

《达旨》的文本内容已经表明此赋是作于东汉明帝时期。《后汉书·崔骃列传》于《达旨》后紧接着叙述“元和中”事,又孔僖子季彦九岁时,崔骃游于太学而乏困、邓卫尉欲饩之之事最早发生在元和二年(85)。且《后汉书·儒林列传》载有孔僖与崔骃同游太学之事:“僖与崔篆孙骃复相友善,同游太学,习《春秋》。因读吴王夫差时事,僖废书叹曰:‘若是,所谓画龙不成反为狗者。’骃曰:‘然。昔孝武皇帝始为天子,年方十八,崇信圣道,师则先王,五六年间,号胜文、景。及后恣己,忘其前之为善。’僖曰:‘书传若此多矣!’邻房生梁郁儳和之曰:‘如此,武帝亦是狗邪?’僖、骃默然不对。郁怒恨之,阴上书告骃、僖诽谤先帝,刺讥当世。事下有司,骃诣吏受讯。僖以吏捕方至,恐诛,乃上书肃宗自讼……”[25]此事之后紧接着叙述元和二年之事,可知此事亦在元和二年前。综合这些史料,可以明确元和二年之前崔骃已入太学。《达旨》曰:“于时太上运天德以君世,宪王僚而布官;临雍泮以恢儒,疏轩冕以崇贤;率惇德以厉忠孝,扬茂化以砥仁义;选利器于良材,求镆铘于明智。”[26]林家骊先生以为,依此可以判断《达旨》作于章帝时期,认为这部分内容正好对应《章帝纪》中所记载的章帝奖劝儒学、缓刑仁恕和广征隐逸的史实。然而,李贤等注云:“太上,明帝也。传曰:‘太上立德。’天德,含弘光大也。《易》曰:‘乃位乎天德。’《尚书》曰:‘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夏商官倍,亦克用乂。’宪,法也。僚,官也。言法三王而建官也。”[27]明确指出此处“运天德以君世”的“太上”是东汉明帝。《后汉书》中也记载了不少关于明帝敬承祖德、大兴儒学、重视贤士和免刑缓罪的史实,如:

斯固圣祖功德之所致也。朕以闇陋,奉承大业,亲执珪璧,恭祀天地。[28]

冬十月壬子,幸辟雍,初行养老礼。诏曰:“光武皇帝建三朝之礼,而未及临飨。[29]

至孝明皇帝,兼天地之姿,用日月之明,庶政万机,无不简心,而垂情古典,游意经蓺,每飨射礼毕,正坐自讲,诸儒并听,四方欣欣。虽阙里之化,矍相之事,诚不足言。又多征名儒,以充礼官,如沛国赵孝、琅邪承宫等,或安车结驷,告归乡里;或丰衣博带,从见宗庙。其馀以经术见优者,布在廊庙。故朝多皤皤之良,华首之老。[30]

其弛刑及郡国徒,在中元元年四月己卯赦前所犯而后捕系者,悉免其刑。[31]

《资治通鉴》卷四十四亦有“上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及即帝位,犹尊荣以师礼”[32]等相关记载。故崔骃《达旨》实是作于东汉明帝时期,即建武中元二年(57)至永平十八年(75)之间。又根据前文所说《达旨》中“六合怡怡,比屋为仁”等内容的记载,达旨应作于永平十二年之后,故《达旨》作年当在永平十二年(69)至永平十八年(75)之间。

关于《达旨》中“天子幸雍”的记载,《崔骃列传》注云:“天子辟雍,诸侯頖宫。璧雍者,环之以水,圆而如璧也。頖,半也。诸侯半天子之宫,皆所以立学垂教也。”[33]《五经通义》曰:“天子立辟雍者何?所以行礼乐,宣德化,教导天下之人,使为士君子,养三老,事五更,与诸侯行礼之处也。”又曰:“诸侯不得观四方,故缺东以南,半天子之学,故曰頖宫。”《礼记》曰:“天子辟雍,诸侯曰頖宫。”《白虎通》曰:“天子立辟雍,行礼乐,宣德化,辟者象璧,圆法天,雍之以水,象教化流行。”桓谭《新论》曰:“王者作圆池,如璧形,实水其中,以圜壅之,名曰辟雍,言其上承天地,以班教令,流转王道,周而复始”。[34]可知,《达旨》中所言“临雍泮以恢儒”指的是明帝亲临太学之事。

据《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记载,明帝曾多次“登台观云,临雍拜老”,甚至还亲自讲学,史载如下:

二年春正月辛末……封泰山,建明堂,立辟雍,起灵台,恢弘大道,被之八极……[35]

(二年)三月,临辟雍,初行大射礼。[36]

(二年)冬十月壬子,幸辟雍,初行养老礼。诏曰:“光武皇帝建三朝之礼,而未及临飨。眇眇小子,属当圣业。闲暮春吉辰,初行大射;令月元日,复践辟雍。尊事三老,兄事五更,安车软轮,供绥执授。侯王设酱,公卿馔珍,朕亲袒割,执爵而酳。[37]

(八年)丙子,临辟雍,养三老、五更。[38]

既如此,试图仅通过《达旨》中所记载的“天子临雍泮”的事件时间对《达旨》的作年进行考定,存在一定的难度。要对《达旨》的作年进一步明确,还需要参看赋文本的其他内容及相关史料。

关于崔骃入太学的年份,《大戴礼·保傅》记载:“及太子少长,知妃色,则入于小学。”卢辩注:“古者太子八岁入小学,十五岁入太学也。”[39]崔寔《四民月令》云:“农事未起,命成童以上入太学,学五经。[40]《礼记·内则》郑氏注曰:“成童,十五以上。”[41]《白虎通·辟雍》亦有:“古者所以年十五入大学何?以为八岁毁齿,始有识知,入学学书计。七八十五,阴阳备,故十五成童志明,入太学,学经籍。”[42]而崔骃年十三能通《诗》《易》《春秋》,博学有伟才,尽通古今训诂百家之言,善属文,于是少游太学。如此看来,崔骃于十五、十六岁入太学是合理的。

崔骃为窦宪之从事是在章帝章和二年。《崔骃列传》云:“及宪为车骑将军,辟骃为掾。宪府贵重,掾属三十人,皆故刺史、二千石,唯骃以处士年少,擢在其闲。”[43]参见《孝和孝殇帝纪》:“章和二年二月壬辰,即皇帝位,年十岁……冬十月乙亥,以侍中窦宪为车骑将军,伐北匈奴”的记载可知,窦宪被任命为车骑将军是在章和二年(88)。[44]这一年,崔骃仍“年少”。古语云,三十而立。《古今事文类聚》曰:“年少发白:颜回年二十九而发白。”[45]指出《孔子家语》中记载颜回年二十九便已经白头,故称“年少发白”。白居易云“莫言三十是年少,百岁三分已一分”;元代黄溍称“情知三十非年少,已觉人间有后生”;《茗斋集》亦说“朅来三十非年少,青云同辈嗟殊调”。可见,崔骃在章和二年为窦宪掾时至多二十九岁。前文已推断出《达旨》应作于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69)至永平十八年(75)之间,且此时崔骃未仕,正游于太学。如果章和二年崔骃正好是二十九岁,则他出生于永平二年(59)年。据此,若其入太学时为十五岁,即为永平十七年(74)入太学;若其入太学时为十六岁,即为永平十八年(75)入太学。如果章和二年崔骃为二十八岁,则他出生于永平三年(60),入太学时为十五岁,即为永平十八年(75)入太学。若章和二年崔骃为二十七岁甚至更小,就算崔骃出生于永平四年(61),且刚满十五岁就入太学,其入太学也是东汉章帝建初元年(76)年之事,而《达旨》并非作于章帝朝。

因此,崔骃可能是永平二年(59)或永平三年(60)生人,其《达旨》实作于永平十七年(74)至永平十八年(75),为崔骃游太学后不久。

班固《答宾戏》作于永平十八年(75)八月至十二月。[46]《文心雕龙》云:“自《对问》以后,东方朔效而广之,名为《客难》,托古慰志,疏而有辨。扬雄《解嘲》,杂以谐谑,回环自释,颇亦为工。班固《宾戏》,含懿采之华;崔骃《达旨》,吐典言之裁。”[47]《容斋随笔》则称:“崔骃《达旨》、班固《宾戏》、张衡《应闲》,皆屋下架屋……”[48]这些记载中,既有将《达旨》置于《答宾戏》前的,亦有置于其后的,可见两赋作年相近,是为辅证。

猜你喜欢

太学扬雄后汉书
试论扬雄《法言》对儒学的发展
刍议扬雄笔下的蚕桑及民生观
扬雄的蚕丛说与史学价值
西汉扬雄《太玄》律学思想的初步认识
汉代太学如何培养治国安邦之才
论白寿彝先生对范晔和《后汉书》的研究
嵇康·绝响
《后汉书》郭玉脉法校文
THE STONELIONS OF CHINA
宋代太学教育管理的责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