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养成系偶像文化:表征、成因与引导

2022-02-05于文敬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偶像群体文化

于文敬

(东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 210096)

养成系偶像并非横空出世,日本杰尼斯事务所(株式会社ジャニーズ事务所)自1975年成立以来便专注培养男性艺人及男性偶像团体,而其艺人大多是十几岁进所,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唱歌、跳舞、舞台剧表演等技能训练并在此期间积累人气,优秀者才能得以出道。这一模式被认为是养成系偶像生成模式的雏形。而韩国SM娱乐有限公司(S.M. Entertainment)、韩国YG娱乐有限公司(YG Entertainment)、韩国JYP娱乐有限公司(JYP Entertainment)等娱乐公司作为韩国流行音乐(K-POP)主阵地也通过各种渠道招收练习生,培养偶像。有学者将“养成系”偶像定义为“以培养陪伴成长为诉求点,贩卖自己真实的人生成长过程,使粉丝诉诸自身参与感与认同感,从而付出时间、金钱、情感来制造的一类偶像”[1]。2018年,爱奇艺推出的《偶像练习生》和腾讯视频推出的《创造101》偶像选秀节目都是以2016年韩国M-net有线电视台推出的大型音乐选秀节目《PRODUCE X 101》为参考,开创了国内“养成系”偶像类选秀节目的先河,2018年也被众多粉丝称之为“偶像元年”。其后《青春有你》及其后续节目相继掀起收视热潮,伴随着这些养成系偶像的走红,以“饭圈”为代表的粉丝文化也为人所诟病。传统的偶像塑造模式被改变,相应的粉丝文化也不复存在,养成系偶像及其背后的粉丝文化反映了一定的时代特征和当代青少年特殊的文化样态,研究当代养成系偶像文化的现实表征有利于厘清为何养成系偶像会走红,进而探究如何引导当代养成系偶像文化。

一、养成系偶像及其现实表征

偶像,作为与粉丝相对应的群体,往往是一些吸引粉丝、受到粉丝尊敬而具象化后的人格符号。[2]伴随着养成系偶像的走红,养成系偶像及其粉丝群体又形成了特殊的养成系偶像文化,影响着众多青少年,尤其是其在网络世界的社交风格。在养成系偶像文化中,粉丝不仅仅是崇拜、尊敬、欣赏的一方,与知名明星凭借自身作品获得知名度的方式不同,养成系偶像多是依赖“粉丝经济”而获得知名度,这便导致了粉丝在偶像崇拜过程中容易发生极端行为,养成系偶像文化也形成了一些新的现实表征。

(一)“养成系”偶像致使粉丝群体低龄化

养成系偶像因注重养成过程,关注的是偶像成长的过程,偶像往往在很小的年纪便开始出现在大众视野,又因其以唱歌、跳舞等为主要活动,往往吸引的也是年纪尚小、审美直观的青少年群体。中国内地男子演唱组合TFBOYS在2013年8月出道时组合成员大多才13、14岁,而根据研究报告,该组合的粉丝主要集中在中小学生,至今该组合已出道将近10年,其组合及个人粉丝群体仍然集中在中小学生,加之少量大学生。[3]养成系偶像对于青少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通过崇拜与自己不同人生轨迹的偶像可使自己获得相应的满足感;另一方面,由于青少年尚且缺乏成熟的判断能力,对于擅长唱歌、跳舞等看似时尚、帅气的偶像容易产生盲目崇拜。然而,当粉丝群体具有低龄化这一特点时,养成系偶像文化的发展也面临着双重考验。一方面,粉丝低龄化对于提升其粉丝受众面,也就是所谓的“圈粉”具有一定帮助,养成系偶像本身的落脚点也是在青少年,通过构建理想化的人格符号,塑造舞台上光鲜亮丽的偶像形象,来博取粉丝的青睐。另一方面,粉丝低龄化容易使得养成系偶像文化走向肤浅。青少年不具备完备的是非判断能力,往往基于外表、唱歌、跳舞等表现对偶像产生崇拜,这将会使得粉丝群体的文化偏好日益肤浅。只有从人格上的崇拜才能立得更久更长,同时帮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实现偶像崇拜的正面作用。

(二)“赋权式”粉丝致使粉丝情绪狂热化

养成系偶像不同于传统偶像,其出道和成名过程,往往需要“赋权式”粉丝的助力,而粉丝作为赋予权力的一方,不是单纯的崇拜者,对于偶像也会有更多的要求,其情绪往往更加狂热化。在偶像选秀节目中,偶像最终能否获得出道资格除了导师组老师的建议与评判,还取决于粉丝的应援。粉丝的应援方式多种多样,以“氪金”“打榜”“票选”“控评”等为代表,粉丝往往通过自发或有组织性的活动来为自己的偶像应援,助其获得出道位。因此,在偶像养成过程中,真正使偶像成为“偶像”的是粉丝,粉丝在偶像养成过程中成为了“赋权方”。“赋权式”粉丝由于大量时间、金钱、精力的投入,对于养成系偶像的情感投入也更加狂热。“事业粉”希望自己的偶像专心事业,在唱歌、跳舞、演戏、综艺等领域都取得卓越成就;“女友粉”则不允许自己的偶像谈恋爱,认为自己“花钱”使偶像成功出道,而偶像去谈恋爱的话会感觉自己被背叛。他们在偶像崇拜的过程中以主人公的视角真情实感地代入自己,当偶像难以达到自己的预期标准,便会“塌房”“脱粉”甚至“爆黑料回踩”,为了发泄自己愤怒的情绪会将自己所知道的偶像的负面消息悉数抖出,与追星时期竭力应援的姿态判若两人。由此可见,“赋权式”粉丝其狂热化的追星情绪于养成系偶像而言,也是一把双刃剑。

(三)“符号化”消费致使粉丝行为偏激化

养成系偶像作为偶像的一种类型,和所有偶像一样,具备文化产品的属性,借用法兰克福学派的观点来说,文化产品是“那些特意为大众消费生产出来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那种消费性质的产品,或多或少是按照计划炮制出来的”[4]。而消费养成系偶像的过程中,不仅偶像日益符号化,粉丝的消费心理也日益符号化,这也使得粉丝行为日益偏激化。所谓“符号化”消费,其一是养成系偶像的符号化。偶像的养成归根结底是为了给其所属经纪公司带来经济效益,因此,偶像经纪公司为了使偶像更加“吸粉”,对其进行了从外在形象的“包装”到内在性格的“设定”,偶像作为被包装好的产品对标相应的粉丝群体,其本身已经作为一种符号被消费。其二是粉丝符号化的消费心理。粉丝在消费偶像的过程中不断获得个性、身份、想象等符号性活动,这些符号性活动满足了粉丝的补偿心理和情感寄托,实现和偶像“共感知”的虚假表象。一味寄托自身美好幻想的“符号化”消费往往使得粉丝行为易于偏激化。一方面,在符号化消费中,偶像优越的外形条件和满足幻想的“人设”使得粉丝在追星过程中沉迷其中,将自己的全身心寄托在偶像上,颇有一种“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感觉。对于“氪金”“打投”等“饭圈”式应援也积极参与,将理智抛掷脑后,为了追求数据而行为偏激,超额投入自己的精力与金钱。另一方面,粉丝沉迷于完美偶像的追求与塑造忽视了现实生活,囿于粉丝群体搭建的属于偶像与粉丝二者的“完美世界”,继而忽视现实生活的人际交往。

整体而言,当代养成系偶像文化因其“养成系”偶像、“赋权式”粉丝和“符号化”消费等特点而使得粉丝群体在偶像文化消费过程中有一些不恰当的心理和行为。但该偶像文化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蕴含着一定的时代语境。

二、当代养成系偶像文化形成的原因分析

当代养成系偶像文化在形成过程中表现出了其特有的现实表征,其“养成系”偶像、“赋权式”粉丝和“符号化”消费对于“养成系”偶像及粉丝都是有利有弊的存在,其文化的形成不仅与养成系偶像本身生成模式有关,也与当下自媒体时代背景、资本市场吸引力、学校课程教育以及粉丝自身心理特点有关。只有了解其具体的形成原因,才能尽可能发挥偶像应该具有的榜样教育功能,引导偶像及粉丝共同进步。

(一)自媒体时代助力养成系偶像营销

自媒体时代,普通民众可以通过网络等途径向外发布事实和新闻。自媒体由于信息传播的多样性、趣味性、持续性而受到网民的欢迎,同时也由于其成本较低,操作简便,众多偶像及其所属经纪公司便通过这一方式积累早期人气和个人影响力,在后续活动中也利于自媒体平台营销养成系偶像的亮点。可以说正是由于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及时性与便利性,养成系偶像才能得以成功营销并形成一定的偶像文化。一方面,养成系偶像通过在自媒体平台上制作并发布生活视频、唱歌视频、跳舞视频等记录自己成长的过程,发挥其聚合性和互动性的优势帮助形成粉丝圈层和群体文化。比较常见的自媒体平台如微博、哔哩哔哩、YouTube等,这些网站由于本身吸引的就是擅长上网、热衷于上网的青少年,在适当营销其偶像特色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精准投放至粉丝主页,从而吸引一批“趣味相投”的粉丝。同时由于信息的持续性发布,粉丝也会形成一定的观看习惯,从而真正实现粉丝与偶像互相陪伴的“错觉”。另一方面,养成系偶像的营销与传统偶像的营销也有所不同,传统偶像往往是在自己已经声名远扬的同时继续营销以增强自己的影响力,而养成系偶像由于是一种从“无”到“有”的过程,一开始并没有作品可以宣传,因此,其营销更多是靠刻画偶像的“养成”过程和其与粉丝互相依赖的情感寄托。因此也有“虐粉”一说,指通过强调偶像的辛苦付出和其不相符的实际成就,来博取粉丝的同理心。而自媒体平台的平民性与开放性又可以帮助粉丝表达其不满与诉求,同时提供了以偶像为中心的文本创作机会,来分享、“安利”自己的偶像,实现了粉丝自主自发的营销,推动了养成系偶像文化的形成。

(二)资本注入扩大养成系偶像影响力

资本注入,简单而言就是指经纪公司和娱乐平台为了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提前付出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来提升养成系偶像的影响力。[5]自2018年以《偶像练习生》为首的偶像选秀节目出现以来,养成系偶像作为新生代偶像迅速占领了国内娱乐市场。许多经纪公司发现了偶像背后蕴藏的巨大商机而开始大量招收练习生并加强偶像的营销宣传,在短期内迅速扩大了养成系偶像群体及其粉丝数量,可以说,以偶像经纪公司和选秀平台为首的资本注入大大提高了养成系偶像的影响力。养成系偶像一开始是“素人”,也就是普通人,经过公司的选拔和培训后,初具偶像的形象和能力。因此,偶像能够为大众所认识,其背后离不开经纪公司也即资本的助力。在大量的资本注入之前,国内养成系偶像文化尚属小众文化,为少数粉丝所推崇,而当大量商家、经纪公司、品牌方发现其能够获得一定的商业价值后,便开始了相应的尝试,从而丰富了国内养成系偶像市场。而在经纪公司和偶像自身的不断营销下,又不断吸引新的粉丝,继而扩大了粉丝群体。一方面,资本的注入使得偶像生成模式更加完善,偶像以市场需求为基础,有针对性地满足“粉丝”多样化与个性化的要求。另一方面,资本的注入增加了养成系偶像的曝光率,仅仅依靠自媒体去宣传营销只能获得固定的粉丝数量,而为了提高偶像的国民度和影响力,广告代言、出演电视剧、参加综艺节目等都成为“吸粉”的主要方式。

(三)学校课程缺乏偶像文化引导教育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地方,不仅要传授文化课程,对学生健康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也责无旁贷。当前,学校关于偶像文化的教育仍多是以榜样教育来鼓励学生尊崇历史上的仁人志士,然而时代瞬息万变,学校课程一定程度上缺乏了符合当代社会的偶像文化的引导教育,从而给了养成系偶像文化以可乘之机。首先,对于作为网络原住民的学生而言,略显教条和刻板的榜样教育与现实生活存在的脱节感使其并不能发自内心地视之为偶像并向其学习。其次,当前的学校课程多是应试性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是为了应对考试,对出现在书本中的英雄人物作的教条式理解也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和多样化,不利于实现榜样教育。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在学校接受不到相对完善的偶像文化引导教育,便会通过自己的偏好去选择青睐的偶像,从而成为养成系偶像文化的目标受众。养成系偶像由于大部分年龄尚小,有些也是学生,其为学习或是工作付出努力的榜样形象对于学生而言更加有亲切感。粉丝在追星过程中也会有一种要向偶像学习,与偶像共同进步的信念,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属于榜样教育。但是也有很多粉丝盲目追星,为了追星而完全忽略自己现实生活的境遇,甚至为了在机场给偶像应援而逃学,这种“饭圈”文化式的极端追星行为显然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因此,学校需要发挥教书育人的功能,顺应时代的要求,人性化、多样化、针对性地加强学生的偶像文化引导教育,让偶像成为促进自己进步的存在。

(四)粉丝自我意识与平等观念的提升

养成系偶像文化中粉丝作为“赋权式”的存在,其地位和意识也和传统偶像的粉丝大相径庭。与传统偶像粉丝一味的崇拜不同,养成系偶像粉丝通过“养成”其偶像来进一步彰显自己的权利与价值,可以说,养成系偶像取代传统偶像而走红也正是由于粉丝自我意识与平等观念的提升。以“95后”“00后”为代表的大部分青少年多是独生子女,本身成长的物质条件相对优渥,十分注重自己的主观感受。其消费偶像的行为本质也是为了获得快乐,在“符号化”消费的过程中不仅关注偶像的进步也关注自身获得的精神愉悦。偶像养成的过程象征着开放与自由,与传统偶像的居高临下不同,养成系偶像今后的道路都是未知数,其对粉丝往往十分尊重,粉丝在尊崇偶像的过程中也可以被偶像所尊重,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当自己喜欢的偶像在自己及其他粉丝的应援下取得成功,粉丝也可以实现自我价值和自我意志,有一种自己实现梦想的满足感。粉丝的这种自我意识与平等观念的提升使得其对偶像的付出是真情实感的。而偶像经纪公司更是抓住粉丝这一心理,注重培养粉丝和偶像之间的情感黏性,不管是自媒体平台上实现和粉丝的实时互动,还是以粉丝应援的方式助力偶像获得演出机会,这些都影响了当代养成系偶像文化的形成。

总而言之,当代养成系偶像文化并不是横空出世,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实表征也有因可循,自媒体及时而又便捷的信息传播帮助粉丝和偶像直接实现双向互动,资本市场的巨大商机使得养成系偶像的生产与消费日渐成熟,而学校在引导方面的教育缺失与粉丝心理需求和文化偏好的改变又加剧了这一文化的形成。养成系偶像文化并不完全是消极的,其积极作用的发挥需要偶像及粉丝的共同努力。因此,我们需要针对当代养成系偶像文化的现实表征和其形成原因,寻求引导这一文化健康发展的策略。

三、当代养成系偶像文化的引导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6]当代养成系偶像文化反映了当代青少年特殊的文化偏好和心理诉求,同时也暴露出在网络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只有针对养成系偶像文化出现的原因,寻求相应的引导策略,才能够在尊重青少年文化偏好的同时引导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共同建设日益繁荣规范的网络文化。

(一)加强养成系偶像管理机制监管

自媒体时代网络文化传播速度较快,同时不同文化的更新换代也较频繁,其质量良莠不齐。作为以青少年为主要受众群体的养成系偶像文化,发展至今也不过短短几年,养成系偶像本身也面临着众多考验。加强对养成系偶像管理机制的监管,有利于国内养成系偶像的健康发展。第一,加强对养成系偶像及其经纪公司的监管。养成系偶像作为养成系偶像文化的主体,对客体——粉丝群体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从源头解决问题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因此要规范养成系偶像的选拔制度。只有业务能力合格同时道德素养较高的人才能够被称之为偶像,仅仅从经济效益视角出发选拔最有“吸粉”能力的素人作为偶像并不利于偶像文化的长远发展,只有各方面经得起考验,能够作为榜样引导粉丝的才是合格的偶像。第二,加强对自媒体平台的监管。一些自媒体平台通过营销不同的排行榜,鼓吹不同的群众偏好,挑起不同粉丝群体的争论来为自身博取关注度,例如在微博中粉丝群体建立的“超话”存在排名制度,粉丝往往为了让自己的偶像可以位列第一,疯狂点赞、评论、转发,甚至建立“流量控制组”雇佣“水军”来帮助“偶像数据造假”。只有加强对自媒体平台的监管,才能够发挥其在文化传播和信息传递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消解养成系偶像文化发展过程中一些偏激之处。此外,自媒体平台也应发挥其筛选信息的功能,阻断不良文化的传播。

(二)规范养成系偶像文化消费体制

养成系偶像与传统偶像存在的一大区别便是其“粉丝经济”,粉丝通过为偶像花钱,来帮助偶像获得更多工作机会。养成系偶像文化对标的消费群体也是粉丝,因此有“爱他就为他花钱”“白嫖可耻”之类的观点。资本方和经纪公司更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开展一系列商业活动,其宣传更是加剧了“粉丝经济”的规模。而养成系偶像粉丝年龄尚小,很多都是未成年人,因此,我们需要规范养成系偶像文化消费体制,使粉丝拥有正确的偶像文化消费观。第一,摒弃“数据至上”原则,从文化视角加强偶像文化影响力。当下,粉丝群体为偶像应援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使偶像作品的直观数据变好。例如通过号召粉丝购买专辑来提高偶像专辑销量,呼吁粉丝不停浏览、点赞、评论、转发偶像在自媒体平台投放的视频来提高其关注度和影响力,营造出偶像很受欢迎,粉丝基数很大的现象。“不以数据论英雄”,倡导实事求是的偶像消费文化,有利于粉丝行为的合理化与健康化。第二,通过实名制购买及限购机制倡导粉丝“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粉丝群体为了给自己的偶像应援,很多没有经济实力的学生也会选择倾尽所有以生产出良好的“数据”。有时候一名粉丝往往会购买几十到几百张专辑,同时也会呼吁其他粉丝尽可能多买,这种消费模式下,粉丝消费偶像并不是单纯的消费,常常会带有一定的攀比心理。以实名制的方式限制每名粉丝的购买数量,能够促进粉丝养成合理的消费观,同时也能够从源头上制止数据造假。日本杰尼斯事务所对旗下偶像的粉丝管理是以粉丝俱乐部的方式进行,粉丝只有实名制注册进入粉丝俱乐部才能够拥有购买偶像专辑、周边产品的权利,同时购买网站也限制每个账户最多只能购买3张专辑或其他产品,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粉丝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同时也避免了黄牛去抬高价格,扰乱市场。

(三)提升学校正向偶像教育影响力

当前,学校关于偶像文化引导的教育尚且缺乏,对于青春期学生追星心理的把握也尚且不足,而养成系偶像文化正中粉丝心理,满足青少年被认可、被尊重的心理需求,以直观明了的外在条件作为卖点吸引粉丝,粉丝被“赋权”后,拥有一定的主动权利,其追星情绪也日渐狂热化。学校应当加强有关偶像文化教育的课程,提高正向偶像教育与宣传的影响力。第一,发挥学校榜样教育主阵地作用,引导学生信仰合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偶像。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偶像应当是能够对粉丝产生积极作用,成为粉丝人生前进道路上的方向标,更是能够对社会产生正面影响的人物。例如,2021年发布的十大时代楷模,以张桂梅女士为代表,其一片赤子之心奉献给广大学生,以一腔热血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尽一己之力改变众多女性的人生命运。其无私奉献、一心为公的品质值得所有人学习,学校更应该加强对此类榜样人物的宣传教育,他们才是值得我们信仰的偶像。引导学生喜欢这样的偶像,学习这些偶像身上的品质。第二,顺应时代发展和学生心理诉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偶像文化观。互联网时代,人们常常在网络社会中寻求自我价值的体现,却忘记了现实生活的重要性。一味沉迷养成系偶像文化塑造的虚假社会不利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发展。学校应当引导学生平衡网络社会和现实生活,在网络社会享受偶像崇拜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其对现实社会的反哺。

(四)构建理智养成系偶像粉群文化

养成系偶像文化体现了当代粉丝自我意识与平等观念的提升,面对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现实问题,为了满足精神生活的愉悦及偶像文化的长久发展,粉丝也应当理智看待其群体情绪狂热化、行为偏激化的追星习惯,在政府、市场及学校各方加强养成系偶像管理机制监管、规范养成系偶像文化消费体制、提升学校正向偶像教育影响力的同时,自觉构建理智的养成系偶像粉丝群体文化。第一,加强养成系偶像粉丝群体准入门槛,构建和谐粉丝群体文化。养成系偶像的受众粉丝,是基于相同爱好和兴趣而聚集在一起的非正式组织,以趣缘社交为根本准则的粉丝后援会,为了实现自身和偶像的共赢局面,应当努力营造和谐友善的粉群文化,适当提高粉丝的准入门槛,加强对未成年粉丝的劝诫,并通过一定的准则规范,避免追星过程中一些过激的情绪和行为,帮助粉丝理智追星并维护其社群文化。第二,在自身自我意识和平等观念得到满足的同时也要学会尊重他人,以求同存异之法生活在网络社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粉丝在享受自己偶像崇拜的过程中也应当尊重他人的意见,坚持求同存异,在不影响他人和社会的情况下构建相应的粉丝群体文化。健康理智的粉丝群体文化也能够体现该群体下粉丝素质及其受教育水平,因此,为了获得更多的尊重,粉丝也应当积极构建能够为人所尊重的社群文化,在彰显自身自我意识、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要学会平等对待他人,共构和谐健康的网络社群文化。

总之,引导养成系偶像文化的发展需要各方努力,不论是加强资本方及经纪公司对养成系偶像的生产模式及宣传方式监管,还是规范养成系偶像文化的消费机制,抑或是通过学校来提高正向偶像教育的影响力,构建理智的养成系偶像文化都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只有理解当代养成系偶像文化形成的合理性,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其发展。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中,不同的文化也正在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更新迭代着,从养成系偶像文化的发展中也能够吸取教训,为助力网络文化持续发展作铺垫。

猜你喜欢

偶像群体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大众偶像
偶像报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谁远谁近?
出卖偶像
偶像们都恋爱了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